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 课时作业16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复习.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585910 上传时间:2021-08-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 课时作业16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三地理 课时作业16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三地理 课时作业16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三地理 课时作业16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复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三地理 课时作业16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复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 课时作业16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 课时作业16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复习.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时作业1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据此完成12题。1.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B.化学风化微弱,物理风化剧烈C.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D.植物稀少,土壤瘠薄解析:我国西北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外力作用以风力为主。答案:C2.青海、内蒙古、甘肃等地大量挖掘“发菜”“甘草”,导致环境恶化反映了()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 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 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制约和影响 某一要素的改变必将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A. BC. D解析:

2、由题意反映出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其中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答案:C如右图所示中M是绿色植物。据此回答35题。 3.图示内容与下列森林的哪种作用较为吻合()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C减弱噪声,美化环境D过滤空气,净化大气解析:图示反映的是生物的光合作用,绿色植物(森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具有过滤空气、净化大气的作用。答案:D4.图中内容造成了哪些结果()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改变了化学元素的存在形式和空间把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A BC D解析:光合作用实现了能量的

3、转换和物质形式的改变,也使化学元素发生了迁移,联系了有机界和无机界。答案:D5.图中内容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整体功能 B平衡功能C调节功能 D生产功能解析: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答案:D右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67题。 6.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A BC D解析: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径流量大小、流量的季节变化、结冰期、含沙量等方面,而这些方面与河流流域内的气候密切相关。松花江地处东北温带季风气候区,而珠江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两条河流由于气候不同,而水文特征差异很大。答案:A7.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

4、箭头是()A B C D解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主要是由于流水侵蚀作用而形成的,图中表示水文对地貌的影响。答案:B(2010年浙江联考)下面四幅图为咸海面积的变化图。读图回答89题。 8.导致咸海面积减小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变暖,蒸发旺盛 B大量引入湖河水灌溉C湖泊沿岸植被被破坏 D气候干旱,蒸发旺盛9.咸海面积减小对当地的影响最可能是()A.气温年较差变小,降水减少B.地下水水质恶化,地面沉降C.气温年较差变大,盐尘暴频发D.灌溉水源增加,农业增产解析:第8题,锡尔河和阿姆河是咸海的主要淡水来源,两河附近居民大量引入湖河水灌溉,是咸海面积减小的主要原因。第9题,咸海面积减小,蓄

5、水量减小,其调节气候的功能下降,导致当地气温年较差增大,风力作用加剧;同时,大面积湖底出露后形成盐漠,盐漠中盐分含量高的尘土被风扬起,形成危害极大的盐尘暴。答案:8.B 9.C(2010年盐城调研)读漫画,“把云留住”,完成1011题。 10.与该漫画主题最贴切的环境问题是()A.土地盐碱化B大气污染C森林破坏D.温室效应11.此图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 B差异性C开放性 D.同一性解析:第10题,漫画反映的主题是植被破坏导致区域内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气候变干,土地沙化更加严重,故答案为C。第11题,图中反映了植被破坏会引起降水减少、土地沙化、环境恶化等问题,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6、特点,即“牵一发而动全身”。答案:10.C 11.A(2010年湖北联考)读图所示,完成1213题。 12.图中方框分别表示:a大气温度变化幅度减小b降水增加c空气湿度增大d地面植被覆盖率增加。图中方框数码abcd对应的排序正确的是()A. badc B. cbad C. adbc D. acdb解析:根据图中各框之间的关系可知,土壤热容量增大可使大气温度变化幅度减小;地面蒸发增多会使空气湿度增大;蒸腾作用增强会使空气湿度增大,同时也会使降水量增加;降水量的增加会使地面植被覆盖率增加。据此可知,D项排列正确。答案:D13.框图反映的主题是()A.农业生产的地域性 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C.地理环

7、境的整体性 D.自然界的水循环解析:该图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联系,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答案:C(2010年徐州调研)如下图所示是低、中、高三个不同纬度的自然带(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储存养分百分比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养分流的大小),读图判断1415题。 14.对土壤、生物量、枯枝落叶在生态系统所储存养分的比重大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气候条件 B.土壤条件C.生物条件 D.地质条件解析:从图中可看出,土壤、生物量、枯枝落叶这三者之间在生态系统中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但在不同纬度,它们在生态系统所储存养分的比重大小是不同的,这主要与不同纬度气

8、候条件中水热状况的差异密切相关。答案:A15.图中所示三个自然带纬度由低向高排列的顺序是()A. B.C. D.解析:低纬度地区的水热条件一般较好,因此利于生物生长,生物量较大,生物储存养分所占的百分比大;同时,低纬度地区,因热量条件好,枯枝落叶极易分解,故它所储存的养分百分比最小。高纬度的情况刚好相反,据此可知这三地的纬度由低向高依次是、。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40分)16.阅读我国某地区的“自然景观综合标志图”,回答有关问题。(20分) (1)图示最有可能是我国的 地区,该地区气候的最突出特征是 。该地区各自然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突出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性。(6分)(2)该地区河流

9、出现汛期的季节一般是在 和 ,其原因分别是: 。(8分)(3)该地区是我国沼泽最发达的地区,试分析其形成原因。(6分)解析:根据图中的“三面环山、平原中开”“冷湿的温带季风气候”“色暗、肥沃的土壤”等信息,可判断该地为我国的东北地区;东北河流一年一般有两次汛期;沼泽就是地表积水的地区,形成原因是该地区水源多且不易流走或蒸发、下渗。答案:(1)东北 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多雨 整体(2)春季 夏季 春汛的主要原因是季节性积雪融化;夏汛主要是因为夏季风带来的丰沛降水(3)降水多,气温低,蒸发量小;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表下有不透水层的存在,使土层积水不容易下渗。17.(探究创新题)青藏高原是全球海

10、拔最高的独特地域单元。它的隆起是近数百万年来地球历史上重大的事件之一。中国科学家在隆起过程与环境变迁等方面进行了多年科学考察和研究,取得了许多开拓性的进展。读青藏高原隆起前后大气环流图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 无青藏高原时的环流状况。 材料二 高原季风环流纬向剖面示意图。 材料三 (1)下列A、B、C、D四个选项表示材料三中序号的含义,请将选项填写在相应序号后的空格内(填字母,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 , , 。(8分)A.阻挡印度洋、太平洋暖湿气流深入B.中亚、西亚粉尘东输沉积形成高原C.改变海陆分布和亚欧大陆的轮廓D.东亚、南亚成为最强盛的季风气候区(2)青藏高原的隆起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性,这种特性表现在: , , 。(8分)(3)根据材料探究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我国东部地区气候的影响: 。(4分)解析:本题重在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青藏高原的隆起带来的影响如下所示: 答案:(1)C D A B(2)整体 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 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 不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3)形成了高原季风,高原季风的风向大致与东亚季风的风向一致,加强了东亚季风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6 -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