巽宅镇中心小学潘文君《飞向蓝天的恐龙》文本解读.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45866 上传时间:2021-08-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巽宅镇中心小学潘文君《飞向蓝天的恐龙》文本解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巽宅镇中心小学潘文君《飞向蓝天的恐龙》文本解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巽宅镇中心小学潘文君《飞向蓝天的恐龙》文本解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巽宅镇中心小学潘文君《飞向蓝天的恐龙》文本解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巽宅镇中心小学潘文君《飞向蓝天的恐龙》文本解读.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上册飞向蓝天的恐龙文本解读 巽宅镇中心小学 潘文君一、学生角度学生对于恐龙非常感兴趣,对恐龙也有一定的了解,给出一些常见恐龙图片,学生能指出其名称。但是对于恐龙的演变过程却不是很了解,学了课文后,学生心里可能明白其演变过程,但却不知如何很好的复述这个过程。因此在课前我先鼓励学生去搜集相关的资料,扩展知识,开阔视野。本文有些比较难读难理解的词语,比如“茹毛饮血、毋庸置疑、后裔、凌空”等等,学生对这些词语比较陌生,容易读错。有些句子过长也比较难读,比如“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这类句子。其中 “画卷”和“点睛”之笔比较难把握,学生不易理解文章为什么说这会被称为

2、“点睛之笔”。对于文章最后的“历史进程”,学生也会比较模糊,这个历史进程是指什么。二、教师角度飞向蓝天的恐龙是四年级上册第八组里的第三篇课文,通过单元导语,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组科普性文章。刚看到这篇文章的题目,“飞向蓝天”一词,让我感受到一种很美好的、非比寻常状态,颇具吸引力。但同时也有不解:我们印象中笨重、迟钝的恐龙怎么能飞向蓝天呢?所以作者以此为题,妙就妙在破除了我们头脑中对恐龙的固有印象。这篇课文开篇即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笨重、迟钝的恐龙与轻巧、灵活的鸟类这两种在人们印象中似乎毫不相干的动物展现在我们面前,这里提及的两种恐龙和鸟类,分别在其名称前加专属的形容词,在对比中,各异的形象给我

3、们视觉上的冲击。“似乎”一词用得很恰当,看上去不相关的事物之间,其实有着联系。还如 “一支”、“漫长”、“演化”,这几个词用得非常精准,让我们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恐龙突如其来的在短时间内就能飞上蓝天,而是它的某一个分支经过长时间的演变过程。因此,科普性文章的味道就弥漫开了。接着第二自然段很有条理地介绍了这一科学发现的大致过程。漫漫历史长河中,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求证假说,所以在“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这句话中,作者运用极其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古生物科学家们历时百年的漫长研究历程与取得的成果比喻为“画卷”。而说 “20世纪末,我国科

4、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这无疑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这项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加速了此项研究的进程,这乃“点睛”之笔,名副其实。还比如其中的“一些”这个词,表示并不是所有的恐龙,而“应该”一词又表示一种推测的意思,说明在没有找到证据之前,不能确定。还有“很可能”一词,这些词都特别能体现文章的文体特点,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是过渡段,循着读者的阅读思路,我们走进文章的重点部分。这段以“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这一设问,十分自然地引出下文,将我们的视线引向中生代,在我们眼前再现了恐龙变成鸟类的演化过程。这一过程以时间为序,

5、先讲了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的大小、形态、行走方式;接着介绍了经过数千万年之后,恐龙的后代繁衍变化、形态各异的情况;按照恐龙的行走方式、形态大小、生活习性,一连用了三个“;”,六个“有些”,以此说明这是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每个“;”句子里紧挨着的两个“有些”,所描述的恐龙形象是按同一方面来说的,又有鲜明的差异。最终由于它们的体态、体表、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变化,使其中一支猎食性恐龙变成了“天之骄子”,飞向了蓝天。这里的“其中”这个词与第一自然段的“一支”又遥相互应,说明了并非所有的恐龙都具备演化成鸟类的条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明确指出恐龙飞向蓝天的时间是亿万年前。同时,也表达了科学家们的美好心

6、愿:希望找到更多更充分的证据,重现恐龙飞向蓝天这一历史进程。这里的“这一历史进程”指的是恐龙家族中的一支猎食性恐龙长出羽毛、学会飞翔、演化为鸟类的漫长历史过程。这句话说明了科学工作者十分希望在现有资料与条件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探索,搜集到更多的化石、更丰富的资料,力争通过科学技术手段(比如标本复原、动画展示)将其演变的全过程形象直观地展示在世人面前。总而言之,这篇文章不仅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三、确定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恐龙、凶猛、鸽子、欣喜若狂、描绘、形态各异、轻盈、敏捷、茹毛饮血、毋庸置疑”等词语。2、通过朗读、批注、揣摩,领会本文语言的准确与生动,背诵感兴趣的部分。3、推想课文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是如何通过文字描写表现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著与艰辛。4、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感受其叙述的条理性。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