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鸿民族中学韦露莎:浅谈李清照诗词比较阅读教学.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41520 上传时间:2021-08-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沛鸿民族中学韦露莎:浅谈李清照诗词比较阅读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沛鸿民族中学韦露莎:浅谈李清照诗词比较阅读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沛鸿民族中学韦露莎:浅谈李清照诗词比较阅读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沛鸿民族中学韦露莎:浅谈李清照诗词比较阅读教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沛鸿民族中学韦露莎:浅谈李清照诗词比较阅读教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沛鸿民族中学韦露莎:浅谈李清照诗词比较阅读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沛鸿民族中学韦露莎:浅谈李清照诗词比较阅读教学.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李清照诗词比较阅读教学南宁沛鸿民族中学 韦露莎提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拓展课堂容量应该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努力的方向,让课堂弥漫出一种文化气息,这是我们共同的追求,本节课是一次效果显著的尝试。走近李清照一课通过诗人不同时期的两首词尝试走近李清照。李清照,一名风华绝代的女词人,但她也是南宋历史中一名普通的百姓。她不是国家栋梁,没有岳飞、辛弃疾横刀立马的救国豪情,也不是男儿身,没有陆游叹息“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愤。她只是一介平民百姓,一个乱世中的身世惨淡的弱女子,然而她坎坷悲惨的人生经历也正是宋代历史真切的写照。她当然更是一位才人,与常人相比多了一颗悲悯而多愁善感的心,一切词情皆为心声。一剪

2、梅写于浪漫忧伤的青年时期,她与恩爱的丈夫饱尝相思之苦;声声慢 寻寻觅觅写在老年时期命运颠簸凄苦孤寂之时:国破、家亡、夫死、见欺,反映了李清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读这两首词,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李清照的一生。关键词:李清照 比较阅读 前后词风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拓展课堂容量应该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努力的方向,让课堂弥漫出一种文化气息,这是我们共同的追求,本节课是一次效果显著的尝试。 走近李清照一课我和学生通过诗人不同时期的两首词尝试走近李清照。李清照,一名风华绝代的女词人,但她也是南宋历史中一名普通的百姓。她不是国家栋梁,没有岳飞、辛弃疾横刀立马的救国豪情,也不是男儿身,没有陆游叹息“但悲不见九州同

3、”的悲愤。她只是一介平民百姓,一个乱世中的身世惨淡的弱女子,然而她坎坷悲惨的人生经历也正是宋代历史真切的写照。她当然更是一位才人,与常人相比多了一颗悲悯而多愁善感的心,一切词情皆为心声。一剪梅写于浪漫忧伤的青年时期,她与恩爱的丈夫饱尝相思之苦;声声慢 寻寻觅觅写在老年时期命运颠簸凄苦孤寂之时:国破、家亡、夫死、见欺,反映了李清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读这两首词,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李清照的一生。课前,我精心设计了学生的预习学案,以便他们全面的感知李清照前后两个时期的词风差异。在课堂教学中,我打算用问题探讨导贯穿始终,并且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作用。在赏析篇目

4、的挑选上,我结合必读和选读教材,采用了其中选入的李清照的两首词作一剪梅和声声慢。通过前后期词作的精选,让学生了解李清照各个人生阶段的风格特色。在课堂导入部分,我帮助学生温故知新,联系以往所学宋词知识和李清照相关内容,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词人及其词作的兴趣。上课过程中,我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以配乐吟唱的方式,让学生快速融入李清照词的情境之中,感受其词的细腻情思。并且贯穿交流讨论环节,让学生总体概括李清照词的创作特色,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时代因素对词人创作的影响,学会提炼词作的精华之处,总结出李清照词作的共同特色。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只有不断的反思自己才能够更好更快的进步

5、。因此,为了更好地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我对本节课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反思。走近李清照一课的教学,我基本上完成了自己预定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侧重学生“质疑”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注重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充分把握教材。使学生通过学习鉴赏李清照词作,提高对古典诗词的兴趣,丰富个人的情感体验,进而能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更进一步的感知和思索,能够品读词作的艺术特色,感受其文学的魅力,发展善于联想的能力,提高审美水平。同时读懂李清照词对于高二学生来说,是了解婉约词派特点的重要阶梯。因此,如何挖掘词作深藏的韵味,就是这节课教学设置的难点所在。老师选取李清照词作形象鉴赏作为教学重

6、点,是和课题符合一致的。在课堂的把握上,教师发挥自己深厚的诗词功底,从深度上开拓了诗歌鉴赏的空间。由作品本身出发,引出对作者、对词人所处时代整个文学风貌的初步认识,很好地体现了“知人论世”的诗词鉴赏原则。在适当的提问引导之下,学生对李清照词作意境的把握自然就进入了更高的层次。该课绝非单纯语文知识的机械传授,全课充满浓浓的情,和谐的美,始终体现出学生多种能力的展示,也折射出学生自主学习道路上意志品质的锻炼。 总之,本课突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师只是促进者,只是在适当时候给予评价和帮助,从某种意义上讲,已走进新课程,落实了“民主、合作、生动、有效”课堂。 *从“红藕香残”到“满地

7、黄花”走近李清照课堂实录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语文教学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对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有浓厚的兴趣,乐于拓宽文学欣赏的眼界,丰富自己的内心感情世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本课中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对李清照词的朗诵、推荐、赏析、对比等,对李清照生平与其词进行感悟研究。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体验,并主动地思考和提出问题。在美的音乐声中,美的课堂境界中,美的情感氛围中,美的作品赏析中,形成了多渠道、多方向、立体交叉的课堂信息传递

8、模式,在课堂进行展示、交流。 二、教学背景 李清照的词声声慢和一剪梅处于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本单元为诗歌单元,重点学习唐宋词作品。在完成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初中课本中李清照的词如梦令和武陵春,对李清照有粗浅的了解,但并没有进行系统的梳理。我授课的班级是重点班,学生基础比较好,学习热情比较高,而且阅读量较多,对作家作品知识有一定的积累。因此,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有关李清照及其作品的相关资料,并加以分类、整理、分析,能够让学生在这节课中心灵得到了一次净化,情感得到了一次感染,能力得到了一次锤炼,兴趣得到了一次激发。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李清照生平,了解词人前

9、后词作主题与风格的变化。 2、体会作者生平遭遇与创作的密切关系。 3、 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了解李清照词的婉约风格。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中提炼生动感人的意象来表现心境的写作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词的意境,培养热爱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四、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中提炼日常形象(借物言情)来表现心境方法,品味词中景物形象蕴含的细腻情感,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解决方法:通过对两首词中相似形象的对比鉴赏来准确把握作者内心情感的变化) 五、教学方法: (一)联想法 (理由:结合学生自身生活体验揣摩作者心境进行生本对话,起到

10、与作者共鸣的效果) (二)比较法 (理由:有利于把握李清照词风的细微变化,了解作者人生境遇对作品创作的影响) (三) 朗读法 (理由:通过朗读充分把握作品语言特征,深入领会作品的内涵) (四)合作探究 法(理由:通过分学习小组分工合作,对相关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展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营造民主课堂、合作课堂) 六、教学过程实录: 导入: 一千多年前,在男性主宰文坛的时代,一位女子,用她柔弱的身躯撑起了女性词坛的一片蓝天,她工诗文善书画,颇有文名,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的著名学者,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指出“词别是一家”。她生于思想禁锢的宋代却从来没有被驯服,她虽被视作叛逆,但却有着纯

11、真的心和饱满的情。今天,我和同学们将一起学习她的两首词一剪梅、声声慢,去走进她纯净的诗词闺阁,同时走近她波折多愁的人生。 1、检查预习 师补充 幻灯片展示: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南宋著名女词人。父亲李格非很有学问,母亲王氏知书能文,文学气氛浓厚的士大夫家庭造就了李清照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成就。 2、初读悟情 请学生自由诵读这两首词,展示小组探究成果之一,即“我读一剪梅”,从语言情感方面对一剪梅进行赏析,师点评。 3、鉴赏形象、品味愁情 幻灯片展示:形象是诗歌中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要素。诗歌形象是指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情感的具体可感的物象或画面,它可以是花、草、虫、鱼等景物,也可以是人 。

12、探讨:思考两首词中哪些形象是相同的,分别有哪些内涵? 师提问:下面请两位同学带着作者这两种不同的情怀,去给我们深情朗诵这两首词,同学们在听的时候注意划出在这两首词里有哪些相同的物象? (1)“雁”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一剪梅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声声慢 一雁“回”,捎“回”的是对作者相思的慰藉,一雁“过”,“过”的是现实对作者无情的遗弃。 (2)花 花: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剪梅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声声慢 学生讨论得出 一剪梅 流落花水 无可奈何 声声慢 衰败景象 心境悲凉 所以尽管作者在不同的词作中使用的意象相同,但由于作者主观渗透的情感不一样,

13、那么它们所营造的氛围意境也不一样。 所谓“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一切景语皆情语“。 补充:意象,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 小结: 一剪梅这是一种 愁 (闺怨相思) 声声慢这是一种 愁(凄凉哀苦 ) 一样“愁“字别样情,不同的处境,构成了作者不同的心境。 请同学用吟唱的方式与老师一同带着感情诵读这两首词。 4、总结提升 请学生用对联的形式概括两词中的人物形象 一剪梅 月满西楼,落花流水寄绵绵情思 声声慢 雁过南窗,梧桐细雨写点点离愁 5、联系归纳 展示小组研究成果之二,即李清照前后词风的变化 前期: 一往情深传千古, 两处闲愁结同心 后期: 千古绝唱凄苦情, 万世愁心美女神 6、链

14、接高考 课后训练:选择一首你喜爱的易安词,运用诗化的语言,改写成一段散文。 7、结束语: 新婚时期的李清照,她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心中的一抹愁云是淡淡的感伤,可称闲愁,相思深情,里面掺和着对甜蜜爱情画面回咄的和对美好未来的无限遐思;渐入暮年的李清照,她没有丈夫亲人,守着一院落的清秋落红,国事难问,家事难忆,身为女子,她既不能像岳武穆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陆放翁那般推酒骂座,痛拍愁阑。也许诗人曾经为她没有子嗣、后人而感到痛苦,但现在,当我们在李清照的优秀的词作面前而被深深地打动的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那就是她以及她的文学并没有绝嗣,而是绵绵不断繁衍生长着,那些久远的文字焕发着生机永恒流传下去

15、,在我们的心中成为不衰的一道风景。 这堂课突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和根本,解放学生,让教师担当促进者的角色,仅仅在适当时候给予一定的点拨,她已真正走进新课程,落实了“民主、合作、生动、有效”课堂。 1、突破传统课堂信息单一传递的模式,基本形成了新型的教学模式。 该课内容之充实,思维火花之碰撞,学生课堂参与度高,真正有所收获,从整体上来看,学生的生动活泼在课堂上得到很好的体现,该教师也能较好地把握住该课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中显示自身的语文素养,语言严密,且具有较强的课堂性,也能很好的驾御教材,教学定位准确而有高度。 2、突破单一课时的时空的界限,带动学生在课前课后主动、自主、合作探

16、究。 学生不受课堂的时空限制,紧扣主题四处寻找资料,朗读品味,赏析评价,研究探讨等等。从时间上说,这一节课只是这一研究活动的一个交流的中心环节。 3、侧重学生“思考”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具体为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提升。 李清照词对于高二学生来说,是他们了解宋词婉约词派特点的典型代表。为此,设置课堂教学的篇目,挖掘词作深藏的韵味就成了本课设置的难点。该老师选取李清照词作形象鉴赏作为教学重点,是和课题符合一致的。在适当的提问引导之下,学生对李清照词作意境的把握自然就进入了更高的层次。该课绝非单纯语文知识的机械传授,全课充满浓浓的情,和谐的美,始终体现出学生多种能力的展示,也折射出学生自主学习道路上意志品质的锻炼。 所有的教学都是在百家争鸣中改进和发展,且语文教学始终是一门略带遗憾的艺术,我们只有做到更好:学生在课上表现情况还可以,遗憾的是,原先设想的让学生自主探究的个别环节没来得及充分展开。比如在让学生分析一剪梅抒发的情感时,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而是自我讲解部分较多。作为青年教师,在这个方面,还需不断摸索提高。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拓展课堂容量应该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努力的方向,让课堂弥漫出一种文化气息,应该是我们共同的追求,从这种意义上说,这一节课应该说是一次努力的尝试!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