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水平练习西师大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17707 上传时间:2021-08-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水平练习西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水平练习西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水平练习西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水平练习西师大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水平练习西师大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水平练习西师大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水平练习西师大版班级:_ 姓名:_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1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B.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C.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D.这首诗的后两句写诗人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2“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_的特点。3请结合古诗内容,谈谈“最”“绝”二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_2. 古诗赏析。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

2、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注释钱塘湖:即杭州西湖。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乱花:纷繁的花。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浅草:浅浅的青草。行不足: 百游不厌。足,满足。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1)点明诗人游览的地点的诗句是。(2)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3)“几处早

3、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是、。(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多选)A.比喻 B.拟人 C.对偶 D.夸张 E.反问(5)从诗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写的是初春景象?(写两个以上)_3. 读一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练习。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_。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_。1请把诗句补充完整。2诗中“_”写的是山村的自然风光;诗中“_”两句将视角从窗外转入屋内,写出了农家生活的情趣。3诗中自然的风光,普通的农院、平凡的生活场景、醇厚的友谊都深深地吸引了作者,所以最后作者表示“_”,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4. 古

4、诗阅读:补充诗句,并填空。好雨知时节,( )。( ),润物细无声。( ),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 )。1补充诗句:_2春夜喜雨是一首五言(_),作者是唐朝诗人(_)。诗中以极大的(_)之情,赞美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_)。3根据你对诗句的理解选择。 “发生”在词典中的解释有: A.发生 B.产生,兴起 C.出项“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中的“发生”应选(_) 这首诗以“好雨”开头,请说明作者称赞春雨的原因(_)(请选用诗句作答)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C.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D.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句中的哪个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悄无声息的特

5、点?(_)A.喜 B.潜 C.润 对诗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_)A.全诗描写了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B.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与赞美之情。C.全诗意在赞美像春雨一样无私奉献的人。5.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出塞(其一)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唐王昌龄 唐卢纶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注释:但使:只要。 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平明:天刚亮的时候。白羽:指箭。 没:陷入。1请为加点的“将”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飞将(jingjing)将军(jingjing)2诗中的“飞将”和“将军

6、”指的是同一个人,他是( )A.霍去病B.李广C.薛仁贵D.卫青3请分别写出每首诗最后两句的诗意。出塞:_。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_。4王昌龄感叹“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与“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有什么联系?用自己的话写下来。_。5写一句你积累的边塞诗:_。6.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注释下:指出兵。白登:古山名,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汉代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1)这首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有何作用?_(2)请

7、简要分析整首诗所表达的情感。_(3)诗人借思妇月夜高楼的叹息来抒发戍人的情感。7.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竹 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_。_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注:咬定:比喻竹子牢牢地立在山石之中。立根:扎根。破岩:岩石缝隙。坚劲:坚韧刚劲。尔:你。1将诗歌补充完整,写出题目的意思。_2写出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的意思。_3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的_。这首诗是一首_诗,诗中“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指的是_,如此多的磨难,进一步表现出竹子_的精神。诗中表现竹子精神的诗句是:_,_。4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好。请你

8、谈谈好在哪里?_5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现了诗人什么形象?_8. 古诗阅读。邯郸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两首诗里的“远行人”“一人”分别指谁?_2两首诗的后两句都是诗人的想象,这从哪两个词语上可以看出?_3“抱膝灯前影伴身”这句诗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_9. 按要求完成练习。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_。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_。1把诗句补充完整。2本诗的作者是_,他还写过_。3诗中“_,

9、_”写的是山村的自然风光;诗中“_,_”两句将视角从窗外转入屋内,写出了农家生活的情趣。4诗中自然的风光、普通的农院、平凡的生活场景、醇厚的友谊都深深地吸引了作者,所以最后作者表示“_,_”,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10.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_。不要人夸好颜色,_。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代的。2先解释字词的意思,再解释诗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满:_。清气:_。诗意:_。3诗中梅花的特点是_和_。4此诗的前两句_(写实 抒情言志),强调“我家”的梅花,朵朵都是“淡墨痕”,素净、雅洁;后两句_(写实抒情言志),说明梅花不是为了要让_,只是_。5从作

10、者描写梅花的诗句中,你感悟到了梅花的哪些品格、精神?联想到了哪些人?_1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1这首诗作者是_代诗人_。2“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意思是_,这个字形象地写出了_。3从瓜洲到诗人的家乡钟山,可以说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为什么诗人说是“一水”“只隔”呢?_12.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思念(舒婷)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呵,在心的远景里,在灵

11、魂的深处。1第一节用了哪些意象?这些各自独立的跳跃着的意象与“思念”有何联系?_2第二节“蓓蕾”、“夕阳”两个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它们的含义如何理解?_3第三节表达了什么意思?其诗意表达形式与一、二节有何区别?_13.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象,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歌前两句呈现的画面具体描绘出来。_14. 课内阅读。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第一句中的“地白”、“树栖鸦”分别从觉和觉的角度来写景的,“树栖鸦”巧妙地烘托了月夜的。(2

12、)“冷落无声湿桂花”中的“冷”表现了诗人的心境;“桂花”既指庭中的桂花,又让人联想到。(3)如果把“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字改成“在”,行不行?为什么?_15. 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是隐者的身份。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3找出这首诗歌里的诗眼,并作简要分析。_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