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活动:趣味拼搭.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41982 上传时间:2021-08-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数学活动:趣味拼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班数学活动:趣味拼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班数学活动:趣味拼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班数学活动:趣味拼搭.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班数学活动:趣味拼搭.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班数学活动:趣味拼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数学活动:趣味拼搭.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大班数学活动趣味拼搭说课稿 一、设计意图:冰棒棍是幼儿比较熟悉和了解的一种废旧物品,在幼儿园里常用做拼图、数数以及环境创设等等。纲要中明确阐述了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结合本班幼儿实际,我设计了这个让幼儿用冰棒棍进行拼搭的数学探索性活动,旨在让幼儿在拼搭中学会运用共用边的方法,拼搭图形,体验其中的乐趣。 二、说活动目标: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为依据,我确立了如下目标:1、巩固对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初步体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2、能运用公用边的方法

2、,用最少的冰棒棍拼搭图形。3、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巩固对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初步体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难点是能运用公用边的方法,用最少的冰棒棍拼搭图形。四、说活动准备:1、趣味拼搭教学具。2、冰棒棍若干、记录纸、记号笔。五、说教学方法:新纲要提出: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本次活动中,我还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有:1示范法:逐一用6根、5根冰棒棍示范拼搭2个三角形。 2操作探究法:所谓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

3、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本次活动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动。第一次是引起兴趣后第一次操作,主要是初步尝试用5根冰棒棍拼搭2个三角形。第二次操作是实践活动,要求幼儿用6根冰棒棍拼搭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自行探索有4个不同方向的摆放法。第三次操作是巩固练习,要求幼儿用7根冰棒棍拼搭一个长方形两个正方形。3游戏法:好动是他们这一年龄段的突出特点。因此,我设计了一个带有挑战性的环节“变魔术”,要求幼儿会用共用边的“魔法”,用最少的冰棒棍拼搭5个正方形并做好记录,并采用倒计时法来调控幼儿的情绪,让幼儿充分体验冰棒棍拼搭带来的乐趣。六、说学法: 操作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第一次操

4、作活动中我就引导幼儿尝试用共用边的方法拼搭图形,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通过对教师示范的观察进行模仿性练习。在第二次的实践活动中,要用6根冰棒棍拼搭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幼儿通过自行拼搭,探索出有4个不同方向的拼搭法,是一个探索性的过程。在第三次操作中,幼儿用7根冰棒棍拼搭一个长方形两个正方形,已会灵活运用共用边的方法进行拼搭图形了,使他们的创造思维得到了升华和发展。 七、说活动过程:我采用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活动流程为:导入活动:变魔术启发幼儿用共用边的方法,分别用5、6、7根冰棒棍按要求进行拼搭图形幼儿操作活动:用最少的冰棒棍拼搭5个正方形活动评价:看谁拼得好?为什么?1、

5、导入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活动一开始我就采用变魔术引起幼儿对冰棒棍拼搭图形的兴趣,激发幼儿操作的欲望,为下一环节打下基础,并落实了第一个目标。2、学习活动。 在第一次操作活动中幼儿理解了共用边的含义,到了第二次操作活动幼儿经自行操作,探索发现了有4个不同方向的拼搭法,经第三次操作幼儿便会灵活运用进行拼搭图形。3、实践活动。 趣味拼搭的目的在于在实践活动中会灵活运用共用边,用最少的冰棒棍进行拼搭图形,在这环节里我为幼儿提供了人手一份操作用的冰棒棍,记号笔,记录纸,让他们通过自行拼搭落实教学目标。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趣味拼搭活动目标:1、巩固对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初步体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

6、系。2、能运用公用边的方法,用最少的冰棒棍拼搭图形。3、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活动准备:1、趣味拼搭教学具。2、冰棒棍若干、记录纸、记号笔。活动过程:1、游戏“变魔术”导入,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1)教师:老师今天要来变魔术,你们想不想来学一学呀?(2)出示两个三角形。教师:这两个三角形由几根冰棒棍拼搭成的?(3)教师小结:两个三角形共用6根冰棒棍拼搭成,一共6条边。(4)教师:接下来老师就要来变魔术了。拿掉一根冰棒棍,还剩下几根冰棒棍呀?你们能不能用5根冰棒棍拼搭出两个三角形?一起开动脑筋来想想吧?(5)请幼儿大胆的讲述自己的想法。2、教师讲解“公用边”。(1)教师:我们用了5根冰棒

7、棍拼搭出了两个三角形。这就奇怪了,同样是两个三角形。之前我们需要用了6根冰棒棍,而现在只需要5根冰棒棍呢?为什么呢?(2)请个别幼儿找出“公用边”。教师:原来这条边即使上面三角形的一条边也是下面三角形的一条边。上面的三角形用到了这条边,下面的三角形也用到了这条边。这条边有个好听的名字,它叫“公用边”。3、幼儿操作。(1)教师:那现在老师请小朋友用“公用边”的这个魔法来变魔术了哦!(2)第一次操作:用6根冰棒棍拼搭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教师:请小朋友在操作框中取出6根冰棒棍在桌子上拼搭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教师:请你告诉小朋友你是怎么拼搭的?原来一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冰棒棍?一个正方形需要几

8、根冰棒棍?原来拼搭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一个需要几根冰棒棍?现在我们只需要6根冰棒棍就可以拼搭好。那请你找出这两个图形的公用边在哪里?还有和这个不一样的方法吗?请你们分别找出他们的公共边在哪里。6根冰棒棍能搭出4个方向不一样的图形。四条边都是这个两个图形的公共边。还想不想玩变魔术的游戏呀?(3)第二次操作:用7根冰棒棍拼搭出一个长方形和两个正方形。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老师再加一根冰棒棍。请小朋友在操作框中再取出1根冰棒棍在上拼桌子搭出一个长方形和两个正方形。请小朋友来演示一下你们的拼搭结果。说一说两个正方形的公用边在哪里?找一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公用边在哪里?老师还发现有人是竖着搭。那我们一起

9、来找找竖着搭的公共边在哪里?这些边是谁的公用边?你们想不想在在继续闯关呀?(4)第三次操作:拼一拼、画一画、记一记。教师:什么是拼一拼呢?就再重新搭一搭,搭五个正方形。什么是画一画,就在记录纸上将你拼搭出来的五个正方形画下来。什么是记一记表示什么意思呢?记一记多少根?记一记,数一数你一共用了多少根冰棒棍,将数量记录在记录单上。(5)教师小结题目要求:第一要公用边的方法,用最少的冰棒棍搭出5个正方形。第二将你搭出的图形画在记录单上。第三再记一记一共用了多少根冰棒棍?教师:请你说一说你有了几根冰棒棍?数一数你拼搭了几个正方形?有没有比他用的要更少的冰棒棍?原来5个正方形可以用不同数量的冰棒棍拼搭出

10、来。这两种方法,那个方法是最棒呢?个别幼儿上台演示。4、结束活动。(1)教师:小朋友真厉害,都搭成功了,那今天老师布置一个任务,请你们用最少的冰棒棍搭出五个三角形,好不好? 大班数学活动趣味拼搭活动反思纲要中指出:“教师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一位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大班的幼儿有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对一些基本的图形有一定的认识,基于幼儿的知识基础,抓住幼儿喜欢富有挑战性活动的个性,我设计了本次数学活动趣味拼搭。活动中我用魔术情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充分调动了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孩子们很乐意参与活动,并在活动中一次次地体验、挑战、思考。遇见困难并没有退缩,而

11、是继续挑战困难,一定要把问题解决,他们的认真的态度赢得了听课老师们赞赏的目光,课堂中的气氛一直很活跃,他们通过的自由拼搭图形的实践操作中将一些抽象的数学具体化,让幼儿在感受活动趣味性的同时,发现图形间公用小棒(公共边)的秘密,较好地培养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发展了幼儿的空间观念。纵观整个活动,各个环节紧密相连,相互渗透,所有环节都是围绕“共用边”,尽可能用最少的冰棒棍来进行拼搭,并将数和形有机的结合教学。本次活动,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有效贯彻了新纲要的理念,真正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我相信,通过这个活动,能让幼儿真正体验在活动中享受冰棒棍拼搭的乐趣。本次活动也存在些不足,例如我要求孩子用7根冰棒棍拼2个正方形和1个长方形,但有一个孩子拼出了2个长方形和1个正方形,我没有抓住这个契机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另外场地布置有些不合理,导致个别幼儿因急于参加挑战而直接从凳子上跨过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