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玲云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20364 上传时间:2021-08-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00.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卢玲云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卢玲云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卢玲云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卢玲云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卢玲云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卢玲云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卢玲云教学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2015年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教学设计模板课题摘要学科语文学段中段年级四年级单元第四单元教材版本人教版课程名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学习内容分析1. 教材分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人教版教材第七册第7组中的第一篇阅读课文,本组教材通过阅读“成长故事”,让学生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中的问题。课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先写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接着写周恩来在租界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然后写在修身课上,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明了自己的心迹: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可以说,“中华不振”是人物情感发展变化的源点,它贯穿于故事始终。教学时,可以紧扣“中华不振”这一主线,引导学生读书品味,了解少年周恩来的远大志向,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2.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在教学设计中针对学生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循序渐进解疑。培养学生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学习积累词语、句子的方法。 课文记叙的事情发生在20世纪初,学生对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和周恩来的生平了解比较少,要指

3、导学生在课前搜集相关资料,为深入理解课文准备。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积累“伯父、模范、巡警、吵嚷、惩处、抱负、胸怀、帝国主义、灯红酒绿、热闹非凡、风和日丽、耀武扬威、得意扬扬、振兴中华”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感受“中华不振”的原因。二、教学重点学会根据人物及联系事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三、教学难点体会中华不振的原因。二、教学环境选择简易多媒体教室 交互式电子白板 网络教室 移动学习环境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活动设计信息技术使用说明(一)感受人物形象,揭示课题1出示周恩来的图片,这个人是谁呢?请学生说说对周恩来的了解

4、。过渡语:是啊,周恩来是我们开国的第一任总理,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是深受全国各族人民敬重和爱戴的领袖,他卓著的功勋、崇高的品德、光辉的人格深深铭记在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心中。今天,让我们走近少年周恩来,了解他成长过程中发生的事。揭示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吗?题目是什么意思呢?(预设:如果学生不知道题目的意思可让学生采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之”和“崛起”的意思,帮助理解题目的意思。)1. PPT出示周恩来的图像2. 揭示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1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读通顺句子。2检查字词认读情况。(1)帝国主义列强

5、;租界;巡警;耀武扬威;得意扬扬;惩处。(2)模范;吵嚷;踊跃回答;铿锵有力。3想课文人物及人物身上的事,结合课文题目概括课文主要内容。默读课文,思考在周恩来身上发生了哪些事情?小组交流课文中发生的事情。预设:如果学生对内容的概括很啰唆,带有复述课文的性质,教师则应先肯定学生对课文读得熟练,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哪些话可去掉不用说,哪些话必须保留,直至每件事情能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如果学生能把几件事情串连起来说则让学生总结概括叙事性课文大意的方法,使学生明白要结合人物、事件、课题来概括。1. 课件出示词语崛起 巡警 叫嚷 诸生 踊跃 效仿 惩处 喝彩 帝国主义 热闹非凡 为之一振 铿锵有力 耀武扬威

6、得意扬扬 2.出示课文大意三、聚焦“中华不振”,感受周恩来立志的原因1过渡语:有人说:有志不在年高;也有人说:自古英雄出少年;我们的祖先还教育我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什么原因使周恩来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预设:如果学生说到周恩来看到洋人欺凌中国人,而中国人却无处申冤或者伯父告诉他不要随便到租界去玩,教师都加以肯定。同时总结到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华不振。2默读课文,画出体现中华不振的句子,写上自己的批注。3学生交流。(1)出示句子:他在沈阳下了车,前来接他的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 “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 “

7、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指导朗读。(如果学生感情不到位,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当时情境和标点来领悟朗读。)体会中华不振。词语积累:周恩来不解地问。横线上的词语还可以换成什么?(预设:疑惑地;睁大眼睛;仰起头)(2)出示句子: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 引导学生体会“闯”字所蕴含的意义。(中国人是不能随便进到租界里去的。)理解“租界”的意思。结合描写租界特点的句子体会租界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插入资料:据统计,中国自1845年英国从上海租界章程规定中取得第一块租界,至1902年奥匈帝国设立天津租界。前后共有27块租界,其中有25块租借

8、国单一的专管租界,2块公共租界。 各国租界的分布(1911年): 英国7处:天津英租界、汉口英租界、广州英租界、九江英租界、厦门英租界、镇江英租界、上海英租界; 日本5处:天津日租界、汉口日租界、苏州日租界、杭州日租界、重庆日租界;法国4处:上海法租界、天津法租界、汉口法租界、广州法租界; 德国2处:天津德租界、汉口德租界;俄国2处:天津俄租界、汉口俄租界; 意大利1处:天津意租界;奥匈帝国:1处天津奥租界;比利时1处:天津比租界:(1931年中国收回天津比租界。) 公共租界2处: 上海公共租界;(由英美租界合并而成。) 鼓浪屿公共租界;(英、美、德、法、西、日、丹麦、荷兰、瑞典和挪威。) 天

9、津最高峰时有9个国家设立租界。(天津美租界在1902年合并入英租界。)读了这些资料,你又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旧中国?(3)出示第8自然段: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吵嚷着什么。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 学生交流自己读后的体会。插入资料辛丑条约规定:中方赔偿各国约9.8亿两白银;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外国使馆界,由各国派兵

10、驻守,界内不允许中国人居住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破产,他们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情景复现:结合当时的情况:这个妇女会哭诉些什么?洋人又会说些什么?中国的巡警会怎样做?请几位学生演一演。联系上下文,想象写话:如果你是周恩来,你想对中国人说些什么?交流写话,释疑解难。请几名学生到台前展示,师生合作评价。此处评价有3个标准:一是情感体会是否到位;二是语言表达是否恰当;三是书写是否工整。指导书写“巡”,注意笔画“撇点”。指导书写“嚷”,注意嚷的笔画较多,横笔、竖笔不要少写,各部件摆放要合理。1. 解释“中华不振”中的振什么意思2. 自学提示(1)认真默读课文的七、八自然

11、段,思考:周恩来是从哪里看出中华不振的?用曲线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将你的感受写在旁边。(2)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3.课件随机出示句子(1)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2)她原指望()。谁知(),反而()。()。但是,( ),( )?只能( )。(3)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出示辛丑条约资料。4.出示句子:他在沈阳下了车,前来接他的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

12、:“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 “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 “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5. (2)出示句子: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引导学生体会“闯”字所蕴含的意义。(中国人是不能随便进到租界里去的。)理解“租界”的意思。结合描写租界特点的句子体会租界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插入资料:据统计,中国自1845年英国从上海租界章程规定中取得第一块租界,至1902年奥匈帝国设立天津租界。前后共有27块租界,其中有25块租借国单一的专管租界,2块公共租界。 各国租界的分布(1911年): 英国7处:天津英租

13、界、汉口英租界、广州英租界、九江英租界、厦门英租界、镇江英租界、上海英租界; 日本5处:天津日租界、汉口日租界、苏州日租界、杭州日租界、重庆日租界;法国4处:上海法租界、天津法租界、汉口法租界、广州法租界; 德国2处:天津德租界、汉口德租界;俄国2处:天津俄租界、汉口俄租界; 意大利1处:天津意租界;奥匈帝国:1处天津奥租界;比利时1处:天津比租界:(1931年中国收回天津比租界。) 公共租界2处: 上海公共租界;(由英美租界合并而成。) 鼓浪屿公共租界;(英、美、德、法、西、日、丹麦、荷兰、瑞典和挪威。) 天津最高峰时有9个国家设立租界。(天津美租界在1902年合并入英租界。)读了这些资料,

14、你又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旧中国?6. 联系上下文,想象写话:如果你是周恩来,你想对中国人说些什么?7. 指导书写,出示:巡、嚷四、课堂小结、设疑看着贫穷、落后的祖国,看到自己的同胞被洋人肆意地欺凌,而自己作为中国人却无能为力,敢怒不敢言。12岁的周恩来又做出了什么决定呢?我们下节课继续探讨。四、教学评价设计1.评价方式与工具课堂提问 书面练习 制作作品 测验 其它 2.评价量表内容(测试题、作业描述、评价表等)(1). 选择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2). 阅读教材后面的选读课文少年周恩来。六、备注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管理思路、可能存在的教学意外及相应的应急预案等1. 老师用现成的图形给学生以

15、形象直观感受的动机是正确的,但也要注意到这样做的同时也以自己或别人的想像取代了他人,忽视了个体差异,制约基于剥夺了学生的想像空间。2. 教师在制作语文课件时,图形图像资料的应用要遵循只取所需、适可而止的原则,不要过于注重课件外观的精美而添加图形图像,这样可以避免喧宾夺主。3.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教学的双边活动由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课堂上出现了教师指挥课件运作、学生死盯屏幕的现象。4.用多媒体以视听代替朗读,忽略了“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淡化了文本意识。.5.课件的程序化左右了课堂,答案的单一性禁锢了学生思维。七:他人评议请记录学科坊学友、坊主或其他老师对本篇教学设计的修改建议。1. 学生朗读时,可以不使用多媒体,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这样体会更深,并且可以边读边思考。2. 教师课件出示母鸡活动图时,不要过于注重课件外观的精美而添加图形图像,反而忽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3. 课堂中学生的生成,由于教师因为可见的程序而左右了课堂,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4. 教师一直操作多媒体,而忽视学生的情绪以及课堂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