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家庭练习冀教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52876 上传时间:2021-08-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家庭练习冀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家庭练习冀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家庭练习冀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家庭练习冀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家庭练习冀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家庭练习冀教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家庭练习冀教版班级:_ 姓名:_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_不住,_出墙来。1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题目中的“值”的意思是_,整个题目的意思是_。应怜屐齿印苍苔,小和柴扉久不开。2“怜”的意思是_。3诗人猜想“小扣柴扉久不开”的原因是()A.主人没有在家B.叩击柴门的声音太小,主人没听见C.主人担心自己的本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4补充诗句。_关不住,_出墙来。这句诗的意思是:_。5对这两句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如果说前两句是在写冷清,那么这两句就是在写繁华。B.因为没有受到主人的接待,所以诗人想象出一片繁华自我宽慰

2、。C.作者景中寓理,告诉人们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D.诗人觉得虽然柴扉久不开,但是能领略到美景也不虚此行。2. 默写山行,按要求完成练习。_1默写山行2解释下列词语意思。(1)坐:_(2)红于:_3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他观察的顺序是从到。4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迷人的_(季节)图画,诗中描绘了寒山、石径、人家、枫林、霜叶等景物,特别是那一抹红色,使秋天的山林呈现出一片_。5诗中后两句的意思是:_。3. 阅读诗词,完成下列小题。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1这首词的作

3、者是_,“西江月”是_。2对这首词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两句,以动写静,把半夜,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通过嗅觉,听觉来捕捉秋夜景物特征,反衬夜色之静。C.词中以“七八个星天外”写乌云密布,这样写的好处是增加画面的美感。D.这首词表达了作者豁达,乐观的心胸。4. 古诗阅读。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这首诗中写到了庭院、_、树、鸦、露珠和_等景物。2下面赏析不正确的是()A.前两句诗描写的是赏月的环境。B.诗句中没有“月”字,却暗含着月色,“地白”二字

4、给人以澄静空明之感。C.“冷露无声湿桂花”写出了中秋之夜的繁华热闹场景。5. 阅读理解。1上图是一首刻在茶壶上的“循环回文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从诗中任何一个字起,顺读或逆读均可读成五言绝句,所以这是一首“循环回文诗”B.因为此诗文字排列成首尾连接的圆环状,看不出开头在哪,所以它是“循环回文诗”C.从“迷”字开始顺读,可得五绝一首:迷香雾流风,舞艳花落雪。飞芳树幽红,雨淡霞薄月D.从“飞”字开始逆读,可得五绝一首:飞雪落花艳,舞风流雾香。迷月薄霞淡,雨红幽树芳2这首诗异常绝妙,正文虽只有20个字,却能够通过不同的读法,得到正读、逆读各_首五言绝句,共计_首诗。横线

5、上填的数字是( )。A.1 2B.10 20C.20 40D.40 803请任意写出一首由此诗逆读所得的五言绝句。(上述例子除外)_4读了这首循环回文诗,你有什么感受?_6. 阅读下面唐诗和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溪上遇雨(其二)崔道融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睛。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1赏析第一首诗前两句中“衔”、“喷”两字的妙处。_2第二首诗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请联系全诗分析。_3这两首诗在写景上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_7. 对比阅读,完成练习。房兵曹胡马(唐)杜甫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

6、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1解释词语:锋棱:_堪:_2诗的前四句写马的_,后四句写马的_。A精神 B形态3分析画线诗句,完成练习。这两句诗描写了胡马的_和_。其中“_”一词写出了马的疾驰。在这两句中,_是静态描写,_是动态描写。4诗的后四句与李贺的马诗中的诗句:_,_。都表现了诗人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5这首诗和李贺的马诗在表达方法上的相同点是( )A.比喻的手法B.托物言志C.以景写情8. 阅读理解曾几的三衢道中。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1解题,了解纪行诗,判断。这是一首纪行诗,写诗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见闻

7、感受。_从“道中”看,诗人写出游,只写到“去”,并没有写到“回”。_2请找出诗中两处明显的对比,填写下面的内容。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这是第一处对比:“梅子黄时”正是江南_时节,难得有这样“_”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这是第二处对比:山路上苍翠的树树,与来的时候一样_,森林丛中传来_,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3感受古诗描绘的画面和诗人的心情,判断。这首诗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_诗中“绿阴”和“黄鹂”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三衢山秀丽的景色。_“黄鹂四五声”中的“四五”是实写,表明黄鹂的叫声。_9

8、. 读诗句,完成练习。美丽江南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_。南朝四百八十寺,_。1补充诗句。2这首诗第_句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意无边的画面;第_句给江南春色增添了一份迷离的美。(填序号)3第句从_觉、_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江南莺歌燕舞、桃红柳绿、酒旗招展的景象。4“_”和“_”二字把莺歌燕舞、桃红柳绿的美丽景色写得有声有色。5第句的描写角度是_,第句的描写角度是_。A时间角度 B空间角度6为了突出江南春色,作者选取了_、_、_、_、_、_、_、_、_等具有江南特色的景物,赞美了_。7写出后两句诗的意思。_10. 朗读古诗游园不值,完成练习。游园不值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_。_,一枝红杏出墙来。1补

9、充古诗。2看拼音,写词语cng ti(_)lin x(_) chi fi(_)3解释词语。(1)应怜:_(2)屐齿:_(3)小扣:_(4)柴扉:_4古诗赏析(1)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观花的(_),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2)诗歌题目中的“值”是_的意思,题目的意思是_。(3)游园不值是_(朝代)诗人_所写,诗人以探出墙外的红杏来渲染满园的春色,构思奇巧,耐人寻味。诗中写得非常形象又充满哲理的一句是:_,_。这两句诗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_(4)与游园不值中的蕴含哲理的诗句一样,还有苏轼题西林壁中的_,_。和杨万里小池中的_,_。5选出正确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里。泊船瓜洲滁州西涧游园不值送杜

10、少府之任蜀州(1)叶绍翁(_) (2)王勃(_)(3)韦应物(_) (4)王安石(_)6在下列古诗句中填上合适的花名,你一定行!人闲(_)落,夜静春山空。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_)蘸水开。待到重阳日,还来就(_)。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_)村。11. 朗读古诗采薇(节选),完成练习。采薇(节选)昔我往矣,_。今我来思,_。行道迟迟,_。我心伤悲,_。1将诗句补充完整。2理解词语的意思。(1)依依:_。(2)霏霏:_。(3)昔:_。(4)迟迟:_。3对这首诗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是()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说出征时是春天。“依依”形容柔弱的柳条随风摇摆不定的样子,似乎是为人送行,又似乎表示

11、挽留。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说归来时是冬天。“霏霏”是形容雨和雪下得很大,似乎表示欢迎,又似乎表示冷漠。C.“行道迟迟”的意思是慢慢地在路上走。D.“今我来思”一句中的“思”是语助词。4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运用了起兴的手法。B.前四句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以出征时和归途中所见的不同景色对比,写出了内心的伤悲。C.这首诗写的是守边战士在归途中的心情,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想象他们守边时的苦况,对从军生活的厌倦,对和平的家庭生活的向往和留恋。D.“行道迟迟,载饥载渴”两句是直接描写,最后两句是直接抒情,但感情是克制的、平和的,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特点。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

12、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和鲁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D.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1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黄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1这首诗写作者看到的诗句是:_,写作者想象的诗句是:_。2“

13、九曲”是形容_,“万里”是形容_。古诗中有很多诗句都含有这样的数量词,如:_。3作者之所以想到“同到牵牛织女家”,是因为他觉得这“九曲黄河”是来自牛郎织女相会的“_”,借用这一传说,表达了作者_的情怀。同时,“直上银河去”表达了诗人_的气概。13.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中庭地白树栖鸦”中“地白”的意思是_。这种清美的意境让我们联想到学过的李白的诗句“_,_”。2“_”委婉地表达了思念之情。下列没有表达思念之情的是(_)。A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C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D莫愁前

14、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3下列对古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树栖鸦”以动衬静,既描写了鹊鸦栖树的情形,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B.朗读时,“冷露无声湿桂花”可以读得轻柔一些,读出其中的静寂、幽美之意C.“人尽望”说明中秋月夜景色奇特,引起了众人的关注D.整首诗塑造了一个孤独无眠、望月苦思的游子形象,诗人的心境是孤寂的14.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1“送元二使安西中的“使”的意思是()A.让,致使 B.奉使命办事的人C.出使 D.使用2结合地域特点和唐代的交通特点可知,“使安西”必定是一段()的行程。A.风光无

15、限B.通畅无阻C.繁荣热闹D.充满艰辛3解释字词。浥:_客舍:_4从诗中可知,诗人送别的时间是_,地点是_,景物是_和_。5“柳”往往让人想起古人的“折柳相送”,诗句中的“柳”是_的象征。6下列哪一项不是诗句所表现出的画面?()A.设宴饯别B.把酒话别C.对酒当歌D.殷殷相送7请你用自己的话替诗人向元二说说这两句诗表达的意思。_8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_之情。15. 阅读十五夜望月,回答问题。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写出前两句诗的意思。_2后人对王建的炼字的功夫十分推崇,请你从诗中选择一个你感受最深的字,品味它的妙处,并用简洁的文字表达出来。_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