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试卷.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56750 上传时间:2021-08-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试卷.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试卷班级:_ 姓名:_1. 阅读理解。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1这是词的作者是_代的_。“西江月”是_,“夜行黄沙道中”是_2词的上阕中描写了静的景物:明月、_、_,也描写了夏夜特有的声音:_、_、_,衬托出夏夜的安静,表达出词人对乡村生活的_。3请用波浪线标出一句对偶句。4下面关于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B.这首词既写了景,也写了人,用侧面烘托、动静相

2、映的手法,写得生动活泼,给人以美的享受。C.上阕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阙表现了恬静的气氛。D.整首词采用白描手法,如实地描写词人的所闻所感,表现了作者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_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3. 诗歌鉴赏。菊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注)瓦松:

3、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1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中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_2菊花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瓦松则长高大建筑之上。作者却说“由来不羡瓦松高”,是用_(填手法),其目的是_。4.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_2诗歌中以动衬静、声色相间的句子是:_对其中的动静和声色略作_3尾联中王孙指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4对诗歌赏析有误的

4、一项是()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两句表达了诗人隐居的闲适和对山水田园的喜爱之情。B.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写人,传达出诗人喜爱这里的自然生活中人的美。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之所以有名,只是因为用了照流两个动词。D.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是诗人留恋此处景美、人美、留恋隐居生活的心声。E.这首诗以空山为背景,写出了清幽静美的意境。是一幅色彩冲淡的山水画,具有鲜明的画面感。F.竹喧归浣女写浣纱女子归来路过竹林传出欢声笑语。5. 阅读渔家傲秋思,体会不同的军旅情怀。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5、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这首词所写的时间是_,地点是_。2“风景异”中“异”的意思是_。戍守边塞的士兵与“秋雁”的不同之处是(_)。A秋雁能飞翔空中,士兵却只能守在陆地B秋雁能离开边塞南飞,士兵却不能归乡3以下不是“燕然未勒归无计”所体现出的情感的一项是( )A.思乡B.哀婉C.忧心D.爱国4“将军白发征夫泪”中的“泪”是为( )而流。A.边塞的艰苦B.不平遭遇C.羌笛的曲声D.壮志难酬,归期无望5请你将以下军旅诗句补充完整。黄沙百战穿金甲,_。羌笛何须怨杨柳,_。6. 读古诗浪淘沙,完成要求。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

6、织女家。1诗中“九曲”的意思是_“自天涯”的意思是_。诗的前两行大意是_。2诗中“直上”的意思是_“牵牛织女”的神话故事是这样的_。3诗中直接描写景物的是第_、_句,展开奇丽想象的是第_、_句。表达了诗人对_式生活的_之情。7.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_。_,遍插茱萸少一人。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作者是代的。2你知道这首诗写得是什么节日的事吗?当时有什么风俗?_。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4人们写文章表达思念情感时引用上面诗句最多的是哪一句?_。8.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竹 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_。_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7、注:咬定:比喻竹子牢牢地立在山石之中。立根:扎根。破岩:岩石缝隙。坚劲:坚韧刚劲。尔:你。1将诗歌补充完整,写出题目的意思。_2写出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的意思。_3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的_。这首诗是一首_诗,诗中“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指的是_,如此多的磨难,进一步表现出竹子_的精神。诗中表现竹子精神的诗句是:_,_。4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好。请你谈谈好在哪里?_5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现了诗人什么形象?_9.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1这首诗是_

8、代诗人_写的,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两句?_2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_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4对于诗的后两句,有人认为是表达诗人对江南景物的神往,有人认为是借古讽今。你赞同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_5为了突出江南春色,诗人选取了哪些具有江南特色的风光景物?_10. 课外阅读(一)。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注释清明:节气名,在阳历每年4月4日或5日。酒家:酒店。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后人遂以它来命名以产酒著名的地方。(1)解释加下划线的字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

9、有。牧童遥指杏花村。(2)诗的第一、二句交代了写作的时间是,天气是,作用是(3)行人为什么“欲断魂”呢?_(4)行人问牧童什么?牧童回答了吗?_11. 课内阅读。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1诗中描写了_的_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的_之情。2诗中的“绿”字寄托了诗人哪些情思?_3你怎样理解诗中的“一水间”三个字?_4哪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_5全诗寓情于景,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的愉悦心情,也让我们知道了他的思乡情。你还知道哪首诗与泊船瓜洲的手法一样,写在下面吧。_1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_不住,_出墙来。1这

10、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题目中的“值”的意思是_,整个题目的意思是_。应怜屐齿印苍苔,小和柴扉久不开。2“怜”的意思是_。3诗人猜想“小扣柴扉久不开”的原因是()A.主人没有在家B.叩击柴门的声音太小,主人没听见C.主人担心自己的本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4补充诗句。_关不住,_出墙来。这句诗的意思是:_。5对这两句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如果说前两句是在写冷清,那么这两句就是在写繁华。B.因为没有受到主人的接待,所以诗人想象出一片繁华自我宽慰。C.作者景中寓理,告诉人们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D.诗人觉得虽然柴扉久不开,但是能领略到美景也不虚此行。13. 阅读与理解。清

11、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_,_?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1根据原文补全诗文。2这首词的题目是_;“清平乐”是_3结合词意,解释下列词语。相媚好:_。亡赖:_。4词的上片和下片各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_5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14. 古诗阅读。观书有感_,_。_? _。1默写古诗。2这首诗告诉我们学习如同汲取源头活水,这样才能不断的充实自己。作者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儒学家和教育家朱熹,人称儒学“二圣”。他编订了历史上的“四书”,四书是指_。15. 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

12、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滕王阁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鹤楼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两个“空”字分别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邈远。B.黄鹤楼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C.滕王阁首联此诗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并遥想当年滕王李元婴兴建此阁时的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D.滕王阁颔联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这两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而且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和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2两首诗都是诗人登楼有感所作。试结合诗歌分析诗人传达情感的异同之处。_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