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月光曲》公开课教学设计(已上过).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516875 上传时间:2021-08-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6.《月光曲》公开课教学设计(已上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6.《月光曲》公开课教学设计(已上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6.《月光曲》公开课教学设计(已上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6.《月光曲》公开课教学设计(已上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6.《月光曲》公开课教学设计(已上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6.《月光曲》公开课教学设计(已上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6.《月光曲》公开课教学设计(已上过).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月光曲教学设计第二实验小学分校 叶雅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幽静、纯熟、清幽、陶醉、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体会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法,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由音乐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入设计解题整体感知具体研习课堂小结当堂检测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教学重点】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月光曲的,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

2、人民的同情心。【教学难点】贝多芬感情变化的原因。初步学习分辨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法,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教学方法】为了紧扣大纲,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针对高年级语文教学要注重学法指导的要求,我指导学生采用课前预习法、课堂质疑问难法、合作学习法、想象入境法、课后延伸法、,让学生在读、思、评、议、悟的过程中学习课文。【教学用具】幻灯片、月光曲的音乐、【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1、同学们,刚才你们听到的这首动听的乐曲,你有什么感受?我们都被它陶醉了,这就是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的谱写月光曲。(板书:月光曲)如此优美动听的曲子,他是怎样

3、谱写而成的呢?这里面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请同学们打开课本26课月光曲。2、你对谱写月光曲的作者贝多芬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介绍贝多芬基本情况,老师根据情况进行补充)生:(师出示贝多芬的相关情况)师:看来这位同学课前预习十分详细!(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快速浏览课文,出示自学内容师:现在,同学们一遍默读课文,完成导学稿上的自主学习部分!2、检测自学情况师:现在,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自主学习情况呢?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在这个故事中,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首曲子?哪一个自然段描写了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内容? 三、读中感悟,了解创作过程1、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

4、里?故事是怎么发生的?【读第二、三自然段,此刻发生了什么?】(1)贝多芬先生为听到断断续续的琴声。(为什么引起他的注意?)(2)在这幽静的小镇上,有人在弹他的曲子,他会怎么想?小结:正是带着这种好奇和疑问的心情,贝多芬最终走进姑娘家,为姑娘弹曲子。2、贝多芬最终走进了这间小屋,他看到了什么?(1)引导读第四自然段。(2)找出表示兄妹俩生活贫穷的词语?除了看到他们贫穷的生活状态,还看到了什么?(3)贝多芬是怎么做的?3、分角色读5、6自然段(音乐起)(1)当贝多芬倾情地为姑娘弹完这首姑娘弹过的曲子后,盲姑娘是怎样的表现?(激动)她说了什么?【师:(出示)“弹得多纯熟啊(ua)!感情多深哪!您,您

5、就是贝多芬先生吧?”】(2)理解“您,您”的不同含义和语气,并知道朗读!(3)盲姑娘怎么知道弹琴的人是贝多芬呢?总结:在故事的前面,盲姑娘多么希望亲自贝多芬弹奏曲子,而现在贝多芬就站在她面前,正为他弹奏呢?她的心情十分(激动)。然给我们带着激动的心情一起来读一读!4、贝多芬是怎样回答盲人姑娘的?5、当时弹琴的环境如何呢?总结:多么美好而清幽的月夜呀!正式这个美丽的夜晚让贝多芬有了创作的灵感,于是他借着清幽的月光有一次按起了琴键,此时他弹奏的这首曲子就是著名的月光曲!7、(小声放音乐)默读第9自然段(1)你们听了曲子是什么感受?(导学案合作探究两个小题)(汇报)师:你能从文章中找到这些句子吗?(

6、2)生找出后,让一生读,师生引读第九段。(3)配上音乐和图片一起来感受一下!(4)尝试有感情地朗读,比比谁的朗读最精彩A、这三个情景一样吗?有变化吗?分别该用怎样的语气和节奏来朗读呢?B、指名谈谈并分别试读,师生评价。C、激励学生间进行比赛、挑战,入情入境地读,美美地读。(音乐起)D、激情朗读,再现情景让我们用充满激情和变化的朗读来再现这些美妙的情景吧。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和图片。(配上月光曲音乐和三个情景相应图片)(5)、理解联想及其产生的原因A、这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的情景真的是皮鞋匠亲眼见到的吗?这月亮的升起,升高,这海面由微波粼粼变得波涛汹涌,真的是刚才发生的事实吗?B、哪些句子所

7、写的内容是联想?哪些是写实?请分别用“_”和“”勾出来。(6)小结:通过学习,在你心中,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四、拓展延伸1、听贝多芬另外一首著名的乐曲致爱丽丝,听着音乐,你的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画面?以“我静静地听着,我好象看到了”开头说一段话。五、小结今天这堂课,我们领略了月光曲的美,接着又听了一段音乐,并对音乐展开了丰富的联想。音乐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可以愉悦我们的心灵,还可以培养我们的想象能力。老师希望同学们课后可以去搜集一些世界名曲来听一听,像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这些著名的乐曲家的作品,将会是你的首选。六、板书设计26月光曲听:琴声谈:一曲创:月光曲月亮升起微波粼粼 月亮升高风卷浪涌

8、知音月光照耀波涛汹涌七、教学反思月光曲是一篇精读课文,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无论是乐曲、语言、情感,都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在教学中,我也同样地让学生多次听这首曲子,让他们从感官中理解这首曲子,让他们在读和听的过程中感受到“海上升明月”的奇丽景象划分成三个画面(第二次“三步分解”乐曲再一次理出人物感情变化线):第一幅:月亮刚从“水天相接”处升起,海面上“洒遍银光”;第二幅:月亮越升越高,天空出现了“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第三幅:“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这不仅是听,还要让学生想象,读出来。在教学当中,我充分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及声音高低、面部表情来调动学生的激情,让学生感染到自己

9、情感,从而融入自己的激情当中,创设出良好的教学环境。而学生也能在我的指引下,逐渐地理解月光曲,再利用朗读来充分表达出来,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充分的发泄,以达到情感上的升华。最后,让学生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理解。教学中,在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体会了课文的意境之后,我运用多媒体播放月光曲的音乐,图片,让学生配乐诵读,从而切身体会月光曲的旋律,感受艺术的魅力。不足之处:本篇课文景美情深,描写联想到的画面的时候,语调是变化的的。而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指导的不够。课堂上,由于急于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学生在联想部分朗读不够到位,而且朗读的形式太少,没有很好达到教学的目标。而在让学生感悟乐曲的时候,配上了音乐图片,但是音乐没有和图片结合的很好。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不断改进提高,以达到理想效果。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