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55752 上传时间:2021-08-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课时课前准备搜集人类对植被破坏的相关资料和我国荒漠化产生的历史过程资料。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以及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地理背景。西北地区荒漠化除了自然原因外还有哪些因素呢?历史上我国西北地区是不是荒漠化的发源地?这就是我们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推进新课板书:(二)人为因素师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虽然自然因素为荒漠化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但人类活动大大加剧了这一过程,并且常常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调查表明,西北地区现代荒漠化土地中,有90%以上是人为因素所致。(教师引导学生,并提出相

2、关的知识点)读课本图2.5“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分析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学生讨论,教师小结)生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所产生的。西北地区荒漠化人为原因的表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板书:1.原因:(1)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2)人类自身的活动不当2.表现:(1)过度樵采(2)过度放牧(3)过度开垦(分组讨论)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三个主要人为因素的影响,完成对应填空:人为因素典型地区主要危害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学生回答,适当补充)人为因素典型地区主要危害过度樵采能源缺乏地区固沙、防止风沙前移和抑制地表起沙的

3、植被遭破坏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过度农垦农垦区周围及草原牧区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师人口过快增长也是荒漠化发生的重要原因。人口过多往往导致人们生活贫困,增大对现有生产性土地的压力,人们迫于生计而无可选择地采取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和落后的灌溉方式等非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形式,从而加快了荒漠化的发展。请同学阅读下面材料了解干旱、半干旱地区“掘井”“灌溉”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知识拓展】掘井带来的负面影响图2.6主要补充说明过度放牧的多种形式和后果,通过a、b两图的对照,说明掘井取水可以为尽可能多地放牧提供水源条件,然而,过密的掘井工程,会使水井周围的草场

4、受到过度践踏而无法得到恢复。这是加速草场退化的重要原因。灌溉和次生盐渍化“次生盐渍化”是荒漠化的另一个现象。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灌溉,引起灌溉区地下水位的上升,而荒漠地区强烈的蒸发作用,使得水分大量损失,水中所含的盐分因此聚集在土壤的表层,使土壤的肥力下降。这也是人类对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所引发的不良后果。(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生略。师由此可见,荒漠化是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于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结果,它受干旱程度和人畜对土地压力强度的影响。其中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变异是产生荒漠化的必要条件,它对荒漠化的形成过程是极其缓慢的,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则使土地荒漠化进程加速。不管

5、是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还是非洲的萨赫勒地区的荒漠化,总的来看,荒漠化并非只是现代的产物,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荒漠化的程度有所不同而已。板书:三、我国西北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师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问题在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自然条件下,人类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活动,对荒漠化的形成和发展都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引导学生自学)请同学们读课本P25“黄沙掩盖下的丝绸之路”的阅读材料和图2.12“黄沙掩盖下的丝绸之路”,思考以下问题。(教师出示问题)1.图中河流分布的特点,水量变化特征和主要补给方式是什么?2.古城和古遗址分布有什么特点?3.古今道路的变化说明

6、什么问题?4.这样发展下去结果会是怎样的?生从图中看出,河流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古今相比,城市越来越少,道路越来越靠近水源,这样发展下去,人类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小,环境也越来越恶化。师河流都发源在盆地南北两侧的山地,并向塔里木盆地中心流,流量会越来越小,成为季节性河流。在古代,西北地区塔里木盆地沙漠的人们通过兴修水利,利用昆仑山冰雪融水和山麓地下水,使这里出现了许多富饶的人类聚集地。后来,随着人们的盲目垦耕、战争、瘟疫等多种原因,导致水源枯竭,绿洲面积减小,使西北地区塔里木盆地沙漠边缘类似楼兰的一些古绿洲经历了汉、唐、明、清几次大规模开发后,相继消失,人们被迫放弃。荒漠化的范围越来越大,使丝

7、绸之路南道及其连接的古城,几乎全部被深埋在沙漠腹地;古今道路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现代道路及其连接的绿洲城镇几乎全部远离古遗址,并且越来越远,这样下去,由于人类活动的足迹和不合理的开发,荒漠化的范围也越来越大。师(引导学生读图,并且加以阐述)请同学们读图2.13“万里长城和农牧过渡地带”。该图说明:长期以来,长城是我国古代到明朝时期农业和牧业的分界线,在其两侧,是农业和牧业的过渡地带。清代开始,由于被迫“移民实边”“开放蒙禁”,这一过渡带逐渐向西北移动达几十到几百千米。加剧了本地区的荒漠化。请思考:(教师出示问题)课件展示:1.农牧界限向北推进,为什么会加剧该地区的荒漠化?2.为什么我国北方的农牧

8、过渡带,恰恰又是我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小结)师农牧界限向北推进,意味着农业向牧区侵入,大片的草地变成旱地。这样,势必压缩草场面积,在原有的牲畜量不减少的条件下,会产生所剩牧场的超载,超载的牧场必定会逐步衰退。为了牲畜的发展又可能将牧场转移到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环境的退化势必日益加重;在此同时,由草地开垦出来的旱地本身在防风固沙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劣势,加上因为土地肥力的减退而弃荒的话,其本身就是现成的人造沙漠。因此,如果农牧界限向北推进,势必加剧该地区荒漠化的进程。在我国北方的农牧过渡带,常常存在“农牧之争”。从土地单位面积的产出量对比,农业一般都高于牧业,因此就有农业侵入牧区趋势,特别是在人口激增,粮食不足的条件下,以农侵牧已成必然,若不加以控制,必定会陷入“过度开垦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荒漠化加剧土地肥力减弱再度开垦荒漠化再度加剧”的恶性循环圈,实际情况也是如此。课堂小结荒漠化使西北地区土地逐渐丧失生产力,虽然经过治理,个别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但总体上看,特别是旱作地区和草原牧区,荒漠化仍在蔓延。因此,抓好荒漠化的防治,是实现本地区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极其重要的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