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民间艺术教育.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33879 上传时间:2021-08-0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展民间艺术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开展民间艺术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开展民间艺术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开展民间艺术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开展民间艺术教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展民间艺术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展民间艺术教育.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开展民间艺术教育 提升幼儿文化品位幼儿园的文化建设是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幼儿园的管理和建设中,我们一直以抓教育、讲规范、树形象为载体,深入扎实地开展以民间艺术教育为特色的幼儿园文化建设。幼儿民间艺术教育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素质教育理念开发符合幼儿特点的具有中国民间艺术特色的教育内容,同时合理地选择教育手段与方法,科学地组织教育过程,培养幼儿全面素质的教育,以提升校园的文化内涵。第一部分 幼儿园民间艺术教育环境的创设和利用用民间艺术教育来润泽环境众所周知,幼儿的学习乃至整个发展都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完成的。儿童生态学强调利用环境来陶冶人,而纲要强调的给孩子创设一个丰富多彩

2、、多层次的、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触到的环境。因此创设幼儿园民间艺术教育环境是我园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手段,为更好地利用社区资源,传承民俗文化,弘扬民间艺术,充分挖掘家庭、幼儿园、社区中的教育资源,注重多形式、多渠道采集有关信息,以幼儿为本,努力构建民间艺术特色环境。我园是如何创设和利用民间艺术教育环境呢?我们在民间艺术教育研究的过程中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依据民间艺术教育的目标、内容、充分挖掘、精心创设与民间艺术教育相适应的环境资源,引发、支持幼儿与民间艺术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一、 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环境即课程”是我园民间艺术教育

3、环境创设的指导思想。我们认为:民间艺术教育环境是幼儿民间艺术教育中的一门隐性课程,是民间艺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园创设的民间艺术教育环境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服务于幼儿园开展的具体的民间艺术教育活动;一类供幼儿自发、主动地欣赏。它们共同构成幼儿园丰富、全面的民间艺术教育环境。在这些思想指导下,我园确定了民间艺术教育环境整体设计的总体目标。具体来说,主要目标有:A、营造浓郁的民间艺术氛围,促进幼儿在环境中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提高对民间艺术作品蕴含的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B、引发、支持幼儿与民间艺术教育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使幼儿在与民间艺术教育环境的互动中建构自己的认知、能力和情感经验,实

4、现与环境的有效互动。C、引导幼儿在民间艺术环境中,产生对优秀民间艺术的认同和喜爱之情,为传承祖国优秀的民间艺术及其蕴含的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二、基本原则(一)、环境创设的原则为营造民间艺术教育的氛围,我园在整体上对幼儿园的内、外环境进行了设计与规划,使幼儿一跨进幼儿园就能感受到浓浓的民间艺术氛围,产生探索的欲望。我园民间艺术教育环境的创设注重体现以下原则:1、艺术性、教育性原则 民间艺术教育环境应具有突出的艺术性,保证幼儿在积极美好的环境中受到熏陶,从而激发感受美、体验美的能力和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我们注重形式和色彩的结合,创设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民间艺术教育环境。因此,我们在色彩上较多利用

5、红、绿、黄等对比色,或将这些颜色组成大色块的图案;在形式上通常利用剪纸、撕纸、染纸、迷宫、中国结等形式的作品表现主题内容,突出展现民间艺术的魅力所在。如:壁画走廊中的哪吒闹海、宝莲灯等。2、 视觉、听觉、触觉多感官刺激的综合原则我们认为幼儿园的民间艺术教育环境对幼儿所起的作用应该是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应运用多种感官刺激来激发幼儿以达到它的教育效应。因此,在创设环境时,我园尝试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施加民间艺术教育影响。如:晨间及下午起床时间,全园播放民间歌曲、乐曲等供幼儿欣赏;在幼儿活动环境中,教师通过展示具有丰富民间色彩和民间艺术特色内容的图片、装饰材料,以引导幼儿自觉地关注它、欣赏它

6、、评价它;在民间艺术特色活动区域,教师提供了丰富、多样、可操作的民间艺术活动材料与工具,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尝试,获得民间艺术方面的实际运用经验。3、科学性、童趣性原则幼儿园的环境应为幼儿所喜爱、理解并接纳。我们在设计民间艺术教育环境时,尽可能的增加其童趣性,以真正引起幼儿的共鸣,唤起幼儿参与的愿望。例如教师在班级涉及环境是尽可能采用艺术化、情趣化的娃娃体样式,他们采用的就是一种民间儿童化的造型,它表现了淳朴、健壮、健康的农村童子的形象。从外观上看,他的身体连着大大的手,手脚短小而且简单,从上倒下整个形体接近于圆形,那圆圆胖胖的笑脸,显得稚气可爱。我园民间艺术环境创设在注重童趣性的同时还十分注重

7、科学性,保证将最真实、准确的民间艺术教育信息传递给幼儿。4、教师及家长制作与幼儿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幼儿园教育环境要体现幼儿的参与性,对幼儿有所教育、有所引导。我们在民间艺术教育环境的创设中,注重从幼儿的可参与性出发,以儿童的眼光来判断环境是否适应幼儿的各种需要。教师在引导幼儿对风筝的形状特征进行探究时,启发幼儿用撕、剪、贴等多种民间艺术形式表现自己所想设计的各种风筝,以激活幼儿的思维,调动其参与的兴趣。(二)、环境利用的原则幼儿园创设的环境具有教育性,但其教育功能的发挥需要教师有意识的激发和引导幼儿主动感知。只有引起幼儿与环境的有效互动,教育环境才有其存在的价值。因此,我园在利用民间艺术教育环境

8、的过程中,注重遵守了以下原则:1、渗透性 在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我们注重利用民间艺术环境进行渗透性的教育。如在午饭后散步时,老师引导幼儿欣赏壁画及玻璃上粘贴的民间故事画面,从哪吒闹海到宝莲灯,从老鼠嫁女到十二生肖,孩子们被童话故事中的人物、角色所吸引,他们边听边问,民间艺术的嫩芽满满的渗进孩子们的心灵。在餐后散布时间,我们引导幼儿参观走廊中悬挂的灯笼与中国结,观察其喜庆夺目的色彩、富于变化的造型,感受其丰富的寓意。2、渐进性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学活动要求,我们注重引导幼儿不断深入地利用环境进行民间艺术活动的探索与实践。在小班,老师引导幼儿通过参观、欣赏等活动,初步感受到民间艺术的形式美、造型美

9、和色彩美,引导其参与民间艺术活动的兴趣与愿望。在中班,老师引导幼儿在欣赏和感受的基础上,初步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进行艺术探索活动。在大班,老师则注重鼓励幼儿在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欣赏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作品,从而大胆的想象与创造属于自己的纯真、独特的民间艺术作品形式,激活其求异思维。三、做法我园在创设和利用民间艺术教育环境中根据以上原则,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一套理念、目标与特点。风格明显、冲击力强的民间艺术教育环境的创设,促进了我园民间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具体做法如下:(一)、立足幼儿园实际,创建具有民间艺术特色的幼儿园环境为更好地展示幼儿园的民间艺术教育特色,

10、根据办园理念和培养目标,因地制宜整体设计环境,注重精心营造浓厚的民间艺术文化氛围,从不同的角度向幼儿展现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文化,使幼儿园处处洋溢着浓厚的民间艺术文化气息。1、民间艺术展厅当踏入幼儿园一楼的走廊时就把你带入了神奇的民间文化世界,无论是走廊墙壁还是玻璃上都绘满了民间文学作品,如九色鹿、哪吒闹海等,家长和老师会带着孩子走进树爷爷讲民间故事的意境中。另外走廊上还悬挂着用废旧物品自制的民间物品,如各民族服饰、挂件等,一幅幅精致的剪纸、撕纸、染纸作品,一件件别致的中国旗袍唐装、一个个稚拙的刺绣作品,还有那串串通红的中国结,最引人注目的是房顶上挂着中国龙,两侧挂着整齐的红灯笼,红灯笼是用废旧

11、酱桶做的民间小灯笼,红灯笼下是图文并茂的谜语,利用午间散步和接送孩子时间带领幼儿玩猜谜语活动,不仅使幼儿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而且还蕴含了文化教育,更是让你感受到了“本土化”与“国际化”的融会贯通。2、丰富多彩的知识环境在突出民间艺术环境的同时,更加注重体现知识性的氛围。二楼楼道以海洋世界为主题;三楼的主题则突出了太空的神秘;楼道上布置了适合各年龄段的活动区域,如:中班活动区的民族小舞台,家长们主动自费给孩子在服装加工店定做合身的各民族服装,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会自发的伴随民族歌曲展现民间艺术风采。大班的超市则为孩子们提供了融入了社会的生活启迪,这些游戏场所成为孩子们模拟生活、学习生活、体验生活的

12、小社会。师生共同设计每垛墙、各个角,所有的空间均采用涂、剪、撕、贴、捏等方法,利用各种自然材料,精心制作。色彩缤纷、情趣盎然的环境,犹如童话世界,让孩子们百玩不厌,常看常新,利用狭窄的楼道发挥着厚重的教育价值。另外幼儿从园外墙壁上可以认识很多的卡通小动物,欣赏喜欢的恐龙世界,并且每幅图都能讲出一个幼儿感兴趣的小故事,无处不蕴含着教育价值。3、清新幽雅的小花园除了诱人的大型玩具外,最引人注目的是户外场地西侧的小花园,由各班丰富的种植区环绕,架上结满了种植的葫芦、丝瓜、南瓜等,这些果实不仅可以观赏,而且还为幼儿制作民间手工艺品提供了有力的条件。里面的石子路可以当作向导带你步入绿色世界,里面种植了紫

13、叶李、紫薇等树,树上悬挂着介绍牌,当孩子在午饭后散步时可以边欣赏边听到老师向孩子们介绍关于这些树的知识和有关的小故事,并能天天观察树的生长及变化情况。吸引孩子们的还有设在花园中间的小水池,孩子们夏天可以在水池里嬉戏,天凉的时候可以观赏水池里游泳的小鱼;花园最里侧是小动物的家,孩子们每次散步时在小动物的家里都要逗留好长时间,他们边喂小动物食物边和小动物说话,小动物也高兴得用小舌头舔着孩子们的小手,小花园成了孩子们喜欢的“世外桃园”。在创建民间艺术特色的幼儿园环境中,我们努力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整合教师、家长、幼儿多方资源,进行了广泛的发动、收集、制作活动,使幼儿园的民间艺术特色环境更丰富,更生

14、动。利用家长会、家园联系册等多种家园沟通渠道,使家长们了解幼儿园的办园特色,并积极投入到各项活动之中,如“巧手亲子编织比赛”等活动不仅使家长们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民间工艺制作中,也为幼儿园环境创设提供了许多素材。我们充分利用幼儿园的环境资源,注重发挥环境对幼儿情感和认知上的熏陶作用,重视幼儿与环境中人、物的对话与互动,使幼儿通过积累、思考、归纳民间艺术信息,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认同和喜爱中国民间艺术,激发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与能力,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进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二)、围绕幼儿园特色,凸显具有民俗文化氛围的班级环境纲要指出:“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

15、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在浓郁的民俗文化氛围中,我们及时抓住了这一契机,把一些民间工艺、民间文艺、民间体育游戏等方面的内容有机的融入到教学课程,在富有民俗文化特色的育人环境过程中创建了让孩子们乐而忘返的小天地。走进班级,也很容易捕捉到课程内容与民俗文化的相互渗透。班内环境不论从色彩还是主题内容都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来设计的,更多的体现家长的参与。如小班的甘蔗林让孩子们知道糖的由来;主题快乐大家庭让刚入园的孩子感觉到幼儿园如同家庭的温暖,孩子们随时都可以从墙壁上摘下自己喜欢的布娃娃;中班主题小树叶找妈妈墙壁上用废旧的凉席等材料制作出动感的各种树,引发孩子自发探索树的秘密;主题到

16、娃娃农庄去让幼儿感受农村丰收的景象,体验收获的乐趣;大四班的主题京剧大世界用不同材料制作出的多种脸谱,展现出戏剧国粹的风采。好多材料都是家长和老师共同提供的,而且在制作过程中家长也直接参与了,环境的教育直接渗透给家长,为以后主题的扩展、家长的参与奠定了基础。我园在民间艺术特色环境的构建上有了自己的一些理念与实践,促进了教师、幼儿、幼儿园的共同成长与发展,也增强了我园家长对民间艺术的敏感性。以“幼儿为本”是我们环境创设的根本点,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适合他们发展的空间,我们的教育环境更具特色!第二部分 幼儿园深入开展民间艺术教育活动的研究我园除了注重创设和利用民间艺术教育环境来启迪幼儿心灵,激发幼儿

17、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 ;另外我园深入开展民间艺术教育活动,把民间艺术教育贯穿于幼儿一日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下面我就谈谈我园扎实开展民间艺术教育活动的一点儿经验。一、在民间艺术活动中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为了能顺利开展民间艺术教育活动,首先必须重视与幼儿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必须以幼儿为中心,充分尊重和信任幼儿。在民间艺术活动中,教师善于关注每一位幼儿,细心观察、敏感领悟及满足每一位幼儿的需要:当发现幼儿由于陌生、胆怯,不敢参与民间艺术活动时,教师要及时给与行动和语言上的鼓励,让幼儿体验到老师的关心与信任,满足幼儿被爱和克服胆怯的需要;当教师发现幼儿对某一民间艺术感兴趣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启发幼儿去探究

18、、去发现、去实践、去思考,满足幼儿动手尝试的需要;当教师发现幼儿在民间艺术活动中有上佳的表现时,要及时加以肯定,经常以积极建议的方式代替消极的指责,满足幼儿自尊的需要;当幼儿在民间艺术活动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给于适当的引导和帮助,满足幼儿对援助的需要。同时教师善于接纳幼儿的差异,以赏识的目光发现每一位幼儿身上的长处,理解、接纳每一位幼儿对民间艺术的不同感受与兴趣,正确对待幼儿在掌握民间艺术的表现以及创造能力方面的差异。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构建符合其发展水平的学习活动,采取多元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如:孩子们用自己和小伙伴们合作捣出的纸浆制作最后一道程序时,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让他们自由选

19、择想做的物品器皿,这时孩子有用小盘子、小碗、酒杯等物品开始向成人那么认真的工作,孩子们在上纸浆的时候还是遇到了困难:小盘子上的纸浆凹凸不平,孩子焦急地向老师求救,老师并未直接教其如何调整,而是让其在去观察、用小手感知触摸成品,同时在看看别的小朋友怎样上器皿上上纸浆,自己发现问题的症结。经过努力孩子们都用纸浆制作出了各种物品,并在物品上画上了自己喜欢的漂亮图案,真可谓是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孩子们拿着自制的作品,开心的簇拥到老师的周围,边跳边让老师和小朋友们欣赏自己的杰作。从以上的实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尊重幼儿个性发展的同时充分挖掘每一位幼儿的发展潜能,最大限度的促进每个幼儿多种智能的充分和谐发

20、展,并让每一位幼儿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二、 用民间艺术教育来扩展区域活动区域活动是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自主的选择活动内容和合作伙伴,主动的进行探索与交往,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深受幼儿喜爱。因此,在民间艺术教育过程中,为了能增强教育效果,将民间艺术教育与区域活动有机结合,将民间艺术教育溶于区域活动之中,收到良好效益,让孩子们在看看、玩玩、试试中,增强观察力,丰富想像力,激发求知欲;使民间艺术的生活性、审美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开展的区域活动,教师积极协调各类活动之间的联系,将民间艺术教育与区域活动有机相连,将区域活动与

21、幼儿的一日活动有机结合。中三班的到娃娃农庄去主题区域活动,孩子们用种子粘贴画,使用巧手谷里的麦秸杆、稻草、毛线、塑料丝带生活区里孩子们收集的小鞋、小衣、小袜等,这些都是孩子们的宝,他们在这里剪、撕、印、染、编、织、操作、讲述,这里是孩子们的工作室,孩子们是这里的能手。在这里,孩子们加深了对民间文艺、民间工艺的了解与认识,习得了一些操作动手、谦让与合作等的技能;如:美工区中,小朋友用玉米皮编出许多“小鞋垫”、“漂亮的小头饰”、“小眼睛”等,他们的创作会让你大吃一惊,孩子们也获得了成功与自信,这样既增加了幼儿选择的机会,又激发了幼儿的创造性。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无拘无束,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选择材料进

22、行拼贴、表演、绘画等等。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表现自我的机会,幼儿在表现自我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树立了自信心,性格活泼开朗”,幼儿在区域氛围中,心情也特别开朗,她们一有时间就跑到活动区中,感受她们的无穷乐趣,孩子们在一起不再是打打闹闹,而是团结合作,友好交往。在区域活动实施民间艺术教育,幼儿轻松、愉快,易于接受,各方面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三、 用民间艺术教育来活跃游戏活动当发现孩子们对一些民间文化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时,老师们还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收集有关民间文化的素材以及制作一些民间游戏的玩具,如风筝、陀螺、皮筋、毽子等。每天在快乐晨练及游戏活动时间,全园播放民间童谣、乐曲等供幼

23、儿欣赏,同时教师引导幼儿在民间音乐的萦绕环境中一起玩民间游戏。我园民间游戏各具特色,根据幼儿年龄的不同,班与班之间的不同,所玩的游戏有所区别,如小班四个班玩的民间游戏有:踢口袋、玩风筝等;中班幼儿的民间游戏:花样口袋、踢毽子、跳房子、跳皮筋;大班幼儿的民间游戏:跳竹竿操、抽陀螺等;最引人注目的是大班孩子跳竹竿操时,孩子们兴趣高涨,专注的随着民间童谣的节奏跳跃在不断变换竹竿之间的活动中,成为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四、 用民间艺术教育来充实活动课程民间艺术教育成为我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艺术的生活性和价值的综合性与幼儿园课程的特性是一致的,所以把民间艺术融合和渗透在其他课程内容之中。我们为

24、幼儿提供操作和创造的材料,启发和引导幼儿动手、动身和动脑,引发幼儿创造。从知识、能力、态度、情感及技能等多个方面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在实施民间艺术教育课程时,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以弘扬与培育为主线,遵循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综合考虑时代和社会对幼儿成长、发展、期望和要求,从本地区、本园的实情出发,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教师的经验等加以开发,重视发挥教师、家长、幼儿的积极主动性,使教师、家长、幼儿都成为民间艺术课程的建设者,从现有教材、民俗及节日活动、书刊、音像挖掘教育资源。幼儿民间艺术活动设计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美术三个领域,重视选择以下几方面内容:1、本地区的

25、民间艺术教育内容。大一班主题我眼中的家乡,不仅从主题墙面上通过展示家乡标志性建筑物来让孩子了解到家乡从过去到现在的变化,而且通过多种形式让孩子了解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他们更加爱自己的家乡,懂得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2、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民间艺术教育内容。大班的泥彩塑和面彩塑,小朋友通过收集欣赏学做来做等环节,在教师指导捏泥的技巧下利用各种工具捏出了理想的作品,感知、体验天津“泥人张”的主要特点,进一步感受和了解中国传统手工塑造艺术泥彩塑及其文化内涵,丰富真实的泥彩塑经验,进一步提高审美感受,想象、创造、表现能力,养成耐心、细致、专注、有序的良好的个性品质。3、经典的、有代表

26、性的民间艺术教育内容。大四班的京剧特色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自发的利用各种渠道去搜集关于京剧方面的知识,他们不仅在葫芦、鸡蛋壳等材料上学会制作京剧脸谱,和老师一起布置墙面环境,而且通过欣赏京剧光盘还学唱京剧,激发了幼儿深入探究京剧的兴趣。见图374、与幼儿生活世界紧密联系的民间艺术教育内容。由小一班、中一班、大一班进行的连续学古诗活动,孩子们在理解古诗意思的基础上,能倒背如流,小班的孩子在家里吃饭的时候,当家长嘱咐孩子别掉米粒时,孩子马上就想到悯农那首古诗,并脱口而出,家长听了高兴得嘴都合不上了。我园组织民间艺术教育时,以集中教育、小组活动、个别指导等多种形式来活动,并将民间艺术教育渗透在幼儿

27、一日生活中。充分利用园内环境资源,注重发挥环境对幼儿情感和认知的熏陶作用,如:晨间入园及离园时间,播放琅琅上口的民间童谣,婉转舒缓的民间音乐,幼儿随着音乐节奏进行民间游戏活动;在自选活动时,幼儿到自己感兴趣的区域区活动,如民间服装小舞台,面彩塑等民间创造活动;午饭后散步时,老师会带幼儿到壁画、玻璃上刻画的民间故事图案下欣赏民间故事,大班每个孩子都能完整地、有感情得讲出至少两首民间故事。午睡前幼儿会伴随着老师讲的民间故事进入梦乡;在游戏中,孩子们欢快地哼唱着民间童谣做着自己喜欢的民间游戏,可以说园内每个角落都体现了民间艺术教育内容,民间艺术教育与幼儿一日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了情景化、生活化。在全体师生及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以民间艺术教育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并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使校园文化不仅成为了全区幼教同行学习的楷模,还顺利评为河北省示范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