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幼儿园里的倔小孩 (3).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55999 上传时间:2021-08-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应对幼儿园里的倔小孩 (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如何应对幼儿园里的倔小孩 (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如何应对幼儿园里的倔小孩 (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如何应对幼儿园里的倔小孩 (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应对幼儿园里的倔小孩 (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应对幼儿园里的倔小孩 (3).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如何应对幼儿园里的倔小孩在幼儿园里,他们是一群令老师头疼的孩子。你说朝东,他们偏要朝西,你说向北,他们偏要向南。只要他们认准的事儿,就是八头牛也休想将他们拉回来!因为他们,老师不得不停下正常的教学工作,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应对他们的倔脾气。他们为什么这么倔呢?我们应该怎么办?看看下面3个小朋友的故事,相信会对您有所帮助哦。自以为是的小武在老师的眼里,3岁半的小武可是一个“小能干”。记得刚进幼儿园的时候,别的孩子都在哭,只有小武一个人在哭声的包围中自得其乐地玩着,老师还为此让他当了好几天的“大班长”呢!可是,小武又是一个让老师特别费神的孩子,因为他什么事儿都要自己动手,并且都要按自己的方式去做,别人

2、教他也不行,更不用说让别人帮他去做了,为此小武也没少吃亏。“这孩子这样自以为是,将来会有大苦头吃的!”每每当小武使“倔”时,老师总是这样无奈地说。解读关键词:自我意识增强小武的自以为是其实是一种正常现象。幼儿在2岁半以后已经产生一定的自我意识,具备一定的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这会让他们产生强烈的独立行动的愿望,表现出一种明显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什么事都想自己尝试,什么事都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如果大人对他们的行为加以阻止,他们便会以一定的形式进行反抗,在大人们的眼里,这便成为所谓的“倔强”。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幼儿2岁半至4岁期间,即所谓的第一反抗期。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此期间表现出反抗精神的孩子,更

3、容易成为心理健康、独立坚强的人。调教攻略慎用强制手段。因为2岁半到4岁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一味强迫孩子按照大人的意志行事,以倔对倔,则容易让孩子陷入极端的境地。要么是过于怯懦,要么是过于叛逆,这都不利于孩子将来融入社会。一切应顺其自然。以一种宽容和理性的态度对待孩子的倔强行为,放手让他们去尝试、去体验、去思考,不要过分加以干涉和束缚。如果担心孩子的行为会造成危险或破坏,不妨在安全保障措施上多下一点功夫,比如,在秋千架下置放棉垫挖掘沙坑、将玻璃器皿换成安全的塑料制品等。但是,宽容不等于放任,放任则会让孩子高估自己的能力和蔑视规则,所以,孩子的行为还必须在一定的规则和安全许可的范围内进行

4、。如果孩子的行为超出了行为规则或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则应当严格加以制止,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危险后果。拒绝说英语的邦邦在新学期里,中班开设了一门英语会话课,小朋友们一个个都兴奋得不得了,一到上英语课时,教室里就显得热火朝天!可是邦邦却从来没有开过口。“邦邦,这只可爱的小狗读什么呢?”老师提问邦邦。要知道,上课时被提问对小朋友来说可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呢,可邦邦只是站起来,嘴动都不动。老师只好让邦邦坐下了。一连半个学期下来,无论老师怎么引导,邦邦就是不肯开口说英语,似乎较着劲在跟老师对着干。后来,在一次家园交流活动中老师才知道,邦邦以前曾经学过英语,后来由于家里对他要求太高,他对英语已经产生了严重的

5、抵触情绪。解读关键词:缺乏兴趣邦邦拒说英语缘于他对英语的厌倦心理。常言道“孩子眼里容不得沙子”,在这里,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幼儿一般不具备掩饰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幼儿还不具备足够的自我约束能力。因此,他们常常会根据自己的好恶行事。对于喜欢做的事,他们总是做得津津有味,而对于自己不感兴趣、不喜欢甚至厌恶、恐惧的事,他们一般会采取一种消极的态度对待,有的甚至直接加以拒绝。于是,不顾大人的反对,单凭个人的喜好对待某些事情的行为,就成了大人眼中的“倔强”。调教攻略要想让此类“倔孩子”变得顺从和配合,首先要从思想上去改变他们。一方面,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在孩子的头脑中建立不得不做的概念,让孩子知

6、道,做某件事是必须的,从而减弱孩子通过抵制或反抗达到不做某事的企图。另一方面,还可以向孩子说明做某事的重要性和好处,让孩子自己有意识、有目的地去做。要设法让孩子所要做的事变得有趣和充满吸引力。比如可以通过表演、比赛、讲故事等形式,让说英语变得不再枯燥和令人乐于接受,还可以通过鼓励或奖励的形式,让孩子尝到成功等良性心理剌激等。如果孩子是因为不懂或不会的原因,则应当耐心地教他们。当然,如果孩子始终坚决执意孤行,已经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时,则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了,比如口头批评、隔离、不发小红花等。不达目的誓不休的娅娅娅娅是幼儿园里有名的“倔丫头”,只要答应她的事就必段要办到,否则她就会哭闹不

7、止。有一次,老师在班里选了10个小朋友参加舞蹈比赛,娅娅也被选中了。后来根据比赛的安排,老师决定减少5个小朋友,娅娅也是被清退下来的小朋友之一。这下可捅了马蜂窝,娅娅大哭大闹,就是不答应。最后,老师只好让娅娅取代了另外一个小朋友的位置。原来,娅娅的爸爸妈妈经常对娅娅说话不算数,为了让爸爸妈妈实现自己的承诺,娅娅在家里就经常通过哭闹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解读关键词:维护权利的需要娅娅的倔强和不听话是因为爸爸妈妈的经常食言所造成的。相对大人来说,孩子完完全全是一个弱势群体。如果大人能够尊重孩子,孩子便会有一个相对宽松的生存发展空间。如果大人缺乏尊重孩子的意识,漠视孩子的权利,那么孩子往往就成了大

8、人任意控制的木偶。为了争取本该属于自己的权利,一些孩子就会通过顶撞大人、哭闹等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在大人们的眼里,这些行为也就是“倔强”了。调教攻略大人应当学会与孩子进行换位思考,不将孩子当作自己的附属,真正将孩子当作一个与自己平等的个体来对待,从而将本该属于孩子的权利真正返还给孩子。要尊重孩子,对孩子要言而有信。要尊重孩子的感受,不以命令或威胁的口吻与孩子说话。不要对孩子唠叨,以免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平时应当顾及孩子的面子,当孩子犯“倔”后,应当主动帮孩子找台阶,以便让孩子体面地“下台”。加强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加深和孩子之间的感情,以消除孩子对大人的不信任。对于那些实在难以“拐弯”的孩子,则有必要通过转移注意力、引导其暂时离开使“倔”的情境等方式,让其有一个足够长的思想变通过程。总之,孩子的“倔”不是太大的问题,如何改变大人们头脑中的“倔”,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