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过安仁.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539339 上传时间:2021-08-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舟过安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舟过安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舟过安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舟过安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舟过安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舟过安仁.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舟过安仁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和静县第三中学的赵晓莉,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古诗词三首中的舟过安仁。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来说说对这节课的思考。一、说教材 舟过安仁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第五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诗。本组课文为我们再现了童年生活的多彩与纯真,在学习中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是单元教学的重点。 舟过安仁以新奇的角度写渔童行舟过江,以伞作帆,张伞使风时天真、活泼的情景。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全诗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生动描写了儿童的稚气行为。既展现了两个小渔童无忧无虑、充满童稚和奇思妙想的形象;又使得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

2、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从中也流露出诗人的童心不泯。依据新课标对本学段的阅读要求和本册教材特点,同时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 正确认识两个生字,能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看注释,边读诗边想象诗中情景,理解诗意,感悟诗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悟古诗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受到美的熏陶。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以下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诗中意境,感受小童形象,体会诗中情感,有感情地诵读。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古诗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受到美的熏

3、陶。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学过很多古诗,他们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对学习古诗抱有一定的热情,但有时,对诗歌背后蕴含的诗人情感还不能深刻地体会到。所以在教学中,我淡化了对诗意的讲解,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三、说教法、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教学本首诗,我重点运用“情景教学法”、“设景想象教学法”,借助多媒体课件与音乐来创设学生乐于接受,能走进其间的意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多向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 此外,我还采用了“诵读法”、“重点字词剖析教学法”进行教学

4、,在下面的教学过程中将作详细阐述。四、说教学流程。我主要从以下四个环节展开教学。(一)、 童诗接龙,引发童心 开课伊始,课件出示七句有关写儿童的古诗词,师生互动进行古诗接龙,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接着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一边让学生感受着童趣走进课堂。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基调,课堂教学也因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二)、 品读诗歌,感知童心 在此环节中,重点是品读诗歌。因此我安排了学生反复读诗,抓住重点字词理解诗意,引导学生在读诗中想象画面,根据诗句想象出隐藏在诗句背后的情景,最后使学生能达到入情入境的朗读、讲解诗意。并在读诗中感悟诗人所表达的童乐童趣。(三)、拓展诗歌,

5、享受童心 舟过安仁是一首写儿童充满童趣的诗,我想,要让学生入情入境,老师首先要进入角色,不能是一位旁观者,也应该和诗人一样拥有一颗不泯的童心。因此,在感受诗中两小童的童趣之时,我和同学们也一起回味自己的童年趣事。通过拓展诗人杨万里的另一首充满童趣的诗稚子弄冰,让学生进一步的感受童年的纯真与快乐,并能和诗中充满童趣的事情与我们每一位学生紧密联系起来,共享童心。(四)、读写结合,不泯童心 此环节是一个课外延伸,做到读写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自己独特的感受去描绘出舟过安仁这个美丽的故事。五、说板书设计 舟过安仁 宋 杨万里 诗中有画 童趣 诗中有情 板书是体现文章脉落的载体,通过板书可以让人明白此节课的中心。本课的板书设计我是根据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而定,让学生明白诗中有画、诗中有情,本首诗主要表现了童趣横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