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方质量能力评估参照标准.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161495 上传时间:2018-12-08 格式:DOC 页数:94 大小:6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供方质量能力评估参照标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供方质量能力评估参照标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供方质量能力评估参照标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亲,该文档总共9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供方质量能力评估参照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方质量能力评估参照标准.doc(9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内附适用于批量产品、备件、附件、试制样件供方的实施指南雷诺汽车公司采购部 标致雪铁龙集团采购总公司(SOGEDAC)本标准是与汽车装备工业联合会(FIEV)共同制定的,并于1994年三月签定了与VDA相互承认的协定本文件构成适用于所有法国汽车制造商的直接供方的新的供方质量能力评估标准,并附带专门适用于批量产品、备件、附件、试制样件供方的实施指南。实施本标准上一版本即1990年版,得以使几乎所有经过评估的供方均达到“A”级质量能力水平,由此证明了它们所取得的进步。然而根据用户的要求愈来愈高,有必要重新改进本标准。由于外部参照ISO9000族国际标准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外汽车制造商或机构所实施的同类

2、审核标准的出台,就更加强了这种必要性。该1994年新版标准,是标致雪铁龙集团、雷诺汽车公司及其作为汽车装备工业联合会(FIEV)成员的零部件供方为一方,作为VDA成员的德国汽车制造商及它们的零部件供方为另一方,于1994年三月签定相互承认协定的基础。这说明该新版供方质量能力评估标准: 要素分类完全与经重新编排的ISO9000族标准等同; 较之前一版本,纳入了ISO9001标准和德国汽车行业标准的专门内容; 是由法国汽车制造商的代表及作为汽车装备工业联合会(FIEV)成员的零部件供方代表组成的工作小组共同起草的。从其内容来看,该参照标准构成了质量体系审核方面的得到承认的参照物,从形式上来看,它又

3、是在该领域中较之其它所采用的文件更方便有效的途径。ISO9000族标准的要求完全囊括在1994年版供方质量能力评估参照标准(EAQF)中。1994年版供方质量能力评估参照标准(EAQF)是以ISO9001标准的20个要素为基础并增加了两个要素。本手册取代同一编号(IV-I-02)的1990年版。本手册介绍左页包含的是适用于所有汽车工业供方(汽车产品、制造和检验设备、消耗品、服务、等等)的统一标准。右页包含的是标准使用方面的专门指南。在本手册中,该指南尤其适合于作为批量件、试制样件、备件和附件的汽车产品(零件、总成、分总成或整车)。左页右页统一标准适用于相应领域专用指南使用符号:可能涉及到所谓安

4、全或法规的项目。即使企业不涉及安全或法 用规项,这些项目仍适用。:EAQF标准专有项目,不出现在1994年版的ISO9001标准里。:这个项目在扣2或3分的情况下不会引起从A到B的降级。评分原则按项目扣分的原则(对一个项目任何差距均应扣分)扣分措施备注0分适合无1分待改善意见2分不可接受不符合项3分不存在根据企业规模或所采用的技术,有些项目可认为不适用。分值的计算和级别的确定 分值(%)= (2*被评估项目数)(扣分数)*100% (2*被评估项目数)级别:A 分值90%,且无2或3分的扣分项(带符号的项目除外)B 分值90%,且至少有1个2或3分扣分项(带符号项目除外)*或 75%分值90%

5、C 55%分值75%D 分值55%*任何2或3分的扣分项均构成一个不符合项,并导致从A到B的降级,即使分值大于或等于90%,但标有符号的项目除外。对于所谓“非开发”供方4B节的项目(产品设计)不适用。对一个开发地点与生产地点分开的供方的评估如企业有一个分开的开发地点,则必须对这个地点进行一次考察评估,除4C节和第9章外,EAQF标准的所有项目都要审查。如这个地点也进行工业化,则应实施4C节和9章。没有对开发地点设定专门的分数,但对于每个生产地点,有关开发地点的标准部分应被考虑进去,扣分是逐项进行的,在开发地点和生产地点之间取最高的扣分值,与开发地点相关的评语应单独写入报告,并标明作为问题源的地

6、点,以便能使此结果再用到其它地点。没有专门对“产品开发”方面的总分。审核展开的顺序样例和强制性评分表责任主题词章节项目数量管理者I、管理者与管理1+17+2119管理者II、质量体系与质量职能2+5+13+14+16+1920+2229管理者III、人员与培训187管理者IV、合同与项目3+4a+4b16产品工序(过程)V、产品设计4b11产品工序(过程)VI、工业化4c+8+9a19产品工序(过程)VII、采购6+711产品工序(过程)VIII、测量和试验10+11+1212产品工序(过程)IX、生产9b+1516140EAQF 94 目录1管理者责任 A)管理者的责任和权限 1.1 管理者

7、的质量方针1.2 质量持续改进计划1.3 质量管理和目 1.4 整体组织机构定义1.5 管理者在工序(过程)控制中的行 1.6 法律、人员安全和环境1.7 人员编制1.8 管理评审B)质量职能部门的责任和权限1.9 对产品设计、工艺、生产、商务等部门的质量推动作用1.10 质量职能部门对重要特性参数选定的参与1.11 质量组织定义-质量职能的独立性1.12 与生产作业时间的适配1.13 停止缺陷产品及生产,以及发起纠正行动的权限1.14 人员(人数、资格认可)-设备2. 质量体系2.1 质量手册.2.2 书面运行程序2.3 质量计划.2.4 对用户联络人的了解 2.5 计算机手段在管质量理中的

8、运用 2.6 质量结果和质量问题向管理者和上级的通报3. 合同评审A) 咨询、报价3.1 答复招标的组织3.2 报价的细节 B) 合同评审3.3 合同评审程序3.4 对要求的理解和验证3.5 可行性的验证3.6 差异的鉴别 - 合同的更改4.设计控制A) 项目组织4.1 项目组织4.2 项目主管4.3 质量职能部门的作用4.4 项目报表4.5 项目策化和关键路径4.6 开发中质量保证工具的使用策划4.7 项目评审 4.8 项目的保密性、保护和安全4.9 试制样件的成本控制 1010101010121212121214141414161616181818182020202222222222222

9、424242626262626262828282830B) 产品设计的控制4.10 技术潜力4.11 技术动态跟踪 4.12 设计输入4.13 同类产品上的质量史料4.14 使用、环境和装配条件4.15 可行性研究4.16 要控制的产品特性参数的确定4.17 预期可靠性4.18 可靠性的验证和结果的开发利用4.19 产品设计输出4.20 试制样件的交付C) 工序(过程)设计的控制4.21 工序(过程)设计方面的质量工具和预期分析工具4.22 要控制的工序(过程)参数的确定4.23 可追溯性的预期研究4.24 工装制造者和设备供方的选择4.25 用于工业化数字化数据开发利用的可能性4.26 设备

10、的书面定义、技术任务书D) 产品和工序(过程)设计的更改4.27 更改的管理程序5. 文件和资料的控制5.1 文件的制定、审查和审批5.2 文件的发放、修订和存档5.3 用户文件和标准文件的管理6.采购A) 供方评估6.1 对供方和分包商的能力水平的了解和考虑B) 采购资料6.2 书面定义 - 技术任务书6.3 与供方和分包商确定需控制的特性参数和参数C) 供方和分包商处的产品和工序(过程)质量保证6.4 产品和工序(过程)控制6.5 由企业采购的产品初始样件6.6 供方或分包商处的产品验证6.7 与质量争议条例相关的措施D) 供方业绩测定6.8 产品接收质量水平 6.9 结果记录6.10 供

11、方业绩和等级的跟踪7. 用户提供的产品控制7.1 用户提供的产品控制8. 产品的鉴别和可追溯性8.1 生产流程8.2 流程中产品鉴别的保证方法8.3 可追溯性303030303232323234343434363636363636363838404040404242424242424444444444444444444646484848489 工序(过程)控制A) 生产的准备和组织9.1 制造、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制造9.2 设备维护的准备.9.3 制造、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接收.9.4 设备、检验设备和工序(过程)能力的测定.9.5 质量监控计划和作业规程9.6 生产人员对需控制的工序(

12、过程)参数和产品特性参数的了解9.7 初始样件9.8 工序(过程)变更的控制9.9 作业参照文档9.10 工序(过程)鉴定B) 生产质量9.11 生产首件的接收9.12 现场的清理、整顿和清洁9.13 环境条件和公共动力9.14 生产设备与技术类别的适配性9.15 设备与质量监控的适配性9.16 生产作业和检验文件的具备9.17 特殊工序(过程)和工艺的控制9.18 生产管理 9.19 一级维护9.20 生产设备(设备和工装)的维护和保护9.21 工序(过程)审核10. 检验和试验10.1 进厂验收检验和试验10.2 生产过程中的检验和试验10.3 最终检验和试验10.4 对成品的审核10.5

13、 检验和试验结果的记录及利用11 检验、测量及试验设备的控制11.1 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适配及标识11.2 检验、测量及试验设备的标定11.3 检验、测量及试验设备的维护和防护11.4 检验、测量及试验场地的适配性11.5 检验设备的能力和纠正措施12 检验和试验状态12.1 检验状态的控制12.2 检验状态的跟踪和产品放行权限13 不合格品的控制13.1 进厂验收中不合格批的识别、隔离和标识13.2 生产中不合格品的识别、隔离和标识13.3 交付中和在用户工厂里发现的不合格品的识别、隔离和标识13.4 不合格品的审查和处置14 纠正和预防措施14.1 责任划分14.2 不合格再现记录和检

14、测14.3 严重程度的评价、原因的查找和分析14.4 纠正和预防措施14.5 行动的跟踪和有效性,与质量体系形成闭环505050505050525252525252545454545454545656565656585858585858606060606060626262646464646466666666666615 搬运、储存、包装、防护和交付15.1 搬运15.2 储存 库存周转15.3 更改产品或批量收尾产品的清用15.4 包装,防护和纠正措施15.5 交付16 质量记录的控制16.1 结果的采集和利用16.2 记录存档和保存17 内部质量审核17.1 内部质量审核17.2 审核员资格

15、认定准则17.3 审核计划18培训A) 培训18.1 培训计划18.2 质量培训18.3 管理者的培训18.4 新员工的入厂培训B) 资格评定18.5 人员资格评定C) 人员激励18.6 人员激励18.7 宣传 19 相关的服务19.1 安装19.2 用户援助19.3 市场信息反馈及产品监督 20 技术统计20.1 需求的鉴别及实施目标20.2 统计方法的采用21 对质量体系的财务考虑21.1 故障成本管理21.2 质量获得成本的管理 22 产品的安全及法规22.1 产品责任22.2 有关安全及法规的标准及文件22.3 安全及法规项的鉴别、可追塑性及标识22.4 安全及法规的资料存档68686

16、86868687070707272727274747474747476767676767878787880808082828284848484841.管理者责任 综述:企业的管理者应构思并确定其质量方针,并监督各级各部门遵照执行。他应设计出具体的质量目标及质量保证体系。质量方面的责任和权限应确定下来并形成文字。管理者要定期地进行评审以核实所建立的质量体系的适宜性。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应彼此相一致,并与企业的指导方针相一致。它们应与以零缺陷为目标的持续改进步骤相适宜。A)管理者责任和权限1.1 管理者的质量方针管理者以书面形式定义并实施全面质量方针,该方针具体地将企业所有过程引向持续改进并与零缺陷

17、目标的实现相适应(全面质量经营管理)。并确保该质量方针与企业的其他方针相一致。管理者应采取所有必要的措施使其质量方针为所有人理解、得以实施、维持,并且使确定了的质量目标得以实现.1.2 质量持续改进战略 企业管理者应建立涉及企业所有部门的质量改进计划(P.A.Q.), 并定期对其跟踪。该计划与企业所有目标(劳动生产率计划、安全计划、投资计划、培训计划、招聘、等等)相一致。1.3 质量管理和目标企业应具备一套考虑用户期望和需求的量化的目标管理。这些目标应落实到企业所有有关部门。质量指标应得到定期跟踪和利用。它们应作为向员工展示和宣传的内容。它们反映出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业绩改善和开发质量工具的使用

18、的承诺.适用于汽车产品(批量件、试制样件、备件和附件)的使用指南1管理者责任以下清单中的问题并非完全彻底,也非强制性的,应结合企业的规模和所涉及的行业而调试A)管理者的责任和权限1.1 管理者的质量方针 管理者是否实施一个全面质量方针(覆盖企业所有部门)? 管理者是否行文、签署、并发放其质量承诺及其数字化的目标? 该承诺是否反映在质量手册上? 管理者是否确信其所有员工通过会议、讨论和研讨会等形式了解、理解并在各级贯彻实施质量方针? 管理者如何亲自参与到企业的方针中? 在出现偏移(预防)或目标未得到遵守时管理者怎么做? 1.2 质量持续改进战略质量改进计划是否包含:培训、硬件投资、质量文件化、招

19、聘、平面布置、流程重组,供应商和分包商的行动等?每项行动是否都有一个文件详尽并存档的档案,包括:- 进展步骤及获得的结果?- 各项行动的负责人?- 各项行动在人员和投资方面的预算?是否涉及到产品设计、物流组织、财务、商业、质量、工艺、维修、生产等方面?质量改进计划是否至少覆盖当年? 是否与3或5年内的企业质量方针相一致?质量改进计划是否在最高管理层进行半年一次的跟踪及更新(至少每年两次)?质量改进计划是否包括质量目标、成本、周期?1.3 质量管理和目标质量指标是否涉及:- 废品和返修?- 内部和外部的质量故障?- 预防和检测成本?- 设备设施能力和性能?- 用户满意度(交货期、反应能力、交付产

20、品质量、品种的符合性)? 是否所有指标均有一个目标? 管理者是否促进质量管理方法,是否有实施目标? 目标是否与用户的要求相适应? 在生产车间和职能部门公布哪些指标? 在管理者报表上反映哪些指标?1管理者责任(续)1.4 总体组织定义应有组织机构框图和职能定义,职能已被定义并指定有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应至少与生产负责人有同等的级别(在组织机构框图和现实中)。职能联系应明确部门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与质量职能部门的关系。企业已任命管理者代表以确信质量体系的要求已按照本EAQF标准的要求得到制定,实施和维护。1.5 管理者在工序(过程)控制中的行动 管理者长期持久地投入行动到(生产和行政)中,以保证过程得

21、到控制.1.6 法律、人员安全和环境 企业熟悉有关人员及财产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对官方机构的审核均有纠正措施。1.7 人员编制企业根据以下因素设置人员:- 设备设施;- 落实的监控计划;- 生产规模;- 总体目标。1.8 管理评审企业管理者以确定的并能足以保证其有效性的频次进行质量体系评审。这些评审要有记录,评审后要有行动.适用于汽车产品(批量件、试制样件、备件和附件)的使用指南1管理者责任(续)以下清单中的问题并非完全彻底,也非强制性的,应结合企业的规模和所涉及的行业而调试1.4 总体组织定义有否存在一个总组织机构框图设定企业所有车间和部门的位置,以及与总公司部门的主要职能和行政隶属关系?对于企业的每个大车间和部门是否有一个书面职能任务说明?所有职能定义是否指出了职能名称、必要时职能持续的时间、主要职能任务(责任、权限、要达到的目标、等)、降级运行(谁替代谁?)、职能联系和行政联系、以及质量方面的责任?职能定义的格式是否统一?联络线路(职能联系)是否清楚地出现在组织机构框图的附属文件上(如:矩阵)?管理者代表是否被任命,他是否直接向企业管理者汇报工作?1.5 管理者在工序(过程)控制中行动企业是否有一份与质量目标相关联的投资计划,尤其是对于设备设施的能力?企业能否介绍说明其生产工序(过程)改进行动,如能力的改进?企业能否能否介绍说明其行政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