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第三中学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飞猪 文档编号:114236 上传时间:2025-07-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第三中学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精品解析: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第三中学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精品解析: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第三中学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精品解析: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第三中学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精品解析: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第三中学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一、单项选择1 .下列行为中体现了“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的有()公共汽车上给老人让座看到小区墙面有人乱贴广告,向居委会反映问题为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查找资料,进行知识宣传过马路时搀扶老人A.B,C.D.【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关注社会发展。:体现了亲社会行为,不属于关注社区治理,故排除;:看到小区墙面有人乱贴广告,给居委会反映问题;为社区的垃圾分类查找资料,进行知识宣传,都是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的表现,故说法正确;故本题选D.2 .“沙是散的,堆积起来就是无垠的沙漠;

2、水是散的,积聚起来就是辽阔的海洋;风是散的,汇聚起来就是威力无穷的风暴。”由此可见,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个人和社会互不相干个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个人离不开社会A.B.C.D.【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认识和把握。:题干体现个人与社会关系密切,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个人离不开社会,而且个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所以个人要努力为社会做贡献,所以符合题意;:说法错误,个人和社会关系密切相互影响;故本题选C。3 .某学校每年寒暑假时都会向学生推广并组织一些国内外研学旅行的项目和活动,不少家长也会在寒暑假时带孩子出门旅行。学校和家长

3、们的做法旨在()A.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B.促进书本知识和学业深度融合C.引导孩子主动感受和适应社会D.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和习惯【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亲社会行为的意义的认识和理解。C:我们知道,开展研学旅游活动属于亲社会行为。假期中,家长会在寒暑假时带孩子出门旅行,这一做法旨在引导孩子主动感受和适应社会,故C说法正确;ABD:这不属于题文的主旨反映,故AB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4 .关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各种社会关系社会是个人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相同的身份A.B.C.D

4、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据教材知识,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人在生产、生活和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所以说法符合题意;说法错误,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说法错误,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故选D。5 .暑假期间,有的同学在家长陪伴下外出旅游,欣赏山河美景,寻访文物古迹,感受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同学们参加旅游()A可以尽早走上工作岗位B.容易受到外界不良诱惑C.能从社会获得精神滋养D.对学习书本知识有干扰

5、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有关在社会中成长的相关知识。暑假期间,有的同学在家长陪伴下外出旅游,欣赏山河美景,寻访文物古迹,感受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同学们参加旅游能从社会获得精神滋养。C选项表述正确。ABD选项表述错误,参与社会生活,积极融入社会,有助于开拓我们的眼界,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等。综上所述,选C。6 .小明所在学校组织了学农活动,在一周的学农活动中,小明了解了我们平时所吃的粮食是如何加工而来的,了解了我们吃的菜是如何上餐桌的。小明认识到了没有农业,我们的生活一天都难以维持。下列与小明的认识相符合的有()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的生存和发展

6、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组织学农活动耽误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学生应该在课堂上学习组织学农活动能让学生的知识不断丰富,成绩不断提高AB.C.D.【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亲社会行为的认识和理解。: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由题干可知,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同植物生长需要阳光、空气和水一样,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故说法符合题意;:学生的学习不仅仅表现在课堂上,还应积极参加

7、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动手能力,故说法错误;:组织学农活动能让学生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而不是简单的学习成绩提高,故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7 .志愿者积极参加“做好垃圾分类投放”公益活动。他们不辞辛劳,到社区宣传垃圾分类的意义,帮助居民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增强了居民的环保意识,也提高了自己与居民沟通的能力。这说明()A.参加公益活动只能走进社区B.志愿者承担社会责任,没有任何收获C.参加公益活动就是为了获得他人的赞许D.志愿者奉献社会,自身能力也得以提升【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亲社会行为。D:志愿者积极参加“做好垃圾分类投放”公益活动增强了居民的环保意识,也提高了自己与居民沟通的

8、能力,这说明志愿者奉献社会,自身能力也得以提升,故D符合题意;A:“只能”的说法太绝对,故A错误;B:志愿者承担社会责任,可以获得社会认可,“没有任何收获”的说法太绝对,故B错误;C:参加公益活动不是为了获得他人的赞许,故C错误;故本题选D。8 .女儿:网络生活真精彩,学习购物很方便。妈妈:网络生活很无奈,虚假信息真烦人。下列观点能全面反映上述对话的是A.网络滋生虚假信息B.网络促进人际交往C.网络是一把双刃剑D.网络推动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网络的认识,根据所学,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题文中妈妈的观点体现了网络的消极影响,女儿的观点体现了网络的积极影响,所

9、以ABD观点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选Co【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要求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合理利用网络,理性参与网络生活。9 .网络信息繁杂、良莠不齐。青少年应该()享受言论自由,发布自己掌握的一切信息明辨是非,理性参与,不信谣、不传谣不沉溺于网络,学会“信息节食”恪守道德、法律底线A.B.C.D.【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性利用网络。: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我们要合理利用网络,理性参与网络生活,学会“信息节食L明辨是非,理性参与,不信谣、不传谣,恪守道德、法律底线,说法正确;:网络空间并非法外之地,要恪守道德、遵守法律,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10 .有人网上购物准备付款

10、时,电脑屏幕弹出一个窗口,大意是只要点击窗口提供的链接购买,保证便宜80%o这时怎么办?下列的四种想法,最正确的是A.好消息,分享到QQ群B.这是陷阱,要警惕C.先放到收藏夹,以后再买D.赶快下手,真划算【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合理利用网络。ABCD:题文中网上购物出现其他链接购买,并且便宜,一般是欺骗消费者的网站,如果点击有可能上当受骗,因此正确的做法是警惕,防止上当受骗,B正确,ACD错误;故本题选B。11.近年来,各类公益活动广泛开展并鼓励广大中学生积极参加,但是一部分同学却反应冷淡,下列看法正确的是()A.拒绝参加,志愿者活动主要是由大人们参加的B.积极参加,有利于为社会服务

11、养成亲社会行为C.积极参加,能获得相关荣誉称号,赢得他人称赞D.拒绝参加,学生搞好学习才是最重要的【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养成亲社会行为。B:个人与社会息息相关,我们要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有利于为社会服务,养成亲社会行为,故B符合题思、;AD:判断错误,故AD不符合题意;C:参加公益活动,不一定能获得相关荣誉称号,赢得他人称赞,故C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12 .找家政、生活缴费、保修、订票、网上银行、订餐等等表明()A.网络时代,信息良莠不齐B.沉迷网络,影响工作学习C.人们离开互联网便无法生存和发展D.网络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网络丰富个人生活的表

12、现的认识和理解。D:依据教材知识并分析题干可知,网上找家政、生活缴费、保修、订票、网上银行、订餐等体现出网络对生活的积极影响,这表明网络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故D说法正确;A:说法正确,但在题文中没有体现,故A说法不符合题意;B:说法正确,但在题文中没有体现,故B说法不符合题意;C:该选项夸大了网络的作用,故C说法错误;13 .今年的两起高铁“霸座”当事人都被认定其行为构成“扰乱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处以罚款200元的行政处罚,并在一定期限内被限制购票乘坐火车。下列认识正确的是()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社会正常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扰乱社会秩序的行

13、为都是犯罪行为A.B.C.D.【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向我们说明了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应该受到相关法律的处罚。这从反面告诉我们,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社会正常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所以说法正确;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并不都是犯罪行为,说法错误;故选B。14 .参观游览时,要爱护公物、文物古迹和花草树木;开会时,不要高声交谈喧哗;课堂上不能随便讲话。这表明()自由不是随心所欲享有自由应当以遵纪守法为前提建立规则是为了限制人们的自由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A.B.C.D.【答案】C【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自由和规则的关系。:根据题干描述参观游览时,要爱护公物、文物古迹和花草树

14、木,开会时,不要高声交谈喧哗,课堂上不能随便讲话,这表明自由不是随心所欲,享有自由应当以遵纪守法为前提,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故说法正确;:建立规则的目的是保证人们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进行,而不是为了限制人们的自由,故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15.2017年4月20日中国网消息:近日,武汉金银潭大道上的一个路口人行横道线旁,安装了人行道闸机通道,闸机会随红绿灯切换来打开或关闭,防止行人闯红灯。红灯时关闭,绿灯时打开,提醒行人遵守交通规则,提高道路通行效率。材料警示我们要()自觉遵守规则积极改进规则A.【答案】C坚定维护规则敢于对抗规则B.C.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自觉遵守规则。:题

15、干中,人行道闸机通道,闸机会随红绿灯切换来打开或关闭,防止行人闯红灯。这是启示我们自觉遵守规则,坚定维护规则,积极改进规则,故符合题意;:我们要自觉遵守规则,不是对抗规则,故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16 .“向老赖宣战、向执行难宣战!”失信被执行人平台曝光,对惩戒“老赖”发挥重要作用一一旦榜上有名,将会遇到“花式”惩戒,包括坐不了高铁、飞机,货不到款,买房不成功等,甚至面临被判刑,让“老赖”寸步难行。这告诉我们()A.要构建诚信社会,唯有靠法治力量B.做大事要讲诚信,办小事不拘小节C.讲诚信不分情景,均应当一诺到底D.不诚信难以立足,讲诚信彰显美德【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诚信的重要性。

16、D: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题干中,让“老赖”寸步难行,这说明不诚信难以立足,讲诚信彰显美德,故D符合题意;A:唯有,说法绝对,故A说法错误;B:大事小事都需要讲诚信,故B说法错误;C:讲诚信要分情景,故C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17 .尊重是一种美德,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生活态度,目光所及的万事万物都有值得我们尊重的地方。尊重的“力量”表现在()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受到他人尊重难以获得满足感、成就感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能提高社会文明程度A.B.C.D.【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尊重他人的意义。:根据所学可知,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受到他人尊

17、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能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正确;:受到他人尊重能获得满足感、成就感,错误;故本题选D。18 .某中学把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制订成中学生“文明礼仪”规范要求,作为学生行动的准则,张贴在每一个教室中。这是因为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促进社会和谐体现国家形象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A.B.C.D.【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明有礼重要性的认识和把握。根据所学知识,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促进社会和谐,体现国家形象,也会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所以题文中的选项均符合题意,本题选择B019 .据相关部门统计,在每年的交

18、通事故中,53%的致人死亡交通事故是由行人和非机动车过马路闯红灯引起的,中国式过马路属于()A.刑事违法行为B.民事违法行为C.行政违法行为D.严重违法行为【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违法行为。C:题文中,中国式过马路属于违法交通法规,是行政违法行为,故C说法符合题意;ABD:都不是对中国式过马路的正确判断,故ABD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选C。2017年3月31日湖南省政府网消息,日前,张家界市永定区人民法院以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作出一审判决,判处被告人杨某某有期徒刑七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这是张家界市首起食品犯罪案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杨某某的行为违反了

19、A.民事法律规范C.行政法律规范21.对这一案例认识正确的是()食品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有期徒刑七个月属于主刑罚金人民币二万元属于附加刑一般违法行为会受到刑罚处罚A.B.B.刑事法律规范D.治安管理处罚法C.D.【答案】20.B21.A【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对违法行为的认识和把握。题文中,张家界市永定区人民法院以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作出一审判决,判处被告人杨某某有期徒刑七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这说明了杨某的行为属于犯罪,我们是根据其受到的处罚进行判断的,B说法正确;ACD说法错误;故选B。2、根据预防犯罪的相关知识,食品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有期徒刑七个月属

20、于主刑,罚金人民币二万元属于附加刑,说法正确;只有违反刑法的行为才会受到刑罚的处罚,说法错误;所以本题选择A。22 .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护法,对于青少年来说十分重要。作为青少年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A.B.C.D.【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法治的相关知识。:树立法治观念,要求青少年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正确;: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正确;: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正确;: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

21、者,以实际行动遵守法律,捍卫法律尊严,正确;故本题选D。23 .初中生何某不顾学校规定在教学大楼过道内踢球,打碎了教学楼的落地玻璃。第二天,他又故意损坏街头磁卡电话。下列对何某的行为认识正确的是何某前后两种行为均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何某在教学大楼过道内踢球违反了学校纪律,应受到批评何某故意损坏磁卡电话属于违法行为,应受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罚一个人如果缺乏规则意识,法治观念不强,就难免会做出违法的事情A.B.C.D.【答案】D【解析】【详解】无规矩,不成方圆,可见纪律对一个学校L重要性与必要性,进入中学要面对各种新的校规校纪,我们要自觉地遵守校规校纪,学会自我约束和管理。如果违反了学校纪律,应受批评

22、承担应当承担的责任;题干中何某不顾学校规定,在教学大楼过道内踢球,打碎玻璃,属于违纪行为;故意损坏街头磁卡电话的行为,属于破坏公共财物的违法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故应受到行政制裁;由何某的行为我们可以看到,他由违纪行为进一步发展为违法行为,如不及时改正,就极有可能一步步的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所以选项符合题意,选项的观点错误,何某的前一种行为是违纪违规行为,排除;故选Do考点:自觉遵守规则安徽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杨某因受贿罪、贪污罪和滥用职权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据此回答各题。24 .杨某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23、这警示我们()犯罪要受到刑罚处罚法律具有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犯罪要从重从严处罚A.B.C.D.25 .下面刑罚中属于附加刑的有()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罚金有期徒刑A.B.C.D.【答案】24.C25.B【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树立法治观念、刑罚的种类的相关知识。:树立法治观念是文明社会对公民最起码的素质要求;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刑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驱逐出境。题文材料中我国依法惩处违法犯罪的安徽省人民政

24、府原副省长杨某,不因其身份特殊而免予处罚,表明犯罪要受到刑罚处罚,正确;:材料表明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做到严格执法,表明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符合题意;:杨某的行为及后果警示我们要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自觉守法,符合题意;: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犯罪要从重从严处罚不符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错误;故本题选C。2、本题考查刑罚的种类的知识。:无期徒刑属于主刑,错误;:刑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驱逐出境。依据教材知识,刑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罚

25、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驱逐出境。分析可知,正确;: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属于附加刑,正确;:罚金属于附加刑,符合题意;:有期徒刑属于主刑,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二、问答题26 .材料一:如何获得真知?明朝书画家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写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南宋诗人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指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毛泽东同志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材料;争农粒肓、开放科学实我活动、嫁含社会突践活动&牝京中梅中买我活动管十台”上.中学生们可以逸抨事*F彩*谭锐.S北京市初中实践活动件理服务台(1)有学生认为,参加实践活动太浪费时间了,而且初中生离社

26、会还远,参加实践活动意义也不大。你支持这个观点吗?请说出你的理由。(2)请选择给你印象最深的一次实践活动,谈谈你的收获和体会。【答案】(1)不支持。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亲身获得知识,深化所学,检验所学,学以致用;有助于了解社会,增长本领,发展和成就自我。(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酌情给分)(2)具体答案。(能够写出活动的主题和内容,并结合活动写出收获和体会即可)【解析】【分析】背景素材: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感受社会生活考点考查:参加实践活动意义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公共参与、科学精神【26题详解】第一步:读题,提炼辩题

27、观点:参加实践活动太浪费时间了,而且初中生离社会还远,参加实践活动意义也不大。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正误。正误判断:错误。论据: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论据: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亲身获得知识,深化所学,检验所学,学以致用;论据:有助于了解社会,增长本领,发展和成就自我。第四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解答本题要认真阅读材料,注意通过材料本身揭示相关的教材知识点。明确答题方向,力求做到条理清楚,言简意赅。【27题详解】本题考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收获和体会。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27 .近年来,一些自媒体从业人员假借社会热点事件编造并传播网络谣言,有的甚至公然在网

28、上自编自导自演、无中生有炮制虚假案事件,以此吸粉引流、非法牟利。(1)你认为网络谣言有什么危害?(2)我们应该如何辨别网络谣言?【答案】(1)扰乱了公共秩序,加剧社会恐慌;引发社会信任危机,损害国家形象;侵犯其他公民或社会组织的利益;污染了网络环境,败坏了社会风气等等。(2)注意信息出处,看信息出处是否权威;关注官方信息;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向他人求助等等。【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网络谣言有什么危害,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如何辨别网络谣言,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淮安市委市政府确定的2018年五件大事之一。为此,淮安各地加大对

29、交通、环境等各方面的治理力度,特别是我们淮安区,在各个主要的路口设置了电子屏幕,对一些违反交通的人进行曝光,效果比较明显。根据所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1)维护秩序主要依靠哪些规则?(2)我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怎样遵守和维护规则?【答案】(1)维护秩序主要依靠纪律、道德、法律等规则。(2)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遵守社会规则,既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即他律,又需要自我约束,即自律。自律就是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行为,做到自觉遵守规则。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们要坚定维

30、护规则。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维护秩序主要依靠的规则,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怎样遵守和维护规则,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29 .小明系某中学初二学生,今年刚满十四周岁,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平时疏于对其管教。他沉迷网络,整天泡在网吧。为上网,他经常在放学路上向初一小同学“借钱L多次到超市“拿”饮料、零食,为此曾被公安机关抓获过。但他仍不思悔改,竟模仿电视节目情节,独自一人深夜随单身女性实施抢劫,被当场抓获。最后法院以抢劫罪判处小明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

31、币4000元。法庭上小明放声大哭.(1)材料中小明的哪种行为属于一般违法,哪种行为属于犯罪?(2)作为中学生,我们应怎样做遵纪守法的人?【答案】(1)放学路上向小同学“借钱”,到超市“拿”东西等属于一般违法行为,深夜尾随单身边女性并实施抢劫属于犯罪。(2)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法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认真读材料很容易找到一般违法与犯罪的行为表现。(2)

32、通过分析材料我们可以看到小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不是偶然的,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有了一般违法行为如果不加以改正任其发展就会滑向犯罪的深渊。所以组织本题答案我们要围绕“小明要分清是非,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性”等角度展开。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3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周岁的中学生小强无心学习,周末频繁到网吧玩网络游戏,经常在网吧过夜。父母和老师对其进行管教,他置之不理。为支付上网费用,他多次对独行的小同学强行借钱、借手机,若遭到拒绝便用暴力手段迫使对方交出钱、物,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1)从此

33、案中,你可以看出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2)为预防走上与小强同样的道路,请你告诉同学们应如何预防犯罪?【答案】(1)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良行为是违法犯罪的前兆,如果对不良行为不加以纠正和管控,任由其发展,就很可能会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很多违法犯罪行为往往是从不良行为开始逐渐演变而来的。(2)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作了明确的规定,给我们戈清了是非的界限,标示了生活中的“雷区,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

34、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解析】【分析】考点考查: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联系、预防犯罪的要求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法治观念、责任意识【小问1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学生,需要运用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联系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小强无心学习、经常在网吧过夜,父母和老师对其进行管教,他置之不理,多次对同学强行借钱、借手机,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T链接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良行为很可能会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很多违法犯罪行为往往是从不良行为开始逐渐演变而来的。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如何预防犯罪,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