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验指导手册六年级上册--15--6--22.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61785 上传时间:2021-08-06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9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实验指导手册六年级上册--15--6--2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科学实验指导手册六年级上册--15--6--2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科学实验指导手册六年级上册--15--6--2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科学实验指导手册六年级上册--15--6--2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科学实验指导手册六年级上册--15--6--2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实验指导手册六年级上册--15--6--2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实验指导手册六年级上册--15--6--22.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探究活动:模拟碎石运动活动目标:发现流水的搬运作用实验器材:沙盘、底部有孔的水杯、木条、沙子、泥土、胶带、塑料杯、小水盆实验指导: 这是一个模拟自然现象的活动。 探究过程: 1、如课本图片组装并放置好实验材料 2、用杯子取水匀速的倒进有孔的水杯中,水流沿孔流向下面的沙盘中。 3、过一段时间后,沙盘里的沙子和泥土出现了什么变化? 4、在实验过程中,你是否还发现了其他现象?它说明了什么? 5、沙盘的坡度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什么影响?实验小结: 沙盘中的泥土和沙粒随水的流动而运动,泥土流动远,沙子流动近。 沙盘的坡度会影响实验结果,坡度越大效果越明显。 实验提示: 1、用木条将沙子和泥土的混合物推至沙盘

2、的一侧。 2、把混合物抹平,保证混合物各处的厚度相同。 3、将木尺横放在沙盘上,固定住,把底部有孔的水杯架在沙盘和木尺之间。 4、沙盘伸出桌外的一端底部有孔,地上放一水盆接水。 5、往水杯中加水,在课堂上展示现象,让学生描述结果。生活链接: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活动记录表年 月 日 年级 班 第 组实验探究活动名称制作印迹化石模型模拟碎石运动器材准备沙盘、底部有孔的水杯、木条、沙子、泥土、胶带、塑料杯、小水盆橡皮泥代替)、叶子、骨头、贝壳等。探究过程 1、如课本图片组装并放置好实验材料 2、用杯子取水匀速的倒进有孔的水杯中,水流沿孔流向下面的沙盘中。 3、过一段时间后,沙盘里的沙子和泥土出现了什么变

3、化? 4、在实验过程中,你是否还发现了其他现象?它说明了什么? 5、沙盘的坡度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什么影响?实验小结沙盘中的泥土和沙粒随水的流动而运动,泥土流动远,沙子流动近。沙盘的坡度会影响实验结果,坡度越大效果越明显。备注第三单元 物质在变化探究活动:对蜡烛的加热燃烧活动目标:认识物质两大变化实验器材:蜡烛、三角架、石棉网、坩埚、酒精灯、烧杯实验指导: 探究过程: (一)加热蜡烛 1、回顾生活经验,尽可能地说出蜡烛的特点。2、加热时,蜡块有什么变化?3、冷却后,蜡块有什么变化?(二)蜡烛燃烧 1、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什么现象?2、将另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重新罩在火焰

4、上方。观察到什么现象?3、将一只白瓷碗(片)盖在蜡烛火焰上方,过一会儿取下白瓷碗(片),观察它的底部,有什么发现?实验小结: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如蜡烛受热熔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发光发热等现象表现出来,如蜡烛燃烧。实验提示:1、 加热蜡烛时,先组织学生预测,再设计实验验证。2、 加热蜡烛实验时间不必花太多的时间,要注意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言描述。3、蜡烛燃烧实验中火焰加热烧杯要转运烧杯,使之均匀受热,以免烧杯爆裂;最好用抹布包住烧杯。生活链接:蜡烛燃烧产生水和二氧化碳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活动记录表年 月

5、 日 年级 班 第 组实验探究活动名称对蜡烛的加热燃烧器材准备蜡烛、三角架、石棉网、坩埚、酒精灯、烧杯探究过程 (一)加热蜡烛 1、回顾生活经验,尽可能地说出蜡烛的特点。2、加热时,蜡块有什么变化?3、冷却后,蜡块有什么变化?(二)蜡烛燃烧 1、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什么现象?2、将另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重新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什么现象?3、将一只白瓷碗(片)盖在蜡烛火焰上方,过一会儿取下白瓷碗(片),观察它的底部,有什么发现?实验小结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如蜡烛受热熔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颜色的改变

6、,产生沉淀或气泡、发光发热等现象表现出来,如蜡烛燃烧。备注探究活动:物体变化实验活动目标:通过动手实验、动脑思考,拓展学生对两类变化的认识。实验器材:水杯、鸡蛋、白醋、易拉罐、碱、石灰水、白糖、酒精灯、三角架实验指导:这是一个学习物质变化知识之后的6个小实验的探究活动。实验步骤实验小结:在白醋中放入生鸡蛋 冒气泡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压扁易拉罐 形状改变 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在碱中倒入少量白醋 冒气泡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 产生沉淀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将白糖加热至熔化 形态改变 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将白糖加热至焦黑 颜色改变 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实验提示:1、 第小组可以1

7、2个实验,在观察现象后,分析物质发生了哪种变化。2、 将白糖加热至熔化状态时,只是由固态变成了液态,没有产生别的物质;当白糖继续加热至变黑,白糖变成了别的物质。生活链接: 课后安排学生在家里把少量的盐水涂在玻璃片上或涂在窗户的玻璃上。过几天,观察盐水有什么变化,判断它是哪一类变化。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活动记录表年 月 日 年级 班 第 组实验探究活动名称物体变化实验器材准备水杯、鸡蛋、白醋、易拉罐、碱、石灰水、白糖、酒精灯、三角架探究过程实验小结在白醋中放入生鸡蛋 冒气泡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压扁易拉罐 形状改变 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在碱中倒入少量白醋 冒气泡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 产

8、生沉淀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将白糖加热至熔化 形态改变 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将白糖加热至焦黑 颜色改变 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备注探究活动:铁钉生锈实验活动目标: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认识到铁生锈的原因实验器材:铁钉、试管、水、油实验指导: 这是一个典型的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实验步骤:同学们以小组根据生活经验大胆预测铁在怎样的条件下容易生锈。再小组合作进行方案设计。小组活动:设计实验方案。全班交流。研究问题铁钉生锈的原因是什么?假 设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结论实验小结:铁钉生锈是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实验提示:1、由于影响铁钉生锈的因素很多,先让所有学生选定影响铁钉生锈的某一个因素后,再分组设计实验方

9、案。2、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分组,提醒学生参考课本的计划,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制定本组的研究方案。3、由于学生的经验不足,对实验的器材选择;有水、无水的环境创设;有氧、无氧条件的考虑等往往不周到,老师要在学生初步完成设计的基础上,利用分组汇报、互相补充等教学方式完善学生的实验方案。4、实验时间可延长至少一周时间,安排学生每天定定时观察,做好记录。生活链接:请联系生活实际,思考:生活中如何防止铁制品生锈?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活动记录表年 月 日 年级 班 第 组实验探究活动名称铁钉生锈实验器材准备铁钉、试管、水、油探究过程同学们以小组根据生活经验大胆预测铁在怎样的条件下容易生锈。再小组合作进行方案设计

10、。小组活动:设计实验方案。全班交流。研究问题铁钉生锈的原因是什么?假 设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结论实验小结铁钉生锈是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备注探究活动:纸花变色活动目标:了解物质可以分为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两类。实验器材:纸花、白醋、碱水、紫甘蓝水实验指导: 教学情境:师:同学们,这是一朵花(白色的纸花),漂亮吗? 如何做可以使这朵花更加漂亮呢?使用显微镜观察人的红血球细胞。生:给花涂上颜色。 生:用彩笔涂上颜色。师:给花涂上我们喜欢的颜色就能漂亮了。老师有一个特别的要求,不给花涂颜色也能使花漂亮起来。师:同学们,这是什么?这是一种神奇的水,对着花喷会出现我们想象不到的奇迹。大家想看吗?生:想。

11、师:请同学们仔细看。(老师分别给花瓣和花萼喷神奇的水。)大家观察到什么了呢?生:花变红了,叶变绿了。师:怎么回事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方面的奥秘。师:这是一杯白醋,一杯碱水。老师手里的神奇水是紫甘蓝水。 老师分别向这两个杯子里的混合体喷洒紫甘蓝水,看有什么现象发生?生:白醋变红了,碱水变绿了。师:请阅读课本36页中间的文字,你会有收获的。师:通过刚才的实验及观察,你能解释纸花变色的秘密了吗?生:花瓣变红是花瓣上涂了酸性物质白醋,叶子变绿是叶子上涂了碱性物质碱水。紫甘蓝水是酸碱指示剂。实验提示:老师演示用的变色纸花不能放置时间过长,否则效果不理想。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活动记录表年 月 日 年级

12、班 第 组实验探究活动名称纸花变色器材准备演示实验探究过程实验小结备注探究活动:自制甘蓝试剂活动目标:做指示剂实验器材:紫甘蓝、塑料袋实验指导:这是一个制作指示剂的活动。探究过程:1、将紫甘蓝(约50克)撕成小碎块,装入厚的透明塑料袋中。2、往塑料袋中加入半杯温水(约50摄氏度60摄氏度)。3、握住袋口,反复挤压菜叶35分钟,直到流出紫色的水为止。4、将紫甘蓝汁倒入不烧杯中。实验小结:紫甘蓝试剂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实验提示:1、尽量选择紫甘蓝的薄叶,少用梗。紫甘蓝叶要撕得越小越好。2、用手反复揉搓菜叶时,动作要轻一些,不要把塑料袋弄破。揉搓的时间以汁液变紫为准。3、如果没有紫甘蓝,可以用紫色的牵

13、牛花代替。也可以用紫心水萝卜、苋菜代替。4、教师提前用的紫甘蓝水的准备,用水煮的方法特容易,而且效果很好。(厨房煮菜经验,仅供参考。) 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活动记录表年 月 日 年级 班 第 组实验探究活动名称自制甘蓝试剂器材准备紫甘蓝、塑料袋探究过程1、将紫甘蓝(约50克)撕成小碎块,装入厚的透明塑料袋中。2、往塑料袋中加入半杯温水(约50摄氏度60摄氏度)。3、握住袋口,反复挤压菜叶35分钟,直到流出紫色的水为止。4、将紫甘蓝汁倒入不烧杯中。实验小结紫甘蓝试剂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备注探究活动:洗衣效果实验活动目标:了解不同洗涤用品的洗衣效果差异。实验器材: 烧杯、角勺、水、肥皂、洗衣粉、植物油、

14、筷子、有“污染物”的布料实验指导: 这是一个典型的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 探究过程:1、往2个装有同样多水的大烧杯里分别放入一小勺洗衣粉和一小勺肥皂粉,分别搅拌3分钟。2、每组选择一种污物,并把两块带有同样污物的布条分别浸泡在两种溶液中。3、观察布条上污物的变化,填写实验记录。实验小结:不同的洗涤用品,洗涤效果是不同的。实验提示:1、 先让学生先猜猜:哪一种污物,用哪一种洗涤用品效果好?并将猜测的结果填写在表格中。2、 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控制实验条件。如布条上污物的大小、水量多少、肥皂或洗衣粉用量.通过讨论明确:在这个实验中,其他条件都要一样,只有洗涤的用品不一样。 生活链接: 参阅各种地形图,运

15、用科学知识还原原来的地形特点。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活动记录表年 月 日 年级 班 第 组实验探究活动名称洗衣效果实验器材准备 烧杯、角勺、水、肥皂、洗衣粉、植物油、筷子、有“污染物”的布料探究过程1、往2个装有同样多水的大烧杯里分别放入一小勺洗衣粉和一小勺肥皂粉,分别搅拌3分钟。2、每组选择一种污物,并把两块带有同样污物的布条分别浸泡在两种溶液中。3、观察布条上污物的变化,填写实验记录。实验小结不同的洗涤用品,洗涤效果是不同的。备注第四单元 探索宇宙探究活动:制作环形山活动目标:模拟月球环形山的形成,认识其成因。实验器材:托盘、沙子、大小不同的小石头、手电筒实验指导:这既是一个模拟实验,也是一个对

16、比实验。实验过程:1、在一个盘子里铺上约3厘米厚的细纱。2、从不同的高度往沙盘里丢下一些相同大小的石子。3、再从同一高度丢下大小不同的石子。4、用手电筒光直射和斜射细沙上的石子坑,观察石子坑影子的变化。实验记录表(一)从不同高度往沙盘里丢下大小相同的石子问 题假 设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值高度 厘米高度 厘米结 论高度越高,撞击坑就越深,高度越低,撞击坑就越浅。实验记录表(二)从相同高度往沙盘里丢下大小不同的石子问 题假 设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值大 石 子小 石 子结论石子越大,撞击坑就越大,石子越小,撞击坑就越小。实验提示:实验(一)重点测量撞击坑的深度,实验(二)重点测量撞击坑坑口的宽度

17、。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活动记录表年 月 日 年级 班 第 组实验探究活动名称制作环形山器材准备托盘、沙子、大小不同的小石头、手电筒探究过程实验小结1、在一个盘子里铺上约3厘米厚的细纱。2、从不同的高度往沙盘里丢下一些相同大小的石子。3、再从同一高度丢下大小不同的石子。4、用手电筒光直射和斜射细沙上的石子坑,观察石子坑影子的变化。实验记录(一)从不同高度往沙盘里丢下大小相同的石子问 题假 设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值高度 厘米高度 厘米结 论实验记录(二)从相同高度往沙盘里丢下大小不同的石子问 题假 设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值大 石 子小 石 子结 论备注探究活动:研究太阳直射斜射的差异活动目标:从天

18、文学的角度认识四季的成因。实验器材:信封、温度计实验指导:这是一个非常简单模拟实验。探究过程:1、 在两个一样的信封中分别插入温度计。2、 一个平放,一个斜靠着,都入在阳光下。3、 过几分钟,观察温度计刻度的差异。实验小结:阳光直射时,温度计的计数大,温度高。 阳光斜射时,温度计的计数小,温度低。实验提示:插入温度计平放的信封是为了让太阳光斜射(越斜越好)在上面,另一个插入温度计斜放的信封是为了正对着太阳光让阳光直射在上面,老师要指导学生调整好角度,信封与阳光的夹角成90摄氏度最佳。生活链接: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活动记录表年 月 日 年级 班 第 组实验探究活动名称研究太阳直射斜射的差异器材准备信

19、封、温度计探究过程1、在两个一样的信封中分别插入温度计。2、一个平放,一个斜靠着,都入在阳光下。3、过几分钟,观察温度计刻度的差异。实验小结阳光直射时,温度计的计数大,温度高。阳光斜射时,温度计的计数小,温度低。备注探究活动:行星与太阳之间距离和公转周期的关系活动目标:模拟地震发生时的情景,并能根据地表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判断。实验器材: 1.5厘米的细绳、6厘米长的塑料管、有孔橡胶塞、秒表、砝码、手电筒实验指导:这是一个模拟实验,也是一个对比实验。探究过程:1、把细绳穿过塑料管,一头拴上像皮塞,一头拴上砝码。2、捏住塑料管,举过头顶,让橡皮塞做匀速圆周运动。注意:使塑料管下的细绳长度保持不变。3

20、、分别使转运的绳长为20厘米、40厘米、60厘米,计算橡皮塞的不同运转周期。实验记录表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值20厘米40厘米60厘米实验结论实验小结:行星距离太阳越近,公转周期越短, 行星距离太阳越远,公转周期越长。实验提示:1、控制好匀速圆周运动是实验的关键。 2、当橡皮塞匀速转运时才是记录转动圈数的开始时间。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活动记录表年 月 日 年级 班 第 组实验探究活动名称行星与太阳之间距离和公转周期的关系器材准备 1.5厘米的细绳、6厘米长的塑料管、有孔橡胶塞、秒表、砝码、手电筒探究过程1、把细绳穿过塑料管,一头拴上像皮塞,一头拴上砝码。2、捏住塑料管,举过头顶,让橡皮塞做匀速圆周

21、运动。注意:使塑料管下的细绳长度保持不变。3、分别使转运的绳长为20厘米、40厘米、60厘米,计算橡皮塞的不同运转周期。实验记录表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值20厘米40厘米60厘米实验结论实验小结行星距离太阳越近,公转周期越短,行星距离太阳越远,公转周期越长。备注探究活动:做星座放映器活动目标:动手做“星座”放映器实验器材: 纸板、手电筒实验指导:这是动手制作“星座”放映器的一个制作活动。探究过程:1、裁一张10厘米*10厘米正方形薄板,参照星座图,用锥子按亮度大小比例钻出一个个大小不等的孔。2、把有孔的薄板蒙在一个大小适中的纸筒一端。注意下面要朝纸筒,否则看到的星座将会东西颠倒。3、将手电微伸进纸筒,把“星座”放映到白墙上。实验提示:1、关键是引导学生在夜晚主动云观察星空,认识星座,并将真实看到的星空中典型的星座画出来,与全班同学交流。 2、交流时,老师可用“四季星空图”比照。第五单元 假设与实验探究活动:谁先落地活动目标:懂得假设依靠的经验未必可靠实验器材:纸 球 实验指导:这是一个对比实验。探究过程:1、把一张纸和一个小球同时从高处丢下,为什么球先落地?2、如果用两张一样重的纸,其中一张揉成团,同时从高处丢下,谁先落地?试一试,结果怎样。实验记录表预测实验现象实验结果一张纸和一个小球同时从高处丢下用两张一样重的纸,其中一张揉成团,同时从高处丢下实验小结:假设依靠的经验未必可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