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完整版湘教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14010 上传时间:2021-08-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完整版湘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完整版湘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完整版湘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完整版湘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完整版湘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完整版湘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完整版湘教版班级:_ 姓名:_1.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弃:_(2)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方:_(3)太白感其意,还卒业。还:_卒业:_2读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逢老/媪方/磨铁杵B.逢/老媪/方磨铁/杵C.逢/老媪/方磨铁杵D.逢/老媪方/磨铁杵3读句子,想人物对话。问之,曰:“欲作针。”李白好奇地问:“_”老婆婆说:“_”4老媪的意志可以用成语_来

2、形容。2. 阅读课文片段,按要求做题。炎帝(d d)之少(sho sho)女,名曰(r yu)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ru n)而不返(fn fn),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yn mi)于东海。(精卫填海1本文选自_。2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注音,用“”画出。3解释句子加点字以及句子的意思。(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故:_。句意:_。(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湮:_。句意:_。3. 课文理解。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文中下划线的句子中,“人问之”的“之”指的是_,

3、“取之”的“之”指的是_。2你认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_3你认为王戎的什么品质值得你学习?_4. 课内阅读。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取之,信然。”中的“然”在文中的意思是( )A.对,是B.答应,信守C.这样,如此D.表示一种语气2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 )A.尝/与诸小儿游。B.诸儿竞/走取之。C.此必苦/李。D.唯戎不/动。3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跑过去摘李子,为什么王戎没有动?_。4读了短文,你认为七岁的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_。5. 阅读王戎不取道旁李,完成习题。王戎七岁,尝与诸小

4、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析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戒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解释下面的字词。(1)尝:_ (2)竞走:_(3)唯:_ (4)信然:_2翻译下面的句子。(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_(2)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_3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你认为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_6. 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陪客钮儿在家,有客访其父。父适他往。儿邀客入,请客上座,己在下位陪之。客有问,则谨答之。客去,儿送至门外。及父归,以客所言,告之于父。1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父适他往。(_)合适。恰好。舒适。(2)客有问,则谨答之。(_)恭敬。慎重。小心。

5、2客人来访,孩子是怎样做的?根据古文内容填空。客访:_客上座:_客有问:_客去:_客所言:_3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读了古文后,你有什么感想?_7. 阅读天地。凿壁偷光匡衡勤学而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拥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邻居有烛而不逮。 逮:_主人怪而问衡。 怪:_2翻译下列句子。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_3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件事?表现出匡衡的什么精神?_8. 课内阅读。王戎不取道旁李(节选)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6、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世说新语)注释:尝:曾经,诸:一些,这些。1写出下列句子的大致意思。(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译:_(2)取之信然。译:_2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_9.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王戎七岁,(尝 常)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zh sh)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选择( )里正确的字词或读音,用“”表示。2王戎凭借什么断定“此必苦李”?(用原文语句回答)_3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_10. 阅读理解。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

7、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1“叶公好龙”中,“好”字的读音是_,在这里的意思是_。2你从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叶公好龙”?用“”在文中划出相关的句子。3叶公看到真龙以后是表现如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_4叶公真的喜欢龙吗?你是从哪句话中知道的?_11.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田登作郡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值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注解:田登,人名。 上元:元宵节1解释加点的字:(1)田登作郡,自讳其名。(_)(

8、2)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_)2翻译下列句子。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_3这个故事的大意可以用两句话来表达,即:_4你认为,田登是个怎样的人?_1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1)去:_。(2)是:_。(3)方:_。(4)欲:_。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_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_13. 阅读综合训练。欧阳苦读(文言文)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获(d)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

9、书读,就闾(l)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而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欧阳苦读(白话文)欧阳修先生在四岁时失去了父亲,家境贫穷,没有钱供他上学。母亲用获秆在沙地上写画,教他写字。还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让他学习写诗。等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他就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进行抄写。还未抄完,就已经能背诵那篇文章。以至于白天黑夜废寝忘食,欧阳修只用心做读书这件事。_。1将文言文和白话文对比着阅读,并写出下面加点字词的意思。家贫无资(_)教以书字(_)及其稍长(_)或因而抄录(_)昼夜忘寝食(_)惟读书是务(_)2欧阳修小

10、时候,遇到的困难是:_;_。他克服困难,刻苦学习,文章中主要写了他小时候_、_、_这三件事。年龄大了之后,他又去_,还进行_,这些方面都表现了他是一个_的人。3文言文最后一句“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意思是()A.自从小时候开始学习,就像大人那样用笔学写诗歌和文章B.从小时候起他所写的诗词和文章,就不像大人那样用笔C.从小时候起他所写的诗词和文章,就向大人学习D.从小时候起他所写的诗词和文章,就像大人写的一样有文采4关于欧阳修和囊萤夜读中的车胤,两个人的相同点是_;不同点是欧阳修_,而车胤_。5欧阳修的身上有怎样的精神品质值得你学习?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给你带来的启发。_14. 阅读囊萤

11、夜读选段,回答问题。胤恭勤不倦,_。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_以照书,以夜继日焉。1把文章补充完整。2翻译:胤恭勤不倦。_。3你还知道古今中外哪些有关读书的故事?_15. 阅读下面的小古文,回答问题。人有亡斧者(节选)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人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者也。俄而掘其沟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皆无似窃斧者也。注释:亡:丢失 意:猜想;怀疑 他日:另一天1“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中的“颜色”的意思是( )。A.色彩,色泽B.穿着打扮C.神态,表情2“俄而掘其沟而得其斧”的意思是( )。A.不久,丢斧子的人在挖沟时找到了自己的斧子B.不久,丢斧子的人在邻人家找到了自己的斧子C.不久,邻人的儿子在丢斧子的人家里找到了斧子3这个人丢失斧子时和找到斧子后,邻人之子的_、_、_并没有_,只是这个丢斧子的人心理不一样了。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多选)A.不要毫无根据地去猜疑别人B.不能轻易相信别人,要时刻保持警惕C.如果对别人有成见,就会影响自己对这个人的正确判断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