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母亲的恩情 (2).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57894 上传时间:2021-08-0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册母亲的恩情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二年级下册母亲的恩情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二年级下册母亲的恩情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二年级下册母亲的恩情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册母亲的恩情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母亲的恩情 (2).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9、母亲的恩情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借唐代诗人孟郊一首诗演绎而成的一篇故事。故事是诗歌意境的展现,诗歌是故事的凝聚诗文交融,更让人体到母亲恩情的珍贵。课文前半部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故事,后半部分引出诗歌。第一至三自然段具体写母亲的恩情及孟郊对母亲的感念。从内容上说这是一个故事,有时间、地人物以及事情发生的过程。第四和第五自然段介绍游子吟一诗的内容及写作的情况一个感人的故事,一首动人的诗,歌颂了母爱的无私、伟大,激发起人们对母亲的感激和报答之情。 学情分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每个人对母亲的感受又是不同的。教师上课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母亲关心自己事情而引出课文。大多数学生对这首古诗有所了解甚至能熟

2、背,学习课文时,重点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对母亲恩情的感念。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铭记 抚摸 沐浴、游子吟”等。会用“忙着”造句。 3、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重点指导“补”、“恩”。教学难点:理解游子吟的诗意。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诗人热爱母亲,不忘母恩之情。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正确朗读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铭记 抚摸 沐浴、游

3、子吟”等。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包诗的形式。 3、学写生字“恩、寸、永、抚、报”。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1、师:母亲,多么亲切的字眼,小朋友们,你们平常怎么喊自己的母亲?板书:母亲 2、师:是呀,母亲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妈妈,能不能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你的妈妈? (善良 、勤劳、含辛茹苦、不知疲倦、和蔼可亲、劳累、平易近人、爱帮助人、美丽、伟大、温柔)师:我们真想把世界上最美丽的词语送给母亲,母爱伟大,母爱无私,让我们永远记住“母亲的恩情”。师板书,“恩”是本课的生字,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恩情”是指深厚的情谊。师:让我们深情地读好课题。 (指名读,再

4、齐读)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苹果精灵今天还给我们带来了两个小小的阅读提示,我们一起来看: (1)课文有5个自然段请同学们依次写上序号。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小提示。 3、学生课文,一边读一边标出生字词和段落号。 4、检查生字、词语认读。 (课件出示,生字标为红色)出示:恩情、孟郊、缝补、抚摸、沐浴、永远、报答、铭记、注视、慈爱、著名、光辉、湿润、一针针、几根白发、迟迟归、寸草心、 (1)指名试读学生读的过程中,适时地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记忆字形。如“永”的读音,“抚摸”“沐浴”的字形记忆。(2)带读,开火读、齐读 5.指导长句子的朗读6、把生字词带入

5、课文再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读了这篇课文,你最想说什么呢?学生回答:孟郊很爱自己的母亲。师:是啊,母亲的恩情孟郊一直铭记在心。他把对母亲的爱和思念都凝聚在了游子吟这首诗里,想读读这首诗吗? 1、出示古诗 指多名学生读,齐读。2、这首诗你读懂了多少?请同学说一说. 师:是呀,就因为有一次孟郊要远行,母亲对儿子的关爱令他难忘,他才写成了这首小诗。3、课文里包含着一首小诗,这样的课文我们以前学过,你还记得吗? 师:这种文包诗的课文,我们怎样才能了解诗的意思,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学生回答。四、学写生字。1、学习“寸、永”。要求按笔顺描红。“永”字的第三笔是横撇。 学习

6、“抚、报、摸”两个生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提醒提手旁的写法。2、学生描红、组词。五、作业学生完成习字册。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精读课文,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感受诗人热爱母亲,不忘母恩之情。2、 学习边默读,边思考问题的学习方式。3、 练习背诵游子吟。4、 学习生字“针、补、迟、根、摸”。教学过程:一、精读课文,借文悟诗1、小声读1、2自然段,想一想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母亲对儿子的关爱?用直线划出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全班交流: (温馨提示:交流可以这样说:我划下的句子是_,我从中体会到)预设:A、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独出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学生谈体会(学生

7、交流的过程中引导看图:看母亲正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的缝着。你们知道母亲为什么要这样一针针一线线地缝呢?(在古代,有一种民间风俗,家里有人出远门,母亲或妻子为出门人做衣服,做得针脚细密,人就会早早归来,反之回来得就晚。母亲把针脚缝得细密,就是希望让儿子早日归来。) 所以,虽然,油灯昏暗,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可(读这句) 孟郊即将远行,母亲将自己的不舍、盼望全缝进了衣服,所以(读这句) 母亲边缝衣服边想什么呢?(生谈) 说着说着,我们就能把书读懂了。让我们用声音读出母亲的担忧吧。(读这句) 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呀。母亲的关爱还从那句看出来? B、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 ”(追问你感

8、受到了什么?) 缝衣到深夜,第二天清早,母亲又早起送儿子到村外。谁来当这位万分不舍的母亲?(一句话一颗心,这就是母亲的叮咛,谁再来读?我听出了母亲多想让儿子早些回家,这就是母亲的嘱托。是呀,千言万语就汇成了一句话:齐读) 是呀,听着这叮咛这嘱咐,孟郊已经说不出话,只是(齐读) 孟郊望着母亲的白发,纵有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现在你就是孟郊,你在想什么?(多懂事的孩子;多体贴的郊儿) 母爱就是这样伟大而又平凡,母亲深夜缝衣,清晨送儿,(板书)她的爱就体现在那些细微的事情上。50岁的孟郊难忘这一幕幕,不由得写下了这些的诗句:(齐读)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2、 带着母亲的叮

9、嘱孟郊上路了,一路上,孟郊感溉万千,自己默读第3自然段,用“”划出孟郊看到的,用“ ”划出想到的。 A、看到:太阳出来了,小草生机勃勃。指图:小草长得很茂盛,这就是“生机勃勃”。 B、孟郊看到此情此景,想到了什么?(学生交流) 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你从中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50岁的孟郊难忘此情引景,写下了这句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似山高似海深的爱就是(引读)母亲的恩情。 母亲的恩情我们永远报答不了,也永远铭记在心。孟郊更是如此。齐读最后一段。(孟郊40岁才当上了江苏溧阳的一个小官,接着就把母

10、亲接到身边,50岁写下了小诗游子吟。)从“50岁”你能想到什么?深深地牢记母亲的恩情,这就是铭记。让我们再深情地朗诵这首诗。二、吟诵古诗,升华情感同学们,让我们再跟随孟郊回到临行前的那一夜。 夜深了,煤油灯忽明忽暗,母亲揉揉酸涩的眼睛,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儿子的衣服,女生动情地说 (齐背游子吟) 师:清晨,母亲送儿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送到村外,还不住的叮咛早回来,男生真情地说(齐背游子吟) 这就是生活中那细微的母爱。在灾难来临时,母爱却是伟大而沉重的。在汶川大地震来临时,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位母亲: 早已没有呼吸的她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趴着,双手扶地支撑着身体,身体被压得变形了。救援人员们发现她身

11、下还有一个3、4个月大的孩子,孩子在母亲的保护下依然睡得很香甜。孩子身上的手机上有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救援人员,却在这一刻落泪了。 这就是我们的母亲呀,在灾难面前毫不退缩,把生的希望留给我们。此时此刻,你一定有许多话要说。(生谈)母亲爱孩子可以不辞辛苦,不惜生命。我们又该怎样做呢?(生谈)据说小乌鸦长大后,当母亲老了飞不动找不到食物时,他就四处找可口的食物嘴对嘴地喂母亲,回报母亲。一直到老乌鸦死去。这就是乌鸦反哺。动物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人呢。更应该懂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出示齐读 三、指导写字1、 重点指导“针、补、迟、根”四个字。2、 先指导学生观察,再描红,然后自己各写一个,最后同位互评。四、作业。1、语文补充习题。2、想一想妈妈是怎样对自己的?你打算怎样做一个体贴妈妈孝敬妈妈的好孩子。板书设计: 9、母亲的恩情 母亲 缝衣送儿 孟郊 铭记在心 游子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