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阳_童年_骆驼队.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44742 上传时间:2021-08-0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冬阳_童年_骆驼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冬阳_童年_骆驼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冬阳_童年_骆驼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冬阳_童年_骆驼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冬阳_童年_骆驼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冬阳_童年_骆驼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冬阳_童年_骆驼队.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教材简析】 冬阳 ?童年 ?骆驼队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 本文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为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写的序言。 “冬阳”为文章创设了一种感伤与温暖交织的情绪基调, “童年”揭示了本文的内容主旨,而“骆驼队” 则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 三个词语的结合, 富有意境。全文语言平实质朴, 通过回忆童年四件趣事, 使我们感受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不舍之情。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懂得珍惜童年、珍惜时光,同时还要学会抓住重点词句, 体会文章传达的思想感情; 领悟作者围绕“骆驼队” ,表达

2、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基本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但抓重点词句领会文章中深刻的含义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应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 在与他人的交流讨论中加深感受和体会;学生对于课文的一些表达方式有所了解,但不熟悉,不能学以致用,习作谋篇布局、材料的编排上缺少新意。【设计理念】 本单元的主要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品读重点词句,体会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因此我利用课文中重点句段,通过多形式的品读,体会语言的表达特点。另外,教学中运用情景教学法,创设一种天真无邪的诗意童年世界,让孩子在作者的诗意语言中体会童年的纯真与美好,教学初始,就从课题入手

3、,抓“冬阳” “童年”“骆驼队”三个词,让学生想象画面,进入感伤而又温暖的情境,营造情感基调;精读课文过程中注重“抓重点词句进行品读感悟” ,逐渐加深对文本的情感体验;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回忆自己曾做过的傻事、趣事,曾有过的奇思、妙想,充分体验作者的思想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教学目标】1认识 3 个生字,会写9 个生字。正确读写“毡帽、卸煤、咀嚼、交错、幼稚、沙漠、寂寞、棉袄、驼绒、袍子、傻事”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教学重点】引导学

4、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围绕关于“骆驼队”的回忆来表现童年生活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教学准备】了解作者林海音及作品城南旧事。【教学过程】一、初解课题,走近林海音1.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六课冬阳童年骆驼队 。(板书课题,请生念课题)大家看,这是一个有趣的题目,它是由三个词组成的。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 从这三个词语当中, 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冬阳童年骆驼队三个词用间隔符号隔开,组成了文章的题目。从这三个词当中,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在温暖的冬阳下,一群骆驼队从远处走来,驼铃声悦耳动听,童年

5、的“我”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2. 刚才大家在头脑中想象的画面, 其实也是本文作者林海音女士无数次在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这一幅画面成为作者关于童年生活的最为清晰的记忆。出示“资料袋”中有关林海音和这篇课文的介绍。 利用课后资料袋,走进作者和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一书既是她童年生活的写照, 更是当年北京平民生活的写真, 也是她最具影响的作品。 )二、解构文本,历数童年事1.冬阳 ?童年 ?骆驼队就是林海音自传体小说 城南旧事的序言。文中的主人公小英子其实就是林海音,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林海音的回忆,随着她的思绪去感受小英子的童年生活。2. 检测课前预习生词掌握情况。借助文中注音和工具书把课文读

6、正确、流利。注意“嚼”字的读音和写法。3. 浏览课文,想想课文回忆了童年哪几个生活片段?分别在课文哪几自然段?板书:学骆驼咀嚼谈驼铃作用想剪骆驼毛问骆驼去处师:看着这四个片段,你们一定能找出都有一个相同的字眼,(学生回答骆驼)对呀!骆驼在林海音的童年生活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怪不得课题是冬阳 ?童年 ?骆驼队,而骆驼就是整篇文章的一条线索,课文就是围绕骆驼队写的。三、沉浸往事,解读林海音1. 我们从这些往事中能读到一个怎样的小英子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片段读一读, 并做上读书记号, 可以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可以标注自己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写下自己读时的感受。 (学生自学)2. 谁愿意分享

7、一下你刚才的读书收获? ( 随机出示学生汇报的段落或句子) 出示片段一“学骆驼咀嚼”这一片段预设 A: 学生从“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读到了林海音的“呆”追问什么是“呆”?是什么让她“呆”了?预设 B:学生从“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 ”体会到小英子观察的仔细。指导读好关于骆驼的描写,体会“那样”中饱含的情感色彩。 (指插图)五六岁的年龄,正是对什么东西都充满好奇的时候, 看到从没看到的骆驼, 怎能不看呆呢?可是三四十年过去,如今她还会因为骆驼而看呆吗?她还会在冬阳底下, 学骆驼咀嚼吗?这种专注,这种好奇只属于孩子。 就让我们带着对往事的怀念,再来读这第四自然段吧

8、。(或这样过渡: 天真小海音看骆驼吃草出了神。 连自己的嘴巴对不自觉地动了起来。有的同学觉得她天真,有得同学觉得她很傻, “我”看得入神,喜爱之情也就不言而喻了, 无论怎样,把你的感受送进去,自由地读读这一段话。另一种教法体会语段的写作特色,学习表达方法。师:小海音看见骆驼是怎样吃草的呢? ( 学生回答: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鼻孔冒热气、白沫沾在胡须上、态度是安静的。 )(1) 学习“咀嚼”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师:(当学生说到“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时)这样的动作叫叫做什么?(学生回答:咀嚼)上下牙垂直的咬叫“咀嚼”吗?(学生回答:不,是交错的磨)对是“交错地磨”才是咀嚼。可见作者用词非常准确。(2

9、) 体会作者如何描写好骆驼咀嚼的画面,介绍城南旧事其他画面描写,推荐阅读。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就是骆驼跟前的林海音,你将看见“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他们咀嚼的时候,上牙与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你的牙齿动起来了吗?睁大眼睛再读读这段令人回味的画面(学生齐读) 师:你看这小小的文字居然能在我们脑海中重演当年骆驼吃草的真实画面。你觉得作者这段话写得好吗?好在哪里?(学生回答:生动,有趣,具体等) 。能写出这样生动、具体的骆驼吃草的画面可见林海音是看得怎样?(学生回答:认真)课文哪里说了她认真? (学生回答:看呆了,自己牙齿也动起来

10、)师:像这样生动具体的画面描写在城南旧事中有很多很多,在这里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部分(出示:幻灯片城南旧事的画面描写) “ 我把鼻子顶着金鱼缸向里看,金鱼一边游一边嘴巴一张一张地在喝水,我的嘴也不由得一张一张地在学鱼喝水。 有时候金鱼游到我的面前来,隔着一层玻璃,我和鱼鼻子顶牛儿啦” (金鱼畅游画面描写) “她把红花朵捣烂了,要我伸出手来,又从头上拿下一根卡子,挑起那烂玩意儿,堆在我的指甲上,一个个堆了后,叫我张着手不要碰掉,她说等它们干了,我的手指甲就变红了,像她的一样,她伸出手来给我看。”(人物动作画面描写) “这时雷声响了,从远处隆隆地响过来。对面的天色也像泼了墨一样地黑上来, 浓云跟着大

11、雷,就像一队黑色的恶鬼大踏步从天边压下来。 ”(下雨前景物画面描写)(3) 老师总结写法,学生练写并展示。 师:所以我们要写好一个画面的条件是什么?(学生汇报) (1) 仔细观察。(2)用词准确。(3)写细节写具体,写生动。 师:我想,同学们也曾认真地看过某个画面,也许这些画面也在你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快拿出练习本将它写下来,注意要用词准确,并将细节写具体,写生动。 (学生练写) 展示学生所写的片段。(4)初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体会童年的天真与快乐。 师:老师也见过骆驼吃草,当时只觉得它非常悠闲,看久了反而有点枯燥。但为什么童年时林海音却觉得如此有趣呢?(学生回答) 师:对呀!各种原因

12、使得已是成年的我对这种事情已经不感兴趣了, 尽管我也是从儿童时代走过来的。 林海音女士在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四十二岁了,你觉得她在写下这段往事的时候,她还会去学骆驼咀嚼吗?(学生回答) 师:正如作者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写到: “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请读一读这段文字。 出示下列文字,生齐读: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 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 我也不会再做了。”总结 师:小孩子的对事物的看法与成人的确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孩子们的世界是充满好奇、天真、与快乐的。童年时的林海音也许不明白老师交给她学骆驼踏实做人的道理,不明白骆驼系铃

13、的真正用途,也不知道夏天骆驼不来北京的真实原因, 却有着增加寂寞行者情趣的诗意般的想法,有着牵挂骆驼再次归来的美好期盼出示片段二 .1 学生交流“谈驼铃作用”的阅读感受。2. 分角色读读小英子和爸爸的对话。3. 你更喜欢爸爸的观点还是小英子的观点?为什么?( 1)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为什么要系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体会“我”对骆驼的关注。 )( 2) “不是的, 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 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从“想象铃铛用处”体会“我”大胆丰富的想象力及童心的天真、幼稚。)( 3)爸爸想了想

14、,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在这里,爸爸会想些什么?笑的是什么? 女儿的话可能也勾起了父亲的童年回忆,天真、可爱的想法可能也令他似曾相识。所以,从他的话中体现出对女儿的宽容、呵护。( 4)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 我对爸爸说: “不是的 ”(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有和大人不同的想法。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多角度地去理解。因为上文学习已明白了“我”对骆驼的喜爱, 所以这里才会有不同于大人客观实际的想法,可能出于对骆驼的喜爱, 而更多地加上了自己的主观情感,如:不希望骆驼遇到危险;不希望骆驼旅程太孤单;希望铃铛可以给骆驼和拉骆驼的人增加情趣等等, 进一

15、步说明了“我”对骆驼的喜爱。同时,也令人深切感受到了“我”的天真、可爱。 (小结:作者童年的浪漫与诗意,与爸爸成人世界的现实与理性,进行鲜明的对比, 从而更深刻地体会作者对童年浪漫纯真、 藏着无穷无尽想象的怀念与不舍。)出示片段三:交流“想剪驼毛”1. 读“想剪驼毛”片段,读出小英子的天真、可爱、充满童趣。2. 多么天真可爱的小英子呀! 可是成年后的小英子还有想给骆驼剪旧毛皮的想法吗?这种童趣只属于孩子, 这多少让我们有些遗憾。 你有做过像小英子“学骆驼咀嚼”这样的傻事或有过“想剪驼毛”这样的傻念头吗?跟大家说说。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缩短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的距离,让学生在相同的生活情境中激发表达的欲望,并能自觉运用文本表述的方法进行口头语言运用, 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更有效地走进作者内心,与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3. 刚才我们一起随着林海音回忆了小时候的四个生活片段,这四个片段都和骆驼有关,可见骆驼是林海音童年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使她的童年变得妙不可言。请再读一遍课题。四、升华情感1. 可人总是要长大的, 童年也必将一去不返。 我们一起读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 这两部分写了作者写城南旧事的原因,你从这两自然段的文字中读出了什么?板书:淡淡的忧伤深深的眷恋3. 让我们带着这淡淡的忧伤、深深的眷恋再读一遍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