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针对练习题.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25825 上传时间:2021-08-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针对练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针对练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针对练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针对练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针对练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针对练习题.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针对练习题班级:_ 姓名:_1. 读浪淘沙,完成下列各题。浪淘沙(唐)_,_。_,_。1补全浪淘沙。2“牵牛织女”指的是民间故事中的_和_。3判断对错。(1)诗人以浪漫的想像结合传说,把黄河汹涌澎湃的特点写在具体、生动、形象。(_)(2)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_)(3)这首诗以极大的热情,描绘了黄河的雄伟气势,抒发了作者豪迈的气概和奋发精神。(_)4“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波自天崖”,关于这两句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携带泥沙,浪淘汹涌来自天边。B.“九曲”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黄河曲曲折折,排山倒海的气

2、势。“自天崖”生动地表现了黄河源远流长。C.这两句诗描写了黄河来自天边、川流不息的壮丽图景。2. 阅读下面的诗歌和图片,完成练习。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尽”的意思有:完;死亡;达到极端;全部用出;用力完成;全,都;所有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中“尽”的意思是_(填序号)。“取之不尽”中“尽”的意思是_(填序号)。2用自己的话说说“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描绘的画面,然后写下来。_3“月”一直是文人墨客喜欢吟咏的景物,诗人借月抒怀,有“月落乌啼霜满天,_”,有“峨眉山月半轮秋,_”。4下列对古诗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

3、尽望”说明月夜的景色很奇特,引起众人的关注。B.诗歌的前两句描写了幽静清凉的秋景,表明诗人对秋景情有独钟。C.全诗围绕“桂花”来写,写出了花香的浓郁,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家庭院的思想感情。D.诗人表面上是在写秋思不知道落在何处,实际上是在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5观察古诗下面的插图作品松间明月长如此,指出此图与十五夜望月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的不同之处。_3.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_,_。1把横线上写出诗的后两句。2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这是一首_诗。表达了诗人_。3诗的前两句是_描写。诗中描写别时的景物有黄_。4诗的后两句是什么意思?_4. 阅读理解。宿建德江移舟

4、泊烟渚,_。_,江清月近人。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_,_。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1把诗句补写完整。2这两首诗的内容都写了:_,_却不一样。选文宿建德江表达了诗人_,选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了作者_。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的是_的景色。5. 阅读宋词,完成练习。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宋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注释:吟啸:吟咏长啸。芒鞋:草鞋。一蓑烟雨任平生: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料峭:微寒的样子

5、。向来:方才。萧瑟:风吹雨落的声音。也无风雨也无睛:意思是风雨天气和晴朗的天气是一样的,没有差别。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B.“竹杖芒鞋轻胜马”写出了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冒雨,从容前行的豪迈与喜悦C.“一蓑烟雨”既指自己身处风雨之中,也象征着所经历的人生风雨、政治风雨,“任平生”写出了词人面对各种风雨的无所畏惧,体现了他坚强、乐观的精神D.“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传达出词人对万物失去兴趣、心灰意冷的情绪2本词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时所作,从中你能读出他怎样的人生态度?说说理由。_6. 阅读理解。忆江南白居易江

6、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1从哪一句能看出诗人来过江南?()A.日出江花红胜火B.风景旧曾谙C.江南好2下面的句子应该读出哪种语气。()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A.欣喜若狂B.信赖和骄傲C.非常坚定 D.绝望和悲痛3同样是送别,不同的送别方式,表达了不同的离别情。李白送孟浩然是伫立江边,久久凝望:“_,唯见长江天际流。”而汪伦送李白则边走边唱,李白见此而作:“李白乘舟将欲行,_。”王维则以酒相送,他在送元二使安西中有言:“_,西出阳关无故人。”而高适在别董大中则说:“莫愁前路无知己,_。”我在毕业典礼上对同学说:“

7、_,天涯若比邻。”7.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解释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中庭地白树栖鸦_今夜月明人尽望_2前两句诗描写出了景物_的特点。3下列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前两句诗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异曲同工之妙,表现了月光的皎洁。B.第二句诗中的“湿”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C.末句中的“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感,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D.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因思念家乡和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情感。8. 阅读综合训练。江畔独步寻

8、花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注释花满蹊:花很多,把园中的小路都遮住了。蹊,小路。压枝低:形容花开得很茂盛,把花枝都压得低垂了。留连:留恋,舍不得离开。自在:自由自在,不受约束。娇莺:美丽可爱的黄莺。恰恰:黄莺的鸣叫声。1本首诗是一首_A.五言绝句B.五言律诗C.七言绝句D.七言律诗。2本首诗在第_、_、_句押韵,韵脚是_、_、_。3按照“二二三”式的朗读节奏在第三、四句诗上做出停顿标记。4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5多读几遍,我们会找到诗中表现花开得繁盛的两个字:_、_。6第三句诗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为什么?_7想象诗中的景物,补充下面的文段。黄

9、四娘家的花很多,有_,有_,还有_,把园中的小路都遮住了,千万朵的花连枝条都压弯了。_的蝴蝶飞来了,时而_,时而_,久久不肯离去。花枝间传来“恰恰”的啼叫声,仿佛是可爱的黄莺在_。9. 阅读迢迢牵牛星,回答后面的问题。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1)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2)这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3)这首诗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和来揭

10、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10. 课外拓展阅读。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注释)黄四娘:杜甫住在成都草堂时的邻居。蹊(x):小路。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娇:可爱的样子。恰恰:形容鸟叫的声音和谐动听。1诗人寻花的地点是_,季节是_。2“千朵万朵”形容_,“压”和“低”两个字贴切生动地描绘了花_的样子。3这首诗的后两句写了蝴蝶_(怎样)、黄莺_(怎样),表现了诗人_的心情。11. 课内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

11、边,路转溪桥忽见。1朗诵下列句子时,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明月/别枝/惊鹊B.七八个/星天外C.听取/蛙声/一片D.旧时/茅店/社林边2词中描写的是_季节的景象。你是从_、_、_看出来的。3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_4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明月”、“清风”点染夏夜美好景色,“惊鹊”、“鸣蝉”以声衬静,表现夏夜幽静。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述丰收后人们热烈畅谈的情景,进一步补充夏夜特色。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巧用数词、名词,清新活泼,朴素通俗。D.这首词描写美丽的农村风光,抒发词人喜爱农村生活的感情。12. 阅读六月二十

12、七日望湖楼醉书,感受不一样的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1从这首诗的题目上看,这是一场_(季节)的雨。2诗中描写“雨前”的诗句是“_”;描写“雨中”的诗句是“_”;描写“雨后”的诗句是“_”。3从全诗来看,诗人所描写的雨是( )A.和风细雨B.毛毛细雨C.连绵阴雨D.疾风骤雨4这样选择是因为诗中的“_” 四个字和“_”三个字给出了答案。13. 阅读与理解。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_,_?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1根据原文补全诗文。2这首词的题目是_;“清平乐”是_3结合词意,解释下列词语。相媚好:_。亡赖:_。4词的上片和下片各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_5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14.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1诗中哪句诗描写了黄河的全貌?_2诗中哪句写到了优美的神话故事?_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15.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1“万重山”与“一日还”突出了诗人回家时的(_)心情。2李白的诗擅于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与本诗中的哪一句同样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_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