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芳——《剥豆》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45982 上传时间:2021-08-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静芳——《剥豆》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王静芳——《剥豆》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王静芳——《剥豆》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王静芳——《剥豆》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静芳——《剥豆》教学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剥豆贵驷小学 王静芳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阅读、图示理解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写剥豆比赛时的特殊写法。2尝试运用一种到两种方法写人物心理活动。课前谈话:我们常说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变成老朋友,早上发预学单的时候我们已经见过一次了,现在已经是第二面了。希望课后我能成为你们的朋友好吗?离上课还有点时间,我们来聊一会儿。喜欢看书吗?最喜欢看什么书?说说喜欢的理由。老师有个建议,我们看书的时候不光要关注故事的内容情节,更要关注作者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这样的阅读更有收获。一、 预学导入1 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分享的是作家毕淑敏的作品,谁来读课题。剥豆(1) 这是一个多音字,在字典里有两种读音,看一看,在这

2、儿应该读什么?为什么?很好,能根据义项来正确选择读音。(2) 它还可以组词(3) 能借助拼音读好课题吗?(4) Bao在课文里还能组成另外一个词。一起读眼动手剥2 课前我们已经进行了预学,一起来看一下。(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我们来看几份作业。这两位同学都写到了主要事件,概括课文内容可以再简洁一些,谁来修改。是的,我们可以把后面部分去掉。课文就是写了“我”与儿子的一场剥豆比赛。有没有发现,这位同学写的其实就是作者写作的顺序。我们还可以把这两个同学的作业进行整合,这篇课文就是按照比赛前、比赛时、比赛后的顺序写了我与儿子之间的一场剥豆比赛。同意吗?像老师这样用上一些修改符号快速地修改你的预学单。

3、3(板书)比赛前、比赛时、比赛后,如果请你们把课文按照比赛前、比赛时、比赛后分成三个部分,你们会怎么分?4看来大家都预习得不错。这是一篇选学课文,选学课文学习的空间和弹性更大,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聚焦这篇选学课文最有价值的点来学习好吗?二、聚焦比赛时的特殊写法过渡:一般写一场比赛,我们都会重点写哪部分?(指板书)比赛时,是的,我们都会重点写激烈的比赛角逐过程,这篇文章写“比赛时”和我们平时写比赛有什么不一样?自由读711自然段。(一)关注“内心独白式描写”1发现了吗,作者浓墨重彩在写的是什么?(母亲剥豆时的心理活动)2母亲前前后后想到了哪些?把母亲想到的用横线划一划,请一个同学上台来画。有没有要补

4、充的?都同意吗?“让儿子赢吧,以后他会对自己多一些自信。”“在外面竞争靠的是实力,谁会让你?要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1) 母亲的思前想后,心理起起伏伏,用课前摘录的一个词,这就叫做“瞻前顾后”。(2)母亲一会儿想让儿子赢,一会儿又想到谁会让他?,接着又心生怜爱,最后又决定不给儿子虚假的胜利,如果让你用一两个词语形容母亲当时的心理活动,你会选用什么词?(纠结、挣扎、矛盾、犹豫、迟疑)3比较阅读:(1)同样是写心理活动,我们也可以这样写。“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都敛声自语。我想让儿子赢,又不想给他虚假的胜利,我很矛盾、很犹豫。”

5、(2)自己读比较一样,有什么不一样?和同桌分享一下观点。生:课文里把母亲一次次、反复变化的情绪都写出来了。师:是的,让我们好像走进了人物的内心,直抵心灵深处。其他同学也来交流一下,两种心理活动描写方式有什么不一样?生:一种是概括式的,另一种是具体的,更加真实,细腻。感觉到母亲的内心经历着激烈的思想斗争。(3)这样一句句细细道来就犹如电影中人物思考时的画外音,这是心理活动描写中一种很常用的形式,叫内心独白。(板贴)4能不能把母亲这种摇摆不定、犹疑不决的心理读出来呢。这种内心独白可以是喃喃的,自己说给自己听的,轻轻地读,这种内心独白可以心里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在大声地争执着,碰撞着,试图说服另一种

6、声音,按自己的理解来读一读,练一练。5谁来读。请三个同学。评一评,这三种声音有没有母亲的心里激烈地斗争着。母亲挺淡定的。评:那么犹豫,那么迟疑,那么瞻前顾后,该怎么读。你们的朗读带我们走进了母亲的内心深处。(二)关注“动作暗示”1除了用上了内心独白式来写这场剥豆比赛,作者还写了什么?(剥豆的速度)2剥豆的速度前后有什么变化?找到哪些词?“快”“慢”“缓”“紧”,原来作者把母亲的内心独白和剥豆速度这两条线串起来写这场比赛的,什么时候是快的,什么时候是慢的,什么时候缓,什么时候紧,请个同学上来摆一摆。同意吗?你能不能借助图示来为我们介绍一下这场比赛的经过。让我们也来看着图式说说比赛的过程,说给同桌

7、听。1 通过这些图式,我们发现了作者在比赛过程中的动作并不是像我们习作中把剥豆的动作进行细化描写,只是写了剥豆的速度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这些动作的变化就是源于母亲心理的变化,这是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另一种形式,叫动作暗示。(板贴)(三)合作朗读,读出比赛时心境1通过对比阅读,借助图示,我们发现了作者是用“内心独白”和“动作暗示”两种不同的心理描写形式来写一场比赛,整个比赛过程作者不着一个“矛盾、犹豫、挣扎”这样的字眼,但却处处让我们身临其境地体会着母亲的这种纠结,让我们一起合作来读一读。2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经历过犹豫、挣扎、矛盾呢,800跑步比赛时跑不动时,考试遇到不会做时,遇到行乞者时,犯错纠结要不要告诉家长时让我们也来学习用这样的心理活动描写方法来写一个片段,完成练习单第二题。3看,老师一星级的挑战要求,二星级的挑战要求,再送你们一些小贴士,看看是否能帮到你们。2 都写完了,我们来交流一下。(1)这个同学完成的是一星级还是二星级的挑战任务?是的,用了上内心独白式的心理活动,这是源于心理活动的动作变化。语句通顺,情感细腻真挚,老师给他打上四颗星。(2)我仿佛走进了你的内心世界。起起落落,写得很精彩。(3)跟同桌交流一下写话的片段。5这节课我们通过这篇选学课文学到了人物心理描写的几种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在自己的习作中多用心理活动来表现人物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