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提升练习人教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26666 上传时间:2021-08-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提升练习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提升练习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提升练习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一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提升练习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提升练习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提升练习人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提升练习人教版班级:_ 姓名:_1. 读儿歌,回答问题。(1)根据儿歌内容连一连棉花 菊花 枫树金色红色白色(2)小朋友,你觉得秋姑娘还会给谁染发呢?染成什么颜色?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1多音字组词。行xng(_) 踏t(_)hng(_)t(_)2赠汪伦是一首_诗,是_代诗人_专门写来送给_的。3这首诗表达的情感是()A.诗人的思乡之情 B.朋友间的深厚友情 C.对秋天的喜爱之情3. 课内阅读。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正确的说法后打“”。(1)静夜思是唐代大诗

2、人李白写的。()(2)静夜思描写的是冬天夜晚的景色。()(3)诗中“疑”的意思是:怀疑();好像();不能解决()(4)诗中“举”的意思是:提出();兴起();抬起()(5)诗中“思”的意思是:想办法();思念();希望()4. 课内阅读。一去二三里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1“一、三、五、七、九”这几个生字是表示什么的?是什么数?_2哪一句诗是描写这些亭子的呢?_3几树红花点缀着村庄,使村庄变得更美了,哪句诗是描写图中的花的?_5. 背一背,做一做。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在正确答案的括号里打上“”。鸡 鹅() (

3、)2用“_”画出诗中表示颜色的词。6.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两首诗中的“客”和“君”各指的是谁?_(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有何异同?_(3)“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_(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描绘了怎样的情景?_(5)你最喜欢两首诗中的哪一句?说明理由。_7. 背一背,填一填,做一做。赠汪伦唐李白李()乘舟将欲行,忽闻岸()踏歌声。桃()潭()深千(),()及汪伦送()。

4、1把诗句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A.李白B.汪伦3诗人用()来比喻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A.歌声 B.桃花潭水8. 课内阅读。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1“床”,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_,再查音节_。2前两句诗中作者运用了的修辞手法。A.排比B.拟人C.夸张D.比喻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后两句诗的意思。_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_9. 解释诗句。(1)曲项向天歌_。(2)红掌拨清波_。10. 阅读儿歌,完成练习。捉迷藏小动物,捉迷藏,都想藏个好地方。黄狗藏进油菜花,绿鸭藏进嫩稻秧,火狐藏进红叶林。只有黑猪无主张,一头钻进梨花丛,结果最先被捉到。原因到

5、底在哪里?请你动脑想一想。(1)儿歌中写了哪些小动物在玩捉迷藏?(2)它们分别藏在哪里了?(3)黑猪最先被捉到是因为11. 读一读,做一做。古朗月行(节选)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1这首诗是_朝诗人_写的。我还背诵过他写的_。2诗人感觉月亮像_和_。12. 读儿歌,做习题。小海螺小海螺,像小屋,屋顶上,有扇窗,开窗户,干什么?看看月落和日出。1圈出儿歌中的整体认读音节。2用“_”画出儿歌中的轻声音节。13. 先默写古诗静夜思,再答题。,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头思。找出诗中的反义词:在这首诗里,诗人将比作。14.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画远看()有色,近听()无声。春()花还在,()()鸟()惊。(1)把古诗补充完整。(2)找出诗中的反义词。_15. 鉴赏下面一首唐诗。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白居易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夜泪如真珠,双双堕明月。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头终不说。试比较本诗与琵琶行两诗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上的异同点,写一段100字左右的分析。 答:_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