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题.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20066 上传时间:2021-08-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题.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题班级:_ 姓名:_1.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王冕僧寺夜读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默窃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王冕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窃入学舍_ (2)父怒挞之_(3)夜潜出_ (4)闻而异之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_(2)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_3读了

2、这段话,用过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评价一下王冕,说说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_2. 古诗小考场。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_。两岸猿声啼不住,_。(1)把诗句补充完整。(2)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_(3)快乐调音师(4)好朋友,牵牵手。3. 课内阅读。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选自山海经北山经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少女:_故:_2用自己的话说说“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意思。_3你觉得这是怎样的精卫?结合文本写出你的理由。_4本学期学习了不少中国神话故事,如尝百草的_,开天地的_。课外的神话故事你还知道:_。(任写一个即可)4.

3、 课文理解。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文中下划线的句子中,“人问之”的“之”指的是_,“取之”的“之”指的是_。2你认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_3你认为王戎的什么品质值得你学习?_5. 文言文阅读。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注释)至:等到,直到。操:拿、持。度(d):量好的尺码。1解释下面的字。郑人有欲买履者。欲:_履:_者:_2结

4、合语境,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1)而置之其坐。_(2)至之市。_(3)而忘操之。_(4)反归取之。_(5)何不试之以足?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至之市,而忘操之。_(2)宁信度,无自信也。_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A.做事之前要有充分的准备,不能丢三落四。B.做事要有时间观念,否则就会像郑国人一样失望而归。C.遇到事情要懂得变通,根据情况采取合适的办法。D.要坚持原则,才能把事情做好。6.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_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zu)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1整体感知:给这则小古文加标题,下面最合适的是哪个(

5、)A.囊萤映雪B.尊师重道C.程门立雪D.雪中送炭2字词理解:对照译文,照样子解释加点字的意思。例:杨时见程颐于洛(求见)(1)时与游酢侍立不去(_) (2)颐既觉(_)3迁移运用:你从杨时的行为中感受到了什么?像这样的成语故事你还知道哪些?试着再写出三个。_7. 课内阅读。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下面对文中第二句话的标点,最恰当的是( )A.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B.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C.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2解释带点词语的意思。弃去:弃去弃去_还卒业:_3

6、“问之”是指李太白问老媪。他是这样问的:“_?”4人们为什么给山下的小溪取名为“磨针溪”呢?下面的说法最合理的是( )A.为了纪念曾经在这条小溪边磨针的老媪。B.为了纪念曾经经过小溪的大诗人李白。C.为了学习发扬老媪坚持不懈的磨针精神。8. 阅读下面小古文,完成下面小题。(一)勿 贪 多瓶中有果。儿伸手入瓶,取之握满。拳不能出,手痛,心急,大哭。母曰:“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儿/伸手/入瓶B.儿伸/手入瓶C.儿伸手/入瓶2“拳不能出”最主要的原因是( )A.瓶口太小B.取之握满C.手痛心急3选出与“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的启示相近的事例( )A.我跟同

7、桌说了许多好话,终于吃到他的一点点美食。B.吃东西时,奶奶对我说,少食滋味好,多食滋味少。C.妈妈给我报了好多个课外班,想让我得到全面培养。D.我坚持练了四年的书法,在全区书法比赛中获得一等奖。9.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楚人有鬻(y)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注释)盾:盾牌,古代作战时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箭的武器。誉:赞誉,夸耀。陷:穿透、刺穿。或:有人。弗能:不能。应:回答。夫:用在首句,引起议论。1下列句子中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

8、项是( )。A.以子之矛B.陷子之盾C.不陷之矛D.吾矛之利2翻译句子。(1)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_(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_3这则寓言中隐含着的一个成语是_。4对这则寓言揭示的道理描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世上没有牢不可破的盾,也没有无坚不摧的矛。B.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C.说话不要说得太满。10.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未成,弃去:_(2)逢老媪方磨铁杵:_(3)太白感其意:_(4)还卒业:_2“问之,曰:欲作

9、针。”这句话的意思是:_3“铁杵成针”的故事最后成为一句俗语:_11. 文言文阅读。王充求学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注释)徙:迁徙。孤:小时候父亲去世了。 太学:中国古代最高学府。 师事:以师礼相待。 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 肆:店铺。辄:就。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王充的祖先是会稽上虞人,后迁到魏国的元城郡。B.王充到了京师后做了班彪的老师。C.王充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在乡里因孝顺被称颂。D.王充虽然读了大量的书,但是仍旧

10、不熟悉各家学派。2王充的“好博览而不守章句”是指王充的( )。A.学习态度B.学习方法C.学习目的D.学习范围3王充家境_(a贫困 b富裕),他是通过_的方法来读书的。4王充求学的故事给你哪些启示?_5请写一则关于读书的名言。_12. 阅读理解。李广射虎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zhng)石没(m)镞(z)。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注释)本文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是西汉名将,力大无穷,擅长射箭,作战英勇,令敌人闻风丧胆,世人称之为“飞将军”。镞:箭头。更:再,又。居:居住。尝:曾经。1用自己的话说说

11、下列句子的意思。(1)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_(2)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_(3)广亦竟射杀之。_2短文写了李广三次射虎,第一次是_;第二次是_;第三次是在右北平射虎时被老虎所伤,但最后仍射死了老虎。其中第_次写得最详细,这件事突出了李广_的特点。3下列对李广再射时“终不能复入石”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李广“中石没镞”只是一时侥幸B.第一次射石时李广以为是老虎,特别紧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C.李广的箭术发挥不稳定D.李广后来射的石头太坚硬4下列写李广的诗句中与本文所描述的情景无关的一项是()。A.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B.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C.短衣匹马随李广,看

12、射猛虎终残年。D.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5结合短文内容,用一句话来赞美李广将军。_13. 阅读理解。欧阳修苦读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致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注释)孤:小时候死了父亲。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荻(d):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叶像苇叶,秋天开紫花。闾(l)里:乡里。文字:文章。1“家贫无资”的“资”意思是_。当这个字表示“供给;提供”的意思时,可以组词为_。2“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意思是()。A.他从小时候开始写诗歌文章时,

13、个子就和大人一样高了。B.他从小时候起开始写诗歌文章,下笔就和大人一样镇静了。C.他从小时候起所写的诗歌文章,水平已经和大人一样高了。3选文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来写欧阳修苦读的?_4你还知道哪些名人苦读的故事呢?给大家介绍一下吧。_14. 阅读理解。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1将课文补充完整。2解释下列词语。囊萤:_恭勤:_3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_4请再写出两个与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_15. 阅读理解。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1解释下列字词。(1)恭_(2)囊_(3)博学_(4)练_2解释下列多义词。(1)囊萤夜读_则练囊盛数十萤火_(2)以照书_以夜继日你_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_4回答下列问题。(1)我们应该向车胤学习什么?_(2)你还知道哪些苦读的故事?举23个例子,用一句话来概括其中蕴含的道理。_8 /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