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竞赛知识深入练习.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19829 上传时间:2021-08-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竞赛知识深入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竞赛知识深入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竞赛知识深入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竞赛知识深入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竞赛知识深入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竞赛知识深入练习.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竞赛知识深入练习班级:_ 姓名:_1. 文言文阅读。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_)其子趋而往视之(_)2翻译下列的句子。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_3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道理?_2. 课内阅读。伯牙绝弦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少(sho sho)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锺

2、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wi wi)鼓琴者。1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打“”。2按原文内容将“”补充完整。3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A.伯牙善鼓琴。 善哉乎鼓琴。B.方鼓琴而志在太山。志当存高远。C.终身不复鼓琴。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4我国古诗常提及伯牙、锺子期的传说,如李白的“锺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如孟浩然的“锺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结合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_3. 读小古文,并完成后面的练习。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

3、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把小古文补充完整。2这则文言文的题目是_,选自_。3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句子的意思。_4发挥想象,根据古文内容仿说句子。(伯牙)鼓琴志在_。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伯牙)鼓琴志在_。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4.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商鞅立信商鞅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民信之,卒下令。选自史记(注释)商鞅(yng):战国时期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令:指变法的命令。既具:已经具备。这里指制定完备。未布:尚未公布。恐:恐怕

4、,担心。乃:于是。募(m):广泛征求。徙(x):搬,迁移。予:给予,授予。金;古代货币单位。怪;感到奇怪。辄(zh):立即,就。明:表明。卒:最终。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商鞅令既具(_)(2)乃立三丈之木(_)(3)辄予五十金(_)(4)卒下令(_)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民怪之,莫敢徙。_3从本文看,你认为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_4你还知道哪些与诚信有关的故事?请写下来。_5. 阅读与理解。四面楚歌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壁:驻扎。垓(gi)下:古地名,在今安徽省。汉军:刘邦的军队。诸侯兵:韩信、

5、彭越的军队。是何:这是为什么。1下面句子中的“之”与“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用法不同的是( )A.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B.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C.送孟浩然之广陵D.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古文的意思。(1)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_(2)是何楚人之多也?_3南宋李清照就这段历史典故,曾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生当作人杰,_。_,不肯过江东。4我知道“四面楚歌”这个词后用来形容_与“四面楚歌”意思相近的四字词语还有:_等。6.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凿壁偷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

6、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选自西京杂记中央文献出版社)(注释)引:引来,使出现。邑:同乡。文不识:人名。与:帮助。资:借。大学:很有学问的人。1“邻居有烛而不逮”中的“逮”字读音是_,意思是_。根据这个意思还可以组词为_。2对“衡乃穿壁引其光”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匡衡于是穿墙而过,去吸引邻居家的火光B.匡衡于是翻过墙去,把邻家的火光引了过来C.匡衡于是在墙上凿了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3把“与其佣作而不求偿”改写成现代汉语是_。匡衡这样做的原因用现代汉语来说就是_。4读了凿壁偷光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_7. 文言文阅读。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7、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1在横线上按原文填空。2写出加点字的意思。伯牙鼓琴_方鼓琴而志在太山_巍巍乎若太山_3本文选自_,由于这个故事,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用“_”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我国古诗常提及伯牙、钟子期的传说,如:_。4短文最后一句的意思是:_,我从中体会到了_。8.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枫叶父自山中归,拾红叶一片,以示其子。子曰:“树叶皆绿,至秋则黄。何有红叶?”父曰:“此枫叶也。经霜则红。”子不信。明日父携子,至山中,观红叶。但见红叶满林,

8、鲜艳如染。子大喜。父曰:“事须亲见而始信之,凡人皆然,不独汝也。(注)示:给看。皆:都。何:为什么?携:带着。凡:所有。1请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_2儿子随父亲在山中看到的红叶是什么样子的?请用“_”画出来。3与“事须亲见而始信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知己知彼,百战不殆。B.集思广益,多见多闻。C.耳听为虚,眼见为实。9. 阅读,完成练习。张乖崖严惩污吏张乖崖为崇阳令。一吏自库中出,视其鬓旁巾下有一钱,诘之,云:“乃库中钱也。”乖崖命杖之,吏勃然曰:“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乖崖援笔判云:“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自杖剑下阶斩其首,申台府自劾。崇阳人至

9、今传之。注释:巾头巾。诘盘问。勃然气愤变色的样子。仗拿着。申详细说明。劾揭发罪行。1“一钱何足道”中的“何足道”的意思是( )A.值得一说B.不值得一说C.不值得一说吗D.值不值得一说2翻译文中画“”的句子。_3你认为张乖崖的做法对吗?为什么?_4联系实际生活,谈一谈你对“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理解。_10. 文言文阅读。宋人戒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1解释下列句中划横线的字:(1)子罕弗受(_)(2)以示玉人(_)(3)故敢献之(_)(4)皆丧其宝也(_)2翻译下列句子:

10、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不我,皆丧宝也。_3宋人为什么要送玉给子罕?(用原文回答)_4子罕为什么不接受玉?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_11. 文言文阅读。1明义法师之鸠浙江盐官县庆善寺明义法师,屏bng居乡里。一日晨起,行径中,见鸠雏ch堕地,携而归,躬自哺b饲s。两月乃能飞。日则纵飞林间,夜则投宿法师屏png几j间。是岁十月,明义法师之徒惠月主掌庆善寺,迎其师归。至暮鸠返,室寂无人矣,不见法师,旋室而匝z,悲鸣不已。守舍者怜之,谓曰:“吾送汝归法师处。”明日,笼而行,适法师处。自是不复飞出,日与法师为伴,以手抚摸皆不动,然他人近之,辄惊起。呜呼!孰谓禽兽无情乎?字词解释:屏居:_径:_携:

11、_ 躬自:_ 匝:_ 已:_ 适:_ 孰谓:_2齐人有好猎者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乡里。唯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良狗则数得兽矣。狩猎之获,常逾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字词解释:故:_恶:_无以:_疾耕:_数:_ 逾:_然:_3华隆因犬获救华hu隆好猎,畜一犬,号曰“的d尾”,每出必从。一日,隆至江边,为大蛇围绕周身。犬遂奋而咋z蛇,蛇死焉。而隆僵仆于地,不省xng人事。犬疾走至家,嗥ho吠不止。举家怪之,因随犬往,见隆闷mn绝委地。车载归家,二日乃苏。隆未苏之间,犬终日不食。自此爱怜,

12、如同亲戚焉。字词解释:畜:_从:_为:_ 咋:_ 仆:_ 疾:_ 举:_ 因:_乃:_4乌鸦喜谀y1 粤yu西桂林,近有荒村,多树木,上多栖q乌鸦。2 一犬翘qio首枝头,乌鸦食其上。犬欲缘木上之,恨无何,伏地喃nn喃,仰视注目以待,3 颂曰:“乌兄,久慕高风,未亲雅教,素仰雅曲,如赐一曲,尤慰平生,心亦足矣。”4 鸦听之,喜不自胜,伸腰展翅,wi数声,食尽堕犬口中。5 犬曰:“雅曲已聆,心愿已足,蒙赐佳味,终身铭德。”6 鸦讶y曰:“非闻曲之为,乃欲吾口中食耶y!”悔之莫及!字词解释:栖:_翘qio首:_缘:_恨:_喃nn喃:_ 颂:_高:_素:_胜:_堕:_聆:_蒙:_铭:_耶:_12.

13、文言文训练。田登作郡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注解:田登,人名。上元:元宵节)1解释划线词:田登作郡,自讳其名。(_)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_)2翻译下列句子。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译文:_3这个故事的大意可以用两句话来表达。_4你认为,田登是个怎样的人?_13. 文言文阅读。一日曝书画,而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1解释加点词语。曝书画_谬矣_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只断一处)力 在 角 尾 搐 入 两 股

14、间14. 文言文阅读。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天帝使我长百兽(_)子以为我不信(_)2翻译下列的句子。虎不知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_3全文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的是:_。15. 文言文阅读。齐人攫金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日:“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日:“取金之时,殊不见人,徒见金耳。”选自列子(注释)攫(ju):抓、夺。欲金者:想要金子的人。清旦:清早。衣冠:衣帽。此指穿衣戴帽。之市:去集市。适:往,到。鬻:出售,卖。焉:这里。何:为什么。徒:只,仅仪。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1)适鬻金者之所 适:_(2)因攫其金而去 攫:_(3)子攫人之金何 何:_(4)殊不见人,徒见金耳 徒: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_(2)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_(3)殊不见人,徒见金耳。_3用成语_来评价这位“搜金者”是比较恰当的。4仔细阅读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1)齐人想干什么?干了什么?结果怎样?(用原文回答)_(2)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