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 妇科 后进生.doc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1557953 上传时间:2021-08-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关节 妇科 后进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骨关节 妇科 后进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骨关节 妇科 后进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关节 妇科 后进生.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发展史 骨伤学 是临床医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研究防治骨折和关节脱位的一门学科。晋代葛洪的肘后救卒方首先记载使用夹板固定骨折,指出固定后患肢勿令转动,避免骨折重新移位,同时夹缚松紧要适宜。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病理学专著,该书已将伤科列为专章。唐代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伤科专著,它阐述了骨折的治疗原则为复位、夹板固定、功能锻炼和药物治疗。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系统的整理了元代以前的伤科成就,是世界上采用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的第一人,并在麻醉法、整复技术、固定与功能锻炼等方面作了较全面的介绍。明代朱橚的普济方记载了15个人体部位的骨折和关节脱位,介绍了用悬吊带牵引复位

2、治疗颈椎骨折和脱位。清代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将正骨手法归纳为:魔接端提推拿按摩。概论骨折病因:外因:直接暴力(特点常造成横行骨折货粉碎性骨折,骨折处软组织损伤较严重)、间接暴力(特点常造成斜行、螺旋形或压缩性骨折,一般软组织损伤较轻),肌肉牵拉力,积累性损伤。内因及其他原因:年龄、健康状况、职业因素,骨骼的解剖部位和结构,病理因素,受伤姿势。骨折的位移:成角移位、侧方移位、短缩移位、分离移位、旋转移位。按损伤程度分类:不完全,完全周围软组织脏器损伤分类:单纯、复杂骨折线形态分类:横形、斜行、螺旋形、粉碎、嵌插、压缩、裂纹、青枝、骨骺、凹陷。骨折诊断:一、受伤史,二、 全身症状,三、局部症

3、状:一般症状:疼痛、局部肿胀、功能障碍;特殊症状:畸形、异常活动、骨擦音,骨折三大特殊症状。并发症:早期:创伤性休克、感染、内脏损伤(肺损伤,肝脾破裂,膀胱尿道直肠损伤)、脂肪栓赛、脑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血管损伤、缺血性挛缩。晚期:褥疮、坠积性肺炎、尿道感染和结石、损伤性骨化、创伤性关节炎、缺血性骨坏死、迟发性畸形、关节僵硬。骨折愈合过程一、血肿机化期,又称活血化瘀期,此期内服外用以行瘀活血生新为主;二、原始骨痂形成期,又名接骨续损期,药物治疗以接骨续筋为主,活血祛瘀为辅;三、骨痂改造塑形期,又名壮骨坚筋期,药物应以补肝肾、养气血、壮筋骨为主。骨折临床愈合标准:局部无压痛,无纵向叩击痛;局部

4、无异常活动;X线摄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功能测定;连续观察2周骨折处不变形,则观察的第一天即为临床愈合期。骨折的骨性愈合标准:具备临床愈合标准的条件;X线摄片显示骨折线消失,骨小梁通过骨折线。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一、全身因素:年龄、全身健康状况;二、局部因素:损伤程度、断面接触、断端的血供、感染的影响、治疗因素。骨折的急救:抢救生命、止血、包扎、固定、运送患者。解剖复位:骨折之畸形和移位完全纠正,恢复了骨的正常解剖关系,对位(指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指两骨折端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时,成解剖复位。功能复位:骨折复位虽尽了最大努力,某种移位仍未完全纠正,但骨折在该位置愈

5、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者,称功能复位。(1)对线标准:骨折部的旋转移位、分离移位、必须完全纠正;(2)对位标准:长骨干骨折,对位至少应达1/3左右,干骺端骨折,对位至少应达3/4左右;(3)长度标准:下肢骨折短缩移位,成人不超过1cm,儿童不超过2cm。夹板固定的适应症:四肢闭合性骨折,包括关节内和近关节骨折经手法整复成功者,不稳定的骨折需要配合皮牵引或骨牵引;四肢开放骨折,创面小或经处理窗口愈合者;四肢陈旧性骨折适合于手法复位者。夹板固定的禁忌症:不能按时观察的患者,严重的开放性骨折;皮肤广泛擦伤;肢体严重肿胀,末端已有血循环障碍现象。夹板固定的包扎方法:(1)虚增包扎法:先在骨折部敷贴

6、平整、均匀、厚薄适中的外用药物,再从伤肢远端开始向近端包扎绷带12层,然后放置固定垫,安放对骨折起主要作用的的两块夹板,以绷带包扎,再放置其他夹板,并用绷带包扎覆盖。最后用扎带34条捆扎。此法的优点是夹板不易移位,肢体受的压力均匀,股东叫牢靠。(2)一次包扎法:骨折复位后一次敷药、放置固定垫,安放夹板时,将几块夹板依次前后内外顺序安放在伤肢的四周,用34条扎带捆缚固定。此法操作简单,使用的绷带较少,但夹板易移动,故应经常检查调整。注意事项:(1)固定垫大小要合适,放置要准确;(2)抬高患肢,以利于肢体肿胀消退;(3)密切观察伤肢血运,特别是固定后14d内更应注意肢端动脉搏动及皮肤温度、颜色、感

7、觉、肿胀程度、手指或足趾的主动活动等;(4)若在夹板两端或骨突处出现疼痛点时,应开夹板检查,以防发生压迫性溃疡,或放置衬垫防止压迫。(5)定期做X线透视或拍片,检查骨折对应情况;(6)随时酌情调整扎带的松紧度。特别是固定后2周内,一般每周2次,2周后如位置良好,也应定期复查,直至临床愈合。常用石膏类型:前臂石膏、长臂、小腿、长腿、肩人字、髋人字石膏,石膏背心牵引疗法:皮肤、骨、布托牵引用药:早期 (1)攻下逐瘀法 适应症:早期蓄瘀,便秘、腹胀,苔黄,脉数的体实患者;方药:胸部伤蓄瘀者用大成汤加减,胁肋伤蓄瘀者复原活血汤加减,腹部伤蓄瘀者用鸡鸣散加减,腰及四肢伤蓄瘀者用桃核承气汤加减。(2)行气

8、活血法 适应症:本法适用于气滞血瘀、局部肿痛、无里实热证,或宿伤而有瘀血内结及某种禁忌症而不能猛攻急下者。方药:以活血化瘀为主的复原活血汤、活血止痛汤;行气为主的柴胡疏肝散、复元通气散;行气与活血并重的腹部伤为主的膈下逐瘀汤、胸胁伤为主的血府逐瘀汤等。 中期 接骨续筋法 适应症:骨位已正,筋已理顺,筋骨已有连接但未坚实,尚有瘀血未去者。方药:有续骨活血汤、新伤续断汤、接骨丹、壮筋续骨丹等 后期 补益肝肾法:适应症:损伤后期,年老体弱,骨折迟缓不愈合,骨质疏松而肝肾虚弱者。 方药:有补肾壮筋汤、壮筋养血汤、生血补髓汤、左归丸、右归丸等。外治法:;敷贴法(药膏、膏药药散)、搽擦法、熏洗法、热熨法、

9、药线法、中药离子导入法骨折的练功疗法 分类:徒手练功:局部、全身锻炼 器械练功 作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促进骨折愈合;减少肌肉萎缩的程度和防止关节黏连僵直;预防骨质疏松;扶正祛邪,促进功能恢复。 原则:1.功能锻炼应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2.练功宜尽早进行,并贯穿治疗的整个过程;3.练功循序渐进,由少至多,逐步加大,切忌急于求成,采用任何粗暴的被动活动;4.根据受伤的时间、程度、性质、部位、类型及骨折整复后的稳定程度,决定功能锻炼的动作;5.限制不利于病情好转的活动,以防发生疼痛、肿胀、再度移位、骨折等;6.鼓励患者树立信心,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持之以恒,坚持锻炼。骨折各个阶段的形

10、式和步骤:1.初期:此期局部疼痛、肿胀、骨折不稳定,练功的幅度不宜过大,形式主要是患肢肌肉收缩活动,二骨折部上下关节暂时不活动;2.中期:此期局部疼痛消失,肿胀消退,软组织损伤修复,骨折端亦趋向稳定,骨痂开始出现,形式除继续进行有利的肌肉收缩锻炼外,骨折部的上下关节应开始活动;3.后期:局部软组织已恢复正常,骨折已达到临床愈合,形式是上肢做各关节的协同活动并逐步达到正常的活动范围,还可以配合器械锻炼,咦恢复肢体原有的肌力和灵活性。骨折的畸形不愈合是指在错位愈合的骨折中,骨折断端在重叠、旋转、成角的状态下连接引骨折迟缓愈合:骨折经治疗后,已超过同类骨折正常愈合的最长期限,骨折处局部仍有肿胀、压痛

11、、纵向叩击痛、异常活动、功能障碍。骨折不愈合:是指骨折愈合功能停止,骨折端已形成假关节,X线显示骨折端相互分离,间隙增大,骨段硬化或萎缩疏松、髓腔封闭,用一般的固定方法无法使它连接者。开放性骨折的处理 原则:主要是争取时间,抓紧清创,把已污染的伤口变成近似洁净的伤口,把开放性骨折转变为闭合性骨折。 伤口的处理:对于伤后68小时的伤口,应争取彻底清创,消灭污染,清除异物,切除一切无活力的组织,使污染伤口变成外科伤口,受伤时间超过8h者,应根据受伤的部位、伤口情况是否清创缝合,超过12h者,除面、唇伤口外,一般不做清创缝合。锁骨 锁骨骨折重叠畸形 或向下成角移位时,可致锁骨下动、静脉和臂丛神经损伤

12、;典型体征:伤员头偏向伤侧以缓解胸锁乳突肌的牵拉引起的疼痛,同时用健侧手托住伤侧前臂及肘部,以减少伤肢重力引起的骨折端的疼痛。整复方法:患者坐于高凳上,挺胸抬头,双手叉腰,一助手站于患者背后,将一腿屈曲,足踏坐凳边缘上,膝部顶住患者两侧肩胛骨之间,以双手扳持患者两肩前外侧,向外后徐徐牵拉,使之呈扩胸姿势。当骨折端牵开后,术者站于患者前侧,手按压骨折端的高突部,使之平复即可 。固定方法:1.“8”字绷带固定 患者坐位,亮腋各置棉垫,用绷带从患侧后经腋下,绕过肩前上方横过背部,绕对侧腋下,经肩前上方,绕回背部至患侧腋下。包绕812圈,包扎后,用三角巾悬吊于患肢胸前。 双圈固定法:患者坐位,选择大小

13、适当的棉圈,分别套在患者的两肩上,胸前用布条锁骨系于双圈上,然后在背后拉紧双圈,迫使两肩后伸,用布条分别在两圈的上下方系牢,最后在患侧腋窝部的圈外再加缠棉垫12个,加大肩外展,利用肩下垂之力,维持骨折对位。肱骨外科颈骨折 1.裂纹型骨折 骨折端无移位;2.嵌插骨折 骨折端相互嵌插,短缩移位;3.内收型骨折 骨折端远侧端内收,近侧端相应的外展,形成两骨折端向外成角移位,骨折端常有嵌插;4.外展型骨折骨折远侧段外展,近侧端相应的内收,向内成角移位,两骨折端常相互嵌插;5.后伸型骨折 近侧端向前屈曲,远折端的后侧皮质与近侧端相嵌插呈向前突起成角或重叠移位;6.合并肩关节前脱位。整复方法:1.内收型骨

14、折:采用牵拉外展推挤提按法;2.外展型骨折:采用牵拉推挤按压内收复位法。 固定方法:若内收型骨折,内侧的蘑菇头应放在肱骨内上髁的上部;若外展型骨折,蘑菇头应顶在腋窝部;有向前成角者,在前侧夹板下相当于成角突出处置1平垫。内收型骨折,在外侧夹板下相当于成角突出处置1平垫;外展型骨折者,则在外侧夹板下相当于肱骨大结节处放1平垫。肱骨干骨折 特点:如发生在外科颈以下,、胸大肌止点以上,多为横断形骨折,远折端由于胸大肌、背阔肌的牵拉而向内移位,此型骨折不多见,多发生于儿童。如骨折发生在胸大肌止点以下、三角肌止点以上,近折端受胸大肌的牵拉而向内移位,远折端受三角肌的牵拉和肱二头肌及肱三头肌的收缩影响而向

15、外向上重叠移位,骨折亦多为横断型。如骨折发生在三角肌以下,则近折端受三角肌的牵拉而外展,远折端因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的收缩作用,而向上重叠移位。如发生在下段,因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收缩力线偏于肱骨中轴线的内侧,故折端多向外突起成角移位。固定方法:上1/3骨折要超肩关节,下1/3骨折要超肘关节,中1/3骨折则不超过上、下关节。肱骨髁上骨折 伸直型:骨折的近侧端向前移位,远侧段向后移位,并可表现为尺偏移位,或桡偏移位,或旋转移位。尺偏移位为骨折远端向后、内方移位。桡偏移位为骨折远端向后、外侧方移位,还造成两骨折端的外侧部分一定程度的压缩,骨折近段端的外侧骨膜剥离。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移位严重者,骨折近

16、侧端常损伤肱前肌并对正中神经和肱动脉 造成压迫和损伤。屈曲型:骨折线自前上方斜向后下方,骨折远侧段向前移位,近侧端向后移位。骨折远端还同时向内侧或外侧移位而形成尺偏型骨折或桡偏型骨折。肱骨外科骨折 肱骨外髁包括非关节面(包括外上髁)和关节面两部分,故肱骨外髁骨折也属关节内骨折。前臂伸肌群及部分旋后肌附着于肱骨外髁的外后侧,骨折后受肌肉牵拉常造成不同的移位。肱骨外髁骨折骨折块包括肱骨外髁、肱骨小头骨骺、滑车外侧部分及干骺端骨质。,如果治疗不当,可遗留肘部畸形引起功能障碍。 注:骨折块在X线显示很小,但实际上骨块几乎是巩固下端的一半,在阅片式应需注意。桡、尺骨干双骨折 1.直接暴力:两骨骨折多在同

17、一水平,呈横断、粉碎性骨折或多段骨折。此种损伤所致的骨折常合并较严重的软组织损伤,或呈开放性骨折,骨折愈合较慢,易于感染,所以对手的和前臂的功能影响较大。2.传达暴力:在桡骨中上段发生骨折,多为横断或锯齿状骨折,暴力通过斜行的骨间膜转移到尺骨,造成尺骨低位短斜行骨折。桡、尺两骨的骨折线一般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尺骨骨折线往往低于桡骨骨折线。若儿童可发生青枝骨折,桡、尺骨骨折端均向掌侧成角移位,且远侧骨折端的旋后移位。3.扭转暴力:两骨螺旋形骨折,骨折线的方向是一致的,多数是由内上(尺骨内侧)而斜向外下(桡骨外侧),但往往平面不同,尺骨骨折线在上,桡骨骨折线在下。另外,整复后,保持前臂中立位,骨间距

18、离最宽,骨间膜紧张,有利于骨折端相互维持位置。上1/3骨折前臂可放置稍旋后位。桡骨远端骨折 正常人桡骨下端关节面向掌侧倾斜(即掌倾角)1015度,向尺侧倾斜(即尺倾角)2025度。分型:伸直型、屈曲型、背侧劈裂型和掌侧劈裂型。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与股骨干之间形成一夹角,称为颈干角或内倾角,在婴儿时期约为150度,到了成年,其正常范围可在110140度,但大多数皆在125135度。 股骨头、颈部的血运主要来自三个途径,1.关节囊小动脉:是股骨头颈部血供的主要来源;2.股骨干滋养动脉:该路血运仅达股骨颈基底部,小部分与关节囊的小动脉有吻合支;3.圆韧带小动脉:由闭孔动脉发出的一支的小动脉,比较细,叫

19、内骺动脉,供血量有限,仅能供给股骨头内下部的血运,与外骺动脉之间有吻合支。股骨头颈部的上述血供来源在骨折后常遭到破坏,导致血供的减少或中断,使骨折易于发生迟缓愈合、不愈合、甚至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按骨折部位分类:头下型、颈中型和基底部。 按骨折线走行分类:外展型骨折、内收型骨折。人工假肢置换术的优点:假肢置换后,可允许老年患者立刻负重并恢复活动能力,有利于预防卧床和不活动引起的并发症,假肢置换消除了股骨颈骨折的骨不连接和缺血性坏死的问题。股骨粗隆间骨折 第一类顺粗隆间骨折;第二类逆粗隆间骨折:1.顺粗隆间骨折,骨折无移位,为稳定骨折;2.骨折线至小粗隆上缘,该处皮质可压陷,骨折移位呈内翻移位;3

20、.小粗隆骨折变为游离骨片,粗隆间移位骨折,内翻畸形;4.粗隆间骨折加大粗隆骨折,成为单独骨折块;5.大小粗隆各成为单独骨折块,亦可为粉碎性骨折。股骨干骨折 移位特点:1.上1/3骨折骨折近端因受髂腰肌、臀中、小肌及外旋肌的作用,产生屈曲、外展及外旋移位;骨折远段则向后、向上、向内移位;2.中1/3骨折时移位无一定规律,由于内收肌的作用,骨折端向外成角移位;下1/3骨折时,由于膝后方关节囊及腓肠肌的牵拉,骨折远端多向后倾斜,有压迫或损伤腘动脉、静脉和腓总神经的危险。牵引复位固定:1.垂直悬吊皮肤牵引:适用于3岁以下的儿童;2.水平皮肤牵引:适用于48岁的儿童;3.骨牵引:适用于较大的儿童及成年人

21、。股骨髁上牵引,适用于中 1/3骨折及远端骨折端向后移位的下1/3骨折;股骨髁间牵引,适用于骨折位置低且远端向后移位的下1/3骨折;胫骨结节牵引,适用于上1/3骨折及骨折远端向前移位的下1/3骨折;牵引时,上1/3骨折患肢置于屈髋外展位;中1/3骨折患肢置于外展中立位,下1/3骨折远端向后移位时,患肢应置于屈髋屈膝中中立位。牵引重量1/71/8体重,牵引复位后配合大腿夹板固定,持续牵引68周。髌骨骨折 髌骨略呈三角形,尖端向下,被包埋在股四头肌肌腱部,其后方是软骨面,与股骨两髁之间软骨面相关节,即髌股关节。病因、特点:1.直接暴力多因外力直接打击在髌骨上,其髌前腱膜及髌骨两侧腱膜和关节囊多保持

22、完好,骨折部位较小,亦可为横断骨折、边缘骨折或总行劈裂骨折。2.肌力强力收缩者,多由于股四头肌猛力收缩,所形成的牵拉性损伤;肌力强力收缩所造成髌骨横断骨折,上下骨块有不同程度的分离移位,髌前筋膜及两侧扩张部撕裂严重。胫腓骨干骨折 治疗目的:是恢复小腿的承重功能,纠正骨折端的短缩、成角与旋转移位,恢复下肢的长度和力线,应重点处理胫骨骨折。对骨折端的成角与旋转移位应予完全纠正,以免影响膝、踝关节的负重功能和发生关节劳损。上1/3骨折时,采用超膝关节夹板固定;中1/3骨折时,采用不超膝踝关节夹板固定;下1/3骨折时,采用超踝关节夹板固定。踝部骨折 分型:内翻型、外翻型、外旋型、纵向挤压型和侧向挤压型

23、骨折。并发症:创伤性关节炎、踝关节脱位。脊柱骨折与脱位 分类 1.根据受伤机制和影像学检查分类:屈曲压缩性骨折、爆裂骨折、骨折脱位和附件骨折(横突、棘突、椎板或关节突峡部骨折);2.按稳定程度分类:稳定型和不稳定型(脊柱的稳定结构大部分被破坏,易发生脱位),脊柱“三柱概念”,即前纵韧带、椎体及椎间盘前2/3为前柱;后纵韧带、椎体及椎间盘的后1/3为中柱;椎弓、关节突关节、棘突、椎板、黄韧带、棘间韧带和棘上韧带为后柱。3.根据有无脊髓损伤分类:无神经损伤症状者和有神经损伤症状者。脊柱附件骨折:棘突骨折者,局部肿胀,可出现皮下瘀血。骨折部压痛明显,有时触及异常活动或骨擦音。横突骨折者,在翻身时,可

24、感到疼痛处有骨擦音,走路时要以手托扶受伤部位,特别是当上楼梯时,因腰方肌和腰大肌收缩,可引起骨折部疼痛,患者不能主动抬起下肢,检查时骨折局部压痛及保护性肌紧张。附件骨折X线特点:附件骨折X线多显示清楚,棘突骨折侧位片可显示,横突骨折正位片可显示,但应注意腰大肌外缘与横突交叉处可出现密度减低影,误以为横突骨折。关节突和椎弓峡部骨折不易在正、侧位显示,须拍左右斜位(45度)X线片。椎板骨折依据正位和斜位X线片。肋骨骨折 好发部位37肋 病因:1.直接暴力:胸廓内陷发生骨折,呈横断或粉碎性,骨折多向内移位,此类骨折易伤及胸膜和肺脏,造成气胸、血胸、肺挫伤等。第1、2肋骨骨折还可损伤臂丛神经、颈交感神

25、经。下位肋骨骨折易损伤肝脾肾脏等。2.间接暴力:骨折线常呈斜行,尖端锐利,偶可刺破皮肤形成开放性骨折。而刺破胸膜的机会较少。但第27后肋骨折的骨折端则往往向内移位,可刺破胸膜或肺脏而造成气胸、血胸。3.混合暴力:易发生多根肋骨骨折或一根 多段骨折,甚至多根多段骨折。此类骨折合并肺挫伤等内脏损伤的机会多。4.肌肉收缩:多发生于体质虚弱之人,骨折疏松的肋骨受到肋间肌、胸小肌、胸大肌或斜角肌的牵拉而发生骨折,故可视为病理性骨折。并发症:1.反常呼吸:一根肋骨单处或两段骨折,胸廓的稳定性常不被破坏,而多根多段骨折,或多根肋骨单处骨折合并 肋软骨骨折、胸肋关节脱位时,可使该处胸廓失去支持,形成浮动胸壁,

26、即连枷胸,吸气时胸腔负压增大,该处胸壁向内凹陷,呼气时因胸腔负压减低而向外凸出,由于呼吸时胸廓运动方向与正常相反,故又称反常呼吸。2.肺挫裂伤:3.气胸:可分为闭合性、开放性和张力性气胸三种;4.血胸:肺循环的压力低,肺的裂伤容易被血块所封闭,出血能自行停止。这种血胸称为非进行性血胸。5.纵隔气肿和皮下气肿。 气血胸的处理:少量气胸者,可于第二肋骨锁骨中线行胸腔穿刺,抽出积气。张力性气胸者在急救时,于前胸第二肋间锁骨中线处,用大头针行胸腔穿刺减压。肩关节脱位 肩关节结构特点:1.肱骨头大而圆,关节盂小而浅,只能容纳肱骨头的1/41/3. 2.关节囊松弛而薄弱,尤以前方为甚。 前脱位症状:患肩成

27、典型方肩畸形,患肩弹性固定于外展2030度位,在喙突下,腋窝内或锁骨下及肱骨头,肩峰下空虚。当患肢手掌放在对侧肩上,患肢肘关节不能贴近胸壁,或患肘先贴近胸壁,患侧手掌不能触及对侧肩,即为搭肩试验(Dugas征)阳性。整复方法 前脱位:1.手牵足蹬法:患者仰卧于床上,术者立于患侧,两手握住患肢腕部,并用近于患者一足抵于腋窝内,在肩外旋、稍外展位沿患肢纵轴方向用力缓缓拔伸,继而徐徐将患肢内收、内旋,利用足跟为支点的杠杆作用,将肱骨头挤于关节盂内,当有入臼声复位即告成功。2.拔伸托入法:患者取坐位,第一助手立于患者健侧肩后,两手斜形环抱固定患者胸部,第二助手一手握患肢肘部,一手握腕上部,外展外旋患肢

28、,向外下方牵引,用力由轻而重,持续23min。术者立于患肩外侧,两手拇指压其肩峰,其余手指插入腋窝内,在助手对抗牵引下,术者将肱骨头有回纳感觉,复位即告成功。肘关节脱位 分型及主要并发症1. 后脱位:可致尺骨冠状突骨折,或桡骨头、颈骨折,或肱骨外侧背侧骨折,可合并桡神经牵拉伤;2.侧后脱位:可致内外髁撕脱骨折;3.前脱位:可致尺骨鹰嘴骨折;4.分离脱位和分离脱位均会合并肱动、静脉压迫伤和正中神经、桡神经损伤。脱位晚期在肘部可发生骨化性肌炎、创伤性关节炎及肘关节僵直。整复方法 后脱位拔伸屈肘法:患者取坐位,助手立于患者背侧,双手握其上臂,术者站在患者前面,以双手握住腕部,置前臂旋后位,与助手相对

29、拔伸牵引,35min后,术者以一手握腕部保持牵引,另一手的拇指抵住肱骨下端向后推按,其余四肢置于鹰嘴处向前端提,并缓慢地将肘关节屈曲,若闻及入臼声,则说明脱位已整复。髋关节脱位 分型:后脱位、前脱位和中心性脱位。并发症:1.早期:髋臼缘及髋臼底骨折、股骨头颈骨折、同侧股骨干骨折、血管损伤和神经损伤;2.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创伤性关节炎和关节周围钙化。后脱位主要症状体征:伤后患肢呈屈曲、内收、内旋及短缩畸形,并呈弹性固定。患膝靠在健侧大腿中下1/3处,呈粘膝征阳性。大粗隆向后上移位,常于患侧臀后触及隆起的股骨头。髋关节主动活动丧失,被动活动时,出现疼痛加重及弹性固定。若髂股韧带同时断裂,则患

30、肢短缩、。若神经损伤多表现以腓总神经损伤为主,症见足下垂,足趾背伸无力,足背外侧感觉障碍。还需注意有无同侧股骨干骨折,若有则除脱位症外,并有患侧大腿肿胀,疼痛,异常活动和骨擦音,并有成角、短缩畸形。后脱位 a.拔伸屈肘法:患者仰卧铺于地面的木板上。助手以两手按髂前上棘以固定骨盆,术者面向患者,弯腰站立,骑跨于患肢上,用前臂、肘窝扣在患肢腘窝部,使其取款屈膝90度。现在内旋、内收位顺势拔伸,然后垂直向上拔伸牵引,使股骨头接近关节囊裂口,略将患肢旋转,促使股骨头滑入髋臼,当听到入臼声后,再将患肢伸直,即复位。B.回旋法(画问号法):患者仰卧,助手以双手按压在两侧髂前上棘固定骨盆,术者立于患侧,一手

31、握住患肢踝部,另一手以肘窝托提腘窝部,在向上牵引的基础上,将大腿内收、内旋,再髋关节极度屈曲,膝部贴近腹壁,然后将患肢外展、外旋、伸直。在此过程中听到入臼声,复位即告成功。骨痂形成的两个途径:1.骨折后24小时后,骨折端附近的外骨膜开始增生、肥厚,外骨膜的内层即生化层成骨细胞,产生骨化组织,形成新骨,称骨膜内化骨。新骨的的不断增多,紧贴在骨皮质的表面,填充在骨折断端之间,呈斜坡样,称外骨痂。与此同时,骨折端髓腔内的的骨内膜,也以同样的的形式产生新骨,填充在骨折断端的髓腔内,称内骨痂。2.填充于骨折断端之间由血肿机化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逐渐转化为软骨组织,然后软骨细胞增生、钙化、骨化而成骨,称软

32、骨内骨化,而分别形成环状骨痂和髓腔内骨痂。两种形式的相邻部分是互相交叉的,但软骨内骨化较骨膜内骨化复杂而缓慢,所以产生的骨痂在初期耐折力较弱。骨临床上应防止较大血肿,减少软骨内骨化的范围,使骨折较快愈合。骨折复位手法的作用及适应症:1.手摸心会,不仅是手法整复前的必要步骤,而且应贯穿于整个骨折的整复过程。2.拔伸牵引,可以克服肌肉收缩力,矫正重叠移位,恢复肢体的长度。3.旋转屈伸,旋转手法用来矫正骨折断端的间的旋转移位,屈伸手法用来矫正临近关节处骨折的移位。4.端挤、提按,主要用于纠正侧方移位,以拇指直接用力,作用于骨折断端迫使就位。从人体中轴讲,内外侧方移位用端挤手法,前后侧方位移用提按手法

33、。5.夹挤分骨,主要用于矫正两骨或多骨并列部位骨折的移位。6.折顶回旋,肌肉发达者的横断或锯齿形骨折,只靠牵引力不能完全纠正其重叠移位时,可改用折顶手法,这是一种比较省力的手法。7.摇摆触碰,该手法主要用于横断或锯齿形骨折,纠正其尚存的裂隙,使骨折断面紧密嵌插,复位后更加稳定。8.按摩推拿,主要用于调理骨折周围的软组织,使受扭曲的肌肉、肌腱随着骨折复位而得以理顺。骨牵引的适应症、进针部位及重量:骨骼牵引的力量较大,持续牵引的时间较长,因而有较好的牵引效果。1.股骨髁上牵引:适用于需要牵引力量较大的股骨干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髋关节中心型脱位以及骨盆骨折合并骶髂关节脱位的患者,亦用于陈旧性髋关节

34、脱位,或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术前准备。还常用于软组织挛缩等引起的髋关节畸形,用皮肤牵引无效者。穿刺部位是自髂股上缘划一条与股骨垂直的横线,再沿腓骨小头前缘向上述横线引一垂线,此两线的交点即为穿刺点,也可在内收肌关节上方2cm处进针。穿刺时应自内向为进针避免损伤血管。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81/6. 2.胫骨结节牵引:适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干骨折和髋关节中心型脱位的治疗及陈旧性 髋关节后脱位或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穿刺部位在胫骨粗隆到腓骨头连线的中点,由外侧传向内侧进针,以免损伤腓总神经。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81/6. 3.跟骨牵引:适用于胫骨平台骨折、不稳定性胫腓骨干骨折,小腿开放性骨折污染

35、严重或已发生感染者、某些跟骨骨折及膝关节轻度挛缩畸形的早期治疗。穿刺部位在内踝尖端至足跟后下缘连线的中点。一般成人的牵引重量为35kg。 4.颅骨牵引:适用于颈椎骨折脱位,尤其在移位较大的骨折脱位。取仰卧位,剃头,在头皮上划两条线:一条是头前后方向的正中线;一条是由两侧乳突尖做一垂直通过颅顶的连线,此两线交叉处为中点。牵引重量一般第1、2颈椎用4kg,以后每下一椎体增加1kg,复位后其维持牵引重量一般为34kg。桡骨远端骨折手法整复夹板固定:1.伸直型骨折:患者取坐位,患肢外展,肘关节屈曲90度前臂中立位。拔伸牵引矫正嵌插,腕屈曲以矫正远端向背侧移位,腕尺偏以矫正远端向桡侧移位。在维持牵引下在

36、桡骨远端背侧、桡侧及骨折近端掌侧分别放1平垫,然后用4块夹板超腕关节固定。夹板上端达前臂中上1/3处,背侧夹板和桡侧夹板的下端应超过腕关节,限制手腕的桡偏和背伸活动。用34条布带捆扎,最后将前臂置于中立位,屈肘90度,悬吊于胸前。固定23周后,反调掌背侧夹板,一般固定4周左右即可。2.屈曲型骨折:患者取坐位,肘关节屈曲90度,前臂旋后位手掌向上。拔伸牵引矫正嵌插,腕屈曲以矫正远端向背侧移位,腕尺偏以矫正远端向桡侧移位。整复后,在骨折远端的掌侧和近端的背侧,各放置一平垫,若有远端向桡侧移位,则在远端桡侧也放一平垫。桡侧夹板和掌侧夹板下端,应超过腕关节,限制手腕的桡偏和屈曲活动,尺侧夹板和背侧夹板

37、不超过腕关节,以保持骨折对位。固定23周后,反调掌背侧夹板,一般固定4周左右即可。肱骨髁上骨折整复固定 患者仰卧,前臂置于中立位。在肘关节伸直位或屈曲位沿着上肢的纵轴方向进行拔伸,即可矫正重叠短缩移位及成角移位。若骨折远端旋前或旋后,应先矫正旋转移位,拔伸,横向挤压矫正侧方移位。最后矫正骨折前后移位。桡偏型骨折轻度桡偏可不予整复,以免发生肘内翻,髁上骨折有重叠,均应用合骨法;髁上骨折有重叠短缩移位时,复位手法以拔伸法和两点按压为主,不宜用折顶法,以免尖锐的骨折端刺伤血管神经。夹板固定前应根据骨折类型=放置固定垫。放置固定垫后,依次放好4块夹板。伸直型骨折固定肘关节于屈曲90110度位34周。屈曲型骨折固定肘关节于屈曲4060度位2周,而后再换夹板将肘关节改屈肘90度位固定12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