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粽子端午再打擂.doc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1591325 上传时间:2021-08-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北粽子端午再打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南北粽子端午再打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南北粽子端午再打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南北粽子端午再打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北粽子端午再打擂.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南北粽子端午再打擂又到端午节,就在小伙伴们为即将到来的小长假摩拳擦掌时,一场没有硝烟的“南北大战”却愈演愈烈,用“哈姆雷特体”来说就是“甜粽还是咸粽,Thatsaquestion(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粽界”武林大会发端何处近日,网友“酱子才好”在微博上吐槽:“刚才去买粽子,老板,我要一个八宝粽子。老板说没有。老板,我要一个蜜枣粽子,老板说还是没有。那么老板你有啥?老板说:肥肉、瘦肉、肉蛋粽子哎,有一个豆沙的也行呀!”同样苦恼的还有“潘顾叶妈”:“我们是南北组合的家庭,我是南方人喜欢吃咸粽子,老公是北方人喜欢吃甜粽子,每年端午节都是众口难调。”甜咸粽子之正宗口味之争,似乎每到端午节前都

2、有一场“血雨腥风”。其实,这场“粽界”武林大会是2012年6月在网络上率先打响的。以北方为代表的甜粽派和以南方为代表的咸粽派各执一端,难分高下。2013年,豆沙粽借着“神舟十号”一飞升天,甜粽着实扬眉吐气了一阵。但没想到,在今年的网络平台投票中,咸粽居然开始逆袭。在某网络兴趣部落“端午节南北粽子味道大PK”的投票中,南方粽子以3万多票大胜北方粽子的2万多票;而在“手机淘宝”官微举办的“咸甜之战”中,咸粽子也以57%的网友支持率一举击败甜粽子的26%。门派之争那叫一个闹甜咸只是“粽界”的南北两大家族,殊不知,在家族内部,门派之争也是此起彼伏。比如北方甜粽子的口味包括了红枣粽、赤豆粽、蜜饯粽、豆沙

3、粽、瓜仁粽、八宝粽等数个种类;南方咸粽子的“内涵”也各不相同,有猪肉粽、火腿粽、蛋黄粽、香肠粽、虾仁粽、肉丁粽等。不同地区的粽子口味也大不相同。网友“良品铺子”总结道:比如北方家族里的青岛粽子,以海带为馅,吃起来有一种大海的味道;河北则多为蜜枣粽。同属南方家族的嘉兴粽是肥瘦合宜的蛋黄肉粽,让人练成嚼肉小能手;广东的“裹蒸粽”,用当地特有的冬叶、水草裹成,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咸阳姥姥做的“钱币粽”,吃到就会走“狗屎运”。此外,粽子不仅仅有咸甜两味,嗜辣如命的四川人还发明了辣粽子:糯米里拌腊肉,加上辣椒,煮出来的粽子香辣可口。不知网友们会不会更视辣粽子为异端?粽子到底是从何时开始花样百出的?有人经过

4、一番考证,把“头号功臣”颁给了唐玄宗李隆基。据说李隆基在吃了一种“九子粽”后,龙颜大喜,赞不绝口,欣然赋诗道:“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九子粽”是九只粽子连成一串,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此后,粽子开始出现更多品种。粽子本无派,纷争何太急其实不只粽子,南北方在饮食文化上的差异可谓天壤之别。究其原因,首先是地理条件、气候差异和农业布局的不同。如北人重麦,南人重稻,还有东淡西浓南甜北咸的地域口味嗜好,以及春酸夏苦秋辛冬咸的季节调味规律,均与就地取食、因时制菜的生存习惯相一致。其次,不同的人文历史、民族习惯也在造就南北方文化差异的同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饮食风俗。有趣的是,一贯嗜甜

5、的南方人在粽子口味上却一反常态,旗帜鲜明地支持咸粽子,而喜咸的北方人也180度大转弯,投向了甜粽子的怀抱。其原因或许是因为粽子是节庆时节才吃的特殊食物,既然是尝鲜,自然区别于寻常口味才好。至于为什么甜咸之争在网上如此火爆,有人觉得还在于这个话题太平民化了,几乎每个人都有谈资,再加上能勾起网友们对童年、家乡的回忆,所以小伙伴们都跑来凑热闹。粽子本无派,咸甜自取之。听听吃货们怎么说:“作为一枚吃货,就要什么都能吃,什么都能尝。只要自己吃得开心,口味正不正宗又有什么关系呢?”看来,吃货的肚里能撑船啊。不过,还要给吃货们提个醒:肚子再大,也得小心吃撑。粽子不能吃太多,对于鸡蛋大小的粽子,一餐两三个即可;对于加了油脂、肉和蛋黄等配料的粽子,要趁热吃;消化能力差的人吃多了油腻的咸粽子,可能感觉不舒服,最好选择北方的小枣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