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七章力与运动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案_12.docx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11595334 上传时间:2021-08-2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68.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七章力与运动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案_1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七章力与运动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案_1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七章力与运动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案_1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七章力与运动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案_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七章力与运动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案_12.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一、三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什么是运动状态的改变。( 2 )知道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即包括速度大小一改变,又包括速度方向的改变,同时也包括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同时改变。( 3 )知道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2 过程与方法:( 1 )观察实验形成力与运动究竟是什么关系?( 3 ) 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感态度价值观:( 1 )体验再研究过程得到自己发现的喜悦。( 3 )由惯性与生活的联系增强物理学习的情感二、重点与难点:重点:牛顿第一定律、惯三、教具仪器:理、讲授。( 4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2 )通过实验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4

2、) 知道历史上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3 情( 2 )领会理想实验方法的意义多媒体。 教法: 对比实验、自主探索、合理推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 ,开门见山,阐述课题:前面几章学习了运动和力基础知识,这一章开始我们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第一节课我们来学习牛顿第一定律。(二) 、进行新课教师巡回指导,提出问题:物体的运动是不是一定需要力?学生活动:观察PPT 图片实验, S教师活动:你还能举出其他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吗? 刚才的两个实验为什么会出现两种现象呢?矛盾出在哪呢?学生活动:学生举例讨论,比如:自行车蹬一段时间后停止蹬车,自行车会滑行一段距离;溜冰;冰面上踢出去的冰块。等等。点评:通

3、过举例进一步理解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对比。 通过对比实验可以进行逻辑推理, 如果接触面非常光滑没有摩擦,那小球会怎样?学生活动:用小球做对比实验A、使斜槽和桌面吻合,让小球从斜槽上滚下,标出滚动距离。B、在桌面上放玻璃板,使斜槽和玻璃板吻合,让小球从同样的高度滚下,标出滚动的距离。对比发现,接触面越光滑,滚动距离越远。 总结得出小球运动停下来的原因是摩擦力。如果接触面非常光滑小球会永不停止。点评: 1、对比实验,找出问题的本质从而理解物体的运动和力的关系2 、在对比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逻辑推理教师活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结合实验进一步总结: (并板书)物体

4、的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的。 (力撤物停的原因是因为摩擦力。如果没有摩擦力,运动的物体会一直运动下去) 。最早发现这一问题的科学家是伽利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 进一步总结: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状态是指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两个方面:不受力时,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受力时,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运动状态: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点评:培养学生理解问题时能力。教师活动:牛顿第一定律可不可以用实验来验证? 什么时候可以看作不受力并举例说明。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不能。 因为不受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受力但合力为零时。 比如:冰面上的滑动的冰块。冰

5、壶球。(六)布置作业: 课后 1-3 题 五、课后反思:一、让学生经历了力和运动关系的再研究过程。研究过程是物理教学的物质基础,是物理教学种种期望的依托,学生学习中主体性、主动性表现, 思维参与动作参与情感体验, 方法的学习,从事自己的探究,对科学的探究本质的领悟没有过程的设计是无法实现。在再研究的过程中老师在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思考,在理想实验的过度上只是提供资源、适当的点拨,是学习过程的幕后的组织者(影子) ,而不是在前台代替学生的参与或过于控制学生的参与。二、通过对历史上的回顾,使学生了解科学发展过程,理解科学的动态发展性,科学家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方法的重要意义, 物理实验和科学思维始终是推动物理学向前发展的两大引擎。三、将情感态度价值观很好地整合在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之中,三者融为一体,使情感自然而生。四、通过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展示了物理与生活与技术的紧密联系。五、 展示了教学技术的应用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总之, 将三维教学目标有机融合在教学过程, 将教学理念 (生活到物理、 教学方式多样化、 物理与技术和社会联系) 贯彻到课堂。学生在教室里享受的有趣的学习过程、生活过程,成长过程。李村店中学马士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