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勾股定理.doc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1462309 上传时间:2021-08-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案例勾股定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学案例勾股定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学案例勾股定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学案例勾股定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学案例勾股定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案例勾股定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案例勾股定理.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学案例勾股定理佳克九年制学校 王恒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勾股定理是数学中几个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数量关系。它在数学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实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通过对勾股定理 的学习,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和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2、了解勾股定理的内容。3、能利用已知两边求直角三角形另一边的长。数学思考:在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和从特殊到一般的

2、思想。解决问题:1、通过拼图活动,体验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发展形象思维。2、在探索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探索的结果。情感与态度:1、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对比介绍我国古代和西方数学家关于勾股定理的研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情感,激励学生奋发学习。2、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体验获得结论的快乐,锻炼克服困难的勇气,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和证明勾股定理难点:用拼图方法证明勾股定理二、学情分析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观察,几何图形的分析能力已初步形成。部分学生解题思维能力比较高,能够正确归纳所学知识,通过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能够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

3、。现在的学生已经厌倦教师单独的说教方式,希望教师设计便于他们进行观察的几何环境,给他们自己探索、发表自己见解和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更希望教师满足他们的创造愿望。三、教学策略 本节课采用探究发现式教学,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鼓励学生采用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四、教学程序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活动和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70页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徽,并出示自制教具(赵爽弦图),观察它们的联系,提出问题,数学家大会为什么用它做会徽呢?它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设计意图这样的引入可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对勾股定

4、理的兴趣,从而较自然的引入课题。新知探究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相传在2500年以前,他在朋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家用地砖铺成的地面反映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的某种数量关系。(1)同学们,请你也来观察下图中的地面,看看能发现些什么?地面 图18.1-1(2)你能找出图18.1-1中正方形A、B、C面积之间的关系吗?(3)图中正方形A、B、C所围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有什么特殊关系?通过讲述故事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发现新知。深入探究交流归纳(1)等腰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直角三角形,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具有“

5、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呢?图18.1-2如图18.1-2,每个小方格的面积均为1,以格点为顶点,有一个直角边分别是2、3的直角三角形。仿照上一活动,我们以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长向外作正方形。(2)想一想,怎样利用小方格计算正方形A、B、C面积?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及探索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相互欣赏、争辩、互助中得到提高。拼图验证加深理解猜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多媒体动画演示验证)(1)让学生利用学具进行拼图 (2)多媒体课件展示拼图过程及证明过程,理解数学的严密性。通过

6、这些实际操作,学生进行一步加深对数形结合的理解,拼图也会产生感性认识,也为论证勾股定理做好准备。利用分组讨论,加强合作意识。1、经历所拼图形与多媒体展示图形的联系与区别。2、加强数学严密教育。从而更好地理解代数与图形相结合应用新知解决问题(1)完成教材第74页“探究1”和“探究2”,强化学生对定理的理解和运用。(2)强化提高:一根竹子高5米,折断后竹子顶端落在离竹子底端2米处,问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让学生有机地把握所学的知识技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对定理的理解,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重点和难点的方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索,在探索中领悟,在领悟中理解。回顾

7、小结整体感知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2、你对本节课内容都有哪些认识?学生通过对学习过程的小结,领会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梳理所学内容,形成完整知识结构,培养归纳概括能力。布置作业巩固加深1.必做题:习题18.1 第1, 7题。2.选做题:课本 “阅读与思考”了解勾股定理的多种证法。(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完成)针对学生认知的差异设计了有层次的作业题,既使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得最佳发展。 五、几点说明(一)、时间安排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分钟 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恢复上课状态2、新知探究 7分钟 通过问题引领,观察思考,使学生真正进入思维过程3、深入探究

8、交流归纳 10分钟 加深问题,层层深入,探究一般规律4、拼图验证加深理解 15分钟 动手操作,加以验证,演绎推理,全面认识勾股定理,形成技能5、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6分钟 灵活运用,检验认知水平6、回顾小结整体感知 5分钟 知识条理化,反思收获,加深认识7、布置作业巩固加深 1分钟 明确任务(二)板书设计C18.1 勾股定理一、了解历史: 二、图形探究猜想证明三、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 ,那么a+ b=c cabAB设计意图: 强化过程 、突出重点。(三)教学评价过程性评价:1、关注学生是否积极参加探索勾股定理的活动,关注学生能否在活动中积极思考,能够探索出

9、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否进行积极的联想(数形结合)以及学生能否有条理的表达活动过程和所获得的结论等;2、关注学生的拼图过程,鼓励学生结合自己所拼得的正方形验证勾股定理。知识性评价:1、掌握勾股定理内容及证明,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2、熟练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内化知识形成技巧学生评价:教师不是知识的占有者,也不是课堂上的主宰者,而是学习共同体的一员,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参与的热情不均衡;学生动手操能力有差别;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能否敢于讲出自己的探索,猜想过程及结果等。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典型错误主要是把定理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错误的理解成和的平方。

10、自我评价: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一系列的教学环节,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数因形而直观,形因数而入微”数形结合,由特殊到一般,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课堂练习及时反馈,正确评价等等这一系列的教学环节的设计对培养学生思维和创新意识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一个原则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坚守一个理念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贯穿一个思想享受数学,快乐学习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我重点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思维方式、合作交流等情况,及时记录学生的独特想法,同时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说课完毕,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指正,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