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金塔四中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复习题(无答案) 北师大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559603 上传时间:2021-08-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金塔四中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复习题(无答案) 北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甘肃省金塔四中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复习题(无答案) 北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甘肃省金塔四中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复习题(无答案) 北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甘肃省金塔四中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复习题(无答案) 北师大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甘肃省金塔四中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复习题(无答案) 北师大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金塔四中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复习题(无答案) 北师大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金塔四中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复习题(无答案) 北师大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金塔四中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复习题(无答案) 北师大版基础知识一、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损(ku)( )父之丘 始龀( )(shung)( )妻 穷(ku)( )箕(jbn)( ) 畎( )亩 胶(g)( ) 行(f) ( ) 法家拂( )士 发鸠( )之山 柘( )木 文首白( hu)( ) 其鸣自詨( ) 常衔 ( ) 以(yn)( )于东海 咯咯( )作嗽 老翁哂( )曰 自(hn) ( )下至尾闾( ) 下缒( ) 嗣( )彪 励文(k)( )公 (sh)( )学 弗之(da)( ) 叱咄 ( )俟( )其欣悦 负箧( )曳(x)( ) 皲裂 ( ) 媵( )人 以

2、(qn)( )拥覆 持汤沃( )灌 绮( )绣 (yn)( )袍敝( )衣 烨( )然若神人 今虽(mo)( )老 谬( )称 非聘( )徽( )州唐打猎 ch( )异 zhn( )仰 转li( ) p( )美 旁w( )二、指出下列 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甚矣,汝之不惠3河曲智叟亡以应 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5无陇断焉 6所以动心忍性,7曾益其所不能 8困于心,衡于虑9入则无法家拂士 10文首,白喙11同舍生皆被绮绣 12四支僵劲不能动13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 14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三 、解释加点的词日再食 耄老 以衾拥覆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四海亦

3、谬称其氏名 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始龀 寒暑易节 非聘徽州唐打猎卒获有所闻 故天将降 汝心之固 穷匮 举于版筑 行拂乱而后喻 溺而不返 以堙于东海 果自林中出 下缒不能动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腰白玉之环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动心忍性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杂然相许 甚至,汝之不惠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夸父与日走,入日 老翁察中涵意不满 其目以毛帚扫之四、 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古今意义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 古义 今义乃遣吏持币往饮于河、渭,所以动心忍性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或遇其叱咄河阳之北达于汉阴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

4、患者是炎帝之少女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固不可彻 百里奚举于市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五 、说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帝感其诚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六 、文言文中“之”有以下几种用法(1)当助词“的”(2)当动词“到、往” (3)当代词指代人、事、物当 他她它(们)(4)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意义(5)用在句末用来补足音节无意义,指出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1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2 弗之怠3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4 视之5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 6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7余之从师也, 8

5、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9 久之,目似暝。 10操蛇之神闻之11 乃厚赠遣之 12始龀(chn),跳往助之七、 写出下列句子中“其” “以”的意思。其如土石何? 以中有足乐者必先苦其心志 俯身倾耳以请其状如乌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 无从致书以观一狼洞其中 以君之力阅读练习(一)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1“河曲智曲亡以应”中的“亡以应”的意思可以用一个成语

6、来替代_。2“虽我之死,有子存焉何苦而不平?”这是愚公反驳河曲智叟的话,请你谈谈对这一句话的理解。答:3.愚公移山的打算,愚公妻子和智叟都提出同样的疑问。但两人的语气有什么不同?愚公对两人的态度又有何不同?其妻献疑:“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一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答:4用课文原句填空。(1)愚公移山的目的是_。(2)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3)表现愚公移山艰苦的句子是_。(4)河曲智叟“笑而止之”的根据是_。5、文中从哪几个方面侧面烘托了愚公移山的艰难?答:6、你从愚公移山的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7、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积累与运用1孟子,名_,字_,_时期著名的_家,_家,是_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和 称为四书。2解释下列画横线字的意思。苦其心志_ 人恒过,然后能改_入则无法家拂士_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_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节奏。(标出两处即可)故 天 将 降 大 任 于 是 人 也二、文中第1段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他们经历上的共同点是什么?请你再举出这样的一个事例。答:三、读过本文,使人不由想起这样一些格言警句:_,从来纨绔少伟男。(写出上句)_,哪得梅花扑鼻香。(写出上句)宝剑锋自磨砺出,_。(写出下句)*四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认识“生于忧患,

8、死于安乐”这一观点?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答:(三)送东阳马生序(明朝:宋濂)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

9、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嗜学() 硕师( ) 媵人( ) 容臭( )廪稍( ) 负箧( ) 皲裂( ) 耄老( )二、重点字词解释。(1)余幼时即嗜学( ) (2)无从致书以观( )(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4) 弗之怠( )(5) 走送之( ) (6)不敢稍逾约( )(7) 既加冠( ) (8) 无硕师名人与游( )(9) 尝趋百里外( ) (10) 门人弟子填其室( )(

10、11) 未尝稍降辞色( ) (12) 援疑质理 ( )(13) 或遇其叱咄( ) (14) 礼愈至( )(15) 俟其欣悦( ) (16) 穷冬( )(17) 负箧曳屣 ( ) (18) 至舍( )(19) 持汤 沃灌( ) (20)以衾拥覆 ( )(21) 寓逆旅主人( ) (22)腰白玉之环 ( )(23)右备容臭( ) (24)烨然若神人 ( )(25)緼袍敝衣( ) (26)略无慕艳意( )(27)无从致书以观( ) (28) 四支僵劲不能动( )三、解释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以衾拥覆(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俯身倾耳以请(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 四、译句

11、: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4、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5、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6、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7、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8、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9、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10、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1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五、理解并回答(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2)最能表现作者抄

12、书之苦的句子是:(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4)为什么作者在众多富有的同学中能“略无羡艳意”:(5)宋濂年轻时代求学的艰辛都表现在哪些方面:(6)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 ”与“ ”之间的矛盾来决定的。(7)第一自然段着重叙述了自己的求学经历,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自己创造条件读书的。(8)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表现了什么?(9)据你看,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0)作者“缊袍敝衣”处在“被绮绣烨然若神人”的同学中间,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对此你有何评价。(11)读完全文;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和品质?课外

13、积累。“古人刻苦求学的事迹”悬梁刺股:东周时代,苏秦读书欲睡锥刺骨。 西汉,孙敬昼夜苦读,以绳系头悬屋梁。凿壁偷光:西汉,匡衡勤学无烛凿壁偷光读书。囊萤映雪:晋朝,车胤(yn)囊萤读书。晋,孙康家贫,映雪读书。知识链接古代对人的年龄有特殊的说法.下面的词是什么年龄段?襁褓 不满周岁 ; 孩提 23岁; 总角垂鬓 就是小孩子幼年、儿童;豆蔻年华 女子十三四岁 ; 及笙 女子十五 ;弱蔻应该是弱冠:男子二十而立之年 三十 ;不惑之年 四十; 知天命 五十 ; 花甲 六十 ;古稀 七十六、段意与中心段意:(1)少年时求书艰难的情况和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2)成年后,求师难和求师诚恳的态度。(3)远学

14、从师之苦(道路难走,饭食差,衣着破)。中心:作者以自己艰苦且勤奋的读书经历现身说法,勉励马生勤奋学习。3.文中作者的哪些求学行为深深地打动了你?(至少回答三点)4.先达“未尝稍降辞色”,有时还“叱咄”弟子,而作者不仅“俯身倾耳以请”,而且“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对于这种求学态度和师道尊严的风气,你有何看法?发展空间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已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日:“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15、乐而乐也。”(选自宋史范仲淹传)1.给下列画横线字注音并释义。(1)啖粥而读 音:_ 义 :_(2)辄以水沃面 音:_ 义:_(3)食不给 音:_ 义:_2文中最能体现范仲淹思想的句子是:_3.自选一个角度,谈谈对范仲淹的认识。答:陈蕃立志蕃(指陈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古代行政区域单位)薛勤来候(拜访)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选自后汉书陈蕃传)1、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答:2、读了此文,你有何感想?答:3、本文对陈蕃的抱负持肯定态度,但又有人认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对此,你有何看法?为什么?答:4、古今中外,有许许多多人少有大志,你能否再举出一两个事例子呢? 答: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