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部分答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584367 上传时间:2021-08-2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组成原理部分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部分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部分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部分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部分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组成原理部分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组成原理部分答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46 某机字长为32位,其存储容量是64KB,按字编址的寻址范围是多少?若主存按字节编址,试画出主存字地址和字节地址的分配情况。解:主存容量64KB,如果按字编址,有64KB / 4B = 16K 个可寻址单元寻址范围是 214或0 16K-1地址xx0000存储器字节0字节1字节2字节3字节4字节5字节6字节7字节8字节9xx0001xx0010xx0011xx0100xx0101xx0110xx0111xx1000xx1001如果按字节编址,有64K个可寻址单元。每个字包含4个字节。用二进制表示的地址,字地址的最低2位是00。字地址存储器字节0字节1字节2字节3xxx0000字节0字节1字

2、节2字节3字节0字节1字节2字节3xxx0100xxx1000字节地址xx00xx01xx10xx114、7. 一个容量为16K32位的存储器,其地址线和数据线的总和是多少?当选用下列不同规格的存储芯片时,各需要多少片?1K4位,2K8位,4K4位,16K1位,4K8位,8K8位解:地址线和数据线的总和 = 14 + 32 = 46根;选择不同的芯片时,各需要的片数为:1K4:(16K32) / (1K4) = 168 = 128片2K8:(16K32) / (2K8) = 84 = 32片4K4:(16K32) / (4K4) = 48 = 32片16K1:(16K32)/ (16K1) =

3、 132 = 32片4K8:(16K32)/ (4K8) = 44 = 16片8K8:(16K32) / (8K8) = 24 = 8片4.15 设CPU共有16根地址线,8根数据线,并用(低电平有效)作访存控制信号,作读写命令信号(高电平为读,低电平为写)。现有下列存储芯片:ROM(2K8位,4K4位,8K8位),RAM(1K4位,2K8位,4K8位),及74138译码器和其他门电路(门电路自定)。试从上述规格中选用合适芯片,画出CPU和存储芯片的连接图。要求:(1)最小4K地址为系统程序区,409616383地址范围为用户程序区;(2)指出选用的存储芯片类型及数量;(3)详细画出片选逻辑。

4、4K的系统程序区可以用4K4的ROM芯片,2片4096-16383的用户程序区应该用4K8的RAM芯片,3片解 A15 A14 A13 A12 A11 A0 CPU D0 D7A0 A11 4k4 ROMD0 D3 S1 3-8 译 码C器BAA0A11 4k8 RAMI/O0I/O7 1A0A11 4k8 RAMI/O0I/O7 A0A11 4k8 RAMI/O0I/O7 A0 A11 4k4 ROMD0 D3 4-28 设主存容量为256K字,Cache容量为2K字,块长为4。(1)设计Cache地址格式,Cache中可装入多少块数据?(2)在直接映射方式下,设计主存地址格式。(3)在四路

5、组相联映射方式下,设计主存地址格式。(4)在全相联映射方式下,设计主存地址格式。(5)若存储字长为32位,存储器按字节寻址,写出上述三种映射方式下主存的地址格式(1)Cache的块数 = 2K / 4 = 512Cache的块地址为9位,块内地址为(2)直接映射主存地址为18位,其中块地址为16位,块内地址为2位主存地址的最高7位作为TagTag块地址字地址2位9位7位格式:(3) 四路组相联Cache的组数 = 512 / 4 = 128Cache的组地址为7位。主存地址的最高7位和中间2位共同作为Tag主存地址格式:Tag块地址字地址2位7位7位Tag2位(4) 全相联Tag字地址2位16

6、位主存地址格式:(5)32位字 = 4 字节Tag块地址字地址2位9位7位字节地址2位直接映射Tag块地址字地址2位7位7位Tag2位字节地址2位四路组相联Tag字地址2位16位字节地址2位全相联4-29 假设CPU执行某段程序时共访问Cache命中4800次,访问主存200次,已知Cache的存取周期是30ns,主存的存取周期是150ns,求Cache的命中率以及Cache-主存系统的平均访问时间和效率,试问该系统的性能提高了多少?Cache的命中率H= 4800 /(4800+200)= 4800 / 5000 = 0.96TC =30 nS TM = 150 nS TA = HTC +(

7、1H)TM = 0.9630+(10.96)150 = 34.8 nS或者TA = HTC +(1H)(TM + TC)= 0.9630+0.04(150+30) = 36 nSCache-主存层次的效率e =(访问Cache的时间TC /平均访问时间TA)100%=(30 / 36)100% = 83.33%或者e =(30 / 34.8)100% = 86.2%采用Cache速度提高倍数 = TM / TA = 150 / 36 = 4.167或者 = TM / TA = 150 / 34.8 = 4.314-30一个组相连映射的CACHE由64块组成,每组内包含4块。主存包含4096块,

8、每块由128字组成,访存地址为字地址。试问主存和高速存储器的地址各为几位?画出主存地址格式。Cache的组数 = 64 / 4 = 16主存地址的位数 = 12位块地址+ 7位字地址 = 19位Cache地址的位数 = 4位组地址+ 7位字地址 = 11位4-32设某计算机的主存容量为4MB,Cache容量为16KB,每个字块有8个字,每个字有32位。设计一个四路组相联映象的Cache组织。(1)画出主存地址字段中各段的位数。(2)设Cache起始为空,CPU依次从主存单元0,1,89单元读出90个字(主存一次读出1个字),并重复按此次序读8次,问命中率为多少?(3)若Cache速度是主存的6

9、倍,问采用Cache与无Cache比较速度提高多少倍?解:(1)题目没有说明主存是按字节编址还是按字编址。如果主存按字编址,容量4MB,有1M字,每个可寻址单元的容量为1个32位字。 1M=220, 主存地址为20位。如果主存按字节编址,容量4MB,每个可寻址单元的容量为1个字节。 4M=222, 主存地址为22位。(下面假设主存按字节编址)Cache容量16KB,每个字是32bit = 4B, 需2位字节地址。Cache的总字数=16KB/4B = 4K字 每行8个字,行内的字地址3位Cache的行数= 41024/8 = 512行 (四路组相联) Cache的组数= 512/4 = 128

10、 组 组地址7位Tag组号字字节7位9位3位2位 地址结构:(2) 分析Cache-主存映象关系:主存的第i块映象到Cache的第i组(每组4行)。主存的089单元在011块中。程序运行时,读0单元不命中,将第0块(8个字)装入Cache的0组。接下去读17单元都命中。读8单元不命中,将第1块(8个字)装入Cache的1组。接下去读915单元都命中。读每行的第一个字都不命中。这样,一直到读89单元,总共有12次不命中。由于Cache有128组,所以,Cache不满,在这个过程中不发生替换。装入Cache的90个字在以后的重复访问中全部命中。命中率H = 命中次数 / 访存的总次数H =(890

11、-12) /(890)= 708 / 720 = 0.9833TA=HTC +(1H)TM TA / TM = HTC / TM +(1H)=0.9833(1/6)+0.0167 = 0.180583采用Cache速度提高倍数 = TM / TA = 1 / 0. 180583 = 5.5376 倍4-38磁盘组有6片磁盘,最外两侧盘面可以记录,存储区域内径22cm,外径33cm,道密度为40道/cm,内层密度为400位/cm,转速3600转/分。 (1)共有多少存储面可用? (2)共有多少柱面? (3)盘组总存储容量是多少? (4)数据传输率是多少?解: 每片有2个记录面,且最外两侧盘面可以

12、记录可用存储面数= 26 = 12 柱面数=(3322)2)40=220 每道存储容量= 22400 = 27646 bit = 3455 B 盘组总存储容量=每道存储容量柱面数存储面数= = 220123455 B =9121200 B= 8907.422 KB = 8.7 MB 数据传输率= 276463600 / 60 = 1658760 bps = 1.659106 B/S4-39 某磁盘存储器转速为3000转/分,共有4个记录盘面,每毫米5道,每道记录信息12 288字节,最小磁道直径为230mm,共有275道,求: (1)磁盘存储器的存储容量; (2)最高位密度(最小磁道的位密度)

13、和最低位密度; (3)磁盘数据传输率; (4)平均等待时间设磁盘存储器转速为3000转/分,共有4个记录面,每毫米5道,每道记录信息12288字节,最小磁道直径为230mm,共有275道,磁盘存储器的存储容量最高位密度和最低位密度 磁盘数据传输率 平均等待时间解:如果该磁盘存储器的4个盘面都是用户可用的,则磁盘存储器的存储容量 = 存储面数柱面数每道存储容量= 427512288 B = 13516800 B = 13200 KB = 12.89 MB如果该磁盘存储器的4个盘面中有1个是用户不可用(伺服)的,则磁盘存储器的存储容量 = 327512288 B = 10137600 B = 99

14、00 KB 最高位密度是最内层磁道的位密度最高位密度 = 磁道容量 / 最内层磁道的周长 = 12288 B/(230mm)= 12288 B /(2303.1416)= 12288 B / 722.568 = 17 B/ mm =136 bpm最低位密度是最外层磁道的位密度记录区的外直径=最小磁道直径+ 2磁道数/道密度= 230 +2275 / 5 = 340 mm最低位密度 = 磁道容量 / 最外层磁道的周长 = 12288 B /(340mm)= 12288 / (3403.1416)= 12288 B / 1068.144 = 11.5 B/ mm = 92 bpm 磁盘的数据传输率

15、 = 12288 B3000 / 60 = 614400 B/S = 4915200 bps 平均等待时间是磁盘旋转半圈的时间平均等待时间 =(60 / 每分钟转速)1/2 =(60 / 3000)1/2 = 0.001 S = 1 ms5.1 I/O有哪些编址方式?各有何特点? 解:常用的I/O编址方式有两种: I/O与内存统一编址和I/O独立编址; 特点: I/O与内存统一编址方式的I/O地址采用与主存单元地址完全一样的格式,I/O设备和主存占用同一个地址空间,CPU可像访问主存一样访问I/O设备,不需要安排专门的I/O指令。 I/O独立编址方式时机器为I/O设备专门安排一套完全不同于主存

16、地址格式的地址编码,此时I/O地址与主存地址是两个独立的空间,CPU需要通过专门的I/O指令来访问I/O地址空间。5.13 说明中断向量地址和入口地址的区别和联系。 解: 中断向量地址和入口地址的区别: 向量地址是硬件电路(向量编码器)产生的中断源的内存中断向量表表项地址编号,中断入口地址是中断服务程序首址。 中断向量地址和入口地址的联系: 中断向量地址可理解为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指示器(入口地址的地址),通过它访存可获得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5.15 什么是中断允许触发器?它有何作用? 解:中断允许触发器是CPU中断系统中的一个部件,他起着开关中断的作用(即中断总开关,则中断屏蔽触发器可视为

17、中断的分开关)。5.16 在什么条件和什么时间,CPU可以响应I/O的中断请求? 解:CPU响应I/O中断请求的条件和时间是:当中断允许状态为1(EINT=1),且至少有一个中断请求被查到,则在一条指令执行完时,响应中断。6.1. 最少用几位二进制数即可表示任一五位长的十进制正整数? 解:五位长的十进制正整数中,最大的数99999满足条件:216(=65536)99999217(=131072),故最少用17位二进制数即可表示任一五位长的十进制正整数。6.4. 设机器数字长为8位(含1位符号位在内),写出对应下列各真值的原码、补码和反码。 -13/64,29/128,100,-87 解:真值与

18、不同机器码对应关系如下:6.5. 已知x补,求x原和x。x1补=1. 1100; x2补=1. 1001; x3补=0. 1110; x4补=1. 0000; x5补=1,0101; x6补=1,1100; x7补=0,0111; x8补=1,0000; 解:x补与x原、x的对应关系如下:6.9当十六进制数9B和FF分别表示为原码、补码、反码、移码和无符号数时,所对应的十进制数各为多少(设机器数采用一位符号位)? 解:真值和机器数的对应关系如下:6.12. 设浮点数格式为:阶码5位(含1位阶符),尾数11位(含1位数符)。写出51/128、-27/1024所对应的机器数。要求如下:(1)阶码和

19、尾数均为原码。(2)阶码和尾数均为补码。(3)阶码为移码,尾数为补码。 解:据题意画出该浮点数的格式:阶符1位阶码4位数符1位尾数10位 将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x1= 51/128= 0.0110011B= 2-1 * 0.110 011B x2= -27/1024= -0.0000011011B = 2-5*(-0.11011B)则以上各数的浮点规格化数为:(1)x1浮=1,0001;0.110 011 000 0 x2浮=1,0101;1.110 110 000 0(2)x1浮=1,1111;0.110 011 000 0 x2浮=1,1011;1.001 010 000 0(3)x1浮

20、=0,1111;0.110 011 000 0 x2浮=0,1011;1.001 010 000 0 6.14. 设浮点数字长为32位,欲表示6万间的十进制数,在保证数的最大精度条件下,除阶符、数符各取一位外,阶码和尾数各取几位?按这样分配,该浮点数溢出的条件是什么? 解:若要保证数的最大精度,应取阶的基=2。 若要表示6万间的十进制数,由于32768(215) 6万 65536(216),则:阶码除阶符外还应取5位(向上取2的幂)。 故:尾数位数=32-1-1-5=25位 按此格式,该浮点数上溢的条件为:阶码 32 该浮点数格式如下: 1 5 1 256.15. 什么是机器零?若要求全0表示

21、机器零,浮点数的阶码和尾数应采取什么机器数形式? 解:机器零指机器数所表示的零的形式,它与真值零的区别是:机器零在数轴上表示为“0”点及其附近的一段区域,即在计算机中小到机器数的精度达不到的数均视为“机器零”,而真零对应数轴上的一点(0点)。若要求用“全0”表示浮点机器零,则浮点数的阶码应用移码、尾数用补码表示(此时阶码为最小阶、尾数为零,而移码的最小码值正好为“0”,补码的零的形式也为“0”,拼起来正好为一串0的形式)。6.16设机器数字长为16位,写出下列各种情况下它能表示的数的范围。设机器数采用一位符号位,答案均用十进制表示。 (1)无符号数; (2)原码表示的定点小数。 (3)补码表示

22、的定点小数。 (4)补码表示的定点整数。 (5)原码表示的定点整数。 (6)浮点数的格式为:阶码6位(含1位阶符),尾数10位(含1位数符)。分别写出其正数和负数的表示范围。 (7)浮点数格式同(6),机器数采用补码规格化形式,分别写出其对应的正数和负数的真值范围。解:(1)无符号整数:0 216 - 1,即:0 65535; 无符号小数:0 1 - 2-16 ,即:0 0.99998; (2)原码定点小数:-1 + 2-151 - 2-15 ,即:-0.99997 0.99997(3)补码定点小数:- 11 - 2-15 ,即:-10.99997(4)补码定点整数:-215215 - 1 ,

23、即:-3276832767(5)原码定点整数:-215 + 1215 - 1,即:-3276732767(6)据题意画出该浮点数格式,当阶码和尾数均采用原码,非规格化数表示时:最大负数= 1,11 111;1.000 000 001 ,即 -2-92-31最小负数= 0,11 111;1.111 111 111,即 -(1-2-9)231则负数表示范围为:-(1-2-9)231 -2-92-31最大正数= 0,11 111;0.111 111 111,即 (1-2-9)231最小正数= 1,11 111;0.000 000 001,即 2-92-31则正数表示范围为:2-92-31 (1-2-

24、9)231(7)当机器数采用补码规格化形式时,若不考虑隐藏位,则最大负数=1,00 000;1.011 111 111,即 -2-12-32最小负数=0,11 111;1.000 000 000,即 -1231则负数表示范围为:-1231 -2-12-32最大正数=0,11 111;0.111 111 111,即 (1-2-9)231 最小正数=1,00 000;0.100 000 000,即 2-12-32则正数表示范围为:2-12-32 (1-2-9)2316.17. 设机器数字长为8位(包括一位符号位),对下列各机器数进行算术左移一位、两位,算术右移一位、两位,讨论结果是否正确。 x1原

25、=0.001 1010;y1补=0.101 0100;z1反=1.010 1111; 解:算术左移一位:x1原=0.011 0100;正确 y1补=0.010 1000;溢出(丢1)出错 z1反=1.101 1111;溢出(丢0)出错 算术左移两位: x1原=0.110 1000;正确 y1补=0.101 0000;溢出(丢10)出错 z1反=1.011 1111;溢出(丢01)出错 算术右移一位:x1原=0.000 1101;正确 y1补=0.010 1010;正确 z1反=1.101 0111;正确算术右移两位:x1原=0.000 0110(10);产生误差 y1补=0.001 0101;

26、正确z1反=1.110 1011;正确6.19. 设机器数字长为8位(含1位符号位),用补码运算规则计算下列各题。 (1)A=9/64, B=-13/32,求A+B。 (2)A=19/32,B=-17/128,求A-B。 (3)A=-3/16,B=9/32,求A+B。 (4)A=-87,B=53,求A-B。 (5)A=115,B=-24,求A+B。 解:(1)A=9/64= 0.001 0010B, B= -13/32= -0.011 0100B A补=0.001 0010, B补=1.100 1100A+B补= 0.0010010 + 1.1001100 = 1.1011110 无溢出A+B

27、= -0.010 0010B = -17/64 (2)A=19/32= 0.100 1100B, B= -17/128= -0.001 0001B A补=0.100 1100, B补=1.110 1111 , -B补=0.001 0001 A-B补= 0.1001100 + 0.0010001= 0.1011101 无溢出 A-B= 0.101 1101B = 93/128B(3)A= -3/16= -0.001 1000B, B=9/32= 0.010 0100B A补=1.110 1000, B补= 0.010 0100 A+B补= 1.1101000 + 0.0100100 = 0.00

28、01100 无溢出A+B= 0.000 1100B = 3/32 (4) A= -87= -101 0111B, B=53=110 101B A补=1 010 1001, B补=0 011 0101, -B补=1 100 1011A-B补= 1 0101001 + 1 1001011 = 0 1110100 溢出(5)A=115= 111 0011B, B= -24= -11 000B A补=0 1110011, B补=1,110 1000 A+B补= 0 1110011 + 1 1101000 = 0 1011011无溢出 A+B= 101 1011B = 916.26.按机器补码浮点运算步

29、骤,计算xy补. (1)x=2-011 0.101 100,y=2-010(-0.011 100); (2)x=2-011(-0.100 010),y=2-010(-0.011 111); (3)x=2101(-0.100 101),y=2100(-0.001 111)。解:先将x、y转换成机器数形式: (1)x=2-011 0.101 100,y=2-010(-0.011 100)x补=1,101;0.101 100, y补=1,110;1.100 100 Ex补=1,101, y补=1,110, Mx补=0.101 100, My补=1.100 100 1)对阶:DE补=Ex补+-Ey补

30、= 11,101+ 00,010=11,111 0,应Ey向Ex对齐,则:Ey补+1=00,100+00,001=00,101=Ex补y补=0,101;1.111 000(1)2)尾数运算: Mx补+My补= 11.011011+ 11.111000(1)= 11.010011(1) Mx补+-My补= 11.011011+ 00.000111(1)= 11.100010(1)2) 结果规格化:x+y补=00,101;11.010 011(1),已是规格化数 x-y补=00,101;11.100 010(1)=00,100;11.000 101 (尾数左规1次,阶码减1)4)舍入:x+y补=0

31、0,101;11.010 011(舍)x-y补 不变5)溢出:无 则:x+y=2101(-0.101 101)x-y =2100(-0.111 011)7-6 某指令系统字长为16位,地址码取4位,试提出一种方案,使该指令系统有8条三地址指令、16条二地址指令、100条一地址指令。解:8条三地址指令 操作码 0000011116条二地址指令 操作码 1000 00001000 1111100条一地址指令 操作码 1100000000001100 0110 00117-7设指令字长为16位,采用扩展操作码技术,每个操作数的地址为6位。如果定义了13条二地址指令,试问还可安排多少条一地址指令?解

32、二地址指令的操作码位数=1626 = 4 位1613 = 3 还可以有3个码字作为扩展标志一地址指令最多可以有 326 = 192条7-8某机指令字长16位,每个操作数的地址码为6位,设操作码长度固定,指令分为零地址、一地址和二地址三种格式。若零地址指令有M种,一地址指令有N种,则二地址指令最多有几种?若操作码位数可变,则二地址指令最多允许有几种?解:(1)如果操作码长度固定设操作码长度= K位则二地址指令最多可以有2KMN 条(2)如果操作码长度可变采用操作码扩展技术基本操作码位数=1626 = 4 位当留下一个码字作为扩展标志时,二地址指令数为最多二地址指令最多可以有241 = 15条7.

33、10. 试比较基址寻址和变址寻址。 解:比较如下:1)都可有效地扩大指令寻址范围。 2)基址寻址时,基准地址由基址寄存器给出,地址的改变反映在位移量A的取值上;变址寻址时,基准地址由A给出,地址的改变反映在变址值的自动修改上,变址值由变址寄存器给出。 3)基址寄存器内容通常由系统程序设定,变址寄存器内容通常由用户设定。 4)基址寻址适用于程序的动态重定位,变址寻址适用于数组或字符串处理,适用场合不同。7-18 某计算机能完成78种操作,指令字长为16位。一地址格式的指令地址码可取几位?要想使指令的寻址范围扩大到216,可采用哪些方法?解:78种操作就需要有78条指令。固定长度操作码,操作码位数

34、= 7位 (27 = 128 78)一地址格式指令的地址码的位数= 167 = 9位 (寻址范围为29)要想使指令的寻址范围扩大到216,可采用:寄存器间接寻址,基址寻址,相对寻址,变址寻址,等方法。如果存储字长=16位,则用间接寻址方式也可以使指令的寻址范围扩大到216。9.3. 什么是指令周期、机器周期和时钟周期?三者有何关系?答:CPU每取出并执行一条指令所需的全部时间叫指令周期;机器周期是在同步控制的机器中,执行指令周期中一步相对完整的操作(指令步)所需时间,通常安排机器周期长度等于主存周期;时钟周期是指计算机主时钟的周期时间,它是计算机运行时最基本的时序单位,对应完成一个微操作所需时

35、间,通常时钟周期等于计算机主频的倒数。9-5 设机器A的CPU主频为8MHz,机器周期含4个时钟周期,且该机的平均指令执行速度是0.4 MIPS,试求该机的平均指令周期和机器周期,每个指令周期中含几个机器周期?如果机器B的CPU主频为12MHz,且机器周期也含4个时钟周期,试问B机的平均指令执行速度是多少MIPS?解:(1) 机器A的主频= 8MHz,时钟周期TCA =1/8MHz =0.125106 S = 0.125s机器周期TMA = 40.125s= 0.5s平均指令周期TIA = 1/0.4 MIPS = 2.5s平均每个指令周期中含5个机器周期。(2) 机器B的主频= 12MHz,

36、时钟周期TCA =1/12MHz =0.083106 S = 0.083s机器周期TMB = 40.083s= 0.333s指令周期TIB =50.333s = 1.666s平均指令执行速度 = 1/ 1.666s= 0.6 MIPS 其实,如果其它条件都一样,机器B的主频是机器A的主频的1.5倍,其平均指令执行速度也应该是机器A的1.5倍,即0.6 MIPS。9-6 设某计算机的CPU主频为8MHz,每个机器周期平均含2个时钟周期,每条指令平均有4个机器周期,试问该计算机的平均指令执行速度是多少MIPS?若CPU的主频不变,但每个机器周期平均含4个时钟周期,每条指令平均有4个机器周期,则该机

37、的平均指令执行速度又是多少MIPS?解:(1) 机器的主频= 8MHz,时钟周期TC =1/8MHz =0.125106 S = 0.125s机器周期TM1 = 20.125s= 0.25s指令周期TI = 40.25s = 1.0 s平均指令执行速度=1 MIPS(2) 机器周期TM2 = 40.125s= 0.5s指令周期TI = 40.5s = 2.0 s平均指令执行速度=0.5 MIPS9-7 某CPU的主频为10MHz,若已知每个机器周期平均含4个时钟周期,该机的平均指令执行速度为1 MIPS,试求该机的平均指令周期及每个指令周期含几个机器周期?若改用时钟周期为0.4s的CPU芯片,

38、则计算机的平均指令执行速度是多少MIPS?若要得到平均每秒80万次的指令执行速度,则应采用主频为多少的CPU芯片?解:(1) 主频= 10MHz,时钟周期TC =1/10MHz =0.1106 S = 0.1s机器周期TM = 40.1s= 0.4s平均指令周期TI = 1/1 MIPS = 1s每个指令周期含2.5个机器周期。(2) 若改用时钟周期为0.4s的CPU芯片,则机器周期TM = 40.4s= 1.6s平均指令周期TI =2.51.6s = 4s平均指令执行速度= 1/4s =0.25 MIPS(3) 要得到平均每秒80万次的指令执行速度,则平均指令周期TI = 1/ 80万 秒= 0.12510-5秒时钟周期= 平均指令周期1/10 = 0.12510-6秒=0.125s主频= 8MHz9-11设CPU内部结构如图9.4所示,此外还设有B、C、D、E、H、L六个寄存器,它们各自的输入和输出端都与内部总线相通,并分别受控制信号控制(如Bi为寄存器B的输入控制;Bo为B的输出控制)。要求从取指令开始,写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