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10月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一、单选题(共40分)1 .有些学生以“手机上网课”为由长时间使用手机、沉迷网络,让家长们十分担心。以下做法正确的是()A.加强自我管理,接受家长监督B.放弃网络学习方式,减少父母担心C.通过立法禁止未成年人使用手机D.坚持用手机上网,让家长适应这种情况【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网络。A:长时间使用手机、沉迷网络影响身心健康发展,我们应该合理利用网络,加强自我管理,接受家长监督,故A正确;B:放弃网络学习是错误的,忽略了网络的积极作用,故排除B;C:禁止手机错误,我们要合理利用手机,故排除C;D:错误,
2、我们要合理利用网络手机为我们的学习服务,故排除D;故本题选A。2 .“医生,我娃目前咳嗽不剧烈,但有加重趋势。不知以目前的体温,要不要继续服用美林?”北京的小刘端着手机,指尖飞快点击。他一行行写下孩子的症状,配上体温计和孩子的照片,点击确认键后,不久就等来了满意的答复。这说明()网络丰富了民主形式,可以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网络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网络为呵护人们的健康助力网络处处是陷阱,要加强自我防范A.B.C.D.(3)(【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网络的积极作用。:题文中小刘通过网络寻医问药,这体现了网络的积极作用。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为呵护人们的健康助力,故符合题;题文并未涉
3、及网络对民主政治的促进作用,故不符合题意;:“处处”说法错误,且题文并未体现网络的消极影响,故不符合题思;故本题选B。3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因此,我们应该远离网络学会辨别信息的真假偷偷去网吧上网理性参与网络生活A,B.C.D.(【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合理使用网络。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对我们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我们要理性参与网络生活,而不能远离网络,观点错误,观点正确;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我们要学会辨别信息的真假,观点正确;我们要增强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不能偷偷去网吧上网,观点错误,所以本题选择D答案。4 .在社区,我与
4、李奶奶是邻居。我与李奶奶的关系属于A.血缘关系B.地缘关系C.业缘关系D.姻;【答案】B【解析】【详解】血缘关系,是以血亲或生理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家庭、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地缘关系,直接建立在人们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关系,如同乡、邻居等;业缘关系,是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同学、同事等。所以B说法正确,AC与题意不符,D不属于社会关系的种类,说法错误;故选B。5 .据报道,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正实施以来,交通秩序明显好转,各类事故大幅减少,群众的出行安全感逐年提升,这表明()社会生活已经不需要规则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维护秩序靠规则人人都自觉遵守规则A
5、B.C.D.【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规则的相关知识。:题文信息涉及社会规则的重要性,说明了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维护秩序靠规则,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故正确;:社会生活需要规则,故排除;:与题意不符,题文未涉及人人都自觉遵守规则。故排除;故本题选Co6 .2018年冬,某市中小学出现部分学生感染甲流,该市卫控部门会同医院通过网络实时汇总各中小学疾控数据,制定方案,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该市李某捏造事实,在网上编造、散播谣言,夸大感染人数与疫情情况,造成社会恐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正确使用网络有助于解决社会问题网络中存在不良信息,我们要拒绝使用网络网络犹如双刃剑,我们要善于分辨,
6、发挥其优势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疏离人际关系AB.C.D.【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网络的认识。:题文中的观点表明,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我们要正确使用网络有助于解决社会问题;学会趋利避害,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善于分辨,发挥其优势,说法正确;: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我们要学会辨别,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拒绝使用网络的观点没有认识到网络的积极作用,观点绝对化,错误;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故与题不符;故本题选C。7 .下面的漫画告诉我们()互联网扩大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互联网拓宽了民主渠道在网上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受限制D.(互联网对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发挥着重要作用A.B.C.【答
7、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网络的作用。:网络促进民主的进步。漫画中在政府网站反映问题方便多了,这体现了互联网拓宽了民主渠道,互联网对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发挥着重要作用,故正确;互联网不能扩大公民的民主权利,故错误;:在网上也要受法律和道德的限制,故错误;故本题选C。8 .我们是社区的公民,是商场的消费者,是祖国大家庭中的成员这说明()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不同的身份,具有不同的责任角色不同,人的身份也不同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每个人具有不同的身份A.B.C.D.(【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公民、商场的消费者、祖国大家庭中的成员等词语说明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
8、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每个人具有不同身份,说法正确;:题文中没有体现承担不同的责任,说法与题不符;:题文中体现的是人的身份不同,扮演的角色不同,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网络让我们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网络是把双刃剑A.B.C.D.(【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网络的认识,根据所学,网络让我们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网络推动社会进步。但是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我们要做到趋利避害,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所以都符合
9、题意,正确答案选D。10 .观察下图,我们可以看到()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混乱繁杂歪曲事实网络促进了人际交往,拓展了朋友圈转发量越大的网络信息必然是真实的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A.B.C.D.【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网络的积极作用。:图片信息表明,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人群占到了89.6%,除此以外,还有大半的同学利用网络听音乐、玩游戏等,表明网络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利用网络可以聊天看直播,体现了网络促进人际交往,正确;:题干未体现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不符合题意;:必然是真实的说法过于绝对,错误;故本题选C。11.2023年7月29日,受台风“杜苏芮”的影响,河北
10、涿州遭遇严重洪涝灾害,损失严重。此消息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社会各界爱心企业和人士纷纷伸出援手捐赠各类物资,助力涿州打赢了这场防汛救灾攻坚战。这让我们感悟到()只有帮助他人和奉献爱心才能培养亲社会行为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服务社会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物质回报和荣誉人们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A.B.C.D.【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知识。:社会各界爱心企业和人士纷纷伸出援手捐赠各类物资,助力涿州打赢了这场防汛救灾攻坚战,说明了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人们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故说法正确;:帮助他人和奉献爱心是培养亲社会行为的一种方式,但不是只有这个方式,故说法错误;:
11、服务社会不是为了获得回报,故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12.下表是一对母女生活方式的对比情况:内容中学时的妈妈正在上中学的女儿购物去商场逛淘宝、天猫等查阅资料去图书馆、书店网络搜索通信方式写信、打电话发电子邮件、微信聊天上表内容说明()A.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B.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C.网络丰富日常生活,推动社会进步D.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平台【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网络的积极作用。ABD:网络推动社会进步,育题文中没有体现,故ABD不符合题意;C:依据教材知识,中学时的妈妈和正在上中学的女儿在购物、查阅资料和通信方式上的不同,体现了网络丰富日常生活,推动社会进步,故C说
12、法正确;故本题选C。13 .“日月星,花鸟虫,因时序,相平衡;循轨道,行舟船,有规矩,成方圆。”这一古语告诉我们()A.人与自然和谐共生B.社会运行需要秩序C.交通出行各行其道D.社会规则限制自由【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社会秩序的认识。ABC依据题文描述,题文中的观点强调了社会秩序的重要性,表明社会运行需要秩序,故AC不符合题意,B说法正确;D:社会规则保障自由的实现,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14 .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下列行为属于维护社会秩序的有()人们排队进行体温检测在动物园内不按规定引逗动物行人.自行车.机动车各行其道人们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A.B.C.D.(
13、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维护社会秩序的表现。:人们排队进行体温检测;行人、自行车、机动车各行其道;人们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都是维护社会秩序的表现,说法正确;:在动物园内不按规定引逗动物的做法是没有遵守规则的表现,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15 .2023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学校师生聚集在一起,共同观看大会直播。这说明()A.学习需要劳逸结合B.要关心国家与社会发展C.学校生活是丰富多彩的D.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集体【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养成亲社会行为。B:依据题文描述,某校师生聚集在一起观看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启示我们要关心国家和社会发展,养成亲社会行
14、为,故B符合题意;ACD:与题文主旨关心国家与社会发展不符,故A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6 .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都不能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独特风格B.每个人都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C.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是丰富多彩的D.我们要掌控社会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相关知识。A: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都不能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但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独特风格,说法正确,不符合题目要求,A错误;B: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都不能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体现了每个人都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说法正确,不符合题
15、目要求,B错误;C: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是丰富多彩的是因为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都不能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因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说法正确,不符合题目要求,C错误;D:我们要掌控社会发展中掌控一次错误,说法错误,符合题目要求,D正确;故本题选D。17 .在医院,护士看到“医托”骗人,上前将其扭住不放;过马路,遇到步履蹒跚的老人,司机耐心礼让;寒风中,一碗免费热粥,温暖了环卫工人的心。这些善举充满正能量,是亲社会行为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有利于树立崇德向善的价值导向是提升生命价值的捷径A.B.C.D.【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亲社会行为。题干材料中的这些善举充满正能量,是亲社会行为,是对
16、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有利于树立崇德向善的价值导向,选项正确;“捷径”说法错误,排除。故选B。18 .涛涛是爸爸妈妈的儿子,是爷爷奶奶的孙子,是社区的志愿者,是某中学八年级(14)班的学生,是班上的宣传委员。涛涛拥有多重身份表明()涛涛是善变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A.B.C.D.【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没有正确理解题意,故说法错误;:依据题文描述,涛涛在不同的生活关系中具有不同的身份,表明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故说法正确;:观点虽然正确,但与题文主旨不符,故排除;故本题选B。19 .课堂上,同学
17、们围绕“社会秩序与社会规则的关系”展开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社会秩序比社会规则更加重要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良好的社会秩序需要规则维护A.B.C.D.【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社会秩序与社会规则的关系。:依据教材知识,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良好的社会秩序需要规则维护,故说法正确;社会秩序、社会规则都重要,故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20 .“互联网+”时代应有两个标志:网络像自来水、电一样,成为基本工具和要素;媒介素养成为每个公民的基本素养。要提高这一基本素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提高辨别能力,抵制不良信息B.增强防
18、范意识,保护个人隐私C.杜绝网络游戏,避免网上交流D.学会自我保护,遵守网络规则【答案】C【解析】【详解】仔细研读题文材料,这是在告诉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提高辨别能力,抵制不良信息;增强防范意识,保护个人隐私;学会自我保护,遵守网络规则等。所以ABD说法正确;避免网上交流的说法忽略了网络的积极作用,C说法错误;本题是从错误的角度考查,故选C。第11卷(非选择题)二、情境探究题(共12分)21.以下是八年级学生小明同学生活中的三个情境,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探究。情境一生活中小明总不愿与人交往,周末经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出门,并且和他妈妈说,他现在主要任务是学习,不需要参与社会。(1)小明应
19、该O理由O情境二放学了,同学们急忙涌向公交车站准备坐车回家,车还没停稳,小明就和同学一起挤向车门。(2)小明的正确做法:O理由O情境三在网上收到一条:“特别准、特别狠、必须转发、否则全家遭殃”的信息。(3)小明应做到:O理由O【答案】(1).积极参与社会交往,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我们要在社会中成长,培养亲社会行为。(2) .排队上车。.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我们要遵守公共秩序。(3) .不转发谣言,并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我们要提高辨别能力,抵制不良信息,遵守网络规则。【解析】【分析】考点考查: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养成亲社会行为的途径、理性参与网络生
20、活的要求、社会秩序的重要性、社会规则的作用。能力考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应用能力。核心素养:道德修养、健全人格、责任意识。【小问1详解】第一步:读题,提炼材料核心观点。情境一观点:小明总是不愿与人交往,认为现在主要任务是学习,不需要参与社会;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情境一小明应该积极参与社会交往,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论据: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论据:养成亲社会行为的途径;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小问2详解】第一步:读题,提炼材料核心观点。情境二观点:车还没停稳,小明就和同学一起挤向车门;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情境二小明应该排队上车。论据: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21、论据:我们要遵守公共秩序;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小问3详解】第一步:读题,提炼材料核心观点。情境三观点:在网上收到一条:“特别准、特别狠、必须转发、否则全家遭殃”的信息;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情境三小明应不转发谣言,并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论据: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要求;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三、分析说明题(共30分)22.【走进社会生活】三月中下旬,本应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之际,新冠疫情却席卷沈城。沈河区教育局面向全区教育工作者发出号召,倡议教职员工积极投身防疫志愿工作中去,共同守卫沈城!沈阳七中全体教职员工热情高涨地响应教育局号召,全力以赴支持社区有序地开展全民核酸
22、检测工作。3月29日,为配合沈阳市完成全民第六次核酸检测工作,沈阳七中各校区数百位教师志愿者分组分赴不同社区配合工作人员完成社区当日居民的核酸检测和记录工作。他们从凌晨4点就开始集结,披上志愿者“红马甲”迅速进入角色,有的人为社区居民检验辽事通绿码和出入通行证,有的人在核酸点附近温馨提示参与检测居民佩戴口罩保持间距,有的人则负责记录相关内容,防止错测漏测。本次防疫志愿服务工作充分彰显了七中教师在关键时刻冲锋在前的卓越担当精神。(I)材料中七中教师参与的防疫志愿服务活动是一种什么行为?(2)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如何养成这种行为?(3)说一说你参加过或者以后想要参加的志愿服务活动。(写出两
23、例即可)【答案】(1)亲社会行为。(2)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的;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3)义务植树;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等。【解析】【分析】考点考查: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养成亲社会行为的途径。能力考查: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核心素养:道德修养、责任意识。【小问1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沈阳七中教师,需要运用“亲社会行为的表现”相关知识,从理解类题目的角度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防疫志愿服务活动一亲社会行为;第三步:整合信息
24、组织答案。【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养成亲社会行为的途径,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小问3详解】本题要求写出两例参加过或者以后想要参加的志愿服务活动,属于开放性试题,符合题意即可。23.阅读材料,完成任务。材料一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网络直播带货让网络零售成为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两会期间,网民通过网络向政府积极献言建策;疫情期间,众多学生停课不停学,在家上网课,通过网络获得知识,引发在线教育爆发式增长;依靠5G通信技术,在线“云监工”火神山医院建设,远程在线医疗会诊。材料二目前我国网民数量8.29亿,仅微博用户每天发布的信息量就高达3亿条.随着微信、微博、论坛、博客的兴起,网络成为人们阐述思想、表达诉求
25、的重要平台。但是,众多信息鱼龙混杂,不少低俗、恶俗信息充斥其中。网友被忽悠、青少年被毒害、是非被扭曲的事时有发生,网络大环境亦被污染。(1)材料一反映出,网络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有哪些作用?(2)面对海量而又混杂的网络信息,我们应该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3)网络是非被扭曲的事时有发生,如何辨别网络谣言,请你提供两种方法或经验。【答案】(1)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2)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有关的信息,要学会“信息节食;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报低制暴力、
26、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3)注意信息的出处;关注官方信息;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辨识信息内容;向他人求助。【解析】【分析】考点考查:网络生活能力考查:运用知识分析问题核心素养:道德修养【小问1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需要运用网络的积极作用的有关知识,从分析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网络直播带货让网络零售成为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一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关键词:网民通过网络向政府积极献言建策一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关键词:停课不停学,在家上网课;依靠5G通信技
27、术,在线“云监工”火神山医院建设一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理性参与网络生活,可以结合教材知识作答。【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辨别网络谣言,可以结合教材知识和实际生活作答。四、综合探究题(共18分)24.材料一近年来,我国互联网蓬勃发展,5G、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加速与各行各业的融合发展。据统计,从2012年至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超45万亿元,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0材料二人民网“领导留言板”是人民日报专门为中央部委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搭建的网上群众工作平台。2022年上
28、半年,该平台共收到群众有效留言39.1万件,同比增长4.5%,各级领导干部回应31.9万件。材料三国家有关部门指出,互联网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方面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及行动,从最基本的物资保障到交通物流运输以及公益救助、生活服务、教育、医疗等方面。然而,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各种谣言也在网上流传。这些谣言对防治新冠肺炎并没有起到正面作用,反而会引起不必要的抢购潮,甚至引发社会恐惧。最后,造谣者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材料四近年来,游戏陪玩在年轻人中颇为火爆。未成年人小亮通过同学推介,接触到了游戏陪玩。在与游戏“好友”交谈过程中,小亮透露了自己的家庭住址、就读学校、联系方式等信息。后来,“好友”经常
29、骚扰他,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和生活。(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分析互联网的作用。(2)结合材料三,请从“自由、规则”的角度谈谈造谣者被拘留的理由。(3)结合材料四,谈谈中学生应怎样遵守规则?【答案】(1)互联网的作用:从经济角度看,互联网加速与各行各业的融合发展,推动数字经济规模增长,如从2012年至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超45万亿元,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o从政治角度看,互联网为群众提供了表达诉求的平台,促进民主政治发展,如人民网“领导留言板训攵到群众有效留言并得到各级领导干部回应。(2)从“自由、规则”的角度,造谣者被拘留的理由如下:自由不
30、是随心所欲的,它受道德、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造谣者的行为违反了法律规定,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扰乱了社会秩序。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只有遵守社会规则,人们才能享有真正的自由。造谣者违反规则,必然要受到相应的处罚。(3)中学生应这样遵守规则:了解规则的内容和要求,明确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自觉遵守规则,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也能坚持遵守规则。【解析】【分析】考点考查: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的表现、自由和社会规则的关系、自觉遵守规则。能力考查: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核心素养:道德修、法治观念、责任意识。【小问1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
31、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需要运用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的表现相关知识,从作用类题目的角度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从2012年至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快速增长、占国内生产总值比大幅提升一从经济角度看,互联网加速与各行各业的融合发展,推动数字经济规模增长;关键词:人民网“领导留言板”收到群众有效留言并得到各级领导干部回应一互联网为群众提供了表达诉求的平台,促进民主政治发展;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小问2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造谣者,需要运用自由和社会规则的关系相关知识,从原因类题目的角度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造谣者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一可链接教材知识“自由和社会规则的关系、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小问3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中学生,需要运用自觉遵守规则相关知识,从做法类题目的角度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游戏陪玩在年轻人中颇为火爆一了解规则的内容和要求,明确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关键词:“好友”经常骚扰他,严重影响他的学习和生活一自觉遵守规则,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也能坚持遵守规则;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