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打架问题的看法.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50236 上传时间:2021-08-0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幼儿打架问题的看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对幼儿打架问题的看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幼儿打架问题的看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幼儿打架问题的看法.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对幼儿打架问题的看法孩子在一起玩耍,活动,打架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但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对这一问题的处理并不令人满意,还没有找到切合孩子成长规侓的理想答案。不少父母不敢正视之一关乎孩子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采取回避的消极态度。有的则尽量少让孩子出门,孩子因而不能建立和谐的伙伴关系,久而久之就会性格孤僻,独来独往。对孩子打架之一具体问题,承认采取不同的态度、不同的解决方法与措施,对孩子今后的个性发展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但不管怎样,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应是有利于孩子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更好地成长,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打架,引起不良的客观效果而被认为是一种不文雅,不礼貌的行为表现。人

2、们通常对此作出消极的价值判断。其实,这种外在行为方式恰恰是幼儿内在心理活动的表现,是他们的性格特征和大脑判断、选择、决策能力的反应,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幼儿人性的本质力量的某些方面,只不过这是一种负面的价值体现。那么,这种本质力量的负面价值表现究竟通过谁来转换,从而使正面价值的生成更为科学,更为合理呢?既然打架源于孩子自身,使其自身行为,那么,承认最好将问题留给孩子自己去解决,从而调动他们的思维心理能量,使他们在学会解决自身矛盾冲突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能力特别是心理承受能力和协调能力,学会克制,冷静地处事待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何而来?这是关键。首先,来自孩子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该事件的感悟和理解。一

3、般而言,最初几次的打架,孩子总是冲动的、易怒的,自发性特别强,难以自制。但孩子毕竟不是机器或玩物,他已有思维和情感活动,只要经过成人的劝诱、讲解、分析、开导,就会逐步对自己的打架行为加深体会,在近乎知觉的感悟中把握自己。其次,来自孩子对伙伴关系与社会行为的估价、定位。孩子经过几次反复后,或回忆以往与伙伴交往的场面,他自然会对于别的伙伴游戏,交往这一社会化行为作出初步的估计,对集体活动在他生活中的位置和价值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把握。实际上,这是孩子不断调节他与伙伴之间关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置于具体情景中,他们只有面对现实,在集体活动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独立处理、调解,产生自己做事自己当的

4、体验,由此,他们的独立性自然也就会增强。可见,在幼儿打架行为的自纠自救中,幼儿的协作精神与独立性的培养是统一的,不仅可以使失衡的伙伴关系回到新的平衡状态,而且可以使表征其本质力量的负面价值行为转化为正面的积极行为。当然,这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偏差,作为家长和教师,至少应该注意几点:1、平时要对孩子进行教育,教育他们讲文明,不打架,不主动攻击伙伴。2、当孩子处理打架行为时,要在不回避的前提下对双方有正确的态度,不能抬高、包庇、袒护自家的孩子或自己喜欢的孩子,不能从吃亏与胜利的价值层面看问题。要担当公证人的角色,对他们大家的缘由、过程等有正确客观的分析,并得出公正的结论。3、要使孩子消除报复心理,不要一有矛盾就产生一决胜负的心理,将伙伴当作敌手对待;或事情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仍喋喋不休,耿耿于怀,伺机“报复”。4、阻止消除暴力行为,要以正面诱导为主。不仅不能主动攻击他人,而且对他人的攻击要有宽容心理与冷静态度。即使是被迫“你也打他”,但最终还是要以“不打”为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