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家庭练习冀教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17588 上传时间:2021-08-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家庭练习冀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家庭练习冀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家庭练习冀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家庭练习冀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家庭练习冀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家庭练习冀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家庭练习冀教版班级:_ 姓名:_1. 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读书有三到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解释带线的词语。 余尝谓:_ 漫浪诵读:_ 既不专一:_ 心到最急:_2“读书有三到”,即_、_、_,其中最重要的是_,因为_。(用文中句子回答)3“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这句话是一句_句,意思是:_2. 课内阅读。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2、,何如?”其人弗能应也。_1在横线上补全文段。2解释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吾矛之利(_)弗能应也(_)不可同世而立(_)3此文段出自文言文_,这则文言文意在告诉人们:_4本文篇幅短小,给人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比如,一个“誉”字,就可以让人想到_。“何如”一问,能让人联想到_。3. 课外阅读。守株待兔韩非子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li)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注释)株一一扭出地面的树根和树茎。走一一奔跑,逃跑。耒(l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象木叉。翼希望。而身为宋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1根据注释,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田中有株,兔走触株

3、,折颈而死。_(2)冀复得兔。_2请你用现代汉语把这个小故事翻译出来好吗?_4. 小古文阅读。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盖士人读书_第三要有恒_如井蛙之窥天_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_2翻译句子。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翻译:_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翻译:_5. 阅读回答问题。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

4、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节选自列子汤问第七章1用“/”画出下面句子的停顿。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中的“此”指的是_(用原文回答)3两小儿得出不同结论的原因是什么?_4两小儿为什么笑孔子?_6. 快乐阅读(默写古诗并回答问题)。从军行一_, _。_, _。(1)诗中表示地名的词有_(2)从写作手法上看,前两句是_,后两句是_。(3)题目中“行”的意思是( )。A、行走B、路程C、古诗

5、的一种体裁。(4)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 )。A、岑参B、王昌龄C、高适(5)这是一首( )诗。A、边塞诗B、送别诗C、咏物诗(6)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_(7)说说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了战争环境的艰苦?_(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7. 文言文阅读。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 ),号日“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注释)广:李广,西汉时期的名将。 居:镇守。匈奴:古代的一个游牧民族。 号:称。 岁:年。(阅读链接)公元前129年,李广以卫尉身份做将军,率军出雁门关抗击匈奴。匈奴军队庞大,把李广的军队打败后,李广也终因寡不敌众而受伤被俘。押解途

6、中,他飞身夺得身边一个匈奴少年所骑的马匹,抢走少年的弓,射杀追骑无数,终于回到了汉营。1如果要在文中的括号内填入一个词语,以下最合适的是:。(填序号)A.大惊失色B.兴高采烈C.不慌不忙D.气极败坏2请写出画横线的句子的大意:_。3根据阅读链接,匈奴之所以“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是因为_。8. 课内阅读。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1那个卖盾与矛的人说的自相矛盾的话是哪些?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2那个人不能回答的原因是_。3对于那个人不能回答的表情,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_9.

7、课文理解。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_2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什么的重要性,为什么?(用原文短句正面回答)_3作者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_4结合你自己读书的情况,谈谈你对“读书三到”的认识。_10. 课外阅读。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

8、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注释)东游:到东方游说。辩斗:辩论,争胜负。故:原因,缘故。以:以为,认为。去:距离。车盖:车篷,用来遮阳挡雨。日中:正午。及:至,到。则:就。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沧沧:寒冷的意思。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汤,热水。决:判定。孰:谁。汝:你。知:同“智”智慧。为,同“谓”,说。1给加点的字注音。盘盂(_)沧沧凉凉(_)2理解句子的意思。(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2)此不为近者

9、热而远者凉乎?_(3)孔子不能决也。_(4)孰为汝多知乎!_3短文中哪句话说明两小儿辩论的内容很复杂?_4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_11. 文言文阅读。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注释)逮:到,及。邑人:同县的人。古代“县”通称为“邑”。大学:大学问家。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衡乃穿壁引其光(_) (2)资给以书(_)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_3匡衡是个怎样的人?_12. 快乐阅读(阅读文言文,回答

10、问题)。夸父追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1)文中加点字“走”的古义是_,今义是_。(2)下列各句解释中有误的一项是( )。A、夸父与日逐走,入日。(夸父跟着太阳跑,追赶上了太阳。)B、未至,道渴而死。(还没有跑到,就在大道旁渴死了。)C、化为邓林。(变成了一片桃林。)(3)文中写夸父能吞河饮渭,运用了什么修辞?_13. 阅读理解。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解释下列句子中

11、加点的字。(1)自度其足 _ (2)至之市而忘操之 _(3)吾忘持度 _ (4)反归取之 _2翻译句子。(1)何不试之以足?_(2)宁信度,无自信也。_3从这篇寓言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_4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_14. 快乐阅读(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夸父追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1)文中加点字“走”的古义是_,今义是_。(2)下列各句解释中有误的一项是( )。A、夸父与日逐走,入日。(夸父跟着太阳跑,追赶上了太阳。)B、未至,道渴而死。(还没有跑到,就在大道旁渴死了。)C、化为邓林。(变成了一片桃林。)(3)文中写夸父能吞河饮渭,运用了什么修辞?_15. 阅读乐园。王戎识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注释:尝与诸小儿游:曾有一次跟许多小孩一起玩。多子折枝:果子很多,把枝头都压坏了。诸儿竞走取之:众小孩争着跑去摘李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李树长在路边却还有很多果实(未被摘去)。取之,信然:摘下那李子来尝,果然是这样。1.王戎“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此时,他会想些什么?_2.与诸小儿相比,有哪些过人之处?_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