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孙权劝学谈语文教学.docx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11482484 上传时间:2021-08-0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65.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看孙权劝学谈语文教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看孙权劝学谈语文教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看孙权劝学谈语文教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看孙权劝学谈语文教学.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看孙权劝学谈语文教学看孙权劝学谈语文教学编者:画龙在点睛,看戏找 “戏眼” ,劝字在于说服和勉励,讲明事理,使人听从,然事虽同在孙权劝学中,每人内质各异,关注之处且有不同, “点睛 ” 、 “戏眼 ”选点就出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如果在基本同质问题解决之后,学生喜欢了,任何的看法的存在也都不失为一种形式上的丰富。孙权劝学这篇不足150 字的老文章,笔者曾听过许多教者的课,但无一例外的都是按着 “孙劝劝学 ”“ 吕蒙就学 ”“ 鲁肃赞学 ”的思路组织教学,这样的教学显然把文章的主旨定格在 “学 ”字上。还有的教者甚至在 “孙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吕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的问题上打转

2、转。笔者倒以为,孙权劝学这篇文章的主旨在 “劝”字上。 “劝” 的主体是孙权,被劝的对象是吕蒙,而鲁肃对吕蒙的夸赞则体现了劝学的成效。文章的主旨既然是 “劝 ”字,那文章一定是以语言展示为主,这一点从文中对孙权语言描写便可得到印证。既然是以 “劝 ”字为主旨,那必然涉及到劝的语气。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这是个双重否定句,显然是为了加重语气,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起强调作用。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反问的语气,起否定作用,引发对方的思考。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此谓陈述句,在强调、反问的基础上,语气顿时舒缓下来,语气有重有轻,有舒有缓,语气的变化也体现了劝者劝术的高妙,易于被人接

3、受。“卿言多务,孰若孤? ”此句又是一个反问句,对比性的反问,更有说服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通过朗读指导让学生体会说话人的语气,则会更好的理解文本要表达的主旨。这些语句的不同语气,体现了劝者劝术的高超。我们再从 “劝 ”者语言本身来分析,更可见劝者水平之高。先来看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这一句,我们不妨要追问一句 “为什么当权管事的人不能不学习?尤其是象吕蒙这样掌握着国家重器的军事首领? ”有道是主帅无能,累死三军,象吕蒙这样手握军权的人,万千兵士的性命,国家的安危全系于其一身,如果像春秋战国时期的赵括,只知纸上谈兵,而无真才实学,最终只能落得个身死亡国的结果。我们再看一句 “但当涉猎,

4、见往事耳。 ” ,读到这里我们不妨追问 “作为一句军事官员,为什么要了解历史? ”唐太宗曾说过:以铜为鉴 ,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 ,可以明得失; 以史为鉴 ,可以知兴替。历史中有许多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孙劝劝学最高妙的语言笔者以为集中体现在这句话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以自己的现身说法,活例子,活教材,让吕蒙无可辩驳,只得安心就学。这些看似轻描淡写的语言,体现了劝者高超的劝勉之术,需要教者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正因为劝者劝术之高,才有了鲁肃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惊叹。这从侧面反映了 “劝字产生了令人惊叹的效果。如果从 “劝 ”字出发,组织教学,即使是象孙权劝学这样的老文章也能教出新意来。著名教授徐江曾说过: “语文课的学习,从小学到高中,凡涉及以人物为中心的课文,都是在细节、形象、性格这样的话语圈圈里转悠,显然是很大的教学资源的浪费。特别是在 是什么样的人这样的话题上做文章 相同思维方式长期叠加、重复教育,不仅没有带来学生发展所需的新营养,而且在消蚀着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这句话值得语文教师反思,为学生输送新鲜的、有用的营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