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 [宋词赏析,黄公绍,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 .docx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1560478 上传时间:2021-08-2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 [宋词赏析,黄公绍,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 [宋词赏析,黄公绍,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 [宋词赏析,黄公绍,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 .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 [宋词赏析,黄公绍,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 [宋词赏析,黄公绍,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 .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 宋词赏析,黄公绍,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 青玉案 黄公绍 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孤独溪桥畔。 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本词在阳春白雪、翰墨大全、花草粹编等书中皆列入无名氏之作。唯历代诗余、词林万选题作黄公绍,唐圭璋先生认为此乃失考所致。这首词是思归怀人之作。它之所以由无名氏经过辗转而堂皇地列在有名词人的名下,说明它曾流传很广,并且有着较高的审美价值。 “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社日是古时祭祀土神的日子,分春社与秋社,统天万年历云:“立春后五戊为春社,立秋后五戊为

2、秋社”,这里指春社。每逢社日,妇女有停针线的习惯,墨庄漫录云:“唐宋妇人社日不用针线,谓之忌作。”张籍诗亦云:“今朝社日停针线”,此即诗人所本。诗人一开头就着意于远方的爱妻:在这社日来临,百无聊赖之际,她肯定会因思念异乡的丈夫而愁绪万端。由于诗人用春燕的成双反衬夫妻的分别,所以,不用细致的描写,一个悲伤憔悴的思妇的形象便如在目前。“年年”二字下得尤其沉痛,它示意读者,这对不幸的情侣已经受了长期的别离,今日的悲伤只不过是往昔的连续罢了! “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孤独溪桥畔。”此三句写诗人自身的孤独,因和意中人凄凉的境况遥相呼应,更显得镇静动人。春日已过大半,自己却仍在乱山深处、溪桥

3、之畔淹留,固守离愁之苦。“乱”字包含了诗人全部的况味,它既意味着身世的孤独,又象征着离愁的紊乱和深重。这样,词中的“乱山”就不仅仅是一个客观存在,同时也是惹起诗人愁思的情感化的产物,它的沉重与凄凉,使我们自然联想到词人精神上的压抑。 “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这两句的意思是:春衣已破,谁为补缀?想到此,不由得泪洒春衫。此处看似俚俗,实为诗人的卓越之处。由于词人表达相思之苦,一般不外乎两种情形,或以物喻愁,或直抒胸臆,诗人抛弃了陈旧的套式,从夫妻这一特别的关系着眼,选择了日常生产中最一般的“针线”情节作为表达情感的契机,这样就具体而不抽象,真实而不矫饰,正如贺裳所评:“语淡而情浓,事浅而言深。” “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这四句是全词的关键所在,也是写得最精彩的片断。它的高妙之处在于把思念之情落实到具体事物上,因此显得充足之至,缠绵之至。从形式上看,它很像晁补之的忆少年起句:“无穷官柳,无情画轲,无根行客,”排句连蝉直下,给人以气概非凡之感。从意境上看,它更接近李商隐的诗句“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的韵味:当红日西沉,诗人解鞍归来,虽有鲜花,却无人佩戴,以酒浇愁,又无人把盏,醉后更无人照管。这是多么凄楚的情景!于此,诗人的情感恣肆了,笔调放纵了,但读来并不会使人产生轻薄之感,此中神秘,正如陈廷焯所说:“不是风流放荡,只是一腔血泪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