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基础练习.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25055 上传时间:2021-08-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基础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基础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基础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文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基础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基础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基础练习.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语文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基础练习班级:_ 姓名:_1. 阅读短文。妈妈的爱有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我从梦中醒来,妈妈正给我扇着扇子,汗水却湿透了她的衣裳。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有一个很凉很凉的雨天,妈妈到学校接我,一把伞遮在我的头顶,雨水却打在妈妈的身上。啊,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有一回我病了,妈妈抱我去医院。摸着我很烫很烫的额头,妈妈着急地哭了。啊,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1给带点的字注音。妈妈给我扇(_)着扇(_)子。2填空:妈妈的爱是(_),是(_),是(_)。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清凉 -(_)着急 -(_)责备 -(_)4根据文章内容,用因为所以写句子。至少写两个。(_)(

2、_)5写一写。你能模仿上面几个诗节的格式来写一段诗节,舒发你对妈妈的爱吗?(_)(_)(_)(_)2. 课外阅读。夜叶赛宁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夜来临,四下一片静,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大河银星万点,小溪银波微漾。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也闪着银色光芒。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大自然沉浸在梦乡。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1这首诗着力展示了夜_、_的特点。2诗的第一节描写夜的静谧。这里有_,又有视觉,也有与白日的联想和对比,虽不言静而静自现。第二节接着描写在夜的寂静中,潺潺的溪水在轻轻地歌唱,这是

3、以_写_;然后由_转入视觉,引入月光的意象描写夜的美丽。3“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一句在诗中出现了两次,关于这种写法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以反复的吟咏营造诗的节奏美和旋律美。B.这种重复使诗歌的语言略显啰唆。C.这种重复令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诗人情感的波荡和律动。4全诗虽是纯然写景,却渗透着诗人对自然的心灵感应,渗透着生命的底蕴。你认为这首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_3. 课内阅读。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1.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2.用一个字概括这首诗的特点,并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手法。_3.“人闲桂花落”中的“闲”字历来为人称

4、道,你认为这个字好吗?请简要分析。_4. 课内阅读。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桦,在灿灿的金晖里闪着晶亮的雪花。白桦四周徜徉着姗姗来迟的朝霞,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1这两节诗主要突出了什么?()A.白桦的外在形象。B.白桦的内在气质。2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多选)A.前一小节写白桦静中有动的气质美。B.后一小节把白桦置于朝霞的映照之下,衬托出白桦的秀美。C.“寂静”用“朦胧”来修饰,写出白桦含蓄而高洁的精神。D.“姗姗来迟”突出朝霞的形态之美,表现朝霞比白桦更美的特点。3这两节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5. 阅读诗歌,完成练习。在朦胧的(系寂)静中(玉欲)立着这棵白桦,在

5、灿灿的金晖里闪着晶亮的雪花。白桦四周徜(洋徉)着姗姗来迟的朝霞,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1选择括号内正确的汉字,用“”标出。2根据意思写词语。(1)模糊不清。(_)(2)晶莹明亮。(_)(3)走路缓慢从容。(_)(4)安闲自在地步行。(_)6. 古诗品鉴。雪梅_,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1补充诗句。2这首诗的作者是_(朝代)_。3关于这首诗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本诗采用了比喻的手法写梅花与雪花相互竞争。B.“评章”即评价。以为一挥而就,由于难于评判,只好停下笔来思索。C.此诗将梅与雪的不同特点用两句诗概括了出来,写得妙趣横生。4有人说“梅雪争春未肯降”

6、中“争”字用得很妙,为什么?_5最后两句诗告诉我们_的道理。6我还能写出与梅花有关的其他诗句:_,_。7.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夜叶赛宁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夜来临,四下一片静,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大河银星万点,小溪银波荡漾。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也闪着银色光芒。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大自然沉浸在梦乡。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1)这首诗着力展示了夜的什么特点?(2)请你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诗中的夜景。(3)体会一下,通过写景,诗歌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4)“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

7、的一切披上银装”一句在诗中出现了两次,关于这种重复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以反复的吟咏造成诗的节奏美和旋律美。B.这种反复的吟咏深化了夜的静谧、美丽的氛围。C.这种重复使诗歌的语言略显啰唆。D.这种重复令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诗人情感的波荡和律动。8. 课堂回放。1把诗句补充完整,并完成后面习题。_,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_。2题西林壁是_朝诗人_观_后的总结,借_说理,富有理趣。题目的意思是:_。3苏轼的诗还有很多,全是苏轼的诗的一组是_A.望庐山瀑布饮湖上初晴后雨B.惠崇春江晓景饮湖上初晴后雨C.春晓饮湖上初晴后雨4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题西林壁中的诗

8、句_,讲的就是这个道理。5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A.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其他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B.横看山岭连绵起伏,侧看山峰耸立,庐山的远近高低都不相同啊。C.庐山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高低起伏,错落有致。9. 诗歌鉴赏。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1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和:_青螺_2这首诗的写作顺序是:_3写出这首诗后两句的意思。_10. 课内阅读。白桦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 )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

9、( )的流苏如画。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桦,在( )的金晖里闪着晶亮的雪花。白桦四周徜徉着姗姗来迟的朝霞,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又抹一层( )的光华。1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语,补全诗句。2读了这首诗,你从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A.诗人对冬天的赞美之情。B.诗人对像白桦一校报事物的喜爱之情。C.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3下列对诗的理解,正确的打“”,错的打“”。(1)这首诗,以白桦为描写对象,从一个角度描写了它的美。(_)(2)“披了身雪花”“雪绣的花边”“晶亮的雪花”等表现了白桦的一种高洁之美。(_)(3)这首诗对白桦的描写,既有色彩上的鲜明变化,也有动态上的变化。(_)(4)这

10、首诗在描写白桦时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_)4读了这首诗,白桦给我留下了_、_的印象。11. 古诗练习。出 塞秦时明月汉时关,_。但使龙城飞将在,_。1补全古诗。2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诗中的“飞将”指的是_。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12. 课内阅读,完成填空。_,_。_,_。1默写苏轼七言绝句题西林壁。注意格式、行款、字距,写正确、整洁、美观。2这首诗的作者是_朝人。这首诗不仅描写了中国_山壮美多变的景色,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_。诗中“缘”一字的意思是;在“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中的“缘”的意思是_;而“城市的边缘”中的“缘”则是_。3苏轼有一句著名的词经常被

11、用来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它是“但愿人_,_共婵娟”。13.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在天晴了的时候(节选)试试寒,试试暖,然后一瓣瓣地绽(zhn zn)透;抖去水珠的凤(碟 蝶)儿,在木叶间自在闲游,把它五彩的智慧书页,曝(p p)着阳光一开一收。1用“”选择括号内正确的读音或汉字。2用圆圈圈出诗歌中的两组反义词。3用“绽放”写一句话。_14. 诗歌鉴赏。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1给下列黑体字加拼音。鳜鱼(_)箬笠(_)2下面是对以上诗歌的分析,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A.诗作描绘了春江水涨,烟雨迷濛、鸟飞鱼肥,悠然垂钓的图景。B.青山,

12、白鹭、红花、流水,景物色彩鲜明,再现了桃花汛期南国特有的色彩。C.“青箬笠,绿蓑衣”用借代手法勾画出一幅剪影式垂钓图,表现了隐者恬然安适的情趣。D.“斜风细雨不须归”表现诗人敢于迎击风雨、不怕困难、决不屈服的斗争精神。15. 阅读理解。成长在没有掌声的环境中默默成长的孩子长大后,才不会使尽手段抢镜头在没有玩具的环境中辛勤地成长的孩子长大后,才不会将别人也当做自己的玩具在没有粉饰的环境中野树般成长的孩子长大后,才懂得尊重一丝一缕的劳苦才懂得感恩当多数人围着奇花异卉齐声赞颂孩子啊!你们要多注视随处坚忍地生长的小草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辛勤(_) 尊重(_) 赞颂(_)2用“野树”比喻孩子有什么含义?_3诗中描绘的三类孩子的个性特点是_;_;_。4为什么说“在没有掌声的环境中/默默成长的孩子/长大后,才不会使尽手段/抢镜头”?_5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_8 /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