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天津市蓟州区20222023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原卷版).docx

上传人:田海滨 文档编号:114188 上传时间:2025-07-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天津市蓟州区20222023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原卷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精品解析:天津市蓟州区20222023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原卷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精品解析:天津市蓟州区20222023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原卷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精品解析:天津市蓟州区20222023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原卷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精品解析:天津市蓟州区20222023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原卷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天津市蓟州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温馨提示与祝愿亲爱的同学们:本试卷为开卷试题,分为第I部分(选择题)和第II部分(非选择题)两部分。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考试中可查阅相关资料,但请不要相互借阅、相互磋商。祝各位同学答题顺利!第I部分(选择题共48分)一、请你选择: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此答案的序号填在下表的对应处(每小题2分,共48分)1 .小明经常在小区业主微信群里参与讨论小区的一些事务,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与策略,这说明小明()C.不想学习D.积极走进社会A.爱管闲事B.不务正业2 .小雪在学校里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在家

2、是爸爸妈妈的乖女儿,到超市购物则是一名消费者。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A.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B.小雪就是小雪,她的身份是唯一的、固定不变的C.我们要学会从不同角度辨别和思考自己的不同身份D.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3 .目前,各地都在进行“创建文明城市”的活动,许多中小学生也注册了志愿者,他们可以参与一系列力所能及的活动,中小学生的做法()有利于个人更好地成长是亲社会行为是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仅是丰富课余生活A.B,C.D.4 .在中国“新四大发明”中,网购、共享单车和支付宝都需要以网络J载体。这说明网络()A.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B.促进了人际交往C.促进了民主政

3、治,进步D.是我们学习的最主要工具5 .最近,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等微信小视频非常流行,谁都可以录上一段小视频,然后传遍网络。对此,你的看法是()网络拓展了文化交流的内容、范围网络提高了文化传播速度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网络为文化传播搭建了新平台A.B,C,D.6 .小明使用网络的行为正确的是()A.小明直接用“作业帮”搜答案B.小明约刚认识的网友一起去旅游C.小明用聊天工具与外地工作的爸爸视频D.小明和同桌在QQ群里对骂7 .防止电信网络诈骗的“六个一律”在网上热传,其中有两点:“所有短信但凡让点击链接的,一律删掉;微信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这告诉我们()要警惕网络陷阱网络信息

4、良莠不齐要拒绝网络,远离诈骗要去伪寻真,合理上网A.B,C.D.8 .乘车时要自觉排队依次上车;参观游览时,要爱护公物、文物古迹和花草树木;观看电影时,不能高声喧哗,这说明()社会正常运转需要秩序社会秩序就只是公共场所的秩序社会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证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A.B.C.D.9 .今天,无论学习、工作还是旅游,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能感觉到有规则在约束和规范着,这充分说明()A.约束我们的规则太多了,这大大限制了我们的自由B.有规则就没有真正;自由C.各种规则的存在才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D.规则可以选择性遵守饿了么”“美团”等外卖方式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用餐,节约了人们的时间。但是,负责送餐

5、的外卖小哥在街道上逆行、闯红灯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对于这种现象,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任何人都要敬畏规则B.遵守交通规则只能靠自律C.外卖小哥赶时间,不用遵守交通秩序D.外卖小哥素质低,取消外卖配送行为11.基于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现实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对低龄未成年人的刑责范围作出重大修改,年满12周岁的未成年人根据犯罪的严重程度将承担刑事责任。这一修改说明()制定规则是为了限制自由遵守社会规则只需要他律社会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我国的法治建设不断完善A.B.C.D.12.“给力”一词,可以理解为对他人有帮助、有作用,给人面子。在现实生活中,“给力”一词的走红,全因一个“给,字,

6、有给才有力。“给人尊重,自己也会赢得尊重L这蕴含的道理是()A.每个人都有尊严B.尊重他人,可以放下自尊C.尊重别人就一定会得到回报D.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维系良好人际关系13 .某校八年(1)班要举行一次以“尊重他人”为主题的班会,下列名言警句可以用来支持这一主题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送人玫瑰,手留余香C.海纳百川,有容乃大D.君子一言,驷马难追14 .你想成为受欢迎的人吗?礼貌可以帮助你实现这一愿望。下列做法符合以礼待人要求的有()进入老师办公室前,要敲门父母的同事来家里做客时,视而不见遇到邻居时,主动打招呼碰掉同桌的书时,拾起并微笑道歉A.B.C.D.15 .铁路部门日前正将逃票

7、等违法乘车行为与“个人诚信系统”无缝对接,逃票代价不仅仅只是补票、罚款这么简单,还会对逃票者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能造成如影随行的不良影响。这说明()诚信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要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诚信是铁路企业的资本诚信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A.B.C.D.1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名言警句闪烁着思想与智慧光芒。以下名言警句及解读对应最合理的是()“单则易折,众则难摧”一一遵守社会规则,正确对待竞争“敬人者,人恒敬之”一一尊重别人的人,也会得到他人的敬重“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一要树立诚信意识,做诚实守信的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一自己所不愿意做的,不要强加于他人A.B.C.D.1

8、7 .在武汉地铁站,一位老人刷卡进站时,超过免票身高的孙子调皮地紧贴爷爷“逃票”过了闸。对此,爷爷果断批评并让孙子重新刷卡进站。这位爷爷教育孙子要()遵守规则包容他人乐于助人诚实守信A.B.C.D.18 .关于违法和犯罪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违法就是犯罪,犯罪就是违法B.如果违法情节轻微,可以不受法律制C.未成年人一旦沾染不良行为,必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D.凡是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19.小王周末在早市拾到一个钱包,里面有身份证,银行卡数张,还有2000元现金,小王将钱取出放入自己的口袋,把拾到的钱包放回原处。小王的行为()A.是正常的,没有触犯法律B.违反了

9、民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C.触犯了刑法,应承担刑事责任D.是违反行政法律法规的行政违法行为20 .目前全国正在深入推进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了危害群众生产生活的黑恶势力,这些黑恶势力犯罪行为的本质特征是_,应承担_法律责任。()A.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B.触犯了刑法刑事C.严重社会危害性行政D.触犯了刑法民事21 .放学路上陈刚看见路边有一个社会青年拿着刀在威胁他的同学张明,陈刚应该()A.寻求他人帮助,或拨打110B.悄悄溜走,假装没看见C.见义勇为,拼死搏斗D.上去和歹徒讲道理22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本质是()A.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B.要建设一个富强的国家C.不断

10、为人民造福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A.我国经济发展也高速增长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矛盾B.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C.人民群众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水平不协调的矛盾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4 .关于“五位一体”总布局,以下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展B. “五位一体”总布局是决定中国发展的“大棋局”C. “五位一体”总布局可以整体推进一蹴而就D. “五位一体”总布局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实践找到的第11卷非选择题(共52分)25 .为防止未成

11、年人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学校明令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但依然屡禁不止。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议论纷纷。观点1:带手机进校园是件小事儿,不必小题大做。观点2:带手机进校园不对,但大家都在带,我也就跟着带。观点3:老师管得紧就不带,老师管得松就可以带。法律链接:第七十条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应当统一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请结合“法律链接L从“自觉遵守规则”角度发表你对同学们观点的看法。26 .阅读名言,回答问题。不学礼,无以立。孔子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1)从上面两句话中选一句作为人生格言,并说说你选择的理由。(2)为了

12、践行你所选的人生格言,你准备怎么做?27 .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疫情发生后,疫情信息数据通过互联网实时更新,争取到了公众的更多信任:疫区在互联网公开物资需求信息,打通了物资捐赠渠道;铁路12306等多家平台启动无手续费退票服务:多家在线问诊平台提供24小时不间断线上问诊服务.材料二疫情发生后,有些“键盘侠”在互联网上散布谣言,造成社会恐慌,如朋友圈疯传的“科普帖”“高端防疫装备”等。还有的人利用民众购买口罩的急切心理,在网络上散布大量出售口罩的虚假信/息、O(1)上述两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2)以上两则材料启示我们青少年应如何理性的参与网络生活?28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谨遵

13、法律要求,积极预防犯罪,学会运用法律维护权益。请探究以下材料,作答下列各题。材料一15周岁的中学生小强无心学习,周末频繁到网吧玩网络游戏,经常在网吧过夜。父母和老师对其进行管教,他置之不理。为支付上网费用,他多次对独行的小同学强行借钱、借手机,若遭到拒绝便用暴力手段迫使对方交出钱、物,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1)从此案中,你可以看出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2)为预防同学们走上与小强同样的道路,请你告诉同学们应如何预防犯罪?材料二小静自幼丧母,跟奶奶一起生活,父亲张某常年在外经商。小静15岁时,父亲突发心肌梗死,抢救无效后去世。父亲过世后小静的叔叔第一时间到张某工作的城市,主持料理后事,并实际控制了张某的所有财产和证件。一年后小静的奶奶提起让小静继承遗产的事情时,小静的叔叔则以小静是女孩又是未成年人为借口,予以拒绝。(3)你认为小静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