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针对练习题西师大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34132 上传时间:2021-08-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针对练习题西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针对练习题西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针对练习题西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针对练习题西师大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针对练习题西师大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针对练习题西师大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针对练习题西师大版班级:_ 姓名:_1.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母鸡孵卵,数周成雏。随母出行,未尝远离。母鸡每得食,必先唤其雏。若遇猫、犬,尽力护之。与父母之爱子无异。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必先唤其雏(_) A它的,指母鸡的 B别的,其他的尽力护之(_) A它,指母鸡 B它,指小鸡2画“_”的句子意思是:_3文中用四个字写出了小鸡遇到危险时母鸡的做法,请用“”画出来。2. 课内阅读。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下面对文中第二句话的标点,最恰当的是( )A.世传,李太

2、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B.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C.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2解释带点词语的意思。弃去:弃去弃去_还卒业:_3“问之”是指李太白问老媪。他是这样问的:“_?”4人们为什么给山下的小溪取名为“磨针溪”呢?下面的说法最合理的是( )A.为了纪念曾经在这条小溪边磨针的老媪。B.为了纪念曾经经过小溪的大诗人李白。C.为了学习发扬老媪坚持不懈的磨针精神。3. 默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选自晋书车胤传1联系课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恭勤:_ 通:_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胤恭勤不倦,博学多

3、通。_4. 阅读短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尝与诸小儿游(_)A经常 B曾经 C尝试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_)A曲折的树枝 B折取树枝 C压弯树枝2面对多子的李树,其他小朋友都争着去采摘,王戎却无动于衷的原因是:_。3王戎说“此必苦李”的原因是:_。4面对同一件事,王戎的表现和其他小朋友很不同,而且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这充分说明王戎是一个_的人。5. 课内阅读。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

4、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写出下列句子的大致意思。(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译:_(2)取之,信然。译:_2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_6. 阅读综合训练。欧阳苦读(文言文)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获(d)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而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欧阳苦读(白话文)欧阳修先生在四岁时失去了父亲,家境贫穷,没有钱供他上学。母亲用获秆在沙地上写画,教他写字。还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让他学习写诗。等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

5、读,他就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进行抄写。还未抄完,就已经能背诵那篇文章。以至于白天黑夜废寝忘食,欧阳修只用心做读书这件事。_。1将文言文和白话文对比着阅读,并写出下面加点字词的意思。家贫无资(_)教以书字(_)及其稍长(_)或因而抄录(_)昼夜忘寝食(_)惟读书是务(_)2欧阳修小时候,遇到的困难是:_;_。他克服困难,刻苦学习,文章中主要写了他小时候_、_、_这三件事。年龄大了之后,他又去_,还进行_,这些方面都表现了他是一个_的人。3文言文最后一句“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意思是()A.自从小时候开始学习,就像大人那样用笔学写诗歌和文章B.从小时候起他所写的诗词和文章,

6、就不像大人那样用笔C.从小时候起他所写的诗词和文章,就向大人学习D.从小时候起他所写的诗词和文章,就像大人写的一样有文采4关于欧阳修和囊萤夜读中的车胤,两个人的相同点是_;不同点是欧阳修_,而车胤_。5欧阳修的身上有怎样的精神品质值得你学习?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给你带来的启发。_7. 课内阅读。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溺:_故:_2这个故事中描写的人物叫_,她化为精卫的原因是_。(用原文回答)3大海十分辽阔,精卫却坚定地衔树枝和石子来填塞大海。这表现了精卫()A.做事自不量力,十分愚蠢。B.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C.

7、做事不经过仔细思考就开始行动。4发生下列哪种情况时,我们会赞扬这是精卫填海的精神?()A.小豆豆在围棋比赛中输给了对手,她坚持刻苦练习,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能获得冠军。B.马小虎总是丢三落四,这个毛病从上幼儿园开始,一直持续到小学四年级。C.林雯雯每年春节都和家人一起挂红灯笼,贴春联。8. 课内阅读理解。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o)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未成,弃去”中“弃”的意思是( )A.离开B.放弃C.不要2“方磨铁杵”中“方”的意思是( )A.刚才B.正在C.开始3“太白感其意,还卒业”这句话的意思是:_。4下列朗

8、读节奏正确的是( )A.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B.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C.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D.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5下列名言与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不相符的是( )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C.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D.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6“太白感其意”,他当时会想些什么?_9. 课内阅读。王戎七岁,尝与诸(ch zh)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zh zh)枝,诸儿竞(jng jng)走取之,唯(wi wi)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阅读文言文,用“”画出文中

9、加点字的正确读音。2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儿竞走取之(跑)B.唯戎不动(只有)C.人问之(它,指“道边的李子”)D.取之,信然(的确如此)3试着写出“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这句话的意思。_4你一定能说出王戎不取道旁之李的原因吧!_10. 课内阅读。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大意。_2这个故事与“夸父追日”一样具有浓重的悲剧色彩,但两个故事中人物的共同精神是什么?_3你如何理解人死化鸟填海的做法?_11. 阅读文言文。滥竽充数(节选)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

10、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注释)充数:凑数。说:通“说”,喜欢。廪食(ln s)以数百人:官府供食。1“齐宣王使人吹竽”中的“使”的意思是()。A.命令,派B.出使C.假使D.使者2“好一一听之”中的“好”是指()。A.善,好B.友好C.喜欢,喜爱D.很3南郭先生不会吹竽,那他为什么能在乐队里混过一次又一次呢?()A.因为南郭先生聪明。B.因为齐宣王喜欢让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C.因为他吹竽吹得很好。4滥竽充数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_12. 小古文阅读。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注释)抟(tun):把东西

11、捏成团。剧务:工作繁忙。引:牵,拉。1这个故事的名字是( )A.女娲造人B.女娲补天2当读到“天地开辟”一词时,我们想到的神话人物是_。3“力不暇供”的意思是没有多余的力量来供应需求,在文中具体指的是_。4故事中的哪个情节让你感受到了想象的神奇?(用文中的原句回答)_13. 课内阅读。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选择。(1)“尝与诸小儿游”中的“尝”的意思是(_)。A品尝B曾经C尝试(2)“唯戎不动”中的“唯”的意思是(_)。A只有B唯一C只是2“人问之”中的“之”指的是_。3王戎为什么说“此必苦

12、李”?用“_”在文中画出他这样认为的理由。4你认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_5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是()A.要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不要别人做什么,自己也跟着去做什么。B.要选择合适的生活环境,这样才能发挥出自己的作用。C.做事之前要认真观察和思考,不要盲目地开始行动。6如果王戎和小伙伴们在道边又发现了一棵桃树,只有最高的树枝上还长着几个桃子,你认为树上的桃子甜吗?为什么?_14. 课内阅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1这段文字选自_。2解释下面的词语。恭:_通:_练囊:_3翻译“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这个句子。_4车胤买不起灯油读书,他想

13、到了什么方法?你有什么感受?_15. 诗文展览馆。1.选择最恰切的答案,将序号填在“_”上。(1)少儿书法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多次获奖。面对鲜花和掌声,同学们用诗句来应答赞美,最恰当的一句是:_(A)将谓偷闲学少年(B)小荷才露尖尖角(C)万紫千红春满园(2)突然下起了大雨,张大爷帮隔壁小李家收起了晾晒的衣被。事后,小李由衷地感叹道:_(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B)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C)一根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3)三字经中教育我们要孝敬父母的一句是_。(A)香九龄,能温席(B)融四岁,能让梨(C)亲师友,习礼仪2、在小儿垂钓中,写路人问路,而小孩不回答的句子是_,_。3、你们班在学校拔河比赛中获得了好成绩,这是团结合作的结果,就像古今贤文中所说的_,_。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