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练习题北师大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17919 上传时间:2021-08-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练习题北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练习题北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练习题北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练习题北师大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练习题北师大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练习题北师大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练习题北师大版班级:_ 姓名:_1. 阅读与理解。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之”在文言文中多用来代替事物,文中三个带点的“之”字分别指代什么呢?请选择正确答案,写在横线上。A李子B李树C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件事D小儿诸儿竞走取之_人问之_取之,信然_2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为加点字词选择正确解释,将序号写在括号里。尝:吃一点;辨别滋味。经历;体验。曾经。信:确实。信用。随意。信奉。(1)尝与诸小儿游(_) (2)取之,信然。(_)3王戎为什么说“树在道边

2、而多子,此必苦李”?由此可以看出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_2. 文言文阅读。卧薪尝胆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选自史记(注释)薪(xn):柴草。赦:免除和减轻刑罚。越王勾践反国:公元前494年,吴伐越,大败越。越王勾践夫妇入臣于吴,为吴王夫差养马三年,后被释放回国。坐,同“座”。饮食:吃喝。饮,喝。食,吃。会稽(kui j)之耻:指越王被吴王困于会稽山,被迫屈膝称臣求和。会稽,山名,在今浙江绍兴。重(chng)采:多种颜色的华美衣服。采,通“彩

3、”。折节:谓屈己从人。厚遇:厚待。振贫:救济贫民。振,“账”的本字,救济。吊:哀悼,祭莫。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1)置胆于坐_(2)饮食亦尝胆也_(3)衣不重采_(4)振贫吊死_2这篇短文讲了_(填人物)卧薪尝胆的故事。这个故事让我们联想到了孟子的话:“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劳其筋骨,饿其体肤,_,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女忘会稽之耻邪?_(2)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_4故事主人公为什么要卧薪尝胆?_3. 阅读短文。小时了了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

4、我乃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注释)孔文举:东汉的孔融。清称:有名誉。中表:指的是亲戚。伯阳:老子的号。奕世:世世代代。了了:聪明。踧踖(c j):局促不安的样子。1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A.造诣。B.接见。C.会见。D.拜访。2既通,前坐。( )A.前面。B.前进。C.上前。D.前排。3给下面句子选择正确的翻译。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A.李元礼以及他的那些

5、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B.李元礼以及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感到惊奇的。C.李元礼以及他的那些宾客都感到莫名其妙。D.李元礼以及他的那些宾客都觉得这个孩子很奇怪。4“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意思正确的是( )A.小时候一般,长大后不一定会差。B.小时候一般,长大后也一定不会出色。C.小时候很聪明,长大后也一定很出色。D.小时候很聪明,长大后不一定出色。5从上文看,孔融是个怎样的人?下面选项中不合适的词是( )。A.博学多才B.反应敏捷C.应对机智D.能言善辩4. 文言文阅读。画蛇添足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

6、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注释:祠(c):祭祀。舍人:王公贵族家中的门客。卮(zh)酒:一杯酒。卮,酒器。1与“画蛇添足”意思相近的成语是_,意思相反的成语是_2本文选自_。3解释加点字的字义。 (1)蛇固无足(_) (2)子安能为之足(_) (3)遂饮其酒(_) (4)终亡其酒(_)4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5请你翻译下面的句子。(1)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_(2)为蛇足者,终亡其酒。_6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写得恰到好处,何必画蛇添足,再加几句呢?B.

7、曲阜孔府的建筑,雕梁画栋,十分壮观。C.他答应我的事至今没有兑现,怕只能画地为牢了。D.对古典文学缺乏修养,勉强作旧体诗,往往画虎类犬、不伦不类。7这则寓言告诉人们:_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北人吃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売入。或曰:“啖菱须去売。”其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日:“北方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注释)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1解释加点字。(1)席上啖菱(_)(2)欲以清热也(_)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北方亦有此物否?_(2)前山后山,何地不有!_3北人在吃菱中犯了哪些错误?_4这个故事

8、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_6.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执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1字义解释。执_ 亦_俄有_ 至_2句子翻译。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_何不以锯中截而入?_3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寓意多一点)7.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使弈秋诲二人弈_思援弓缴而射

9、之_为是其智弗若与_非然也_2翻译: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_3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_8. 阅读理解。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注释)所以:用来。处吾子:安顿儿子的地方。贾人:商人。学宫:学含。揖让进退: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制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其舍近墓舍:_。(2)遂居焉居:_。(3)遂迁居市旁迁:_。(4)此可以处吾子矣处: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

10、汉语。(1)孟子幼时,其舍近,常嬉为墓间之事。_(2)此可以处吾子矣。_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9.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后面题目。夸父与日逐走,_;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_。未至,_。弃其杖,化为邓林。1按原文内容填空。2解释下列字、词。逐走:_欲:_道:_弃:_邓林:_3翻译文中画“_”的句子,并说一说你对这一结尾的理解。翻译:_理解:_10.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孟母戒子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谖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曰:“此织断,能复续乎?”(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谖矣。(注)少时:

11、小时候。诵:背诵。辍(chu)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谖(xun):遗忘,忘记。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其母方织_其母引刀裂其织_2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何为中止?_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谖矣。_3孟母通过_这件事,告诉孟子_这个道理。11. 文言文阅读。得过且过五台山有鸟,名曰寒号虫,四足,肉翅,不能飞。其粪即“五灵脂”。当盛暑时,毛羽文采绚烂,乃自鸣曰:“凤凰不如我!”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若雏,遂自鸣曰:“得过且过。”1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1)比至(_) (2)遂自鸣曰(_) (3)得过且过(_)2翻译下面的句子。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_3请说说这则故事带给你的启示。_12. 课

12、内阅读,完成练习。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甲)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乙)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两小儿辩日选自_。2对“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两个孩子幸灾乐祸,冷嘲热讽。B.两个小孩讥讽孔子无能,不懂装懂。C.采用反问的句式,表现出两个小孩的天真可爱。D.两个小孩很尊敬孔子,显出了孩子的调皮机灵。3把第一个小孩的观点画上

13、“_”,把第二个小孩的观点画上“”。一小儿认为“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理由是:_4两小儿辩斗时,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认识事物的?请选一选。A温度的高低B形状的大小(甲)小儿:_ (乙)小儿:_5对两个小儿的不同看法,孔子“不能决也。”说明孔子_的态度,正如他自己所说:_。6下列不是两小儿辩日一文中可以悟出道理的是()A.应该独立思考,大胆质疑。B.上课时候可以想想下课怎么玩。C.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D.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13.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

14、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熟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出自说苑,有删减)注释: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问于师旷对师旷提问。师旷,晋国大夫,博学多才。炳烛点亮蜡烛(或火把)。孰与比怎么样。昧行在黑暗中走路。1仔细读文中划“”的语句,完成下列问题。(1)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这句话的意思是:_(2)由此,可以看出师旷对晋平公“七十欲学”的态度是(_)A不赞成,觉得他年纪太大了。 B赞成,觉得学比不学好。2文中师旷连用三个比喻,把_比作_,把_比作_,把老而好学比作炳烛之明,意在说明_1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塞翁失马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

15、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j)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西汉刘安淮南子(注释)近塞:靠近长城边境。善术者:精通术数的人。亡:逃跑。胡:指胡人居住的地方。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何遽:怎么就,表示反问。将:带领。富:很多。髀(b):大腿骨。大:大举。引弦:拿起武器。十九:十分之九,指绝大部分。跛:指腿脚不好,瘸腿。保:保全。1给下面句子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A.善良B.擅长C.好D.容

16、易2给下面句子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马无故亡而入胡。()A.过去的,原来的B.所以C.原因D.朋友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近塞上之人。B.人皆贺之。C.近塞之人。D.此独以跛之故。4下列是对画线句子的理解,其中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都来祝贺他,他的父亲却说:“这怎么就会是一种灾祸呢?”B.人们都来祝贺他,他的父亲却说:“这为什么就不能成为灾祸呢?”C.人们都来祝贺他,那位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灾祸呢?”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不包括()。A.事情是不断发展的,所以我们要辩证地看问题。B.遇到好事情别太过高兴,碰到不好的事情也不必悲观绝望。C.在

17、一定的条件下,好事和坏事可以互相转换的。D.坏事一定会发展为好事,好事也一定会发展为坏事。15. 阅读理解。螳螂捕蝉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jin)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注释)蝉:知了。荆:楚国。舍人:国王的侍从官:少孺子:年轻人。怀丸操弹:藏着子弹,拿着弹弓。旦:早晨。子:你。委身曲附:弯曲着身体,屈着前肢。延颈:伸长头颈。务欲:一心想要。前利:眼前的利益。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字词的意思。谏:_ 三旦:_ 善哉:_2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1)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_(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_3根据文言文的内容,补充填写下面的关系图。人_蝉4关系图讲述的就是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下列成语中与它不属于同一类的一项是( )A.亡羊补牢,为时未晚B.鹬蚌相争,渔翁得利C.画蛇添足,多此一举D.万事俱备,只欠东风5文中“少孺子”的观点是什么?他是怎样说明自己观点的?_8 /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