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的后效应及其临床应用.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89913 上传时间:2021-08-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生素的后效应及其临床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抗生素的后效应及其临床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抗生素的后效应及其临床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抗生素的后效应及其临床应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抗生素的后效应及其临床应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生素的后效应及其临床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生素的后效应及其临床应用.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抗生素的后效应及其临床应用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人民医院(药剂科 朱安祥,心内科 王洁)734000近二十多年来,抗生素的后效应已在国内外相关领域引起广泛的关注和重视1,2。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PAE) 系指细菌与抗生素经短暂接触,当药物浓度下降低于最低抑菌浓度(MIC)或消除后,细菌的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是抗生素对致病微生物特有的效应。由于抗生素药效学,包括PAE的原理十分复杂,故而对PAE在临床上的认识与应用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目前认为抗生素后效应的临床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设计给药方案,通过对PAE的认识与运用,确定抗生素的给药间隙应

2、根据药物浓度超过MIC或最低杀菌浓度(MBC)的时间加上PAE的持续时间,从而可延长给药时间,减少药物剂量,起到既不影响疗效又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作用3;联合用药的评价,采用联合的PAE法评价抗生素的联合应用,确实发挥了评价抗生素药效学指标的作用2,促进了临床合理、有效应用抗生素。许多研究认为PAE是抗生素药效学的一个重要特性,可作为评价新的抗菌药物和抗生素的联合用药及设计合理给药方案的重要参考指标。1、PAE产生机制 抗生素产生PAE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存在以下几种观点:细菌与抗生素接触,当药物消除后,可使细菌产生多种可检测的变化,如酶和非酶蛋白活性改变、细菌形态学改变、细菌代谢及生长抑

3、制、细胞受体改变、对吞噬作用的敏感性改变和对抗生素再接触的敏感性改变等,其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人民医院(药剂科 朱安祥,心内科 王洁)734000.中有些方面可能是PAE作用机理;抗生素与细菌短暂接触后,其与细菌靶位持续性结合,引起细菌的非致死性损伤,从而使其延缓细菌恢复正常功能,使细菌恢复生长变慢4;抗生素后促白细胞活性效应(PALE), PALE是指抗生素与细菌接触后,菌体发生变形,更易被吞噬细胞识别和杀伤,于是产生抗生素与白细胞协同杀菌效应,从而使细胞修复时间延长5,其主要表现在经抗菌药物处理后细菌易于被吞噬,有关研究6观察到抗菌药物处理后的活菌数目是减少的;适应性耐药,是指细菌与抗菌药物

4、接触后可出现短暂的对第二次接触药物的杀菌作用减弱的效应的现象7,即在药物作用初期呈快速杀菌作用,继之为一段缓慢性适应性耐药过程,当细菌再次与药物接触时,其杀菌作用减弱甚至消失,当细菌与药物脱离接触后,其对药物的敏感性又可恢复8。适应性耐药与PAE均取决于持续的药物作用与剂量依赖性,但这两种现象是否由同一机制所产生尚不明确。 2、PAE的测定方法 2.1 体外PAE检测方法 基本原理是将受试菌与一定浓度的抗生素短暂接触后,清除抗生素,然后与未处理的对照组比较细菌恢复生长的时间,按公式PAETC计算,其中T、C分别为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菌恢复生长的时间。PAE的研究大多在体外进行,通常是用对数生长期细

5、菌(菌浓度调至l06 107 cfum1)与所研究的抗生素作用一定时间后,去除抗生素,再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要求同时设同样处理的未用药组及持续药物作用组9。2.2体内PAE检测方法 基本方法是制造动物细菌感染模型,给抗生素后监测药物浓度变化并定时取感染部位组织或体液进行菌落(cfu)计数。按公式:PAE=TCM计算(T、C分别为实验组与对照组cfu增长1Ig的时间,M为组织或体液血药浓度高于MIC的时间)2。体内PAE研究时要同时检测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如血药浓度、峰浓度及半衰期等。常用的动物体内模型有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小鼠股部感染模型、家兔脑膜炎模型、豚鼠肺感染模型和兔及大鼠的心内膜炎模型等

6、。3、影响PAE的因素抗生素的后效应可受细菌种类、接种量,抗生素种类、浓度、接触时间及机体等因素影响。具体如下: 细菌种类不同,PAE值差异很大;不同种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不同,对同一细菌的PAE值不同,同种抗生素对不同细菌的PAE亦不同;药物浓度、接触时间与PAE长短关系大致可分浓度依赖型(如氨基糖苷类)、时间依赖型(如-内酰胺类)和时间浓度型(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用对PAE的影响有协同、相加、无关和拮抗作用;机体对PAE的影响,机体的病理生理状态、免疫功能、药物动力学变化等因素可影响抗生素浓度、接触时间与杀菌效应等,而影响体内PAE。4、PAE的临床应用近年来,医学界通过大量的体外试验和

7、动物模型所做的体内试验逐渐加深了对PAE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同时注意到PAE在评价新的抗生素药物、设计合理给药方案和对抗生素联合用药的评价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4.1 评价新的抗生素 随着国内外对PAE的研究逐渐深入和广泛, 使人们认识到细菌与抗生素短暂接触,达到抑制和杀死细菌的作用浓度,当药物消除,抗生素药物血浓度低于MIC或 MBC(最小杀菌浓度)后,细菌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因此对免疫功能正常的人发生感染时,血药浓度并不需要始终维持在大于MIC或MBC。对PAE的深入研究,也改变了人们长期认为抗生素药物必须达到 MIC或 MBC时才有良好抗菌效果的传统观念,PAE作为重要的药效学参数,较大程

8、度上完善了药效学评价指标,全面反映了药物、细菌及宿主三者的关系,为化学合成的新的抗生素的评价和应用中抗生素的重新评价提供了新的依据。PAE作为全面评价抗生素药效学的又一重要指标,正在临床中发挥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抗生素的合理应用。4.2设计合理、科学的给药方案 以前设计抗生素给药方案仅依靠血药浓度、消除速率及组织分布等药代动力学数据作参考,忽视了药物对细菌生长繁殖规律的影响,通过对PAE理论的认识与运用,确定抗生素的给药间隙应根据药物浓度超过MI C或MBC的时间加上PA E的持续时间,从而可延长给药时间,减少药物剂量,起到既不影响疗效又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作用。4.3联合用药的评价

9、 临床对严重的难治性感染、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混合感染和防止细菌产生耐药等常采用联合用药方案。以往用体外药敏试验评价联合用药的合理性,现在可采用联合的PAE法来评价抗生素的联合应用,其判断标准分为协同、相加、无关和拮抗,如果两药联用后PAE呈协同或相加作用,原则上应减少药物的剂量,延长用药间隔时间。应用PAE方法对联合用药进行评价,确实促进了临床抗生素联合应用的科学性、合理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提高了医院医疗质量。目前,也有人将P AE与体外联合药敏试验一并作为判定联合用药是否具有合理性的指标,其标准为两药联用的 PAE值之和延长1h为协同,相近为相加,与单用 PAE较大值接近为无关,比单用 P

10、AE较小值还小为拮抗10。 总之,抗生素后效应近年来已受到极大的关注和重视。PAE作为全面评价抗生素药效学的又一重要指标,在评价新的抗生素药物、设计合理给药方案和对抗生素联合用药的评价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对PAE理论的深入认识和具体应用,在减少给药次数、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减少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减轻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及有效控制医院内感染等方面已显示出其一定的现实价值和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1. McDonald PJ,Craig, WA,Kunin CM. Persistent effect of antibiotics on Staphylococcus aureus after ex

11、posure for limted periods of timeJ. 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1977,135:217-223.2.王浴生.抗生素后效应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抗生素杂志,1996,21(4):306-315,320.3.胡天佑,郭华平. 抗生素后效应与合理使用抗生素J.中国药业,2004, 13(12):5-6. 4.李革晖.抗生素后效应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合理用药J.广西医学,2003,25(8):1443-1445. 5.张志萍,王 睿,方 翼,等.14种抗菌药物对绿铜假单胞菌的抗生素后效应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9,19(1

12、1):656-659. 6.Daikos GK.Continuous versus discontinuous antibiotic therapy:the role of the post-antibiotic effect and other factorsJ.Journalof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1991,27(2):157-160.7. Gould IM,Milne K,Jason C. Concentration-dependent bacterial killing, adaptive resistance and post-antibiotic

13、 effect of ciprofloxacin alone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gentamicinJ. Drugs under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research, 1990,16(12): 621-628.8.胡天佑,郭华平.抗生素后效应与合理使用应抗生素J.中国药业,2004,13(12):5-6.9.Bundtzen RW,Gerber AU,Cohn DL,et al. Postantibiotic suppression of bacterial growthJ. Reviews of Infectious Diseases, 198l,3(1):28-37.10.张红云,曾伟华,程道慧. 抗生素后效应与临床合理用药J.中国药房, 2005,16(5):388-389. 专业范本可能没有涵盖全面,最好找专业人士审核后使用,感谢您的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