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作业.doc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1487005 上传时间:2021-08-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生物学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细胞生物学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细胞生物学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生物学作业.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蛋白质质量控制方式及其调控途径所谓的蛋白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对: 1.新合成蛋白的正确折叠及组装:内质网中的一种结合蛋白Bip他们分子伴侣,在内质网中有两个作用:一是Bip同进入内质网的未折叠蛋白质的疏水氨基酸结合,防止多肽链不正确地折叠和聚合,或者识别错误折叠的蛋白质或未装配好的蛋白质亚基单位,并促进他们重新折叠与装配;而是防止新和成的蛋白质在转运过程中变性为或断裂。一单这些蛋白形成正确构象或完成装配后,便于Bip分离,进入高尔基体。另外,由于内质网腔是一种非还原性环境,多肽疏水集团之间以及侧链基团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极易导致形成二硫键,这对肽链的正确折叠带俩了极大的困难,因此,蛋白二硫键异构酶便

2、具有了帮助蛋白质正确折叠的功能,它能切断二硫键,形成自由能最低的蛋白构象。除了上面的几种蛋白外,糖修饰酶及凝集素等均参与了内质网蛋白质的折叠。2.错误折叠或聚集的蛋白的重折叠或降解:某些多肽的蛋白亚基不能正确折叠,或未组装成寡聚体,它们一般不能进入高尔基体,并且它们一旦被识别,便会通过Sec61p复合体从内质网腔转移到细胞质基质,进而被泛素化,然后通过泛素化降解途径被相应的蛋白酶体降解。另外内质网中的UDP-葡萄糖糖蛋白葡糖基转移酶可以再次糖基化那些未折叠完全的蛋白,糖基化的蛋白继续在凝集素钙黏蛋白及分子伴侣的双重作用下完成最终折叠并再次去糖基化。概述蛋白质分选的途径、类型及其细胞分子基础一、

3、途径先翻译后转运:细胞质基质游离核糖体上完成多肽链的合成,然后转运至膜围绕的细胞器。边合成变转运:即蛋白质合成在游离核糖体上起始之后,由信号肽及其与之结合的SRP引导转移至糙面内质网,然后新生肽边合成变转入糙面内质网腔或定位在ER膜上,经转运膜泡运至高尔基体加工包装再分选至溶酶体、细胞膜或分泌到细胞外,内质网与高尔基体本身的蛋白质分选也是通过这一途径完成的。二、类型跨膜转运:主要是指共翻译转运途径中,在细胞质基质中起始合成的蛋白质,在信号肽-SRP介导下转移到内质网,然后边合成转运或进入内质网腔或插入内质网膜;此外是指后翻译转运途径中,在细胞质基质核糖体上完成合成的多肽链在不同靶向信号序列指导

4、下,依不同的基质转运到线粒体、叶绿体和过氧化物酶体等细胞器。膜泡转运:以COP包被膜泡的装配与运输为例,这个过程从内质网到高尔基体。首先是细胞质中可溶性Sar1-GDP与ER膜蛋白Sec12相互作用,催化GTP置换形成Sar1-GTP,其次是与GTP结合后引发Sar1构象改变暴露出疏水N端并插入ER膜,然后与膜结合的Sar1对包被蛋白的进一步装配起募集者的作用,即一个结合之后,会引起其他相同的单位与之共同结合成为一个更大的单位,当Sar1与ER膜结合之后,就给之后的Sec23/Sec24复合物的提供了结合位点,从而在ER膜出芽区形成三重复合物Sar1-GTP/Sec23/Sec24,Sec13

5、/Sec31复合物与该三重复合物结合,起到了COP包被骨架的作用,最后蛋白Sec16结合在ER膜的胞质表面与其他复合物和包被蛋白结合。包被组装完成后,Sec23亚基促进GTP被Sar1水解,Sar1-GTP从膜泡上释放,引发去装配而解聚。 门控转运:即是像细胞核核孔等的像门一样的控制性运输。以细胞核孔的运输为例。若在被动运输中,核孔具有一定得大小,理论上小分子物质可以自由通过,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有些小分子会因为与其他大分子结合,而被选择是否能够通过核孔。若在主动运输中,则其主动运输具有高度的选择性,主要体现在一下三个方面:1、对运输颗粒大小的限制(其孔的大小可以调控,可以特异性的选择通过分子的

6、大小);2、该主动运输是一个信号识别与载体介导的过程,需要消耗ATP,并表现出饱和动力学特征;3、主动运输具有双向性,既能调控输入,也能调控输出。胞质转运:即是物质在细胞质中的运输。这一过程与细胞骨架密切相关,但由于细胞质基质的结构尚不清楚,因此对其中的蛋白质转运特别是信号传导途径中蛋白质分子的转运方式了解甚少。三、细胞分子基础 所谓细胞分子基础即是经过哪些部位进行分选运输1.从细胞质基质输入到线粒体的分子基础。线粒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向线粒体的运输并准确行驶功能具有重大意义。若物质从细胞质基质进入线粒体基质,首先,游离核糖体上的前体蛋白与胞质蛋白分子伴侣Hsp70结合,并使

7、其保持未折叠或部分折叠状态,其N端具有靶向序列,前体蛋白与内外膜接触点附近的输入受体(Tom20/22)结合,被转运进入输入孔,进而穿过内外膜接触点的输入通道(外膜Tom40,内膜Tom23/17),然后Hsp70与输入蛋白结合并水解ATP以驱动基质蛋白的输入,输入的基质蛋白的靶向序列被基质蛋白酶切除,同时Hsp70也从新输入的基质蛋白上释放出来,进而折叠,产生活性构象。若物质从细胞质基质进入线粒体内膜,以A途径为例,途径A:外膜上的Tom22/20识别N端靶向序列,将其转运到指定位置后,带有靶向序列的蛋白将通过外膜上的Tom40通道蛋白进入膜间隙,再通过内膜上的通道蛋白Tim23/17进入线粒体,期间被转运的蛋白与基质Hsp70结合,靶向序列被切除,其上的停止转移序列结合在内膜上,从而使整个蛋白结合在了内膜上。3.过氧化物酶体蛋白的分选 过氧化物酶体是真核细胞中唯一利用分子氧氧化底物小分子后,用于合成的细胞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