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肢蹄病DOC6页.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142226 上传时间:2018-12-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奶牛肢蹄病DOC6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奶牛肢蹄病DOC6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奶牛肢蹄病DOC6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奶牛肢蹄病DOC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奶牛肢蹄病DOC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肢 蹄 病Feet and Leg Problem在奶牛业中,肢蹄病是仅次于乳房炎和繁殖系统疾病引起奶牛被迫淘汰的第三大最普遍的原因。肢蹄病会导致产奶量的下降和繁殖效率的低下。奶牛跛行90%是由于蹄的问题且极大部分是由于后蹄存在问题而引起的。一、 管理因素 一些管理因素,如奶牛所处的环境、奶牛营养和遗传选择在减少肢蹄病的发生方面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1、环境:地面结构是很重要的,水泥地面比泥地面更易引起奶牛肢蹄的擦伤。水泥地,尤其是新浇的水泥地对奶牛肢蹄磨损很大,刚修过蹄的奶牛在最初的两个星期内不应在水泥地上面走动。太光滑的地面易引起奶牛打滑、损伤牛蹄,因此水泥地上应当有纹路(小沟)。潮湿的环

2、境易引起奶牛蹄软化,软化的蹄易损伤且细菌容易进入。另一方面,非常干燥的环境(如栓系式牛舍中前肢所处的环境)会导致脆骨症和蹄裂。奶牛每天应有一定的时间在排水良好的泥土地面的运动场内走动,这对牛蹄很有好处。 2、牛床舒适程度及类型:牛床设计应方便奶牛的起卧,牛床的长度和运动区域的大小必须恰当。从奶牛在牛床上躺下和反刍的时间可以看出牛床设计的合理性。如果奶牛躺在走廊上或一半在牛床上,一半在牛床外,则说明牛床的设计有些问题。在散放式牛舍中,85%以上的奶牛吃料后应躺在牛床上,它们应该或吃料或躺下反刍。在水泥地面上放置足够的垫料可增加奶牛的休息时间。一般地说,如牛床是水泥地面,则奶牛休息时间就少,大约只

3、有7个小时,如牛床上有足够的垫料,则奶牛休息时间就长,达到14小时以上,干净和干燥的牛床可减少细菌繁殖和蹄病的发生率。 3、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蹄病的发生率也增加,但是如果从周岁开始就定期进行修蹄可减少以后的肢蹄病的发生率。 4、泌乳阶段:与大多数其他疾病一样,泌乳最初三个月肢蹄病发生率较高,经研究证实蹄炎和蹄底溃疡还与奶牛营养有密切关系。 5、营养:VE的缺少可导致白肌病, VD和钙的缺失可导致拘偻病,通过配制平衡的日粮可防止这几种疾病的发生。然而在世界某些地区存在着对奶牛健康非常重要的硫、锌和铜的缺少现象,尤其在新西兰的牧草地上缺乏这些矿物质。硫和锌对保持牛蹄的健康非常重要,锌还可以帮助

4、伤口的愈合,铜是构成关节、骨骼和角蛋白的一部分,而且当日粮中钼(Mo)含量较高时,铜的含量也需要增加。高能、低粗纤维的日粮改变了瘤胃中微生物的数量,结果是乳酸菌数量大量增加,使得瘤胃内PH值下降导致瘤胃酸中毒,再加上由于PH下降使得革兰氏阴性菌大量死亡并产生大量的内毒素,引起真皮组织内毛细血管的扩张和收宿进一步引起肿胀和痛苦状。血液循环中的任何改变均可导致不可逆转的损害。这些损害再加上角质化,导致蹄组织软化和畸形,蹄组织软化可进一步引起白线病发病率上升、蹄底溃疡和蹄踵的腐烂。而且蹄底磨损加快,导致对创伤的易感性增加,饲喂高能饲料的奶牛修蹄次数应该增加,粗料应该有一定的长度以促使唾液的分泌和瘤胃

5、缓冲液的产生,对泌乳早期的奶牛,精粗比例(干物质比较)应为50:50。北美洲研究表明,日粮中精料含量较高易使奶牛患蹄病,而且饲喂精料含量较高的奶牛蹄病持续时间比饲喂粗纤维含量较高日粮的奶牛要长一倍。饲料中补充一些缓冲液以及喂精料之前先喂干草可降低瘤胃酸中毒的发病率。最理想的是进行饲料分析,饲喂平衡日粮,减少潮湿饲料的饲喂量(因其酸度较高)目标是日粮中干物质含量在45-55%左右,考虑一下,你们牧场是否可以把所有饲料全部混合在一起然后进行饲喂。 6、遗传:一些牛蹄性状具有一定的遗传力,如蹄踵过高,趾骨畸形,象并蹄畸形和螺旋形趾是具有遗传性的,青年母牛的大多数蹄病不具有遗传性。饲喂和环境因素对肢蹄

6、疾病具有很大的影响,遗传和选育在短期内并不能解决肢蹄病的问题,当然选择肢蹄性状在平均以上的公牛作为种公牛是一个良好的育种工作者应优先考虑的事情。二、 一些常见的蹄病如前所述,奶牛85-90%的跛行是由于牛蹄的问题,且85%发生在后肢。15%的蹄病与趾间皮肤有关,85%与趾骨有关。 1、蹄叶炎:这是发生在包围趾骨的真皮组织的非感染性炎症,65%的蹄病直接或间接地与蹄叶炎有关。研究表明大多数奶牛的跛行是由蹄叶炎引起的,当然并不是全部。蹄炎可分为三个阶段: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在所有三个阶段,奶牛通常都有特定的姿势以减轻疼痛。患蹄病的奶牛通常后背拱起来,如后肢比正常情况更朝前放置,说明疼痛在脚趾,如比

7、正常更朝后,说明疼痛在蹄踵。奶牛如起卧困难或走路笨拙,则很可能是由于蹄炎或其他蹄病所致。在急性阶段(最初10天),牛蹄会发热,蹄底软化,一周以后,临床症状包括其白线变黄呈粘稠状,蹄内真皮组织血管阻塞,且由于接近蹄壁和缺少可活动性,肿胀会引起很大的疼痛,牛蹄变热,冠状带之上脉博次数增加,家畜呼吸次数和体温都增加。在亚急性阶段(第10-45天期间),壁外及冠状带周围出血,最显著的变化是蹄壁与蹄底分离,可以看到趾很长及蹄踵分枝。从内部可以看到趾骨刺向下面。在慢性阶段,(45天以后)蹄底开始凹陷,且蹄底与蹄踵区分不明显,趾朝上。蹄壁外层可看到横的纹路(小沟)趾骨刺向蹄底,进一步与蹄壁分离,由于趾骨的转

8、动,使得奶牛感到很不舒服。营养问题前面已进行讨论,这儿再次进行总结 A.过多的精料、粗料切得过细 乳酸大量产生并导致PH值下降 革兰氏阴性菌大量死亡 B疾病感染 内毒素释放包括:子宫内膜炎 乳房炎 组织胺(毒素) C.环境因素 牛蹄腐烂 血管收缩和扩张 _紧张 真皮破坏 _创伤 牛蹄状况恶化 _擦伤 蹄炎牛蹄血管中的组织胺(毒素)的存在导致肢蹄内血压的上升,但血流减缓,肢蹄的毛细血管充血、炎症,并形成血块。由于缺少供应组织的营养,角质化组织的形成受阻,角组织疲软无法支撑奶牛体重,随着时间的推移,肢蹄状况恶化,并发展成畸形蹄。当革兰氏阴性菌死亡时,内毒素开始释放,并进一步释放组织胺。当奶牛生存的

9、环境改变时,如从比较舒适的散放式饲养变为垫草很少的栓系式饲养时也可能释放组织胺。关于组织胺的作用还仅仅是一种理论,然而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它在奶牛蹄炎的急性阶段发挥着作用。治疗及预防:蹄炎很难治疗,最有效的方法是用非类固醇抗炎症药。经常削牛蹄,牛床上要有足够的垫草,尽可能减少水泥地上的时间。当然最佳的治疗方法是预防,饲料成分进行分析,日粮配制应该平衡,从一周岁开始定期对奶牛进行修蹄,提供舒适的牛床,控制产后的一些疾病,如乳房炎和子宫炎。从4月龄青年母牛开始就可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已有证据表明,青年母牛在5月龄就可能患蹄炎,不过在当时牧场场长一般不会发现问题,然而当青牛母牛投产以后以及在泌乳后期出

10、现蹄病的时候可能与青年母牛早期的蹄炎有关。 2、蹄底溃疡:溃疡往往发生在蹄踵前面的蹄底部位,由于这一部位的蹄底最薄,因而骨骼与蹄底之间的组织最易受到损害,软化的或较薄的蹄底容易受外压或创伤的损害。由于缺少足够的垫料而引起的牛床潮湿,奶牛休息时间不足以及修蹄不当,磨损过多都会导致蹄底软化或过薄,由于蹄炎而引起的血液循环的变化也是导致溃疡的因素。治疗及预防:溃疡区域应该削掉,但尽量保留蹄壁外层以利于支撑,有些兽医把未受影响的趾填起来以减轻受影响趾的压力,也可以用碘液擦患处。如果发生了感染则应注射抗菌素。 3、白线病:这发生在蹄底与蹄壁的连接处,走路不小心会引起白线的擦伤。真皮组织的出血也会影响白线

11、,使得脏物进入并形成脓疮,治疗及预防方法与蹄底溃疡相同。 4、牛蹄腐烂:这往往涉及到蹄壁边上的皮肤的感染,通常发生在趾间或蹄踵周围,往往是创伤引起细菌进入导致腐烂。牛蹄腐烂有两种类型:草场牛蹄腐烂和牛舍牛蹄腐烂。第一种来自于草场,细菌来自于泥泞的草地,尤其在雨季,这是一种趾间腐烂,牛舍牛蹄腐烂是由于奶牛经常站在潮湿的牛床上或牛粪沟而引起的,通常发生在蹄踵周围。治疗:两种类型都对抗菌素敏感,也可使用硫酸铜进行处理,预防是最好的处理方法,运动场应有良好的排水设施(尤其在水槽周围)牛床上应有清洁干净的垫草。总之,肢蹄疾病严重影响奶牛场的经济效益,那种把奶牛关养在没有足够垫草的牛舍内的方法必须进行改变。正如本文所述,营养和奶牛舒适程度与蹄炎、蹄底溃疡及白线病密切相关。研究表明,高产奶牛做三件事情,它们走到食槽边吃料,到挤奶台挤奶,到牛床上休息和反刍。在栓系式牛舍中,奶牛走动时间很少,然而,可以从干物质采食量、奶产量和躺下休息及反刍时间来判断奶牛的健康状况,牧场场长们应该认识到奶牛躺在水泥地上及饲喂不平衡的日粮等于奶牛患病,低产及牧场经济效益低下。牧场场长应该密切注意奶牛的各个部位并且认识到从奶牛吃的料到奶牛肢蹄的健康状况都影响牧场的经济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