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性提问.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49588 上传时间:2021-08-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性提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性提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性提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性提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性提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性提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性提问.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性提问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课堂,课堂的导向在于提问。课堂提问是小学生学习知识的指路灯,是帮助小学生学习新知、领会新知、探索新知的重要途径,因此,课堂提问是小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方式,是有效性教学的关键所在。下面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性提问,谈几点个人的观点:1、创设情境,以“景”提效情境教学讲究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就是好奇心特别大,如果能在课堂上故意激发疑问,挑起矛盾,常常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对有关内容的思索,形成浓烈的教

2、学气氛。巧妙的提问须在创设情境上下工夫,因此,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提供诱因,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肯不肯参与、配合,取决于他们对教学活动的情绪状态和对所授知识的兴趣程度。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给他们提供自己活动的空间,必要时向学生提出需要仔细探究的问题,以改变他们的研究思路,使他们朝着科学的方向探寻,从而体验到既有趣又丰富的调查研究结果。2、铺陈悬念,以“趣”提效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悬念就是学生求知欲的动力源泉之一。教师在一堂课开始时,不妨制造一下悬念,提出一些新的问题,从“悬”中引发学生的期待心理,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挥

3、学生的想象力,激励他们主动去解析问题,达到最大程度的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效果。3、紧扣目标,以“准”提效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就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良好开端。如何围绕教学目标开展高效的教学活动呢?以认识钟表为案例,设置了以下的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在认识时针、分针,拨一个具体的时刻等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几时和大约几时来表述生活中的时间问题,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1)认识钟面: (紧扣教学目标1)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钟面上有什么呢?(学生分小组

4、进行交流) 生:钟面上有数字。生:钟面上有针。师引导:你的钟面上有几根针?老师的钟上有几根针?这根针是按怎样的方向走的? 师引导:谁来指一指这钟面上哪根是分针哪根是时针? (2)认识整时。(紧扣目标1) 观察贴出的钟面,提问:现在钟面上是几时?你怎样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说出:这是7时。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是7时。 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是7时。(3)认识大约几时。(紧扣目标1)贴出例2的两个自制钟面。观察一下,这两个钟面上的针,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悄悄地告诉你的好朋友。 汇报交流:哪个小朋友可以把你的发现大声地告诉大家? 第一个钟:7时不到一点 第二个钟:7时刚过一点 (4

5、)小结:像这样,7时不到一点或刚过7时,都可以看成是大约7时。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这三个钟面钟面上大约是几时,你会看吗? 4、巩固深化,应用拓展(紧扣教学目标2,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1)拨一拨。(“想想做做”第4题) (2)生活中的钟表。(紧扣教学目标3,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数学)出示一个有秒针的钟,这个钟上怎么有三根针呀?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7题的两个图)这两个钟表上一个针也没有,你知道是几时吗?4、简明准确,以“精”提效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提问的语言,做到精确准确。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

6、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这就要求教师:课堂提问语言不仅要讲求科学性,还要讲究艺术性和准确性。教师要善于精心设计和提炼富有启发性、准确性、挑战性的语言,提问语言要严谨、简洁、精巧精致,不能含糊不清。5、难易适中,以“度”提效设计课堂提问,教师首先应该钻研教材,针对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找到问题的切入点。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水平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人的认知水平就是在这三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螺旋上升的。因此,课堂提问不能只停留在学生的已知区和未知区,即不能过易,也不能过难,而是要提在已知区和最近发展区

7、的结合点(知识的增长点)上,提问做到难易适中,有助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巩固,有助于将新知同化,有助于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善。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在学生自己动手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预设以下四个难易适中的问题: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相当于拼成的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什么?这个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这个拼成的图形,其中的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整个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你认为三角形的面积该如何表示?这样的提问恰到好处、难易适中,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知识的“果子”,让学生感受到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

8、主人。 6、梯度叠加,以“序”提效学情分析:对于重叠问题大多数学生都能结合生活中的经验及以往解题经验,至少能用一种方法解决这样的问题。因此,解题不是难点。而如何利用集合的思想和画集合圈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及通过问题的解决方法渗透数学建模过程是重难点。 在教学梯度问题时这样设计的提问:班里同学们排队,从前向后数,小明排在第4个,从后往前数,小 明排在第3个,这队同学有多少人?怎样证明你的答案?能够结合示意图表达你的算式吗?问题反馈:班里共名学生。通过测试,学生对于简单的重复问题,能够画图和列式解答。16人能够结合画图方法列出算式4+3-1=6(人),3人结合图用数数的办法解答;1人直接列算

9、式4+3-1=6(人); 2人画示意图并用三种方法解答,4+3-1=6(人);4+3-2+1=6(人);3+2+1=6(人)。1人画示意图并用两种方法解答,(4+3)-1=6(人),3+3=6(人)。3人对题目没有理解,列式为3+1+3这样的数学课下练习题就变得具有一定的梯度,适合各个层次的学生练习。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练习题的选择,如果感觉选择的层次不能够满足自己的练习量,还可以选择做更深层次的练习题。这样就是实现了数学课下练习题的梯度设计,全面的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 7、让问于生,以“换”提效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

10、让问于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如果不能体现这一本质性的特征,课改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课改,就没有抓住根本,也就不能说已成功实现了新课程的改革。 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是所有老师都努力去探索的。8、民主平等,以“情”提效教师上课提问的目的是要唤起全班每一位同学的参与与思考,因此,课堂提问时,首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答问的机会,做到生生平等。在挑选答问对象时,要注意对于不同的学生问的问题要有所区别,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

11、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教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平面图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时的情形。从以上片断可以看出:(1)教师创造了和谐、平等的研讨对话环境,整个过程中,教师以商讨的语气,与学生平等对话,气氛活跃。(2)转变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以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回忆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循序渐进,从具体到抽象。(3)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根据问题难易,指向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可能有答问机会,激发人人参与的意识。 9、依据学科,以“点”提效根据学科,以“点”提效,不同学科,提问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数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罗辑思维能力和应用数学的能力。又如,在教学以下这道题时,例1:

12、在超市买4块橡皮要花2元钱,如果要买15块同样的橡皮,一共需要多少钱? 先把学生分成两人一组,现场模拟在超市购物的情境,(1)“收银员”要思考计算买15块橡皮的总费用需要知道什么条件?(2)这些条件是否已知,如果是未知的应怎样求?通过分析,学生有了比较清晰的思路,即:先求每块橡皮的单价:24=0.5(元),再求买15块橡皮的总价:0.515=7.5(元)。在这种情境中解题,学生不仅会将学习当作责任,也会将其作为一种娱乐,享受学习过程的乐趣,收获情感体验。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总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提问是一个长期的、值得探索和研究的问题,只有做到了有效性提问,才能促进提高课堂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