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对学生评价是中小学教师的基本功.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39208 上传时间:2021-08-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会对学生评价是中小学教师的基本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会对学生评价是中小学教师的基本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会对学生评价是中小学教师的基本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学会对学生评价是中小学教师的基本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学会对学生评价是中小学教师的基本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会对学生评价是中小学教师的基本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会对学生评价是中小学教师的基本功.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学会对学生评价是中小学教师的基本功教师的基本功是对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人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完成其职责的基本条件。教师的基本功包括许多方面,诸如,熟练地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以及重点、难点,善于组织和引导教育教学活动,工整而美观的书法,语言表达的技巧和艺术等。学会对学生的评价,也是教师的基本功,可惜,这一点长期以来被忽视了。本文仅就学会对学生评价为什么是教师的基本功,学会对学生评价的两个观念前提以及学会对学生评价的技巧与语言艺术问题发表一点看法。一、为什么学会对学生评价是教师的基本功基本功之“基本”,是基础性之意,是教师完成其职业职责的最基础的要求,或者说是教师完成其天职的底线。那么,学会对学生评价为

2、什么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呢?第一,学会对学生评价是教师职业性质和任务所规定的。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教师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帮助、引导和教育学生完成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实现教育目标,这是教师的根本任务,而教师任务完成与否,完成得好坏,最基本的标准是学生的成长状况。因此,每一位教师都时刻关注学生实现目标与背离目标的一切行为,时刻关注学生是否达到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程度。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或显或隐地、或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学生的言行作出判断,但要保证这种判断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实效性,就要学会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本领,掌握学生评价的技术和方法,提高对学生评价的能力和水平。第二

3、,学会对学生评价是实现评价的教育功能的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具有管理之意,但更重要的是一种教育活动,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是教师实施教育活动的途径之一。教师课堂授课是对学生的教育,教师组织的有目的有意义的活动是对学生的教育,同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是对学生的教育。而且,这种教育有时给学生留下的印象,甚至比一次教学和一次教育活动更为深刻、更为长久、更有意义。调查显示,教师对学生的每一次中肯的、恰如其分的评价,都会给学生一种满足、一种自信、一种觉醒、一种前进的方向。一位被调查者说:“我在中学时,我的班主任同我的一次谈话使我终身难忘,因为从那时起,我清楚地认识了自己,正视了自己的不足,改掉了

4、自己的毛病,发挥了自己的潜能和特长,取得了今天的成绩,实现了自我的飞跃。”只有学会对学生评价,其教育意义才能凸现出来。第三,学会对学生评价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基本要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医生是白衣天使,这些不同的称谓,形象地表现了不同职业的特点,表达了不同职业的不同要求,同时也包含着人们对不同职业精神的赞许。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在社会上担当的角色不同,而担当不同角色的人都必须具有同该角色相当的专业化要求。现在各行各业持证上岗,就是对职业专业化要求的表征。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师,职业角色对其提出了基本要求,这些要求不仅包括思想品德、专业和身心的素质与水平等,也包括会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客观的、有效的

5、评价。许多事实表明,没有与教师职业要求相应的专业知识、思想品德素质,则不能担任教师职业角色,而不会对学生评价,就像医生不会诊病一样,也不能实现教师职业角色的要求。通过近几年的教育评价实践活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中小学教师学会对学生的评价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基本内容之一。现在,有的教师职业培训已把评价列为重要内容,也有些高师院校开始把学会对学生评价作为教师基本功进行培养和训练。第四,学会对学生评价是学生对教师的期望,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从心理学上分析,学生对教师存在许多心理上的期望,诸如期望教师对自己的关爱、尊重,也包括期望教师对自己的肯定和恰如其分的评价,而这种期望的动机源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中

6、小学生都有强烈的自我表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愿望,而在实现这一愿望的过程中,需要各方面的关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则是教师帮助、激励和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有效手段之一。当然,学生期望教师的评价是一种善意的、恰当的、具有积极意义的评价,而教师要对学生做出这样的评价,就需要具有正确的学生评价理念,掌握对学生评价的方法、艺术,提高评价水平。二、学会对学生评价的两个理论支点理论支点是教师学会对学生评价的观念前提。把握这个观念,学会对学生评价才有理论的支持,才会逻辑地掌握和运用具体评价的方法和艺术。这两个理论支点是:正确的学生观和科学的评价观。第一,正确的学生观。同以往的或传统的或旧的学生观不同,

7、正确的学生观不是把学生视为一个受动者、被教育者、被改造者、被塑造者,而是把学生视为行为的发动者、主动者、自我生成者、自我塑造者、自我推进者,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里说的学习,不仅指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也包括学习做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学习做人,学生都是能动的主体。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也是主体,但教师是主体群中的一个主体,因为学生和教师面对的是同一个客体;变客体为主体,或用客体充实主体,是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意志和追求。所谓主体群,与群体主体不同,群体作为主体是指同类的个体由某种内在联系而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而主体群则是由不同类的主体由于某种联系而构成的。学

8、生学习主体群包括学生、教师、家长等不同类的主体。主体群中的不同类的主体在主体群中所处的地位、所起的作用不同。在学生学习主体群中,学生和教师都是主体,但二者不是平行的,学生是第一主体,教师是第二主体,是服从服务于第一主体的。这里所说的服从,不是教师听从学生摆布,而是教师的行为要服从学生的需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离开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教师的内在规定也就失掉了,教师也就不成其为教师。这种服务主要是启发、引导和调动学生第一主体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把握学习客体,占有学习客体。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潜能的充分发挥,是学生学习行为的内在的动力源泉,离开这一点,将一事无

9、成。俗语言:“师傅领进门,修身在个人。”这充分表达了学生作为学习第一主体的地位,以及教师作为第二主体的责任。每一个学生都是作为生命个体存在的。各个生命个体之间有共同性的东西,但是,由于每个个体的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的差异,从而使每个生命个体都有其特殊性即个性。个性是基础,共性只有通过个性才能表现出来。正如找不到“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也找不到两个相同的学生。学生的个性既表现为思想品德、身心素质,也表现为智力等诸多方面。以智力为例,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对于每一个头脑正常的人都存在八种相对独立的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认识自然

10、的智能。每一个中小学生都程度不同地拥有这八种智能,又由于这八种智能在不同学生个体身上结合方式不同,从而导致了个体间的智能差异和发展的不平衡。因此,不仅要承认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而且要尊重这种差异性和不平衡性。总之,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中小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人,和成年人一样,都有自己的需要。概括起来说,中小学生的需要就是身心健康发展。因此,他们特别期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爱护和对其人格的尊重。作为教师,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有义务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第二,科学的评价观。评价目的是评价观的首要问题,也是学生评价观的首要

11、问题。科学的评价观应该是把发展作为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科学的学生评价观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学生的发展目标。以发展为目的的评价观之所以科学,是因为这种评价观符合学生动态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中小学生是生长、成长中的个体,是由不完善走向完善的个体,是由理想目标到理想目标现实化的个体,以发展为目的的评价观,同学生动态发展的实际是相一致的。只有这样的评价观,才能给学生发展以自信和自强,才能给学生发展以激励和动力。而以往的评价观,则以分等、奖惩为目的,其关注的是学生的过去,而不是面向学生的未来和发展,实践证明,以这种评价目的观为指导的学生评价,造成许多学生心里不安、焦虑和恐惧,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抵抗情绪和虚假行为。学生是德、智、体等多种素质的统一整体,因此,对学生的评价要坚持全面性,绝不能只用智力评价代替、取消其他素质的评价。当然,也不能用其他素质的评价代替、取消智力评价。同时,要坚持评价标准的多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