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假期练习.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66271 上传时间:2021-08-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假期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假期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假期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假期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假期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假期练习.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假期练习班级:_ 姓名:_1. 阅读与理解。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1诗中描写的事物有_。(至少写四个)2这首诗描写了( )A.田园的破败景象。B.宁静自然、朴实清新的田园风光。3这四句诗中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是_,原因是_。2.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烽火”在诗中指_。2“家书抵万金”中“书”的意思是_。从这句诗中可以体会到_。3诗题中的“望”字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方面是看到了“_”

2、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于_的期盼。4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个月之久的大火。D.“深”字形象地描写了战乱中长安城草木丛生、满目凄凉的景象,流露出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5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指出诗句所蕴含的情感。_3. 阅读己亥杂诗,完成练习。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_,不拘一格降人材。1这首诗的作者是朝的,在原文横线上填出所缺的诗句。2解释下列词语

3、。恃:_。喑:_。生气:_。3下列对前两句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诗句写得大气磅礴、慷慨激昂B.企盼中透露着悲哀和无奈C.为后两句提出建议奠定基础D.语言精练,“万马齐暗”成了成语4全诗抒发了诗人_的情感。4. 课内阅读。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目,家祭无忘告乃翁。1这首诗是时期(填人名)的绝笔,诗中作者以的口吻,表达了的思想感情。2解释诗中以下词语的意思。元:_但:_无:_乃:_3诗中作者的遗憾是:_。作者的嘱咐是:_。5. 课内阅读。稚子(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zhn).敲成玉謦(qn)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注释稚子:小孩子。钲:古代行军时

4、用的打击乐器,形状像钟。1根据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1)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_(2)敲成玉謦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_2读了这首诗,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_3“敲成玉謦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夸张B.比喻C.拟人6. 读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并完成后面练习。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_,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_。1把古诗补充完整。2请标注出下列读音。昼(_)耘(_) 供(_)3选择下列加点词语的正确意思。耘田(_)A在田里锄草B犁地傍(_)A靠近B并排4本课的两首古诗都选自_(朝代)诗人_的_组诗,他的诗作大部分反映_。5

5、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本课选的两首诗都是描写农村_的景象。6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后两行的意思。_7.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乞巧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1“七夕”指()A.农历七月一日B.农历七月七日C.农历七月十五日D.农历七月十七日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林杰。B.“渡河桥”中的“河桥”指喜鹊们为牛郎织女搭的鹊桥。C.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陶醉于明月中的快乐之情。D.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七夕夜里渡河望月的情景。8. 对比阅读。闲居初夏午睡起宋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

6、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注释)梅子:一种味道极酸的果实。芭蕉分绿:芭蕉的绿色映照在纱窗上。思:意,情绪。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注释)安仁:县名。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棹:船桨。怪生:怪不得。1(古诗比较)读两首古诗,完成练习。(1)闲居初夏午睡起中,选用了_、_、_这几种景物来表现初夏的特点。诗中一个“_”字呼应了诗题,表达出诗人_之情。(2)舟过安仁写的是诗人_所见到的情景,诗句“_,_”写出了渔船小童的调皮。读完诗句,我的眼前浮现出了这样的情景:_。(3)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宋代的杨万里,两首诗都写出了儿童天真活泼、稚气可

7、爱的行为,表达出对_之情。闲居初夏午睡起侧重描写儿童_的情景,舟过安仁侧重描写儿童_的情景。2(古诗积累)除了本单元所学的古诗外,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古代儿童生活的古诗?(1)_(2)_9. 阅读己亥杂诗其五,然后回答问题。己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B.用“浩荡”修饰离愁,写离愁之苦;用“天涯”映衬离愁,写离愁之多。C.诗的后两句以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D.“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现常用来赞美老一辈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

8、和奉献。2“落红不是无情物”中,诗人以落红暗喻(_)。“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达了(_)的思想感情。10. 古诗文阅读。已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_,_。1在横线上把诗句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作者是_,从题目上我知道了_。3“生气”的意思是_。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的情感。11. 已亥杂诗是组诗。将下面这首诗与本课中的进行对比,分析其感情上的异同。已亥杂诗(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这两首诗讲的都是关于( )的问题。A.朝廷B.人才C.天公2两首诗的不同之处在于课文中表达的是_的思想感情,本诗表达的是_的可贵精神。12. 古诗鉴赏。军城早秋(

9、唐)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A.朔云:北方的云。B.更催:再次催促。C.骄虏:骄傲的俘虏。D.莫遣:不要让。2“更催飞将追骄虏”的“更”字读音是_,意思是_。这句诗翻译成现代汉语是_。3写出诗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再改写成现代汉语。 _4判断正误。用“正确”“错误”表达。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_)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担心战争失败的紧张心情。(_)全诗表现了边防将帅刚毅果敢的性格和蔑视敌人的豪迈气概。(_)13. 快乐阅读。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10、。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1将诗句补充完整。2这首诗作者是_时期_(填人名),题目的意思是_。3解释以下词语的意思。竹喧_。王孙:_。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两句诗中的静态描写是“_”,动态描写是“_”。先_后_(视觉听觉感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5“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两句诗的句序是倒置的,请你试着写出正常的句序。_,_6写出下面的诗句所描绘的景象: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_14. 古诗阅读。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诗中的王孙指的是_。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晚来秋”紧扣标题,点明时间。B.“春芳歇”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C.诗歌所绘景色如画,清新自然。D.诗歌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3翻译诗中画线的句子。_4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15. 阅读古诗,完成问题。示儿_,_。_,_。1背诵并默写示儿。2翻译。_3示儿这首诗表达了陆游怎样的思想感情?_4赏析示儿的情感表达特点。_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