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教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55864 上传时间:2021-08-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但愿人长久》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但愿人长久》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但愿人长久》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但愿人长久》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但愿人长久》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但愿人长久》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但愿人长久》教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但愿人长久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教学重点:1、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感受祖国古典诗词所创设的意境,进行美的熏陶。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教学难点:1、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感受祖国古典诗词所创设的意境,进行美的熏陶。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教学策略选择:自学质疑教学过程设计(1)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一、谈话

2、导入同学们,今年的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是怎样度过的?但总有人因为生活和工作的原因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看到这一轮明月,心里会有那些感受?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所学过的有关描写月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新的诗词水调歌头,齐读课题。1、 听录音,感受水调歌头这首诗描绘的意境。2、 学生交流,了解苏轼的生平。为学习课文奠定感情基调二、初读诗文 出示诗歌水调歌头,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朗读,纠正学生读音。请同学们打开课文但愿人长久,仔细阅读这篇文包诗结构的作品,就能帮助我们学习和理解。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如:婵娟、埋怨、皓月、吟诵等词语。学生学会质疑三、精读诗文三、总结全文读了课文,你感

3、受和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埋怨、宽慰)课文一至三小节描写了诗人对弟弟的思念。在中秋月圆之夜,诗人为何单单想起了他的弟弟呢?课文中是怎样描写出他们之间的兄弟情深?。从这些语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描写诗人的离愁别绪,自由读读这一段。你感受了怎样的意境?(静夜思)在皓月当空之时,诗人静思什么呢?齐声朗读诗人月下所思的句段。你从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齐读句段。从“为什么”你是否感受到诗人的责怨,齐读句段体会感受;从“偏偏”你是否感受到了诗人的愤懑,再读句段,进一步体会感受。课文后面部分抒写了诗人的心情得到了宽慰,是什么让他得以释怀的?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引述第五自然段

4、,分析诗人的情绪变化。让我们再读读这首诗,感受诗人从离愁别恨中解脱出来,如皎皎明月般的胸怀。齐读水调歌头。 自古多情伤离别,无数诗人墨客都表达这种情绪。苏轼也写了自己的离愁别绪,但最终得以解脱,不愧为大诗人、大文学家。让我们将这脍炙人口的诗句珍藏在我们的记忆中。指名同学朗读齐读水调歌头。有感情地背诵李白静夜思指名读课文的五至七节,指名学生说说诗人得到宽慰的理由。齐读课文及诗词。四、指导学习生字词语1、 教师对“悲”、“缺”等字进行书写指导。1、 练习描红,书写生字,抄写课后第三题的词语。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设计(2)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一、 复习引入1、演示课

5、件:(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图片)同学们,这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你能描绘一下图上的景色吗?在月色如此美的中秋佳节,你们家通常是怎样渡过的呢?2、引入:(课件出示图片)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文学家苏轼却心绪不宁。同学们,苏轼为什么在中秋之夜心绪不宁呢?你们想知道吗? 指名回答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二、学习课文2、3小节 1、同学们,你们读到了吗,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呢? 2、学生交流 根据交流重点抓“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又有”等词的理解体会A、你从哪里看出他们俩手足情深呢?B、你从“形影不离”这个词中能体会到什么呢? C、“如今屈指

6、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从这句话中你又有什么体会,主要是从哪个词中体会到的?3、指导朗读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围绕苏轼的情感变化,在自读的过程中边画圈边感悟。三、学习课文第4节四、自由朗读5、6小节五、总结1、过渡:(演示课件:课文插图)瞧,月亮渐渐西沉,抬头望月,月光如水,它还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这是多么美的夜晚呀!同学们,在这样的夜晚,你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可是在月色这么美丽的中秋节晚上,苏轼躺在床上,心里不禁埋怨起来了。你们想知道苏老先生为什么“埋怨”,究竟“埋怨”谁吗?2、指名朗读指导看图同学们,这时候的苏轼神情怎样?(眼睁睁)那圆圆的明亮的月亮,好美,可是他眼睁睁地望着,会觉

7、得怎样?用你的朗读来回答吧。指导读好“偏偏”一词。3、交流讨论点击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指导看图。师:同学们,看,明月当头,月光如水,景色如此美丽,这个躺在床上的人如果就是你。那你现在是身在异乡,与亲人朋友已分别多年,这时,你看着月亮会想些什么?自言自语说些什么呢?4、配乐朗读1、过渡:苏轼这么无奈这么惆怅,后来为什么又宽慰了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书2、交流讨论用自己的话再来说说第一句的意思“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你是怎么理解的?他还想到了什么呢?指名读第二句3、问:你们想了解这五行词的意思吗?课文已经告诉我们了,自己找找吧,看哪位聪明的同学最先找到。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来感受一次苏老先生在中秋之夜的感情变化吧。 指名朗读,齐读学生自学,小组内交流指名读学生跟着老师读(师生共读)学生在课文中找出词的意思。齐读水调歌头练习背诵板书设计: 2、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 思念弟弟埋怨 月圆人不圆宽慰 真情留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