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doc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1590550 上传时间:2021-08-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情境教学,即以具体、形象、生动而富有趣味性与挑战性的情境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的一种教学方法,重在为学生营造富有感情色彩的心理氛围。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运用得当,可以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欲与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新课程改革也明确提出要为学生创设出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广大教师不断实践与探索的话题。尤其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讲,创设教学情境,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思维特点与认知规律,是激起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对此我在教学中进

2、行了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主要有如下几点体会。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问题是思维的开端,是学生探究的动力。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有着较强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使学生产生“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状态,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与思维进入最佳状态。如在学习“圆的周长”这一内容时,首先我让学生寻找生活与学习中所存在的圆,学生列举了许多,如光盘、盘子与

3、盆等等。我接着提问:“如何测量出圆的周长?”学生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案,如用软尺测量,把圆在直尺上滚动一周等等。我用一根细绳的一端系上一小段粉笔,手拿另一端将粉笔甩动一周,问学生:“粉笔所划过的痕迹是什么?”学生答道:“圆。”“这样的圆你如何来测量它的周长呢?”这时,学生发现之前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适合测量圆形实物的周长,而对于这样虚拟的圆却不适合,并且测量一些大的圆形实物时也不方便、不准确。这样学生心中就会产生疑问:有没有一种既快又准确的计算圆的周长的方法?此时我因势利导,告诉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可以轻松而便捷地计算出任意圆的周长。”这样的问题情境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

4、生了强烈的求知欲与探究欲望,这样学生会带着心中的疑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二、创设操作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为辅,数学素有“思维的体操”之称,具有抽象性强、逻辑性强的特点,因此,小学生学习数学时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为学生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操作,更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内容时,我事先让学生准备一些纸张和剪刀,课上让学生亲自动手,剪出几个三角形,让学生求出这些三角形的内角和。

5、有的学生用量角器量出三个角的度数,加在一起求出了内角和;有的学生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平角,而求出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实践中总结规律,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样的操作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在动手的同时积极动脑,真正实现了在做中学,做中学。这样学生对主动构建所学到的知识理解更透彻,掌握更牢固,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三、创设游戏情境,寓教于乐克鲁普斯卡娅说过:“对于儿童来说,游戏是学习,游戏是劳动,游戏是重要的教育方式。”游戏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一,符合小学生注意力时间短的特点,可

6、以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教学变得妙趣横生。在游戏中可以激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多方收集资料,以游戏活动的形式将数学知识展现出来,让学生在游戏情节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计算课比较单调、乏味,如果教师教法不当,就很难激起学生参与的兴趣,从而无法取得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如果采用游戏法,会很好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完10以内加减法后,我采用邮递员送信的游戏来进行此节内容的计算复习课。邮递员送的信是一张张写有10以内的加减法,邮筒上写有数字,我让这些小邮递员把这些信(也就是计算后)

7、投到标到相应数字的邮筒里。每个邮递员随机抽取5封信,看哪个邮递员投递得又快又准确。这样将枯燥的计算课与游戏相结合,使课堂变得生动而富有趣味,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计算的激情,使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四、创设生活情境,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同时让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享

8、受到应用数学的乐趣,从而内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所以,在教学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所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生活情境。如在教学“两步加减法”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的:一辆公共汽车上有9个人,中途有5人下车,又上来7个人,请同学们帮助售票员阿姨算一下车上现在共有几个人?这样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使学生很轻松地认识到现在车上的人数是原有的人数减去下车的人数,再加上上车的人数。这样的生活情境利于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所熟悉的事物与生活现象相联系,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可以很好地为生活服务,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看待与思考问题,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与思维的培养。总之,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教育质量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当然,创设情境的方法还有许多,如故事情境、会话情境、表演情境、多媒体情境等等,只要运用得当,一切都可以为我所用。我们要坚持以先进的教学理念贯穿我们的教学,以学生情况为出发点,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创设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艺术性的教学情境,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