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教学设计——张爱红.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38348 上传时间:2021-08-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张爱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张爱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张爱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张爱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张爱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桂林山水教学设计——张爱红.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张爱红1、 教案背景学习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 学科:语文二、教学课题:桂林山水三、教材分析:桂林山水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课文。文章字字珠玑,意境优美,结构清晰。作者按照总分总的顺序,首先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概括说明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和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采用对比手法描述了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突出特点。最后,作者引用诗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点出山水相依之美而结束全文,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留恋和赞美之情。本文同时也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壮丽河山教育不可多得的精彩文章。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朗读课文,熟读成诵。(2)联系上下文

2、理解重点词语,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1) 学习文章,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2)让学生初步体会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妙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留恋与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五、教学方法:授课中,教师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主要运用讲授式 教学方法,并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利用多媒体作为认知工具,将诗情画意音韵相融通,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让学生初步体会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妙处。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好, 桂林是闻名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桂林的山水以它

3、的独特魅力吸引着万千旅客,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那么作者运用怎样的写作方法,将桂林山水的美景展现在我们眼前,现在我们就一起去书中寻找吧。(二)、学习新课:通过朗读第二自然段我们知道,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精、清和绿。通过阅读我们还发现,本段除了写漓江,还写了大海和西湖。读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要写 大海和西湖呢?这就是对比手法的运用,作者用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与漓江对比,令人神往的大海和西湖衬托出漓江的独特之美。这样的写作手法我们在老舍先生的白鹅一课中见到过,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

4、,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老舍先生用鹅和狗做对比,表现出鹅高傲的特点。学习的桂林山水,我们知道,对比的手法在写景中同样适用。那么,作者又是如何描绘出漓江的独特美呢,我们接着往下看。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句话读起来朗朗上口,因为它运用了三个相同的句式,叫做排比句。排比是修辞手法的一种,排比是修辞手法的一种,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同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或句子并排,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结

5、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写景,描写细腻,形象生动。同学们,这样的句子在文章第三自然段中也出现了,你找到了吗?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这里作者同样运用排比句,写出桂林山的特点,这样的写法你学会了吗?(三)、作业设计:现在我们就做一个小练习,请仿照桂林山水的写法,用排比句写一写我们美丽的校园吧!(四)、总结全文: 学习了今天的这堂课,我们知道在写景的文章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让文章更生动和具体,好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七、教学反思:桂林山水是一篇文字优美,脉络清晰的文章,作家陈淼先生紧扣桂林山水的特点,结合多种写作方法叙述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文章语言诗化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桂林山水的一片深情。我设计的这节课,旨在通过学生教师的朗读与赏析,了解桂林山水美的特点,并学习作者为了突出山水美所采用的多种写作手法,同时感受这座桂花飘香的城市山水相依、和谐自然的美丽与神奇。学生全情融入课文描述的美景中,必将心旷神怡,从而感悟到人与自然也是和谐共存的整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