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选择题强化增分练1 8人口与环境练习.pdf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1429404 上传时间:2021-08-04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选择题强化增分练1 8人口与环境练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选择题强化增分练1 8人口与环境练习.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选择题强化增分练1 8人口与环境练习.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选择题强化增分练1 8人口与环境练习.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选择题强化增分练1 8人口与环境练习.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选择题强化增分练1 8人口与环境练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选择题强化增分练1 8人口与环境练习.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练习练习 8 8人口与环境人口与环境 (2018湖北襄阳调研)下图示意我国某省级行政区劳动年龄组(男 1559 岁, 女 1654 岁)、低于劳动年龄组、超过劳动年龄组各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年份变化情况,图中a、 b、c 表示不同的年龄组。据图完成下面两题。 1图中 a、b、c 分别表示() A低于劳动年龄组、劳动年龄组、超过劳动年龄组 B低于劳动年龄组、超过劳动年龄组、劳动年龄组 C超过劳动年龄组、劳动年龄组、低于劳动年龄组 D超过劳动年龄组、低于劳动年龄组、劳动年龄组 解析:结合各年龄组对应的人口年龄段知,劳动年龄组人口所占的比重应最大,故劳动 年龄组是 b;近年来,总体上我国人口出生率

2、在下降,老年人口比重在增加,故低于劳动年 龄组是 a,超过劳动年龄组是 c。 答案:A 2下列年份中,该省级行政区社会养老压力最轻的是() A1995 年B2000 年 C2010 年D2014 年 解析:社会养老压力最轻,则劳动年龄组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应较大,超过劳动年龄 组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应较小, 选项中 2000 年超过劳动年龄组人口比重与劳动年龄组人口 比重之比最小,故该省级行政区社会养老压力最轻的是2000 年。 答案:B (2018漳州六校联考)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许多国家普遍地表现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 度高于城市人口老龄化程度的特点,即“城乡倒置”明显。下图为中国人口老龄化城

3、乡差异 转变图(含预测)。完成下面两题。 1 3关于 T1 和 T2 时期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的主要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T1时期:城市生育水平低T1时期:农村劳动力迁出 T2时期:逆城市化显著T2时期:城市化水平高 AB CD 解析: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T1时期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需要大量的劳动人口, 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迁移到城市中务工,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低于农村;T2时期,随着经济 的发展,城市化水平提高,大多数人口进入城市,城市的人口老龄化现象表现得更加明显。 答案:D 4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推进() AT1时期第一产业比重将会增加 BT1时期农村社会保障压力减轻 CT2时期新

4、兴产业发展将受制约 DT2时期中、小、幼教师大幅度增加 解析:T1时期第二、三产业比重将会增加;T1时期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高于城市的,故 农村社会保障压力增大;T2时期我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在25%左右,新兴产业发展将 受制约;T2时期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与养老有关的产业可能发展较快,中、小、幼教师 不一定大幅度增加。 答案:C (2018哈尔滨模拟)读 2010 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老年人口(65 岁人口)比重分布示意 图,回答下面两题。 2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口老龄化越严重 B人口老龄化严重地区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C老年人口比重总体上东部大于西部

5、D人口密度越大,人口老龄化越严重 解析:读图可知,我国老年人口比重比较高的地区主要为四川省、重庆市、辽宁省、江 苏省、上海市、安徽省、台湾省等省级行政区,人口老龄化严重地区东、中、西部均有分布, 老年人口比重总体上东部大于西部。 答案:C 6广东省老年人口比重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迁入多 B人口出生率高 C医疗水平高 D人口增长率低 解析:读图可知,广东省老年人口比重较小,广东省人口老龄化现象不明显,主要原因 是广东省经济发达, 工资水平较高, 就业机会较多, 吸引其他省级行政区的剩余劳动力迁入, 且迁入人口以青壮年人口为主。 答案:A (2018深圳三校联考)“全面二孩”政策于20

6、16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 引起人们的关 注和热议。下图为某城市生育二孩意愿调查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 7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我国家庭结构的优化 B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的问题 C调节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 D强劲拉动我国的经济增长 解析: 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主要是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若生育政策不调整, 几十年后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锐减,老年人口比重过大,将导致我国养老负担加重,进而影响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 答案:B 8 影响该城市选择 3040 岁时生育二孩的人口所占比重远高于选择2030 岁时生育二 孩的人口所占比重的主要因素是() A国家

7、政策 B生育能力 C经济水平 D文化水平 解析:多数人在 3040 岁时第一个孩子年龄已经较大, 且经过多年发展, 家庭经济收入 也基本稳定,所以生育二孩的意愿较高;而在 2030 岁时,工作刚起步,且刚组建家庭或刚 生育了第一个孩子,生育二孩会使家庭经济负担加重,工作压力增大,因此生育二孩意愿较 低。 答案:C (2018浙江名校联盟联考)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建起 了“握手楼”(如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 9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C增加自住房面积 B吸引城市周末度假 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解析:读图可知,“握手楼”的主要特点就是楼

8、与楼的间距较小,这种建筑不符合国家 相关规定,不利于采光、绿化,还具有消防隐患,不会吸引外来人口定居,也不会吸引市民 周末度假,故 A、B 项错误。农民自身已有住房,且“握手楼”属于楼房,所以农民在自家 的宅基地建“握手楼”目的不会是增加住房面积,应为出租房屋增加收入,故C 项错、D 项 正确。 答案:D 10“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A居住人口减少 B城市房价昂贵 C人居环境恶化 D城区不断扩大 解析:城市中的商品房(毛坯)价格约 30 000 元一平米,价格昂贵,打工仔基本买(租) 不起;在城市周边的农民自建楼价格相对较低,而且交通也较为便利,与打工仔的工资收入 和生活开支契合,

9、 因此打工仔多选择郊区农民的“握手楼”, 当地农民也就成为包租公(婆)。 A、C 选项的情况为逆城市化现象,中国目前处于郊区城市化阶段,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因此 D 错误。 答案:B (2018山东邹城模拟)下图为某年上海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5 11上海流动人口比例最大的年龄段是() A2024 岁 B2529 岁 C3034 岁 D3539 岁 解析:读图可知,2024 岁外来人口数量最多,其占上海流动人口比例最大。 答案:A 12上海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下降最快的城市之一,主要原因是() A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 C大量年轻劳动力流入 B人口死亡率迅速上升 D大量老年人口迁

10、出 解析:上海经济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吸引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导致上海的人口老 龄化程度下降快。 答案:C (2018山东日照模拟)一个国家的就业比高,抚养比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 条件, 即出现“人口红利”; 反之出现“人口负债”(抚养比是指少儿和老年人口与劳动年龄 人口之比, 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下图示意中国抚养比和就业比历史变迁 及预测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6 13抚养比低于 50%即处于“人口红利”期。我国“人口红利”期出现在() A19902030 年 B19852050 年 C19902015 年 D20002020 年 解析:本题可以从纵坐标 5

11、0%处画一横线,可以看出抚养比低于 50%对应的时间大约是 19902030 年,A 正确。 答案:A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抚养比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成正比 B就业比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同步变化 C60 年代抚养比高主要是婴儿潮所致 D2016 年以后抚养比升高是老龄化所致 解析:抚养比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关,但不是成正比, A 错误;就业比与经济增长有关, 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会影响未来的就业,增加就业压力,B 错误;60 年代出生率高,抚养比高 主要是婴儿潮所致,C 正确;2016 年以后抚养比升高与“全面二孩”政策有关,D 错误。 答案:C 15应对“人口负债”的措施,可取的是() 全面实施二

12、孩生育政策 限制劳动年龄人口迁移国外 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 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AB CD 7 解析:应对“人口负债”的措施主要是增加劳动人口的比例,可采取的措施有全面实施 二孩生育政策、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限制劳动年龄人口迁移 国外是不现实的,故选 D 项。 答案:D (2018江西新余模拟)读“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迁入率(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 的比重)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完成下面两题。 16该地区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是() AB CD 解析:人口增长率等于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迁入率之和,图示时期二者之和最大。 答案:C 17时期人口迁入率下降的原因,最有

13、可能是() A该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C该城市房价增长快 B该城市产业升级和转移 D该城市经济水平持续下降 解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即经济收入和就业。图示时期,该地人 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一般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迁入率下降,可能是该城市进行产 业升级,把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其他地区,该地对劳动力的需求有所减少。 答案:B (2018福建泉州模拟)下图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全局趋势三维透视图,该图揭示中国县 域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及特定方向的变化趋势。人口老龄化系数与人口老龄化程 度呈正相关。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8 1820002010 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空间分布变化的

14、趋势是() A整体升高,东西差异扩大B西北升高,东部降幅小 C西北升高,东西差异缩小D整体升高,东部升幅小 解析:比较两个年份的曲线,可看出东西向明显升高,南北向升高与降低呈相间分布, 但波动不大;则整体上人口老龄化系数升高。同时2010 年东西向曲线较 2000 年东西向曲线 波动更大,说明东西差异扩大了。故A 正确。 答案:A 1920002010 年,东北地区老龄化程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迁入 C出生率持续较低 B放开二胎 D城市化水平提高 解析:图示东北老龄化系数 2010 年较 2000 年明显升高,说明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其原 因可能是老年人口增加、老年人口以外的人口减少;结

15、合选项可判断C 正确,即出生率下降 所致。 答案:C 20该时期南部沿海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降低会() A增加青壮年的社会负担B使劳动力成本增幅降低 C促进社会养老体系完善D制约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解析:南部沿海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降低,一般表明该区域劳动力人口比重会增加;因 有较充足的劳动力供应,使劳动力成本增幅降低,故B 正确。 答案:B 9 下列温度最接近 23 的是人体的正常体温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通常会发生变化。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初秋的早晨,草叶上出现的晶莹剔透的露珠属于固态变为液态现象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

16、是气态变为液态现象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液态变为气态现象初冬树上的霜是液态变为固态现象下面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4在测量水的温度时,甲、乙、丙三位同学按如图所示方法读数,正确的是_乙_,水的温度是_42_,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_热胀冷缩_。 摄氏温度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A.120B.100C.90D.806.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 39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 25洗澡时淋浴 的适宜水温是 60 第第一一节节物态物态变化与变化与温度温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 0 下面分别表示几位同学在 练习用温度计

17、测液体的温度 实验中的做法,正确的是)8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该温度计的量程是 20100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约为 219.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该温度计的示数为 39 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0.1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10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_固态、液_态和_气_态。在个标准大气压下 5 的酒精、氢气、铁三种物质中,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的是_铁_,既没有固定的体积又没有固定的形状的是_氢气_。11把

18、糖、醋、白雾、碗、勺子、味精、 水蒸气、二氧化碳、干冰按物质的状态进行分类:属于气态的是_ ;属于液态的是_ ;属于固态的是_ _。 均填序号)12气象学里的平均气温是一日当中的时、 时、14 时、20 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若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图所示,则此地的最高气温是_5 _,最低气温是2 _,一天的温差为 _7 _,平均气温是_1.25 。13在寒冷的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若冰面上方气温是10,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冰的上表面为10,下表面是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10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 冰层下表面的温度是1014.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 碳纳米管温度计 。研

19、究人员在长约 10米,直径 10米的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升高时,管中的金属镓会膨胀,通过电子显微镜就可读出温度值。其测量范围为 18 490 ,且精确度高,可用于检查电子线路 是否异常毛细血管的温度等许多方面。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碳纳米管的体积在 18 490 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金属镓的熔点很低,沸点很高金属镓的体积在 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金属镓的体积在 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比较均匀 15 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_热胀冷缩_的性质制成的。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_乙_;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是

20、 38,用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病人测体温,如果病人的体温分别是 37. 和 38.6,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是_38_和_38.6_ 。16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_气体_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_左_(选填 左 或 右移动。(3)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_0_。(4)该温度计测量温度时_ 会_(选填 会或 不会” 受到大气压的影响 17有一只刻度均匀,但实际测量不准确的温度计,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 4 ;把它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

21、示数是 94。把它放在某种液体中时,示数是 22 ,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_20 _,当把该温度计放入实际温度为 40的温水中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40 _。第第四四节节地球上地球上的水的水循循水是生命的乳汁、经济的命脉,是自然界奉献给人类的宝贵资源。下列关于地球上的水循环和水资源,认知正确的是)A水循环的过程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水循环按照固态液态气态的固定顺序循环进行地球上的淡水大约占地球总水量的 3%,淡水资源丰富大量开采地下水,对环境不会造成损害,可以解决部分地区饮水问题 霜、露、雾、冰、 “白气”中,由液化而形成的是霜、雾、 白气霜、露、 白气露、雾、 白气露、雾、冰 冬天晾在室外的湿衣

22、服里的水会结成冰,但是冰冻的湿衣服也能晾干, 这是因为衣服上的冰升华成水蒸气了_。 有下列物态变化:洒在地上的水慢慢变干的过程;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的过程;冬天室内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形成“冰花”的过程;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的过程。其中属于凝华的是_,属于吸热过程的是_填写序号 。5.有一天,雨、露、冰、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雨说:我是水汽化而来露说:我是水蒸气凝华而来冰说:我是水凝固而来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 6.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汽化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熔化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23、液化严冬,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升华 7.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蒸发和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烧水时在壶口上方看到的 白气 是水蒸气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减少是汽化现象霜的形 成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 8.以下常见的物态变化实例中,放热的是春天,冰雪消融夏天,积水干涸秋天,草木上出现了霜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 9.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夏天会看到冰棒周围冒 白气 ,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10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吸热

24、液化成小水珠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再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江河湖海中的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积雪放热熔化成水归入大海 11.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 激光橡皮 。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_升华_ 填物态变化名称 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_凝华_成碳粉。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 资源并保护环境。12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液化_;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是25,降水量很小,但这里的空气却很湿润,这是由于冰发生了升华现象,升华过程需要_吸热_ 选填 吸热 或 放热

25、。13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 呼风唤雨 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的原理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 固态二氧化碳 ,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_升华_,使周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凝华_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_熔化_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 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4农谚说 霜前冷,雪后寒 ,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气温低的时候水蒸气会凝华形成霜,雪熔化形成水的过程中需要_吸_热。15阳光照射下,海洋、陆地上的水会不断地_汽化成水蒸气;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_液化_成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形成了雾。冬天,夜晚气温如迅速降到以下, 你家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

26、冰花,这是水蒸气_凝华_而成的,这层冰花在你家窗户玻璃的_内侧_(选填 外侧 或 内侧。16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升华 _(填物态变化名称 。(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 113.5;碘的沸点是 184.4;水的沸点是 100。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原因:_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_。(3)为了进一

27、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试管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 固态二氧化碳 ,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_干冰升华吸热_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_水蒸气遇冷液化_形成的 17有霜的季 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 。(1)霜是由_水蒸气_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凝华_。(2)请根据短文,对 霜 形成的条件提出猜想。猜想:霜的形成条件是_空气湿润_

28、和_气温在 0 以下_。(3)某同学为验证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 即霜 。你认为该实验能否验证上述猜想,请简要陈述理由第第三三节节汽化汽化和液和液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加快的是)A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给湿头发吹热风下列哪一种现象属于液化?)A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变干了 清晨,草的叶子上有露水凝结 用久了的灯泡的钨丝比新时如图是对一定质量的水持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98_;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不断_吸热_ 选填“

29、吸热”或“放热” ,其温度_保持不变。第题图题图 如图是草叶上出现的露珠,露珠的形成是_液化_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_放_(选填“吸”或“放”)热。 张家界景区雨后云雾缭绕,犹如仙境。关于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雾是水蒸气雾是山中冒出来的烟雾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6.人游泳上岸以后,风一吹感觉身上很凉。这是因为(C)A水中的温度比岸上的气温高 人的皮肤产生的错觉人身上的水分蒸发,要从人体吸热 风把身上的热量带走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春天,早晨经常出现大雾,是汽化现象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出现水珠,是液化现象 深秋,枯草上出现的霜,是凝固现象 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

30、冰花,是汽化现象 8.如图甲、乙所示,是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两组同学分别安装的实验装置,图丙是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的温度跟时间的关系图像。根据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图线对应的是乙实验中的数据图线对应的是甲实验中的数据 水的沸点跟水的多少无关到 100 时温度不再上升是因为水不再吸热 9.夏天,人们常吃雪糕解暑,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熔化时要放热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汽化时要放热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液化现象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10下列关于水沸腾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B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水的沸点随气

31、压的降低而降低水沸腾的现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不断升高 11.取一只大的注射器吸进适当的乙醚,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向拉 活塞到一定的程度时,液体乙醚消失的现象称为_汽化_;向里推活塞,一会儿观察到液态乙醚出现的现象称为_液化_。12.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装有水的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烧瓶中水量减少,这是由于水_汽化_造成的,而瓶口上方的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是由于水蒸气发生_液化_形成的,该变化过程需要_放_热。 前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3.请解释以下生活中的热现象,皮肤涂上酒精后觉得凉快是因为酒精_汽化_(填物态变化名称 时从人体吸热;夏天吃冰棒时看见冰棒冒“

32、白气”是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_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所致,在海拔高的地方烧开水不到 100就已沸腾,原因是水的沸点随_气压_减小而降低。14炎热的夏天,戴眼镜的小明从开着空调的屋里出来后,镜片上出现了一层薄雾而模糊不清,过一会儿,镜片又变得清晰起来,镜片上这两种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先_液化_后汽化_。15在打扫教室清洁时,用湿抹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就会变干,这是水的_汽化_(填物态变称现 象。夏天,从冰箱中取出一瓶饮料,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液化_(填物态变化名称 成小水珠附着在饮料瓶外表面,水蒸气在液化过程中要_放热_(选填“吸热”或“放热”)。16.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小敏一边观察水

33、中发生的现象,一边从水温1开始,每隔 1mi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 数据见记录表格 ,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为止。(1)在此过程中,小敏观察到水中气泡有两种情况,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图_甲 _(选填“甲”或“乙”)是水沸腾时的情况。(2)由数据记录可知,在 4min 到 7in 这段时间内,水的温度没有变化,但酒精灯要持续进行加热,这说明水在沸腾时需要_吸热_。(3)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99_;由水的沸点,可判断出当时的大气压低于 _(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 标准大气压。17.镇江某药厂在制药时,为从溶液中提取某一抗菌素,要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分,但抗菌素不能在超过

34、 90的条件下提取,应采用的方法是()A增加容器内的气 压,使水的沸点低于 90 B用小火加热使其沸腾 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 90 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 18.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C同时沸腾稍后也沸腾了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 19.小李同学看到在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87 ,醋的沸点只有 60 ,当温度达到_60_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_不会_(选填“会”或“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_60_,只有当_醋全部汽化_时,继续加

35、热,液体温度才会升高。20.夏天,小雨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甲杯的内壁出现 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第第五五章章物物态变化态变化本章复习 以下温度中接近 23的是A)A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 北方冬季最冷的气温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如图所示是一支常用体温计。下列关于该体温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它的示数是它的分度值是它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

36、缩的规律制成的某工厂要生产三种温度计,厂内可以利用的液体有:比较贵的水银,很便宜的甲苯和酒精。为降低成本,又切实可行,请根据下表所给数据为以下几种温度计选用液体:几种液体的沸点/(标准大气压下)(1)能测出铅 熔点为 328 、锡 熔点为 23 熔点的温度计应选水银。(2)能测出开水温度的温度计应选_甲苯_。(3)家用的寒暑表应选_酒精_。4.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熔化 用久了的灯泡钨丝变细熔化在烈日下晾晒的湿衣服变干升华烧水时壶嘴冒着“白气”汽化关于自然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冰融化凝固 放热雾生成液化 放热露产生汽化

37、吸热霜形成升华 放热)6户外活动时,为了给食物保鲜,将结了冰的矿泉水和食物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就制成了一个简易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食物保鲜利用了冰熔化吸热食物保鲜利用了矿泉水结冰放热取出食物,外包装上的水珠是汽化形成的取出食物,外包装上的水珠是升华形成的 下列所述的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一组是(C吃冰棒解热;烧开水时冒“白气”;夏天湿衣服晾干;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出现一层雾。 塑料袋属于非晶体、高压输电线路上飘挂的塑料袋会影响输电安全,供电部门利用光 炮”向塑料袋发射激光,使塑料袋熔化,达到清除目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塑料袋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塑料袋熔化过

38、程中需要吸热 激光具有能量激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10km/s 下列现象中,属于吸热的物态变化是)A春天, “天街小雨润如酥” 夏天,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 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冬天, “千里冰封”10如图是宿迁地区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C预报的最低气温读作“摄氏零下度”全天气温不会高于雪的形成过程中会放出热量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11超市里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一层碎冰块,这是因为冰块熔化 _(填物态变化名称 时要_吸_(选填“放”或“吸”)热,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装着冰鲜鱼的袋子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袋子的外壁出现了一层冰珠,这是_液化_ 填物态

39、变化名称 现象。12如图所示,一次性打火机里的燃料是一种叫丁烷的物质, 通常情况下呈气态。它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它_液化_后储存在打火机里;如果不小心将其摔坏,待里面的液体刚消失时,立刻捡起碎片,会感觉碎片较_冷_ 选填“冷”或“热”),这是因为里面的液体迅速_汽化_时要_吸收_大量的热 13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绘制成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冰是晶体冰的熔点是 0 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分钟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14如图是某种物质在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面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D

40、这是非晶体的凝固图像在 AB 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该物质的凝固过程经历了 15 min在 BC 段物质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15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 80 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 60 甲 物质在6mi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 乙物质在 10min 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1)实验时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热胀冷缩_性质制成的。(2)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明应选用_乙_(选填“甲”或“乙”)装置来进行实验。(3)如图丙所示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加热时温度随时

41、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冰的熔点是_0_,熔化过程经历了_6_in。(4 通过实验可知,冰熔化过程中温度_不变_,但要继续_吸热。小云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水的沸腾(1)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自下而上 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实验室现有水银温度计 20 120 )、酒精温度计 80 60 )、体温计、寒暑表等不同种类的温度计,本实验应选用的温度计是_水银温度计_。 2)实验中,小云观察到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甲、乙所示。表示沸腾前气泡上升情况的是图_乙 _;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实际上是_小水滴_(选填“小冰晶”“小水滴”或“水蒸气”)。(3)实验中,小云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原因是石棉网的余热仍高于水的沸点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