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针对练习题.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24997 上传时间:2021-08-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针对练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针对练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针对练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针对练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针对练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针对练习题.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针对练习题班级:_ 姓名:_1. 文言文阅读。管仲夷吾者,颖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史记管晏列传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饱叔知其贤 其:他B.饱叔终善遇之, 之:代词,指管仲C.齐桓公以霸 以:以后D.任政于齐 于:在2下列对文意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管仲家境贫困,常常欺骗鲍叔,做买卖常占便宜。鲍叔起初不和他说话,后来终于

2、谅解了他。B.管仲被囚禁的原因是青年时期经常欺负鲍叔,后来鲍叔服侍的齐国公子小白立为恒公的时候,鲍叔知道复仇的机会来了。C.选文写出了管仲与鲍叔牙两人的交谊,我们能感受到鲍叔的知贤、荐贤。D.我们学习的伯牙绝弦一文,写了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友谊变化,伯牙因为有一次钟子期没听出他弹的是什么曲子而把琴摔碎了。2. 阅读叶公好龙,完成习题。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u,窗),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1“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_。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_。3这个成语的含义是:_

3、。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注释)念终始典于学:自始至终想着学习。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不知道_ 建国君民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_其此之谓乎!_3概括选段论述的主要观点。_4. 文言文阅读。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宋人有闵其苗之不

4、长而揠之者(_)其子趋而往视之(_)2翻译下列的句子。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_3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道理?_5. 课内阅读,回答问题。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_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 _!”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 _,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1将课文内容补充完整。2请找出伯牙善鼓琴的句子:_,钟子期善听的句子:_。6. 文言文阅读。东施效颦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选自庄子(注释)西施:春秋时代越

5、国的美女。顰(pn): 皱眉。里:乡里。美之:意动用法,即“以之为美”,认为这样很美。坚:紧紧地。挈(qi): 带领。妻子:妻子和儿女。去:离开。走:跑。之所以美:为什么美。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 美:_(2)坚闭门而不出 坚:_(3)挈妻子而去之走妻子:_ 走:_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和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里之富人见之。A.其里之丑人B.见而美之C.贫人见之D.而不知顰之所以美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_(2)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_4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_7.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伯牙绝

6、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爲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1成语“_”出自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中_是_的知音,从“_”一句可以看出。2选择划线字的正确解释,把序号填入横线上。绝:断绝;穷尽;走不通的;独一无二的;极,最。伯牙绝弦_斩尽杀绝_绝处逢生_美妙绝伦_绝大多数_悬崖绝壁_善:擅长、长于;良好;善良,慈善;容易,易于;办好,弄好。伯牙善鼓琴_善哉,洋洋兮若江河_心怀不善_多愁善感_善始善终_英勇善战_3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A.伯牙/善/鼓琴,钟子

7、期/善听。B.善哉,洋洋/兮若/江河!C.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D.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8.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注释)逆:违抗。不信:不诚实,不可靠。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填序号)(1)天帝使我长百兽(_)A使:让。 B长:长大。(2)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_)A然:对的。 B故:故意。2翻译句子。(1)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_(2)虎

8、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_3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是_,与这个成语的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四字词语是_。9. 文言文阅读。孟母戒子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日:“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注释)诵:背诵。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喧(xun):通“谖”,因分心而遗忘。引:拿来。裂:割断。戒:警告。自是:从此。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其母方织 方:_(2)乃复进 复:_(3)何为中止何 为:_(4)有所失,复得 失:_2下列句子的“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9、)A.呼而问之B.以此戒之C.吾能为之足D.自是之后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何为中止?_(2)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_4孟母为何要割断她的织物?孟母是一个怎样的人?_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承宫樵薪苦学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寻之。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注释)承宫:东汉人。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樵薪:砍柴。执苦:干苦活。1给下面句中加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1)少孤。(_)A丧

10、父B孤独,孤单C辜负 D古代帝王的自称(2)遂通其经。(_)A田间水沟B顺利地做到C于是,就D最终(3)门下生共禁。(_)A不许,制止 B拘押C避忌 D不能随便通行的地方2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B.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C.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D.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3“猪主怪其不还,寻之”的意思是_。4承宫“忘其猪”的原因是_。 通过文言文中的故事可知承宫最突出的品质是_。11. 文言文阅读。道旁苦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选自(世说新语)(注释)王戎:晋

11、朝人,竹林七贤之一。尝:曾经。诸:众。游:玩。子:果实。折枝:压弯了树枝。竞:争着。走:跑。信然:真是这样。1翻译下面的句子。尝与诸小儿游。_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_2你认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_1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学弈(y)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h)将至,思援弓缴zhu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y?曰:非然也。1文中用_的方法叙述二人对待学弈的态度。2分别用横线和波浪线画出两个人学下棋时的不同表现。3写出文中的一个成语,并写出它的反义词。_4解释画线字的意思,并用“/”画出画横线句子的阅

12、读节奏停顿。一人虽听之思援弓缴zhu而射之13. 文言文阅读。道旁李苦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解释下列字的意思。游:_尝:_2解释句子。(1)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_(2)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_3说说王戎是怎么判断李子是苦的呢?_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14. 阅读理解。楚人学舟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逐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鼓径进,亟犯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桀失柁。然则以今日之危者,岂非前日之幸乎?(注释)折:调头。旋:转弯

13、。椎:用椎敲。亟:突然。犯:遭遇。柁:同“舵”。1文中提到两个人,分别是( )A.楚人和惟舟师B.楚人和谢舟师C.楚人和遽谢舟师D.楚人和舟师2“楚人有习操舟者”中“习”字的意思是( )A.温习B.学习C.练习D.习惯3下列各句中,“之”字的意思不同于另外三句的是( )A.惟舟师之是听B.小试洲渚之间C.逐以为尽操舟之术D.岂非前日之幸乎4“然则以今日之危者,岂非前日之幸乎?”翻译成现代汉语是( )A.所以这今天的危急,并非前面的幸运造成的。B.所以今天遇到的危险的地方,不正是前几天小试身手的地方吗?C.然而这今天的危急,不就是前面的侥幸得意所造成的吗?D.然而今天遇到危险的地方,不正是前几天

14、小试身手的地方吗?5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15.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韩娥善歌昔韩娥东之齐,匮(ku)粮,过雍(yn)门,鬻(y)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l),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j)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抃(bin)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赂发之。(选自列子汤问)(注释)东: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东行。匮:缺乏。雍门:齐国的一座城门。鬻歌:卖唱。:中梁。左右以其人弗去:周围的人都以为她并没有离开。逆旅:客栈。曼声:拖长声调。遽:立刻,匆忙。抃:拍掌,两手相击。 忘向之悲也:将以往悲苦都忘

15、了。厚:很多。赂:赠送财物。发:送走。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去(已经)B.既去(离开)C.忘向之悲也(方向)D.左右以其人弗去(没有)2“韩娥善歌”的“善”意思是_,这个故事说明_。3解释“一里老幼,喜跃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这句话的意思。_4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韩娥善唱,余音竟能绕梁三日,联系资料袋中的内容和同学交流你的感受。资料袋:本故事出自战国列御寇的列子汤问,与本故事相关的成语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绕梁,环绕屋梁。优美动听的音乐长久地在屋梁上回荡。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绕梁三日:形容音乐高昂激荡,虽过了很长时间,好像仍在回响。_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